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走出書堆(一):書寫的再次想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比起實質的贊助,現階段更希望能得到無私的建議。以「走出書堆」為名的系列文章(包含目前這篇)是一連串嘗試,試著以1000字的篇幅把心中認為有價值的哲思分享出來。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並能與讀者持續對話的寫作角度,往專題邁進。您的任何靈感與提議都將深重地決定我的寫作方向,期待我們能夠有更多對話與互動。再次感謝您的閱讀,以下正文開始!〕
文章重點:一、寫作者都必須回答「何謂書寫?」二、我身為寫作者如何回應「何謂書寫?」
以往優秀作家才有出版機會,而現在網路平台廣邀素人創作者寫作⋯⋯門檻隨著出版轉型下降,但書寫卻並不因此變得簡單。
因為書寫本身始終有關於於,寫作者自問「何謂書寫?
如果書寫是累積個人品牌並極大化變現價值,那麼即使渠道改變,所需要的策略精神還是不變的。
如果希望透過書寫觸及人性之中尚難言明的情感,與讀者一同經受並看透;又或希望激起真正的創造性,通過書寫將寫作者與讀者捲入一個未知處境⋯⋯
書寫也並不會隨著發表門檻降低而變得容易。
書寫者首先面對著「何謂書寫?」這個問題,並且每一次動筆(即便是寫與這個問題完全無關的主題),但也必定是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即使你不回答,你的書寫本身也在幫你回答「何謂書寫?」。
於此,書寫本身必須被問題化,不再能夠天真直白的書寫。
...
「但那真的是書寫嗎?是你所謂的書寫嗎?你所謂的書寫,又真的是你所寫嗎?」
身為寫作者,我亦與所有的寫作者一樣,被這些問題困擾著⋯⋯以下是我面對這個問題性,試圖找出路的嘗試。
「書寫實踐必須質問何謂書寫並以書寫來實踐何謂書寫⋯⋯」 像是一個咒語謎題,書寫不再有一個外於書寫的標準,書寫實踐與何謂書寫兩者糾纏在一起無法再分別。
由此,我們不能在服從任何的標準,寫作只剩下一個問題,何謂書寫,而且我們只能以書寫來回答。
這個問題使得書寫被問題化,而不是被解答⋯⋯它不斷的擾動已成形的書寫,重新質問,使寫作者尷尬、無措、困窘⋯⋯
但若「何謂書寫?」,不指向一個標準答案,而是一個問題性,取消了一切安住的可能性⋯⋯書寫只是這樣?
...
每個書寫者,孤獨的面對,但不是孤立無援。
「何謂書寫」打開的問題性,在書寫中騷動,還未有固定的答案,無定形,纏繞著文字,也從字裏行間中竄出,如病毒般,感染著閱讀者:「何謂書寫」勢必也挑戰著讀者,我們不在能從被「何謂書寫」捲入的書寫中,讀出固定的敘事路線,甚至,我們必須也和寫作者同一陣線,面對到一樣的問題性「何謂書寫」⋯⋯
在這個問題背後,無人倖免,故而也才真正能夠攜手。寫作者與讀者不再有誰臣服於誰,寫作與詮釋沒有誰優越,彼此皆被「何謂書寫」橫掃得面目全非。
「何謂書寫?」
書寫與讀者,不在有二分,我們也才終於可能,打開一種跨越,一同成為,以此更好的解決此問題性,或者,保存著此問題性。
收錄粉專「塔羅牌之旅:靈性的哲學」文章,歡迎追蹤。https://www.facebook.com/tarotjourney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絕大多數的寫作者並不是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的定位才寫作;相反的,他們根本想像不出所謂的定位。即使他們可能寫了一堆社會觀察分析、文學小說或者散文、日常隨筆紀錄、偶然為之的咖啡廳走訪遊記,他們仍然不知道「寫作能幹嘛」。
Thumbnail
這個問題困擾著許多文字工作者。在資訊狂轟濫炸的每一天,內容創作與文案寫作的需求與日俱增,但兩者的界線卻日漸模糊。 究竟內容創作者和文案寫手有何不同?本文將深入剖析兩者的差異,並提供實用建議,助你寫出更具影響力的作品。 「內容行銷的成功,不只取決於內容的品質,更在於文案的魅力。」
日前,與一位作家朋友通話(我戲稱這是我們的編輯會議)談及隨筆作家轉向小說家必須克服的難題。我們得出一個共同的結論:首先,對每日能產出2000字的作家而言,他們沒有寫不出來的苦惱,反而要清醒地詰問自己:你的2000字產出是同義反覆或簡單重複呢?又或者還未自覺地從隨筆的寫法過渡到真正的小說的世界?其次,
Thumbnail
作為一個文字創作者,最終極的夢想可能就是將文字真正付梓,以實體書的方式陪伴讀者。 在出版的形式上有多種選擇,包括投稿到出版社、參加補助計畫,或者選擇獨資獨立出版。 本文分享了書籍《隔間無神/暗裏有光》的獨立出版過程,以及出版前的掙扎、準備、行銷與販售等各個階段的經驗與心得。
Thumbnail
剛開始寫作時,沒有任何目的和方向,只是單純想找個平台寫一些我認為很有趣的文字。有了一些工作上的閱歷及思考後,寫作開始成為一種和自己、和世界對話的方式 輸出的過程總有些微刺痛感,因為這是一場直視靈魂的儀式,你得看著自己才寫得出你真正想說的話。
Thumbnail
一個時常被問到的問題:作家是如何寫作的? 規律的生活,這是最常聽到的答案。 然而我們在回答的當下總會有一絲心虛或異樣感,有時連我們自己都忘了這樣的異樣感所為何來。我現在揭示這個問題:那是因為提出這個問題的人,真正想問的是寫作的當下發生了什麼,或者說真正能滿足他們好奇心的答案,隱藏在寫作的當下發生
Thumbnail
這部分的筆記是對應書本最後一部分,是關於為何要寫作的核心動機,以及我為何要做這個系列的動機。 以現代的標準來說,去超商打工都比寫作能獲得更多收入。所以最好不要以出書或賺錢為目的,那是消耗自己的熱情在成功率極低的事上。
Thumbnail
你覺得寫作是什麼? 你期望寫作能帶來什麼? 你認為寫作有沒有格式? 我想你心裡都有答案。 本來,我認為寫作的對象是別人, 文章寫出來就是要讓別人看、讓別人理解我的感受, 去傳遞我想表達, 寫作是種溝通的工具。 後來,透過[寫吧!為了抵達自己]這本書發現,寫
Thumbnail
絕大多數的寫作者並不是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的定位才寫作;相反的,他們根本想像不出所謂的定位。即使他們可能寫了一堆社會觀察分析、文學小說或者散文、日常隨筆紀錄、偶然為之的咖啡廳走訪遊記,他們仍然不知道「寫作能幹嘛」。
Thumbnail
這個問題困擾著許多文字工作者。在資訊狂轟濫炸的每一天,內容創作與文案寫作的需求與日俱增,但兩者的界線卻日漸模糊。 究竟內容創作者和文案寫手有何不同?本文將深入剖析兩者的差異,並提供實用建議,助你寫出更具影響力的作品。 「內容行銷的成功,不只取決於內容的品質,更在於文案的魅力。」
日前,與一位作家朋友通話(我戲稱這是我們的編輯會議)談及隨筆作家轉向小說家必須克服的難題。我們得出一個共同的結論:首先,對每日能產出2000字的作家而言,他們沒有寫不出來的苦惱,反而要清醒地詰問自己:你的2000字產出是同義反覆或簡單重複呢?又或者還未自覺地從隨筆的寫法過渡到真正的小說的世界?其次,
Thumbnail
作為一個文字創作者,最終極的夢想可能就是將文字真正付梓,以實體書的方式陪伴讀者。 在出版的形式上有多種選擇,包括投稿到出版社、參加補助計畫,或者選擇獨資獨立出版。 本文分享了書籍《隔間無神/暗裏有光》的獨立出版過程,以及出版前的掙扎、準備、行銷與販售等各個階段的經驗與心得。
Thumbnail
剛開始寫作時,沒有任何目的和方向,只是單純想找個平台寫一些我認為很有趣的文字。有了一些工作上的閱歷及思考後,寫作開始成為一種和自己、和世界對話的方式 輸出的過程總有些微刺痛感,因為這是一場直視靈魂的儀式,你得看著自己才寫得出你真正想說的話。
Thumbnail
一個時常被問到的問題:作家是如何寫作的? 規律的生活,這是最常聽到的答案。 然而我們在回答的當下總會有一絲心虛或異樣感,有時連我們自己都忘了這樣的異樣感所為何來。我現在揭示這個問題:那是因為提出這個問題的人,真正想問的是寫作的當下發生了什麼,或者說真正能滿足他們好奇心的答案,隱藏在寫作的當下發生
Thumbnail
這部分的筆記是對應書本最後一部分,是關於為何要寫作的核心動機,以及我為何要做這個系列的動機。 以現代的標準來說,去超商打工都比寫作能獲得更多收入。所以最好不要以出書或賺錢為目的,那是消耗自己的熱情在成功率極低的事上。
Thumbnail
你覺得寫作是什麼? 你期望寫作能帶來什麼? 你認為寫作有沒有格式? 我想你心裡都有答案。 本來,我認為寫作的對象是別人, 文章寫出來就是要讓別人看、讓別人理解我的感受, 去傳遞我想表達, 寫作是種溝通的工具。 後來,透過[寫吧!為了抵達自己]這本書發現,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