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遊治療:究竟要不要休學?

2020/03/0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寒假期間,在諮商所開始自費諮商,談了四、五次了,原本的目標是處理創傷,只是跟心理師還在彼此熟悉中,而我的不語、焦慮讓建立關係變得更加困難,低靡的情緒讓我更不在狀態裡,所以尚未正式進入創傷的部分。
最近倒是談到了休學這件事情。關於休學,病的這三年,斷斷續續思考了數次,這回是因為上學期末不穩,糊里糊塗地住進急性病房兩週,「解離」的狀況讓大家都很擔心。然而,我主要考量的並非「病況」,如果像是過去幾個學期一樣,混亂地、狼狽地完成最後一個學期,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我已經很清楚地意識到,這種連滾帶爬四年得來的文憑,基本上不學無術,終究沒有意義。另一方面,我也需要更多時間去自我探索、探索世界,生活之中還有太多需要學習,在畢業之前,我想先學會「成為一個人」。之所以糾結,來自於家人再三的詢問,言詞之中流露希望我回學校上課、快點畢業的既定立場,於是,我還是把這個議題帶進諮商室。
這不是第一次擺沙盤,卻是諮商所的第一次。以前在學校,很害怕在人前移動、害怕他人盯著我,因此很少在晤談時間玩沙遊,最多只是選擇物件而已,只有自己待在沙遊室的時候,才曾經擺過完整的沙盤。沙遊是很好的非口語媒材,在治療師的引導及陪伴下具備不錯的療效,我也很喜歡沙遊,不曾想,焦慮已然根深柢固的我,仍然無法自在表達。
我本就是一個選擇困難的人,在鬱期認知功能減退、動作思考緩慢的情況,更是難以抉擇,即便只是回答「好/不好」、「要/不要」,即便只是選擇任何一個「有感覺」的物件,仍然無法輕易完成。心理師跟我相處了幾次,亦發覺我此一傾向,轉而多了一些指導性。儘管只有四個物件,卻是心理師一步一步引導才排出來的,雖然稱不上是完整的一盤,總歸是突破,比起初次見面時完全動不了好得多。
沙盤全貌俯視圖
心理師的第一個提問:「回學校上課的感覺像什麼?
腦海裡浮現的第一個畫面是小船,不過架子上找不到類似的物件,可能諮商所的沙盤放在遊戲室,原先設定就是給小朋友使用的,不像學校沙遊室的物件那麼豐富、寓意較深,只是我的情況特殊(緘默),心理師才將晤談空間安排在遊戲室吧。
後來,我選了一個燈塔,旁邊有間小屋。回學校上課、準時畢業,在生涯方面,就是循規蹈矩、有個方向的,很安全、沉穩,也很乏味。
回學校上課像是燈塔。
耗費一番心力選定燈塔後,把它從展示架上拎回桌上擱著。心理師問了第二個問題——在我意料之中的問題:「休學的感覺像是什麼呢?
這次,選的速度快了許多,看到幾隻似鹿、似馬、似羊的幾隻幻獸,而這隻雙角獸的顏色、姿態、毛髮深深吸引著我,我壓根兒沒看清它是隻雙角獸就選了,算是挺直覺的。休學跟雙角獸一樣虛幻、一樣未知、一樣難以捉摸,但可能會很美,是我所嚮往的遠方。
休學像是雙角獸。
第三個問題:「還有什麼可以跟燈塔放在一起的?
第一個物件選得勉強,第三個物件就更難選了。心理師告訴我:「可以拿著燈塔,讓它帶著你去找。」我暗想:如果它真的會幫我選就好了……。這種時候理性倒不是個好東西,即使知道這應該是諮商常見的催化手法,仍然無感,當下,再一次體驗到以前模擬晤談時,個案對於雙椅法的尷尬了。
依然焦慮的我,只是低著頭隨手翻轉著燈塔,心理師順勢讓我仔細看看手裡的物件,此時此刻,我終於看清楚手中的物件是什麼樣子。燈塔壁上一處處斑駁剝落,露出了裡面的磚頭,與一旁的小橋、流水、人家截然不同,形成強烈對比,卻不突兀。小小的模型,竟連犄角旮旯都做得細膩。
縱然將燈塔及小屋看了遍,我並不覺得架上有適合跟它放在一塊兒的物件。於是,心理師換了一個問法:「假如3/2(開學日)就要回學校,會是什麼感覺?
放眼望向展示櫃,立刻選定一個漂亮的小籠子,乾乾淨淨的素白,還有一點鐵絲形成的藻飾,就能紮紮實實囚禁住靈魂與自由,是美麗的哀愁。比前兩個物件都還要強烈的感受洶湧著,那一刻,我算是深刻釐清自己的意願了,對於回校的抗拒、對於自由的渴求,不再被壓抑、埋藏。
開學回校像是牢籠。
豁然開朗之際,第四個問題緊接而來:「有什麼可以跟雙角獸放在一起的呢?
我從一群幻獸裡,擇了一隻展翅的飛馬,是雙角獸的同伴。關於休學,我早已有所設想,很希望單獨出去旅行,幾次也好,天數不多也罷,對我而言,都是自我挑戰、自我探索。念心理系是因為喜歡與人接觸,而社交焦慮最典型的症狀是害怕人群,兩個特質集於一身的我,相信旅遊會是對自己的成長有幫助的方式,帶著自己去多看看、多聽聽別人的故事,過程中,可能會有機會尋回自己,進而找到未來的方向吧。過去的生活環境太過封閉,多認識一些人、和更多人互動,會是新的刺激、碰撞。我很期待遇見像飛馬一般的人——走在非尋常的道路上,卻堅定向前、往自己的天空遨翔。
休學期間可能遇見像飛馬一般的人。
選完物件,心理師讓我往沙盤裡擺放,一開始我仍舊犯難,不過,一旦放完,一切就明朗起來。將燈塔放在中間,卻和籠子離得遠,而雙角獸面朝燈塔,身旁有飛馬相伴,我不知道專業會如何解釋這盤沙,可是早已有了自己的詮釋。與其說回學校像是燈塔,倒不如說我把學校當作正規的道路、追夢的媒介,無論休學與否,我的所作所為都是為夢想、理想鋪墊,即使休學,依然是為了回學校做準備。在追夢的路上,總是盼著有人陪我一起作夢、一起學飛,我希望這些人不只是萍水相逢的旅人,也包含我的親人、友人。我是衷心盼著的,盼著自己有一天可以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
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將物件擺入沙盤後,一切都明朗起來。
晤談結束前,心理師問了我最後一個問題:「如果你在裡面,你會想待在哪裡?
我指了指塔頂的玻璃帷幕。我希望自己有一天回首來時路,也可以「笑看風雲淡,坐對雲起時」。一路走來總被人溫暖照亮,未來的日子裡,我也想成為別人的光。
以病為師——與精神疾患共存yibingweishi
以病為師——與精神疾患共存yibingweishi
✏️心理系學生、精神疾患者 ✏️Instagram:yibingweishi ✏️提問箱、心海潛探表單、限動提及連結、FB、Ep⬇️⬇️⬇️ https://linktr.ee/yibingweishi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