教育的目的 part2

更新於 2020/04/16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既然答應人,就該把文債還一還,這篇要從比較有系統的方式,解釋一下教育的目的。
之前一篇有提到概略性的說法,筆者後來想想,這樣說實在太空泛,我們應該要先確認一件事情。所謂「教育的目的」,指的是對於個人來說的目的,還是對於統治階級的目的,還是對於產業界的目的,還是對應到整個國家制度的目的?
這其實一開始就是一個政治性問題,如果我們是威權專制國家,那當然是以服務統治階級的利益為目的,國本就是一家之有,所謂的國家競爭力跟使特定階層、家庭獲益並無二致。
若我們是財團國家,或者說我們認同國家交給企業是正確的,那麼教育要為了產業本身服務,這也是理所當然的。換句話講,教育機構比較像是產業訓練班,除此以外別無他種功能。
很顯然的,現在每一個國家,就算實際上是如此,但表面上也要講求個人意志與維繫制度。所以教育的目的,在現代社會中,並不能是為了實業界的需求服務,也不能為了特定的階級利益服務,必須建築在維繫民主制度的基本,以及健全發展每一個人的需求上。(註:雖然在台灣要擺脫特定階級跟產業要求,實際上不可能,但不可目的手段錯置,認為既然不可能就乾脆附和算了。)
由於筆者在教育概念上,算是偏杜威,所以很多部分是以杜威的說法,以及其延伸為主,請支持其他學派的先進不吝請教。
--------------------
我們人打從出生開始,就是社會的一份子,從小到大的生活環境與經驗,最終會將我們塑造成這個文明的「繼承者」。繼承絕非複製,而是從既有的知識與歷史,加上每個人生活的經驗,融合成一個與過去類似但有所不同的人。也因此,教育歷程跟生活歷程是相同的,教育即是生活,生活不是片段不連續的破片,生活是一種與環境互動並不斷自新的過程。
故從廣義的角度來說,教育是一種使得個人生活,得以連續不斷改造的方法。這樣做,才可以使個人的生活不斷的更新,社會也可藉此不斷的更新,整個國家才能更新進步。故在此,我們已經可以說,在國家制度等層級之上,教育的目的是在維繫它、更新它,讓民主社會中的個人可以相互提供貢獻。(註:這是一種動態的雙向過程,不是靜態的單向灌輸,台灣過去的聯考時代,最大的問題就在此。)
所以我們跳快一點,在民主社會中,要怎樣教育兒童,使其可以學習到生活的必要技能?
簡而言之,在民主社會中,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所以才會有「適性發展」。既然民主社會中沒有誰的生命價值比較高等,教育當然是要「適才適性」,本體是兒童而非教師,學校是學童生活的一部份,而非斷離於社會之外的特殊區域。
故學校教育,必須以學童本身為主體,應當注重讓學童生活成長的條件,也就是「依賴性」與「可塑性」。依賴性指的是,學童本身一開始是不具有生活能力的,但不具有生活能力不代表是「無能為人」,這與精神病患那種無能為是完全不同的意義。學童的依賴性,是指學童需要依靠既有生活能力之人,從有能力者身上學習。簡單說,依賴性指的是學童具有建造性,可以跟隨他人獲得社會經驗,充實其未來所需的生活經驗。
可塑性非指黏土那種,根據外力多少就會成為什麼形狀,可塑性指的是學童具有接受環境影響的能力,是一種柔性與彈性,學童根據過往學習到的經驗基礎,藉以改變自己的作為。也就是說學童的學習,是要學習可以適應環境的能力,而非是被迫接受成人強加的特定價值。
綜合這兩項,可以得到一個兒童教育的基本,就是要從依賴與可塑兩大特性上,讓兒童學會「學習成長」這件事。兒童本身就具有強大的學習能力,我們要做的是利用這個能力,讓兒童學會生活必需的技能,並且學會如何「學習」,讓生活就是教育,學習就是人生,此乃各級教育最佳的狀況。(註:理想上是這樣啦。)
-------------------
上面講的,是比較偏大方向的教育目的,讀者可以發現到,這比較像是在培養我們身為民主國家的人,應該怎樣過生活的方法。這點是很重要的,民主國家的政體跟國體,跟教育當然是有關係的。簡單說,民主國家的教育體系,可不可以教授有關各種獨裁、專制、威權的政治制度?這當然可以,但如果是宣傳獨裁價值,或是大力推崇專制制度的優點呢?這是個人觀點,但在教育體制中則不可以出現,這違背了民主國家教育的目的。
也因此,我們跳得快一點,來談教育之於社會。更精確的說是「學校教育與社會」,這點才是目前網路上戰文最兇殘的部分。
首先要先釐清一件事情,就是民主國家的教育制度是有一個大前提在,前面已經提到,因為民主國家的主體是每個個人,斷無強迫人民替國家犧牲這種事情。人民可以自己經由意志選擇替國家社會犧牲,選擇犧牲個人拯救全體,但不可強迫命令行為。這涉及到權力對等關係的理論,相當複雜,這邊就不多說太多,簡單的表示即為,若犧牲是可以強迫達成,而非是個人自由意志選擇,擁有權力者必會強迫無權力者、階級地位高者會利用制度去強迫地位低者犧牲。
講這麼多,其實只是要提學校教育的制度是以個體為優先,就以意義上來講,學校教育受環境的刺激,經過社會化的過程成為全體的一員。學童藉由學校教育,知道各種活動的社會關係,透過學校的各種活動,可以明白清楚其意義。這有兩大面向可以探討,個人的與社會的。
就個人心理方面來說,學校教育是提供材料,讓學童可以根據自身的天賦能力,與外在環境連結,使學童可以知道現在學校教育,對他個人本身的意義到底為何。以社會學的角度來,各種學習活動的最終點,仍然是要把學童置於社會,從過去的經驗出發,與現實的社會狀況結合,使學童擁有洞察未來的能力。(註:理論上啦,實際上在台灣很難不變成單方面的訓誡。)
而我們的產業狀態或是生活型態,根本是不可預知的,截至今天為止,仍然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探知一個未成年的學童,他日後的職業會是什麼,他未來的生活會是什麼樣貌。我們連當紅產業可不可能多活十年都不可預知,怎麼會知道學童該學什麼專業能力,強加產業界的需求到學校教育上,是本末倒置、破壞民主國家教育根本的做法,萬萬不可。當然若讀者本身相信階級複製、職業傳承是應該也活該的,那當然是可以。(註:就效益上來看也不對,因為根本就不知道未來會有甚麼產業,太早專精特定技能,只是把小孩的未來賭博下去。)
我們把這些理論綜合一下,就可以知道學校教育的目的,說穿了還是要給學童具有準備未來生活的能力,具有面對環境變遷的適應力,擁有掌握自己與工作的判斷力。而這種個人心理與社會的連結,是教育意義上很重要的一環,單向的從屬,要求兒童心靈成長遠重於社會化的影響,或是要求兒童徹底的從屬社會而無自己心靈的養成,都將會是災難,會使學童崩潰。(註:這崩潰的意義,比較偏向說因為沒有適應能力,所以一旦發生社會變遷或是個人情緒問題,就會喪失生活能力。)
要注意的是,學校本來就是社會制度的一種,教育是社會的一種過程,學校只是一種讓學童繼承人類遺產的最佳場所。
講得直白一點,學校教育本身就是生活的過程,並不是單純的要為了未來做準備。讀者對此一定會有疑惑,覺得跟前幾段說的兜不上,其實這意義在於,讀者您是否把學校教育跟社會做有機的連結,若學校本身就是生命蓬勃的有機體,在學習的過程中自然就會跟未來生活搭上關係。我們會覺得怪,是因為台灣的教育一直讓學校與社會產生斷離,所以才會覺得學校是要替未來做準備,而這個未來的生活會不會變,會去思考的家長其實並不多。
回到正題,學校教育應該是怎樣?學校教育應該是當今的社會制度縮影,也就是一種較為簡化的社會生活。讓學童從單純的家庭與鄰里生活,逐漸的與社會產生緊密連結。杜威在百年前就說過,教育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大眾認為學校是給學生一定量的知識,學習某幾種課業,養成特定的習慣,而這些訓練的目的是要學童學習在很遠的未來如何生活,純粹是一種「準備工作」。(註:既然是準備工作,那計畫趕不上變化就是慣例,訓練出的學生與社會脫節,天真的可以也是理所當然的。)
學校的目的,是要讓學童藉由一個連續漸進的過程,讓學童社會化,學習實際社會的生活內容,掌握生活所需的技能,在學校的教育可以與未來的生活結合,這樣才可以培養出一個「在社會上有用的人」。
既是如此,學校教育的各項任務,是把社會上的東西簡化,畢竟小朋友的理解力尚不成熟,各種天賦也未受到刺激與萌發。學校應該怎麼做以達成任務?首先是把社會文化簡化,因為真實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乃至於宗教等極為複雜,年紀尚幼的學童根本無法全盤掌握。但複雜不代表不要教,而是要簡化成學生的年紀可以理解的程度,且重點在於可以激起學童反應,促使學生產生興趣,可以進一步的瞭解更複雜的社會,而非單純背誦記憶。
再者,學校要成為篩選的機構,將社會上已無價值之事過濾,留下較純粹的部份給學童。以台灣為例子,學習文言文對生活已無多大價值,且不屬於「生活必需之基本技能」,強迫每個人必修是沒意義的,但可以做為選修或是博雅課程,讓有興趣深化的學生學習,或是要暢通課外閱讀的管道。又或者民主國家的社會不要求效忠領袖,所以神聖化個人的教材或是思想,早可剃除於教材之外。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事情,要可以幫助學童擺脫原生環境的困境,讓學習要素平衡在每個學童身上,學校教育要可以提供更寬廣的環境,讓學童可以做出最佳的選擇。這道理在於,我們是人人平等的民主社會,使社會最佳化的方法,是讓學童可以發揮最大的能力,所以提供多元選擇,並協助擺脫原本的困境,才是真正可以促進社會成長的辦法。要求窮小孩就是該去從小做工,不要去念太多書,這是階級固化的思考,非民主社會的價值。(註:可惜台灣一堆這種人,高知識份子還不少。唉)
--------------------
接著,就是真正網路上吵很大的關鍵,「職業教育」。學校教育中的職業教育,作為生活的一部份,當然有其重要的地位,但這個職業教育的意義在哪?
首先,我們先複習一下,杜威認為職業的意義,在於「人生的活動所依循的方向,個人覺得可以在此方面獲得成功等結果,在社會上也對他人有用處,讓個人覺得這是有意義的活動。」簡單來說,職業不僅僅只是生活技能的一種,也不單是純粹獲取生計的場所,更進一步的意義在於所謂的成就感。(註:這用馬斯洛的金字塔來解釋就會比較清楚些。)
配合前段所說,職業教育並非狹隘的專門性質技能,而是廣義的職業基礎技能。杜威在「民主與教育」中提到,所謂適當的職業,是指一個人的稟賦可以在職業中得到適當的發展,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衝突越少、得到的滿足最多。而就社會來說,這種適才適所的行為,可使社會獲得最佳的職務人才。
所以學校要有各種教室,工藝、家政等,目的是在讓學童可以藉由學習,去「認識」這份職業,不僅體認到職業本身的價值,更可能培養出興趣。這種做中學,在學校教育中的各種職業活動,可以讓學童獲得最大的發展,再也沒有什麼比親手實作,更能喚起個人的習慣與本能,這些作業可以使學生的「學習具有目的」,引出學生對此職業的興趣。
這意即,學校教育中的職業教育,是間接而非直接,目的在於引導出學生的興趣,了解本身的能力與性向,指示學生適合的職業方向。因為教育本身就是連貫的,人生的興趣也不大可能是從一而終的,根據學童的成長,也可能發現其他的興趣。這是一種不間斷的過程,認為學生選了一個工作,就該做到老死,才是莫名奇妙。
我們把杜威的想法用到台灣現在的狀況,大概可以做這種解釋。我們在國中教育,工藝、家政、藝術等各術科訓練,只需要一個大略的方向,目的在讓學生知道這方面的技能,未來可以從事那些工作,讓學生明白各種技能與社會職業的連結性。在高中職的階段,則深入學習特定的場域,例如機械、電子、設計,待學生具有基礎技能後,專科、科大或是直接進入職場,再根據其所學的挑選專精項目。(註:理論上如此,但實際上產業界根本就不是這樣想。)
杜威對職業教育的認知是雙方面的,也就是職業本身與職業之外,因為人都具有兩面,作為生產的工作者,與使用產品的消費者,這兩方面都需要教育。這意思是,做為消費者,也要懂得怎樣消費,懂得如何生活,在民主社會,一個技術者的閒暇時間,若可以學習一些具有文化性、哲學性的東西,例如深入了解各種社會議題,這樣才是所謂真正的職業教育。畢竟職業只是生活的一部份,人並不是只為了工作而活。
若我們整合杜威對於職業教育的想法,可以抓到兩大方向。其一就是職業教育不是專門教育,不可認為某種人天生就該做甚麼工作。若我們有這種認知,則可能在很早的時候給予學童狹隘的訓練,導致他未來的方向被限縮。在封建時代這或許說得通,在變化快速的現代,根本就是糟蹋人才,後來的補救會變得非常困難。只有在廣泛的根基上學習,才具有短期內轉變職業的人才。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不可根據現在的實業界規劃標準,認定學校的職業教育該如何。社會變遷太快了,根據某種標準的訓練,很可能在訓練完畢後就遇到落伍的狀況。職業教育要以未來的工業當基準,但因為我們無法預知未來的工業變化,所以應該教育基礎方法與技術就可以,重點在於使學生的思想靈活,足以面對變化,跟得上進步。
總而言之,教育的目的其實是有分層次,內涵也有不同,要探討其意義與價值,還要根據環境進一步分析,不僅有歷史的延續性,更有專業性在。單單將教育看作職前訓練,或是階級複製的洗腦工具,這是跟民主社會的教育目的相悖的。
--------------------
最後是上面五千字的簡化版本
1.教育目的要根據國家整體做設定,民主國家有民主國家的玩法,若因為某些專制國家的教育制度,可以訓練出特定的國際競爭力,就高喊我們也要這樣做,不去思考背後是否有國體、政體等根本性的問題。這叫做手段目的錯置,真的認為專制國家的教育超有競爭力的,麻煩請移民過去,別打擾想過民主政治的其他人。
2.在民主社會中的教育目的,因為無分階級高低與職業貴賤,所以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目的應該是著重於發展每個人的長處,使每一個人都可以因材施教,獲得最大的發展,這種使得每個人最大的發展,最終也會對社會產生最大的效益。
3.因為上述如此,所以學校教育本身要有過濾性,讓每一個學童都在簡化、純化後的狀況下學習,同時還要隔離原生家庭的負面因素,避免學童因為家庭背景,被迫從事他不願意,或是與他本身天賦差異甚大的職業,這才是國家社會最大的損失。
4.教育即生活,學校教育與社會是雙向影響的,學校要與時並進,時時更新教材與教學方法,讓學童學到生活技能,漸進式的社會化。同時學校也可以把社會中各種價值、知識、技能,去蕪存菁後的讓學童學習,使得學童可以避免學習到已經無價值的東西,讓學童出社會後可以促使社會進步。
5.職業教育是最末的一環,我們無法預測未來的產業是什麼,根據產業界當下的需求,要求學校的職業教育訓練特定的專門人才,是徹徹底底的浪費。我們該做的,是讓學生在學校教育中,接觸最大可能的各種職業,激發他們的本能與興趣,使其可以適才適所。職業教育應該是廣泛的、無特定專業性的,目的在培養學生有一般性的基礎技能,使其可以面對變遷快速的社會,具有強大的適應力。
結語:
納稅人繳錢辦教育,就該照顧所有納稅人,產業界想要人才,請自己去開學店,或是在企業裡面開辦教育訓練。民主國家的教育,並非為了特定產業、階級服務,競爭力存在每一個兒童的強大學習能力。我們要開發而非壓抑,灌輸單方向的知識,讓兒童失去對世界的興趣,讓他們長大後對工作沒興趣,對維繫生活制度沒興趣,對社會議題與進步缺乏想像。
這不是小朋友不想學習的問題,是我們大人沒有創造好的環境的錯。
讀者請理解一件事情,「現狀如此」跟「希望如此」是不一樣的,我們都知道現狀有許多的不美好,因此我們才會希望未來可以更加美好一些。現狀是殘酷的,但不代表我們在面對現實的同時,心中不存在一絲絲對未來希望的渴求。我們都對於勇於追求改變者充滿敬意,因為自己做不到,但若因為自己做不到,就希望一切都不要改變,這就太超過了。
教育的理想也許跟現實不合,但就因為有理想的存在,我們才有努力的目標。小朋友失去對未來的興趣與想像,是我們大人的的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8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你知道這社會上,有多少比例的好人?有多少比例的壞人?」   片中認為社會上只有10%是好人,10%是壞人,80%則是不好也不壞。多數人都是那80%不好也不壞的人;即偶爾闖紅燈、違停、不禮讓行人,遊走法律邊緣,卻不至於十惡不赦的人。   黑的教育(Bad Education)
Thumbnail
  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於1938年出版了《經驗與教育》,該書為1938年杜威應國際教育榮譽學會(Kappa Delta Pi International Honor Society in Education, KDP)邀請所發表的演講出版而成。雖
Thumbnail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教育訓練」不僅是一種企業投資,更是員工成長和企業發展的基石。 許多人問:教育訓練的真正目的是什麼?答案其實非常簡單,它關乎於提升員工的技能和知識,從而驅動整個組織的效率和創新能力。 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一探究竟,該如何有效的安排員工教育訓練,並且提高工作績效以及行動
Thumbnail
教育訓練無非是為了提升公司整體的產能,並且是針對式的,不同需求或對象會有不同形式與課程,通常沒有一種訓練課程適合所有人員。 來快速認識你所需要的訓練目的吧
Thumbnail
一個疑惑的開端 如果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對社會有用、能解決問題、具有跨領域綜整能力人才為第一要務,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創造高教價值,讓學生有所感受『被社會需要』並樂於學習。」(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那麼她前一階段的高級中等教育呢?
Thumbnail
  我以為的教育:適性適才,成為自己想要的模樣。   天生我材必有用,如果大家都一模一樣,成為複製人不是更好?   
Thumbnail
倘若一个人的聪明与否, 是以答卷上的分数来衡量,那么教育就失败了。
Thumbnail
二十載走過教育改革的漫漫長路,A捷原本是個長不大的孩子,現在卻駐足在很多人的心裡,成為他們內在的小孩。若無苦來亦無甘,個中滋味,如同品一杯咖啡,濃醇芳郁,倒也回味無窮。 1998年,英文學習走的是陽關道,很萌的資訊教育走的獨木橋,陌路相逢才相識。突然要不同路徑在同一個次元交疊,多虧勇敢的A捷小子跨出
我們的小孩上天主教士的學校,我們的女人只聽天主教神父的話,卻不聽她們丈夫的話。因此唯一的解決方法是,看來我們已經啟蒙了將近一百年,好像效果並不是很明顯,現在我們只有不管民主不民主,自由不自由,他媽的,直接沒收了天主教會的財產,把它交給公立學校,用我們自己培訓的教師去教育下一代。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你知道這社會上,有多少比例的好人?有多少比例的壞人?」   片中認為社會上只有10%是好人,10%是壞人,80%則是不好也不壞。多數人都是那80%不好也不壞的人;即偶爾闖紅燈、違停、不禮讓行人,遊走法律邊緣,卻不至於十惡不赦的人。   黑的教育(Bad Education)
Thumbnail
  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於1938年出版了《經驗與教育》,該書為1938年杜威應國際教育榮譽學會(Kappa Delta Pi International Honor Society in Education, KDP)邀請所發表的演講出版而成。雖
Thumbnail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教育訓練」不僅是一種企業投資,更是員工成長和企業發展的基石。 許多人問:教育訓練的真正目的是什麼?答案其實非常簡單,它關乎於提升員工的技能和知識,從而驅動整個組織的效率和創新能力。 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一探究竟,該如何有效的安排員工教育訓練,並且提高工作績效以及行動
Thumbnail
教育訓練無非是為了提升公司整體的產能,並且是針對式的,不同需求或對象會有不同形式與課程,通常沒有一種訓練課程適合所有人員。 來快速認識你所需要的訓練目的吧
Thumbnail
一個疑惑的開端 如果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對社會有用、能解決問題、具有跨領域綜整能力人才為第一要務,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創造高教價值,讓學生有所感受『被社會需要』並樂於學習。」(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那麼她前一階段的高級中等教育呢?
Thumbnail
  我以為的教育:適性適才,成為自己想要的模樣。   天生我材必有用,如果大家都一模一樣,成為複製人不是更好?   
Thumbnail
倘若一个人的聪明与否, 是以答卷上的分数来衡量,那么教育就失败了。
Thumbnail
二十載走過教育改革的漫漫長路,A捷原本是個長不大的孩子,現在卻駐足在很多人的心裡,成為他們內在的小孩。若無苦來亦無甘,個中滋味,如同品一杯咖啡,濃醇芳郁,倒也回味無窮。 1998年,英文學習走的是陽關道,很萌的資訊教育走的獨木橋,陌路相逢才相識。突然要不同路徑在同一個次元交疊,多虧勇敢的A捷小子跨出
我們的小孩上天主教士的學校,我們的女人只聽天主教神父的話,卻不聽她們丈夫的話。因此唯一的解決方法是,看來我們已經啟蒙了將近一百年,好像效果並不是很明顯,現在我們只有不管民主不民主,自由不自由,他媽的,直接沒收了天主教會的財產,把它交給公立學校,用我們自己培訓的教師去教育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