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健康的人際關係,也是需要練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與一位朋友相處久了,這也是一種習慣,是人際關係上的習慣。習慣沒有好、也沒有壞,只是當你習慣有某一段關係的感覺、習慣你與他目前的相處方式後,自然較少會想到這段關係有哪些地方需要再調整,因為習慣使人安逸,習慣使我們動腦筋的頻率降低,習慣使人對問題的敏銳度降低、不易察覺問題,接近「看不見盲點」的概念,但是,我們對於發現問題的敏銳度降低,不代表沒有問題,包含這件事情的處理方式有沒有問題、與某人相處的感覺,有沒有「刻意營造」的問題。
我們將重點拉回至「人際關係」中討論,與一位朋友相處久了,自然會找到彼此互動方式,起初雙方會找到一個彼此都覺得「不反感」的互動方式,包含訊息來返頻率、使用貼圖的意義、訊息中沒有明講出來的弦外之音,若是在現實中的互動,反而簡單些,因為有了表情、聲調、行為做輔助觀察,讓我們不會在只有文字的交流空間中,對某些不了解的用詞,做太多不必要的解釋,或不必要的聯想、揣測,這就是我們常講的「想太多」。
結識新朋友時,因大家起初互不相識,多少都會配合當下氛圍寒暄,這不是做作,而是一種經社會化後的「自然反應」,有些人受社會化影響較大,會將真實的自己包裝在「西裝外套(他人看法)」底下,而有些人對於「西裝外套」不在乎,因此在起初認識時,總是表現較為直接,即是我們稱的「做自己」。
▌人際關係,也需要定時清理「青苔」
在與新朋友相處一段時間後,你們之間的相處模式達平衡時,慢慢地,這種互動模式會變成「習慣」、「習慣以這種方式與對方相處」,先前有提及,起初會以雙方不反感的方式互動,但「不反感」不代表「喜歡」、「不表示拒絕」也不代表「喜歡」,也可能只是為了當下某個原因,而以「看似配合」的方式與別人互動,但其實這只是「不表態」而已。「不表態」久了,這種互動方式就會變成習慣,這個習慣不單指你一個人習慣,而是你的朋友也會習慣與這樣「不表態」的你相處,他們甚至以為這個「不表態」的樣子,才是真正的你,但其實都只是美麗的誤會,為何美麗呢?或許因為你的「不表態」,而使你們無緣深交,不深交,也就不易發生明顯不愉快的狀況,所以使你們的相處狀態,一直維持在看似美好的氛圍中。
在一段友誼長久的關係中,尤其是那些讓你感到「沒這麼能做自己」的關係裡,都需要找個時間檢視,不是要你檢視對方、也不是檢討對方,我們該做的是檢討自己、重新認識自己,重新檢視什麼是你要的、什麼是你不要的,這無關誰對誰錯,而是在認識自己過程中的自然現象。
▌練習:自我介紹、聆聽、抓重點
讓自己處於不斷認識新朋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因為他可以不斷讓你練習與人對話,不是只說你想說的話,而是思考你想說什麼話。練習對話的好處很多,尤其在認識自己的這部分,功效很大,例如,因為認識朋友需要向人自我介紹,而你也會在這時候,開始想著我要怎麼向人介紹自己,同時也會開始思索著「我希望別人怎麼認識我、怎麼記得我,我希望大家能記得我哪些事,我有哪些事是想優先讓大家知道的」,當你在思索這些問題時,其實你已經開始在思考「我是誰」了。
結識朋友總得互動,除了學習對話之外,也開始學習傾聽,傾聽他人在講些什麼,不是只是聽聽而已,而是思考他人這麼講的背後原因,也會開始從他人敘述中,學習抓重點,除了傾聽他人的話,也會從自己抓取他的哪些話,得知自己對哪些事、哪些關鍵字是有興趣的,得到關鍵字後,自己又多對自己喜歡的事物有更進一步認識。
▌練習:解讀空氣、文字、肢體語言
此外,我們透過結識朋友,練習與人互動,學習拿捏距離、步調,講白一點,你會在與人互動時,學習怎麼閱讀空氣,學習如何解讀他人的話,哪些話不宜過度解讀,哪些話若解讀了會造成誤會,讓彼此陷入尷尬和麻煩,也就是說,多與他人互動,可以幫助你訓練你「想像力」的特質,讓「想像力」變得可以被控制,一旦「想像力」不受控時,就會想太多。更進階一點,你將開始學習思考你喜歡、在乎、不在乎的事,幫助自己尋找理念相近的朋友。
等到你更清楚自己的喜好後,即可重新檢視與目前朋友的關係,與哪些人相處時,覺得心裡不太平衡、不太舒服、有一點勉強自己的感覺,或是觀察自己是否有習慣附和對方的行為,但這個附和,並不是這麼「完全的」出自於內心的聲音,像是「配合對方、配合氛圍」的互動著,這些細節不容易觀察,不過為了更認識自己,做這一門功課,確實有其必要,尤其對擁有「不擅長拒絕」、「不了解自己」的人,更是需要。
▌練習:拒絕配合、拒絕自己有與過去一樣的反應
觀察到與哪些朋友的互動方式需調整時,是很棒的第一步,不過是否能夠鼓起勇氣在這位朋友面前,做出「拒絕配合」的行為是一個考驗,「拒絕配合」指的不是拒絕配合對方,而是拒絕配合過去習慣這樣說、這樣回應的你,雖然拒絕的對象是自己,不過「拒絕配合」會破壞對方對我行為、表情的期待,所以對想改變這段關係的你,稍感壓力,不過為何會感到壓力,還得要重新拿出來討論,不在今天話題內。
總之,把握一個重點,當你在回應朋友的話時,只要想著「我說的這些話,是心甘情願說的嗎?有沒有為了說而說?或是為了他而說?或是為了某個目的、原因而說?」如果沒有,那很好,表示你首次嘗試跨越過去的你,成功了,試了幾次後,會發現不難,會漸漸變得上手,相信你的朋友也會有感覺,他會發現你的改變,不過,當你開始試著在這些讓你覺得心裡不平衡的友誼中重新做自己,發生不愉快,也無可避免,無論有或沒有,都無所謂,因為發生「不愉快的事」、「產生意見分歧」都不是人際關係的阻礙,真正的阻礙是事情結束之後,彼此怎麼想、彼此怎麼看待彼此,唯有懂得相互尊重的朋友,才值得繼續往來,才值得繼續保持聯繫,共勉之。
▌部落格好讀版:

» Facebook:飛的練習 @fei.saysth
» Instagram @fei.saysth
» Medium:https://reurl.cc/VkELZ
» WordPress:https://reurl.cc/ZpGyW
» 痞客邦:https://reurl.cc/Rx0yx
» 方格子: https://reurl.cc/oWgrq

— — —

我很喜歡討論「認識自己」的議題,若有興趣,或想聊聊你在探索自己時,所遇到的瓶頸,可與我聯繫,我們線上語音聊聊。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會員
5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飛的哲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每個人都不喜歡丟臉,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在他人面前,表現出美好的一面,這確實合情合理,不過,自己的面子還是得自己顧,沒有人有義務、有責任須為他人的面子負責。 當母親生下我們之後,即代表我們是個自由之人,既然是自由之人,即代表我不附屬任何人,也不屬於任何人,我只屬於我自己,因此,不需要為了顧及別人的面
那些讓你感到著迷的對象,之所以會讓你「著迷」,甚至到「成痴」的狀態,是因為你選擇只看見他的優點,你選擇你想看見的、你選擇你想知道的、你也選擇你想相信的事,重點在「你想」,你理解的他不是真正的他,而是你想像中的他。 先來談談「崇拜偶像」的概念,「崇拜偶像」與「著迷」的概念相似,你喜歡這位偶像、對偶像
我終於了解我之所以聽話,是因為我善解人意、有敏銳的觀察力。 小時候的我,因為思考不周詳,沒有能力為自己做選擇,例如:接受他人要求(建議)、拒絕他人要求(建議),因此,在小的時候,接受他人的要求(建議)是自然而然的事,因為我們總習慣抱著學習的心情,面對長輩的話,這不是任何人的錯,不是我的錯、也不是父
愛情是你情我願的,兩情相悅才是愛,因為愛你,所以想對你好、想要你開心,而這無關負不負責,而負責、責任,那都是個人的事。 我們稱A是一位負責任的人,並不是他對「你、你們的關係」負責,而是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一個人能承受得起他所做出的行為,才是一個負責任的人,例如:我對我的行為負責、我對我說的話負
在關係中,沒有誰該退讓、不退讓的問題,喜歡就說出來,不喜歡,也要說出來,當意見不同時,交換彼此想法、試著找出符合雙方期待的方法,倘若找不到,就拉倒,沒什麼了不起。  在生活中,沒這麼多非得要雙方皆共同參與的事,在這件事情沒有共識,不代表另一件事也沒共識,沒共識指的是想法不同,而且,也只代表兩人想法
前陣子與朋友談到習慣,我認為只要徹底了解自己的習慣,包含習慣成行的背景、觸發點、利自己的原因,就可以讓自己變得能屈能伸,當自己能控制自己的各種習慣時,就是所謂的「自由」,意思也接近先前朋友提及的「自律」,自己不會因各種「關係」被綁住,例如:愛情、親情,或與朋友、同事間的人際關係,自由不只是「所處位
每個人都不喜歡丟臉,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在他人面前,表現出美好的一面,這確實合情合理,不過,自己的面子還是得自己顧,沒有人有義務、有責任須為他人的面子負責。 當母親生下我們之後,即代表我們是個自由之人,既然是自由之人,即代表我不附屬任何人,也不屬於任何人,我只屬於我自己,因此,不需要為了顧及別人的面
那些讓你感到著迷的對象,之所以會讓你「著迷」,甚至到「成痴」的狀態,是因為你選擇只看見他的優點,你選擇你想看見的、你選擇你想知道的、你也選擇你想相信的事,重點在「你想」,你理解的他不是真正的他,而是你想像中的他。 先來談談「崇拜偶像」的概念,「崇拜偶像」與「著迷」的概念相似,你喜歡這位偶像、對偶像
我終於了解我之所以聽話,是因為我善解人意、有敏銳的觀察力。 小時候的我,因為思考不周詳,沒有能力為自己做選擇,例如:接受他人要求(建議)、拒絕他人要求(建議),因此,在小的時候,接受他人的要求(建議)是自然而然的事,因為我們總習慣抱著學習的心情,面對長輩的話,這不是任何人的錯,不是我的錯、也不是父
愛情是你情我願的,兩情相悅才是愛,因為愛你,所以想對你好、想要你開心,而這無關負不負責,而負責、責任,那都是個人的事。 我們稱A是一位負責任的人,並不是他對「你、你們的關係」負責,而是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一個人能承受得起他所做出的行為,才是一個負責任的人,例如:我對我的行為負責、我對我說的話負
在關係中,沒有誰該退讓、不退讓的問題,喜歡就說出來,不喜歡,也要說出來,當意見不同時,交換彼此想法、試著找出符合雙方期待的方法,倘若找不到,就拉倒,沒什麼了不起。  在生活中,沒這麼多非得要雙方皆共同參與的事,在這件事情沒有共識,不代表另一件事也沒共識,沒共識指的是想法不同,而且,也只代表兩人想法
前陣子與朋友談到習慣,我認為只要徹底了解自己的習慣,包含習慣成行的背景、觸發點、利自己的原因,就可以讓自己變得能屈能伸,當自己能控制自己的各種習慣時,就是所謂的「自由」,意思也接近先前朋友提及的「自律」,自己不會因各種「關係」被綁住,例如:愛情、親情,或與朋友、同事間的人際關係,自由不只是「所處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雖然我確實相信,在這個混亂和複雜的世界中,你要從生活中刪除哪些人,必須有所辨別和深思熟慮;至少,同樣重要的是,你要了解你在生活中留下了哪些人,以及自己如何在這些關係中做得更好,並且能藉由他們讓人生變得更美好。但如今,不會有人走進書店要找一本教人怎樣成為優質朋友的書。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Thumbnail
對於交朋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條件及要求。當你遇到想在一起的人,多少會投以期待。但也許你並不是對方最想要的選擇。 我們都有自由選擇自己想要交往的對象,也有拒絕的權利。收到別人的拒絕時,要明白對方拒絕的是這個選項,而不是你這個人。 不用因為對方的選擇而否定自己、而你因此升起的難過、情緒,都只是因為沒
Thumbnail
「我想要交朋友,但沒辦法接受常常跟朋友聚會,這樣行得通嗎? 」帶著困惑問身邊較年長的研究所同學。忘記當年同學回答的內容,印象中聽完他的想法,還是難有結論。不想放棄在交友和保有自我間的平衡,這些年我持續探索友誼的各種可能,在失敗中,越來越看清楚內向者交友之路。
Thumbnail
自我意識強的人都比較主觀。習慣用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認識他人。 為什麼相處了一輩子的人,卻覺得陌生。明明是最緊密連結的人卻不了解對方。 因為你看見的只有自己,你對另一個人的認識是你內心期望他成為的樣子。 期待與失望、埋怨對方的不願成長,享受安逸。但如果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呢? 希望別人尊重
  我常常在想:「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不是可以坦承一些?」   有時候,自己明明什麼也沒做,卻會被朋友們誤解成另一種意思;或者,朋友沒有那個意思,但卻又克制不住自己會往那個方向想......。   類似的事情一樣接著一樣,總是令人困擾不已,不知道如何去制止自己波動不止的想法,又常常脫口而出令人後悔
Thumbnail
人際關係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就必須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以下是一些人際關係的潛規則,包括遠離令人不舒服的關係、珍惜友誼、真誠待人等。掌握這些人際關係的潛規則,就能讓你更好地與他人相處,在社會上取得成功。
Thumbnail
從小到大有過自己與自己對話嗎?這個對話有時可能會變成自己的自言自語,或者當緊張時或對某事感到擔心時會對自己說的一些心理話,「冷靜,我可以的。」、「完蛋了,我這次一定會搞砸!」,有時是鼓勵的話有時是讓人有些卻步的話。
Thumbnail
過去的自己總是對事情黑白分明,而現在則學會保持距離,不再輕易對別人的情緒或行為有反應。文章分享了作者對於自己與他人關係的改變,以及保持距離所帶來的舒適感與自我成長。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雖然我確實相信,在這個混亂和複雜的世界中,你要從生活中刪除哪些人,必須有所辨別和深思熟慮;至少,同樣重要的是,你要了解你在生活中留下了哪些人,以及自己如何在這些關係中做得更好,並且能藉由他們讓人生變得更美好。但如今,不會有人走進書店要找一本教人怎樣成為優質朋友的書。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Thumbnail
對於交朋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條件及要求。當你遇到想在一起的人,多少會投以期待。但也許你並不是對方最想要的選擇。 我們都有自由選擇自己想要交往的對象,也有拒絕的權利。收到別人的拒絕時,要明白對方拒絕的是這個選項,而不是你這個人。 不用因為對方的選擇而否定自己、而你因此升起的難過、情緒,都只是因為沒
Thumbnail
「我想要交朋友,但沒辦法接受常常跟朋友聚會,這樣行得通嗎? 」帶著困惑問身邊較年長的研究所同學。忘記當年同學回答的內容,印象中聽完他的想法,還是難有結論。不想放棄在交友和保有自我間的平衡,這些年我持續探索友誼的各種可能,在失敗中,越來越看清楚內向者交友之路。
Thumbnail
自我意識強的人都比較主觀。習慣用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認識他人。 為什麼相處了一輩子的人,卻覺得陌生。明明是最緊密連結的人卻不了解對方。 因為你看見的只有自己,你對另一個人的認識是你內心期望他成為的樣子。 期待與失望、埋怨對方的不願成長,享受安逸。但如果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呢? 希望別人尊重
  我常常在想:「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不是可以坦承一些?」   有時候,自己明明什麼也沒做,卻會被朋友們誤解成另一種意思;或者,朋友沒有那個意思,但卻又克制不住自己會往那個方向想......。   類似的事情一樣接著一樣,總是令人困擾不已,不知道如何去制止自己波動不止的想法,又常常脫口而出令人後悔
Thumbnail
人際關係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就必須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以下是一些人際關係的潛規則,包括遠離令人不舒服的關係、珍惜友誼、真誠待人等。掌握這些人際關係的潛規則,就能讓你更好地與他人相處,在社會上取得成功。
Thumbnail
從小到大有過自己與自己對話嗎?這個對話有時可能會變成自己的自言自語,或者當緊張時或對某事感到擔心時會對自己說的一些心理話,「冷靜,我可以的。」、「完蛋了,我這次一定會搞砸!」,有時是鼓勵的話有時是讓人有些卻步的話。
Thumbnail
過去的自己總是對事情黑白分明,而現在則學會保持距離,不再輕易對別人的情緒或行為有反應。文章分享了作者對於自己與他人關係的改變,以及保持距離所帶來的舒適感與自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