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是以工作者的角度來切入思考的,現在許多人仍然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有的人取得很好的平衡,而有的人卻失衡,讓自己的生活、健康和家庭關係失去了圓滿的狀態。
因此我用三個層次來討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分別是工作的意義、工作與生活的關係、平衡的藝術之被討厭的勇氣。
工作的意義
在撇開夢想和成就感這兩大精神動力之餘,我想大多數人對工作都是認為它的存在是為了生活,有了工作才能有價值,而這價值又體現在金錢和社會貢獻上,也就不意外有著賣八小時給公司換薪水的想法出現,以及沒有工作時就像失去了身而為人的資格,不敢出門、不敢社交、罪惡感等等。
有了工作時,進一步的我們追求成就感,再進一步,則希望工作與夢想連結,但回歸根本,目前的工作意義仍專注在自我價值的認同,甚至可以限縮到以工資和地位認定。
工作與生活的關係
一般人認為工作與生活是分開的,下班後才是生活,進行著工作除外的事務,包括買菜、吃飯、照顧家人、旅遊、追劇、興趣追求等等,所以像《下班後的黃金八小時》這樣的書曾經是熱門書,我曾閱讀過這本書,這本書講的其實是用下班後的時間摸索自己、檢視自己,甚至重塑工作與生活的關係。
但是在台灣社會中,仍然有許多工作者是被老舊的工作思想給綁住的,像是公司一大票的人都在加班,自己也只好加班、工作繁複但請不到人,只好能者多勞,進而壓縮到下班的生活時間。
其實,舊式的工作思想經常是過度奉獻的,現在的年輕人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開始講求權利與義務、份內與份外,這是一種對工作和生活的新的界定,甚至他們認為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不應該踰越工作的份際而影響生活。
平衡的藝術之被討厭的勇氣
在我看來,現在職場的工作者應該具備「被討厭的勇氣」,這種勇氣是勇於在工作份際超越時說「不」的勇氣,但這種說不的勇氣指的不是推工作,而是在自己無能力時拒絕被消耗,畢竟份內的事情還沒做好,份外的工作加上來時,只會讓自己垮掉罷了。
此外,「被討厭的勇氣」還有個重大的意涵是去認清自己價值觀的先後順序進而選擇,時代改變,價值觀也有很大的變化,我們必須了解自己價值觀所在意的部分,之前看到日本電視節目的片段,主要是一個單親父親要照顧兩個小孩,他選擇放棄擔任主管職,而選擇了可以準時下班煮飯給小孩吃的職位,對他而言他認為升職不是他主要的,他主要的是兼顧家庭,因此做出了這樣的選擇,我也有朋友的朋友表示他非常喜歡追求「人生勝利組」的想法,所以他追求工作的晉升、薪水的增加等等。
另外,我想再講一下「平衡」這件事,平衡指的不是平和、不是懦弱、不是全盤接受不起爭執,我曾遇過許多職場上的前輩認為平衡就是不要出聲、不要當出頭鳥、不要去爭取,結果我看到的是他們被消耗得更厲害,更多莫名的職務、更多莫名的支援。
我認為被討厭的勇氣是有助於平衡的,主要是因為這讓我們了解自己的能力與價值觀,在這樣的狀態下,工作與生活之間才會有平衡,進而可以更探索自己,而不是被消耗了一天或一週後,只想待在家裡癱在沙發上,然後鄰近上班時間時又進入焦慮、憂鬱的狀態,也許仍有許多人抱持跟我不同的想法,但或許有的人正處於失衡的狀態,那麼,可以開始思考到底什麼是平衡、如何取得平衡。
希望喜歡職場案例小教室的閱讀者可以多多追蹤、訂閱、贊助、參與課程喔~
粉絲團連結,觀迎追蹤與按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