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書單】 一個人的粗茶淡飯2 偏執食堂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Photo by ritact
趁著今年可以大肆熬夜的過年期間,再次翻閱了米果在2017年所出版的《一個人的粗茶淡飯2 偏執食堂》。
米果,是我近幾年很喜歡的作家之一,每次翻閱她的書都宛如是她帶著我回到那些充滿酸甜苦辣甜的歲月時光,走過那些印象中的大街小巷,一邊訴說著那些過去的美好故事,一邊帶我享受伴隨著回憶而來的美食。
透過這本書可以看到米果對吃食的偏執,一方面是憑藉著自己對食物的執著,儘管需要走上一大段路程或是翻山越嶺也在所不辭,只為了能一解想品嚐到曾於書中或劇中所見過之美食的口腹之欲;另一方面,則是來自過往的食光記憶,看著米果說出一道道回憶美食,也讓我不停在腦中回想起自己的美食回憶錄。

「吃食或做菜,其實就是一個人的偏執。」

一說到吃,每個人都有自己關於吃食的偏執之道。
有的人喜歡一拿到熱騰騰的燒餅就直接進食,並且一定要配一杯紅茶。
有的人喜歡不靠網路評價而是靠著自己味覺來探索未知的餐廳及新口味。
而我則是天氣稍微涼一點,就會想喝碗熱湯,看著熱氣繚繞的湯,內心似乎也被撫慰了,如同米果在書中所說道:「下班之後一個人去吃小火鍋是撫慰職場挫敗的特效藥,是跟自己對話的心靈雞湯,一個人吃一鍋,安安靜靜,彷彿修煉。」
由於每個人對吃食都有自己的獨門見解,也因此延伸出許多關於吃食的討論話題,大到每逢清明時分,大家都會討論各家的潤捲餅裡頭包的餡料是有加花生粉的?油麵條的?還是有加蛋絲的?或是端午節所吃的粽子究竟是北粽還是南粽,而哪一種做法的粽子才是最好吃的最正宗的?小到你去台南喝的那家牛肉湯是不是連台南人都認證的?抑或是去北港應該要去吃哪家肉圓等。
對我而言,無論你吃的潤餅捲裡頭包的是什麼,去台南喝的牛肉湯是否有在必吃美食的推薦清單裡頭都無所謂,重要的是當下的自己是否被眼前的料理給撫慰,或是想起了那些年的回憶不論是美好還是悲傷的。不只是吃外食的偏執,自己下廚同樣也會有偏執,而我們對吃食的偏執或許也表示著一個人的偏執,如同米果在書序中所說道:「吃食或做菜,其實就是一個人偏執。」
而你的吃食或做菜偏執又是什麼呢?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推薦 ★★★★   這是作者在醫院經歷的故事,一篇篇的形式,像是日記,有些是以詼諧的口吻來敘述繁瑣的工作日常,有些則是平淡地說出人性,有些是沉重又帶點感傷的,甚至在人離開後,作者寫出了他們的內心話   作者是護理師(書中有使用到「護士」這個詞,但是我統一用「護理師」稱呼),她們每天都需要處理各
Thumbnail
昨天在我的Instagram 限時動態,問了大家一個問題: 有沒有讓你直到現在都還很受傷的一句話? 結果得到很多的回饋,都是來自於過去老師、父母或是主管對自己說的某一句話,有可能對他們來說只是隨口的一句話,但對聽得人來說,卻可能是一個會重複想起的創傷回憶。 同步收聽本集 Podcast:
Thumbnail
作家的詞如詩、歌者的文章也固然充滿韻律。歌手鄭宜農的第一本著作《幹上俱樂部》是關於朋友的故事,而將第二本書《孤獨培養皿》定位在書寫自己。
Thumbnail
過去有影視編劇資歷的作者,讓全書極具畫面感,隨著敘述切換到回憶分鏡、又轉到諮商現場,個案咆哮、哭泣都十分能身歷其境。這本書同時顛覆我對心理勵志類書籍的想像,既不雞湯、也不說教,甚至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書寫過程中,也同步在尋找自身的答案。
Thumbnail
外部動盪不安,人們開始向「內」探索,舉凡宗教信仰寄託、神意水晶能量、塔羅牌、星座命盤,甚至是外星人、自然現象、神秘星象等。
Thumbnail
個人覺得宮崎駿所有的作品中,「神隱少女」的觀賞最能體現出不同年紀可以看出的不同感悟與情緒。 宮崎駿的作品中,似乎總是失去多過擁有。年紀愈長,看似擁有的愈多,時則被剝奪的也愈多。 千尋的成長,是白龍的療傷,白龍陪伴千尋走過的路,也就是白龍陪伴著尚未因世故而散落的自己走的最後一段路。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推薦 ★★★★   這是作者在醫院經歷的故事,一篇篇的形式,像是日記,有些是以詼諧的口吻來敘述繁瑣的工作日常,有些則是平淡地說出人性,有些是沉重又帶點感傷的,甚至在人離開後,作者寫出了他們的內心話   作者是護理師(書中有使用到「護士」這個詞,但是我統一用「護理師」稱呼),她們每天都需要處理各
Thumbnail
昨天在我的Instagram 限時動態,問了大家一個問題: 有沒有讓你直到現在都還很受傷的一句話? 結果得到很多的回饋,都是來自於過去老師、父母或是主管對自己說的某一句話,有可能對他們來說只是隨口的一句話,但對聽得人來說,卻可能是一個會重複想起的創傷回憶。 同步收聽本集 Podcast:
Thumbnail
作家的詞如詩、歌者的文章也固然充滿韻律。歌手鄭宜農的第一本著作《幹上俱樂部》是關於朋友的故事,而將第二本書《孤獨培養皿》定位在書寫自己。
Thumbnail
過去有影視編劇資歷的作者,讓全書極具畫面感,隨著敘述切換到回憶分鏡、又轉到諮商現場,個案咆哮、哭泣都十分能身歷其境。這本書同時顛覆我對心理勵志類書籍的想像,既不雞湯、也不說教,甚至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書寫過程中,也同步在尋找自身的答案。
Thumbnail
外部動盪不安,人們開始向「內」探索,舉凡宗教信仰寄託、神意水晶能量、塔羅牌、星座命盤,甚至是外星人、自然現象、神秘星象等。
Thumbnail
個人覺得宮崎駿所有的作品中,「神隱少女」的觀賞最能體現出不同年紀可以看出的不同感悟與情緒。 宮崎駿的作品中,似乎總是失去多過擁有。年紀愈長,看似擁有的愈多,時則被剝奪的也愈多。 千尋的成長,是白龍的療傷,白龍陪伴千尋走過的路,也就是白龍陪伴著尚未因世故而散落的自己走的最後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