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簡單,像我們在部落格自言自語的就是。
筆者會這樣說,主要還是這幾年看多了一些很…呃
不知道該怎麼評論的戰略,不管是講現代的還是古代的,道理很簡單,用說的誰都會,問題是現實不見得這樣。
好了,這樣講應該還是太玄,筆者拿一些例子來解釋一下。
多年前美軍集結波斯灣,準備揮軍伊拉克,請問這是真的還是假的戰略?貨真價實,而且值得我們研究跟探討,就跟上個世紀伊拉克陳兵科威特,一堆人覺得是做做樣子,結果真的開打下去。兩次波灣戰爭是很適合我們近代做研究的人,拿來當作傳統戰爭是否開打的典型案例。
伊拉克部屬在科威特邊界,是真打還是要假打?在考量任何這種問題前,要先問三個問題,當事者「想不想」、「能不能」、「會不會」。想不想打是意圖,但支撐意圖的是客觀的實力,也就是能不能打下去,在那個時間點上,伊拉克主觀上的意圖跟客觀上的實力都夠併吞科威特,所以最後的問題是,衡度形勢後會不會打下去?
這個會不會,是很難去判斷的,因為當下情報不夠,所以會還是不會,很難講。以我們事後諸葛來說,伊拉克當局判斷世界各國不會為了科威特大動干戈,所以迅速行動是可行的。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政治人物則太過輕忽,覺得某種程度的壓力已經足夠,伊拉克終究會回到談判桌上。簡單說,雙方情報太少,產生了誤判。
但不管怎樣,主觀意志跟客觀實力都要具備,台灣太多紙上戰略家,只看所謂的形勢,就覺得會或者不會,這實在很糟糕。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主觀上沒有想開打的意志,客觀上更無那個開戰實力,就絕對不會,除非當事者想自殺。這在歷史上也不是沒案例,但因為都是自殺結束,造成周邊國家困擾居多,可沒危機。
好了,回到第二次波灣戰爭,美軍是否有揮軍伊拉克的意志?這斷無疑問,以要改造中東政治版圖的格局來看,伊拉克不能不動手處理。然後重要的是有沒能力進攻?
這就是本篇真正的重點,你要判斷人家的意志,客觀實力擺出來仍是主要參考依據。部屬的軍隊數量跟實力是否足夠?後勤補給的數量跟延續是否可支撐?海空協助的軍力跟相關後勤都做好了?是否一直進行相關作戰的演習,而不是天天上媒體放話?
真正要開打,戰爭是會消耗極大資源的,作戰計畫的參謀跟陳案人,必定在各種細節上下極大功夫。
進攻路線是哪一種?會遇到什麼阻礙?沙漠的敵軍會來自哪裡?如果沒有,是會進行何種干擾?包圍城市的時候要優先進行哪一種作戰?內部策反跟情報工作確實嗎?重要的當地政治人物有掌握確實嗎?使用哪一種兵種進攻,強度又多高?
等等,細節多如牛毛,小布希並不是依靠一張紙,或是按個按鍵就可以開戰,若沒有前置大量的文書評估跟作業,得不到一個戰損報告,別說總統下令,連在五角大廈內部開會都過不了關。
戰爭依靠的是經驗,光是一個集結部隊,就不是一張嘴唬爛有效,你有沒拿出過去的實績,或是之前的作戰資料,靠經驗得出某個集結時間,並依此做出合理的評估?沒有一個評估報告,你怎麼拿去讓相關單位的審核跟提出需要的預算,最後多份資料整合成一本作戰計畫,在交付國會跟其他監督單位?
現代國家要開戰,沒那麼簡單,就算不是民主國家,也不代表沒有監督機制,一個腦筋正常的領導者,即便是獨裁者,也是要看報告跟計畫書來決策的。平常筆者講戰略,基本上就是一種紙上的大方向評估,細節不是說不知道怎麼用,也不是說沒看過這類的計畫報告,只是這不是部落格寫作需要的。
想要知道的人,自己下去騰份計畫就知道,不需要什麼偉大的作戰計畫,隨便一間工廠的生產計劃書都可以,試試看就知道寫計畫沒那麼簡單。
講這麼多,回到我們近代跟遠一點的歷史,怎樣判斷一場戰爭是打真的還打假的?雖然前幾篇也有提過,在資料不夠完備的情況下,筆者不敢打包票。但就檯面上看的到的狀況來說,像是中國跟印度的邊界衝突,完全看不出有認真開打的想法,雙方都只是作作樣子,因為別說細節計畫了,基本的軍隊補給之類都還沒個影子,除非雙方設定的是幾百個人內的零星衝突,不然數千人以上的大型區域戰爭,筆者個人是看不到任何可能性。
那麼北韓呢?美國是否對北韓開打,這是一個主觀上條件齊備,但就因為太過齊備所以反而不知道怎麼判斷的標準。因為要說美軍正規的揮軍入侵?基本上不可能,因為目前連一丁點的大型部隊調動的味道都沒出現,但要說絕對不可能也很難講,因為美軍已經強到對付北韓這種等級的對手,只需要營級部隊,配合海空軍的支援,就夠一路殺爆北朝鮮各軍到底,而且美軍的全球派遣能力,營級以下的部隊也不需要長途迢迢的跑到南韓去部屬。
再說,依照現狀,真的要重啟第二次朝鮮戰爭,陸軍主力應該是南韓,美軍不大可能調動大部隊。而若單純使用海空軍或是特種部隊作戰,美國也不需要特意花半年去集結部隊,雙方實力相差太大,差別只是美國要選擇哪一種手段而已。
所以回到台灣這邊,中國有可能進行哪一種有意義的作戰?坦白說現在什麼都沒有,因為任何一個足以對台灣造成有效威脅的軍事手段,前置作業都多到全世界各大媒體會做足頭條報導了,而到這種程度的威脅,周邊國家不可能不介入,光是外交戰大概就夠我們談話節目連爆三個月。所以安心啦~
如果要拿過去當例子,來解釋所謂的紙上戰略與否,筆者覺得最適合的是所謂花園口決堤作戰。所謂國軍有效遲滯日軍戰略這件事,實在是很有問題,因為不管中國方面怎麼宣稱跟解釋,日本方面有那個戰略意圖嗎?根本沒有啊,派遣的軍隊數量跟預備隊,還有準備的後勤,完全不像是有那規模的樣子。
別把所謂田中奏摺當成戰略(更何況這根本呵呵),隨便一個參謀或是將軍在報紙上宣稱目標哪裡,幾天打下云云,這可以當真嗎?要當真,請先把有意義的軍事數據攤開,在中日戰爭期間,要說一支幾萬人的日軍,目標是要打下一整條千公里長的交通線,還是遠程目標奪下哪個穀倉地帶……
洗洗睡啦,日軍在中日戰爭期間,在中國的戰略基本上就是一團糨糊,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幹嘛,結果中方這邊倒是常常替日方宣稱戰略失敗,真是點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