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心得分享:一間讓我慢慢愛上自己的「沙遊室」- Part.1

諮商心得分享:一間讓我慢慢愛上自己的「沙遊室」- Part.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篇為諮商奇幻旅程的首篇,後三篇請見

心理諮商:涵容帶我關掉『責任感』的痛 - Part.2

探索責任感的起源,從心理諮商開始的奇幻旅程 - Part.3

心理諮商:從溺水到畢業的成長心智之旅 - Part.4



第一次走進諮商室,我帶著傷痕累累的自己。

那是個溫暖的鵝黃色空間,有布沙發、針織毛毯和木質地板。


諮商師向我介紹了流程,每次對談大約 50 分鐘。

根據不同問題,需要 6-8 次左右來討論一個題目。

我們可以根據每次的討論狀況,確認下次約的頻率。


我們隨即開始了對談。

一開始我還有點裝酷,系統性闡述需求,精準簡短回覆。大概以為自己在開商業會議。


到第三次時,就像水閥開關被打開,我滔滔不絕的傾訴著。我說我好生自己的氣,我好氣自己為什麼那麼有責任感。如果可以,我跟諮商師說「請教我怎麼割掉這塊的自己」,憤怒的眼眶卻帶著淚水。


我們試著從對話梳理一些關鍵字,例如「女強人、責任感、存在的意義」

幾次討論下來,我頭好痛。繞在這些議題裡,好像有找到什麼,仔細看卻只是一團毛線。

- - -


我很感謝諮商師的專業和細心。在第五次對談時,她跟我提議 - 讓我們試試不同的方式進行!


我們改預約了另一間「沙遊室」。

裡頭有一組白色桌椅和一個小推車,上面有蠟筆、彩色筆等畫畫工具。

正中央是兩個高起來及腰的長方型檯子,上面放著一盤乾沙盤、一盤濕沙盤。

靠牆架則上則有大大小小的公仔,主題有動物、水果、卡通、昆蟲、超人,或大或小,形態各異。


乾濕沙盤與小擺飾們

乾濕沙盤與小擺飾們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諮商師發現我思考太快、講話太流暢了。每當她拋出一個問題,我不等問題沈澱,就辯才無礙的分享觀點。雖然可以落落大方回答,卻去不了心裡。


調整後,每當諮商師拋出一個問題,她會要我慢慢瀏覽架上的小物,找出有感覺的小東西,放在沙盤上。再我問為什麼這樣擺,怎麼想。


擺著擺著,我開始能聽到內心的聲音 💛🧡


我選了一個髒髒舊舊的小兔子放在濕沙盤中。我說那是現在的我,坐在濕沙盤裡,粘膩潮濕。對面有一隻活潑朝氣的小丑魚,感覺是從乾沙盤來的,他問小兔子「你為什麼要坐在這呢?」,然後跟小兔子興奮地說著好玩的事情。


我覺得小丑魚好快樂,好自由,好羨慕。

我停頓了一下,抬頭跟諮商師說

「但我感覺…這隻小丑魚好像也是我,另一個我而已」


後來,我開始「領悟」到一些事情:

➨ 像是:一直待在濕沙盤真不舒服!我想要的話,我可以「選擇」讓自己去到乾沙盤。

➨ 再到:那些可愛的小丑魚、小北極熊,那些我認為的美好存在,好像都在我身上,只是之前被藏在影子裡。我很喜歡他們,我想要他們出來曬曬太陽。


當我有了這些感悟,諮商師會適時搭配一些心理學理論支持我的觀察 (可能我看起來太想追根究底,諮商師滿足我的好奇心)。


玩著玩著,我漸漸發現,自己原來有這麼多面向!好有趣呀!

(系列文待續)


小丑魚問小兔子「你為什麼要坐在這呢?」

小丑魚問小兔子「你為什麼要坐在這呢?」




💛 都讀到這裡了,讓我們暫停 3 秒鐘,按下右下角愛心給我些鼓勵吧!你還有想了解諮商的事情嗎?歡迎留言給我,我會就自己經驗回覆你~

☕ 若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請我喝杯咖啡 (LinePay 小額贊助),支持我繼續寫下去:https://kumadiary.soci.vip/donate


avatar-img
Kuma 寫日記
25會員
62內容數
過去是個完美主義的急驚風工作狂。一次情緒大爆炸,開始了心理諮商的內在探索。2023 離開了職場,踏上一個人的歐洲旅行。目前 Gap Year 持續中,嘗試透過文字、烘焙與繪畫激活右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Kuma 寫日記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心理諮商旅程,包括為何開始諮商、在過程中學到的技能以及如何挑選合適的心理師。文章深入探討了不同世代之間的心理壓力與期待,並提出建議如何在諮商過程中獲得最佳效果。希望能為考慮諮商或在諮商中迷失的人們提供支援。
本篇分享了一個人從情緒溺水中撐起自己的經歷,透過心理諮商的歷程,找到自己內在的力量,最終從諮商室畢業。文章中提到了過去情緒的掙扎,與諮商師的對話,以及最後迎來畢業的心情。整篇文章展現了對愛自己的態度和尋找內在力量的感悟。
回到責任感哪裡來的謎團,我們花了幾次諮商的時間抽絲剝繭,也回頭問了家人小時候的故事。找出曾經寫過的週記和心得,細細看、慢慢找,開始有了些頭緒 例如:小時候,把事情做好對我來說挺容易的,也很容易能收到讚美。久而久之,讚美對我來說好像才是標準值,也因此循環在「我必須一直表顯得很好」狀態。 或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心理諮商旅程,包括為何開始諮商、在過程中學到的技能以及如何挑選合適的心理師。文章深入探討了不同世代之間的心理壓力與期待,並提出建議如何在諮商過程中獲得最佳效果。希望能為考慮諮商或在諮商中迷失的人們提供支援。
本篇分享了一個人從情緒溺水中撐起自己的經歷,透過心理諮商的歷程,找到自己內在的力量,最終從諮商室畢業。文章中提到了過去情緒的掙扎,與諮商師的對話,以及最後迎來畢業的心情。整篇文章展現了對愛自己的態度和尋找內在力量的感悟。
回到責任感哪裡來的謎團,我們花了幾次諮商的時間抽絲剝繭,也回頭問了家人小時候的故事。找出曾經寫過的週記和心得,細細看、慢慢找,開始有了些頭緒 例如:小時候,把事情做好對我來說挺容易的,也很容易能收到讚美。久而久之,讚美對我來說好像才是標準值,也因此循環在「我必須一直表顯得很好」狀態。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