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關於看人,我先說一個〝灰箱理論〞,如果說黑箱是一無所知的系統,白箱是完全透視的對象,人就像介於二者之間的〝灰箱子〞。我們無法得知它內部是怎麼運作的,也就是我們其實無法〝洞察人心〞。
但灰箱有一個特點,就是它能反饋、可觀測,它能對外界的刺激作出反應,觀察者就能夠從它的反應裡,總結出模式和規律。這也是為什麼,了解一個人是有可能的。
對灰箱進行把握的方法,就是〝製造輸入 ー 觀察輸出〞,對人來說,我們要做的,也就是有效調取信息,和合理解讀信息。
■ 確立四個有效的觀點錨點
什麼是我說的信息?假設我們見到一個人,他傳遞出來的,當然包括語言信息,也包括非語言的信息,身體動作、語調語速、神態表情,都屬於我們說的信息。
而關於行為風格個性特質,我總結有四個關鍵點。如果你把這四個點抓位了,看人基本不會跑偏。
先說這四個點是什麼:
- 第一、自我評價傾向,
- 第二、人際合作風格;
- 第三、內在訴求;
- 第四、穩定性。
這四個點,我把它叫做觀察錨點。為什麼叫觀察錨點?首先它們在每個人身上都比較恆定,一旦定位住,你對一個人的判斷不會走得太偏; 其次,它們都有可行的觀測方法。也就是說,這四個點,是你了解一個人的有效抓手。
自我評價傾向
自我評價傾向,說的是一個人習慣性地高估還是低估自己,也可以把它叫做自我認知傾向。這個特質的外顯,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一個人顯得自信還是不自信。
首先,它對我們在後續了解過程中的信息校準很重要,對方如果是一個高估自己的人,你從他那裡得到的信息,就要打折去聽,如果他是一個容易低估自己的人,你可能就需要帶個放大器去看。
其次,自我評價傾向跟一個人的風險意識也有很大的負相關。一個過度自信的人,很有可能會忽略風險,會有不客觀的樂觀;而一個自我評價偏低的人,風險意識太強會導致保守,不敢去主動發起或承擔有挑戰性的事情。
人際合作風格
一個人的能量值,很多時候你可以把它等同於內在動力大小,這跟一個人是不是擁有比較大的事業夢想、是不是願意去搞事情有很大關係。
那什麼是邊界感呢?我們說人跟人之間,都是有邊界在的,也就是分〝你我〞、分〝彼此〞,但每個人邊界感強弱是不一樣的。邊界感強的人天然會不喜歡涉入別人的事情,也不喜歡別人侵犯自己的領地。一個邊界感強的人,跟一個邊界感弱的人在一起,邊界感強的人通常會覺得不太舒服。
我們有時候在評價人的時候會說,〝這個人對人很挑剔〞,其實這也是邊界感強的一種表現。如果你容易看誰都不順眼,你可能就是一個邊界感很強的人。也就是說,邊界感跟我們說的包容度有關。
邊界感強的人因為總是傾向在自己和別人之間劃出界線,他跟外界產生連接的可能性就比較小,而邊界感弱的人,跟外界容易產生廣泛的接口。我經常喜歡打這麼一個比方,就是你如果把人想像成一個插線板,有的人只有兩個接口,而有的人有七八個接口。
通常來說,那些跟不同的人都能談到一起、能展開合作的人,是邊界感比較弱的人。邊界感弱的人,比較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社交圈大。
內在需求
內在訴求,簡單地說就是一個人想要什麼。
這裡我直接借鑒美國心理學家麥克利蘭的三大需要理論。這是社會心理學裡非常經典的一個理論,說的是: 人作為社會動物,有三種高層次的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 權力需要、成就需要和親和需要。
權力需要指的是追求掌控權和影響力,追求〝發號施令〞,注重自己的地位。
成就需要指的是追求有挑戰性的目標,希望把事情做得完美,喜歡克服困難解決難題帶來的成就感。
親和需要指的是追求建立友好親密的人際關係,希望自己被人接納和喜歡。
穩定性
情緒穩定性表現出來,不只是一個人會不會有明顯的情緒波動,它有很多層次的外在表現,比如自我管理能力,工作中的穩定表現,意志的堅韌性,壓力狀態下的處事靈活性,不同場景下的行為一致性,等等,這些都或多或少跟情緒穩定性有關。
我們一般會說穩定性好還是差,或者說穩定還是不穩定,但是我更喜歡用一對比較中性的詞來表述,也就是一個人是〝敏感〞還是〝鈍感〞。
敏感的人內心情緒起伏會更頻繁,波動更大,但是這樣的人往往思維速度比較快,感受力會比較強,有創造力,鈍感的人表現穩定一致,如果跟這樣的人合作,他對你來說是非常可預測的。
小結:
總結一下,我們說了觀察人的四個錨點,分別是: 自我評價傾向、人際合作風格、內在訴求和穩定性。
這四個錨點,就像是你心裡頭的四個賬戶,你跟人打交道的時候,從對方身上獲得的各種信息,都可以用來填寫這四個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