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你的工作該耍廢,還是值得拚?》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為什麼要工作?意義在哪裡?
●「浪擲大半輩子的時間來謀生,沒有比這更無腦的事情了。」美國詩人梭羅、公民不服從的信徒,在其知名講稿〈沒有原則的生活〉(Life without Principle)中,為想要奉行道德生活的人擬訂了一系列準則,其中不包含為了賺錢而工作,度過時間應有更明智的方式。
從人們看待、執行工作的方式,或許我們讓工作過度佔據了生活。我們是否為了追求美好的職涯或發展事業,而錯失了生命的本質?一生之中,花更多時間在工作上而非與親近的人(子女、父母、伴侶、朋友)共度,合理嗎?況且工作真的值得佔滿我們的主要思維嗎?
●根據經濟學(最古典的版本),工作只是一種降低幸福的負效用,不像消費或娛樂可以提升幸福感。對經濟學家而言,工作是一種相對於善的惡。我們可以接受把時間花在工作上,只要這份工作能夠帶來優渥的收入,足以支付現在與未來的消費。經濟學將工作視為工具,也貶低了工作。
畢竟,工作不純粹只是為了賺錢。工作當然有工具性的層面, 卻也包含社會和表現的層面。工作本身可以帶來愉悅,讓人幸福滿足。我們透過工作創造了收入和職業生涯,同時也體驗到人際關係, 並透過自身天賦與能力,改變了這個世界。隨著新世代在就業市場上逐漸掌握權力,工作也開始被賦予新的意義,重視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更甚於經濟與地位的回饋。

●當代的「工作十災」

1.勞累
工作的強度無庸置疑,有時候甚至造成過勞。這種現象跟國際競爭、科技發展、股東與經營管理者施壓都有關係。
2.荒謬
在富裕國家,工作者需要有意義的工作,卻面臨經濟缺乏意義的窘境;經濟不再回應需求,因為需求早已獲得滿足,於是經濟以人為的力量創造欲望。希望對社會有用處的渴望,跟企業追求成長與獲利的目標背道而馳。
3.無聊
年輕世代對於知識、身體、情感的強烈需求,跟以服務業為主的科層制經濟型態提供的職位格格不入。
4.永遠做不好
過度要求、時間太趕、時機不當的干擾或因為種種限制(開不完的會、必須順從的規定)和浮濫的資訊, 導致沒必要的工作負荷,經常讓人覺得無法把工作做好。
5.受侷限
年輕世代追求的自主性,往往和資深管理階層的行事作風合不來,由於才華與個人特質無從展現而感到痛苦。
6.孤單
新工作型態更傾向於個人化,在某些公司,由於工作者之間彼此競爭,使得社交氛圍欠佳,抵消掉同屬於一間公司的參與感。
7.高壓
技術變化與公司組織調整的步調越來越快,讓人產生難以勝任工作的感覺,而這種職位的不安穩(無論只是察覺到或真實存在),都令人無法從容面對工作。
8.侵犯生活
無孔不入的科技,長時間的通勤以及性別角色的改變,使得工作更難與生活和諧整合。
9.充滿挫折
收入沒有隨著工作量與壓力增加而提高。相較於大多數工作者的產能提升,薪水卻幾乎沒什麼長進。除了第一點的勞累,還要加上扭曲的薪資結構只造福最高薪族群, 以及為了因應人口高齡化,退休保險金越繳越多。
10.沒有未來
在公司內部看不到前景是相當近期才出現的狀況。雇主與員工之間的合約關係,從1990 年代開始產生本質上的改變。長期的聘雇合約被短期的派遣合約所取代。在21 世紀,雇員擔心起職涯不再得到公司的保障與安排。勞資之間的協議由此徹底改變。
●密西根大學的艾美·瑞斯尼斯基(Amy Wrzesniewski) 同樣把工作者分成三種類型,差別在於把自己的工作視為「謀生方式」、「職業」或「志業」,第一種人認為工作只是一種獲取資源的方式,賺錢是為了從事其他活動。第二種人是為了一步一步往上爬,隨著升遷而獲得地位和權力。對前面兩者而言,工作是為了得到外在或未來的回報。至於第三種人,是對工作本身的內容感興趣,傾向於認定自己將來也離不開這項工作與身分」。
總之,我們可將這些不同研究成果納入一個綜合分類法,列舉出每個人多少都會有的十種工作面貌(地位、謀生方式、職涯、從事的活動、刺激性、社交活動、影響力、製造、貢獻、自我實現) 差別在於人們自認為目前從事的是理想工作或只是為了餬口。

●心流體驗的共同特點

1.活動有明確目標。
2.活動難度(很高)和人的能力(也很高)彼此相配。
3.活動本身有樂趣(所謂「本身即為目的」的活動)。
4.心思都集中在這唯一活動上(超級專注)。
5.失去自我意識的感受,察覺不到自己與活動之間的距離。
6.失去時間觀念。
7.處於可根據得到的結果,即時調整行為的狀態。
8.對於周圍的環境,以及自身有一種高度掌控感。
前三項特點跟活動有關,另外五項則表達出人所經歷到的體驗。要達到心流必須符合一項特點,那就是眼前的挑戰與人的能力微妙地相配。

●幸福工作的叩問

-你認為自己和雇主之間的關係屬於哪種類型(傳統型或交易型)?你確定對方也有相同看法嗎?
-事實上,你的職涯行事作風屬於主動還是被動?
-你已經找出目前和將來能夠引導你在職涯中,做出抉擇的個人動機 (目標、價值...)了嗎?
-你有沒有在工作中培養自己的職場競爭力(爭取受訓機會,建立人脈…)?
-你目前所處職位是否為舒適圈?你有因此忽略職場競爭力嗎?
-你每週工作超過50小時嗎?
-如果是,你覺得比較像自己的選擇還是迫不得已?
-這對你的生活有造成不良後果嗎?
-這帶給你什麼回報?這些回報對你來說還有價值嗎?
-如果你覺得非工作不可,你喜歡做這份工作嗎?
-如果你的工作量不那麼大,你可以做什麼或要如何生活?你的生活會比較差或比較好?
-你在工作上展現的性格有哪些主要特點?
-工作組織的價值觀與目標,和你自己的價值觀與目標是否相容?
-你和同事之間有沒有不合之處(價值觀、目標、興趣…) ?
-目前的職位能讓你施展工作能力和天分嗎?此外,你最近有檢視過自己具備哪些能力嗎?
-你有追隨你的志業嗎?你現在還做得到嗎?
-你是否有在職涯期間,透過工作發展自我效能?
-你認為自己工作上的成就,主要是仰賴你的行為,亦或外在因素?
-你覺得自己在目前的工作表現上有效率嗎?
-你在工作上得到的成就、進步及回饋,對於強化自尊有沒有貢獻?
-你在工作上有沒有正向榜樣(他們的精神、樂觀、韌性…)?
-從0~10打分數,你對目前的職位有多滿意?從事這項職業至今的滿意度?
-有哪些因素令你無法對職位更滿意?
-這些阻礙因素來自工作内容、工作組織、社交關係外在回報?
-的工作會動用到專注力與心思嗎?
-你去上班途中以及到達工作地點時,有被正面情緒鼓舞嗎?
-你有花很多精力在工作上嗎?
-你的職位與你的身分有很大的關聯嗎?
-你有在工作過程中經歷過心流狀態嗎(最佳狀況是你的心思被工作占 滿,完全忘了其他事)?
-對於你這種屬性的人來說,目前就業市場的情況如何?
-你能不能換到其他部門做同樣工作,而且產能還會比較高?
-你對自己目前的財務狀況滿意嗎?對你的薪水滿意嗎?
-客觀來說,要過好日子的話,你還缺什麼?
-如果你的收入增加10%,會對你和旁人的生活帶來什麼重大改變?這些改變,對這些人或那些人的幸福會有持續的影響嗎?
-對薪水、財產和生活水準的期望,是依據合理的目標,或者會自動出現偏差?
-你目前的職位,在社會上及同溫層內,是否享有正面的社會地位?你的雇主呢?
-你從事的職業,有沒有機會在短期或中期内提升你的地位?
-你的職場中,有沒有不利於你的隱形階級(檯面下意見領袖)?
-你在同事之間是否享有很高的地位(被尊重、接納、傾聽、訊息流通程度)?
-你覺得自己從事的是狗屁工作嗎?若答案為肯定,是因為對一份工作 該有的意義有自己的看法嗎?還是你認為你的職位對任何人(其他合作夥伴、組織、客戶、社會)都沒有實際功效?
-最初擔任目前的職位時,你尋求的意義是什麼?你是否從頭到尾都同意這個意義?
-若非如此,中間發生了什麼事?現在你能給自己的工作其他意義嗎?你能找到令你滿意的意義嗎?
-你有重大的個人計畫嗎?如果有機會,你目前的職位能融入這項重大 的個人計畫嗎?有沒有其他你能勝任的職位,更能參與你的重大計畫?
-你認為自己在短期和中期内失去工作的風險有多高?
-你有先做好準備嗎?
-你的工作性質是偏向流動性還是在地性?
-你有沒有可能轉調到公司內部一個比較不會外移的職位?
-你工作的行業有沒有出現外移風潮?
-你有沒有工作以外從事的例行活動(運動、嗜好、志工),萬一失業了可以讓你比較容易度過這段時期?
-是什麼原因讓你仍留在目前職位上:適應良好,別無選擇、害怕改變、對工作早已夢想幻滅...?
-然而,你有沒有換工作的打算?如果有,原因是跟職位、雇主或你自己有關?或只是因為覺得目前的歷練夠了,想展開新冒險?
-長遠來看,換工作對你真的有什麼好處嗎?
-若這些好處的幸福感只能維持幾個月,你還覺得換工作值得嗎?
-你想自己當老闆嗎?如果是,為什麼?
-你在目前的工作上,無法得到更大的自主性嗎?
-你已經準備好要放棄雇員的保障嗎?你有其他財源(儲蓄、定期收入、配偶的收入)能支持你這麼做嗎?
-你覺得自己有「叢林野獸」的個人特質嗎?你身邊有創業經營者能提供自身的實際經驗讓你參考嗎?
-你覺得時間壓力很大嗎?是由於真正的限制、你的時間管理不佳、還是你選擇投入的事情太多?
-哪一項資源令你覺得最缺乏:時間或金錢?你的努力主要是放在這項 相對缺乏的資源上嗎?
-你的雇主有提供兼職工作的機會嗎?競爭對手呢?
-你能不能得到雇主的同意,讓你有一部分時間在家工作?
-你知道在家裡要如何安排,才能妥善區別私人與工作的時間?
-你知道如何讓自己不必受人監督?
-你是否為你的職業前景擔憂,以至於想找一份副業?
-你有哪些才華或能力在目前的職位上用不到?有哪些你感興趣的事物 跟你目前的職位無法結合?增加一項職業活動能不能滿足這種需求?
-你樂意把時間分配給兩種不同的職業嗎?在多樣性方面的收穫,值得你付出額外的代價嗎?
-如果你想自己當老闆,而且只當老闆,你不能兩項計畫同時進行嗎(也是為了分散風險)?
-你目前的職位缺乏哪些能讓你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容易或更快的資源?你能不能取得這些缺乏的資源?
-你可以在日常中增加哪些項目,為工作增添更積極的色彩?
-你要如何做到減少耗在不討喜工作項目上耗費的資源,以便將資源重 新分配到其他項目上?
-你有沒有善用工作中的關係潛力?難道沒有任何辦法可以花更多時間 跟你欣賞的同事相處嗎?
~米凱.蒙戈(Mickaël Mangot)/ 法國當代經濟學家、講師、行為金融顧問
~《你的工作該耍廢,還是值得拚?:經濟學家幫你把脈,讓你從厭世勞工蛻變成普羅特斯型的聰明職人》
~《Le boulot qui cache la forêt》
#你的工作該耍廢還是值得拚?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博客來購買《你的工作該耍廢,還是值得拚?》】↓↓
https://www1.gamepark.com.tw/2-hcV
【金石堂購買《你的工作該耍廢,還是值得拚?》】↓↓
https://easyfun.biz/2wd16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31會員
1.9K內容數
【偶希都理/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閱讀筆記」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作者: 闕又上 博客來購書連結 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
avatar
Carina Q
2024-04-22
閱讀筆記-別把你的錢留到死要獲得最大滿足的人生,不是追求財富最大化,而是追求獲得最多的回憶與體驗。 體驗是一種「投資標的」,而且還會產生「記憶股息」。
Thumbnail
avatar
自我成長-KKJane
2024-02-28
【人生閱讀筆記02】老實上班,你會憂鬱到睡不著:成功人士說不出口的「變優秀」方法,讓你輕鬆面對每個工作天最近工作上遇到一點挫敗,想想還真是厭世。所以就來看看這本書吧!看看這本書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建議。
Thumbnail
avatar
阿斐拉
2024-02-05
閱讀筆記(1/3):《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閱讀時間:1/2-1/3 「對於命運設置的磨難,弱者的應對是退讓與憎恨,強者的應對是妥協與抗衡,更強者的應對是堅韌與抗爭,最強者的應對是自強與超越。」 「這是一個你怎麼定義自己,世界就怎麼定義你的世界。當你以一個受害者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你就已經變成了生活的受害者;當你以犧牲的姿態去面對世界,你會
Thumbnail
avatar
貓貓蟲
2024-01-03
《拒當佛系女子 》閱讀筆記 3 l 你的圈子就是你的層次書中有這麼一句點醒女人的話:「沒有工作也就不獨立,不獨立的人沒有能力負責,也就不可能被尊重,連活著都是一份等待施捨,或是睡在豬圈裡的樣子。」
Thumbnail
avatar
小賦婆 little giver
2023-06-24
閱讀筆記《Happy Stress 壓力是進化你大腦的「武器」》  好奇為什麼有人可以在高壓的工作或生活中仍能持續成長、展現成就,以前總覺得抗壓性指的是忍耐,但過度忍耐時常引發的是身心失衡,於是又轉往尋求紓壓方法,但又落入某種類似發洩壓力的循環,因此想透過此書了解在面對新環境或學習新事物時,大腦與壓力機制到底是如何運作的。
Thumbnail
avatar
Carol | 職涯諮詢師
2023-03-25
《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閱讀筆記書名:《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 作者:Philippa Perry 若只有一句話的篇幅,我會說「它拯救了我」。 沒有困難的親子問題,只有勇敢修復關係的父母。 不完美才是常態,犯錯誰不會有,搞不定、無法掌握、無法忍受的感覺從未間斷。 就算再有愛、孩子再可愛,當被哭鬧魔鬼纏身時,理智線斷得比光速還快。
Thumbnail
avatar
Yu 隨意說
2022-12-11
《改變力》讓你的改變開始發酵|Gi閱讀輸出筆記《改變力》一書共分為八個章節,並有作者序。每個章節裡分別有三到五個小章節,每個章節又會介紹幾個幫助自我提升的系統化步驟。整體而言很適合想提升自己一些軟實力的人看,但因為內容真的滿豐富,所以可以先針對自己有興趣或急需的章節來看。如果想在這快速變化的洪流裡為自己準備一點應變的力量,翻開《改變力》看看吧!
Thumbnail
avatar
燖找渏跡|拿過菜刀的行銷菜鳥GI
2022-12-08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帶你認識習慣的力量|Gi閱讀輸出筆記《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這本書是作者的成名作,內容非常豐富,是由無數個案例堆疊而成的。 「人們每天的活動中,超過 40% 是習慣使然,而非來自決定。」做這透過每個案例看到習慣如何操作與作用。每個單元同時穿插兩到三個案例一起說明,由案例帶出理論跟方法。
Thumbnail
avatar
燖找渏跡|拿過菜刀的行銷菜鳥GI
20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