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工作,也是一種情報戰
方格精選

行銷工作,也是一種情報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行銷工作的準備與執行過程,其實也是一種情報戰。除了知己知彼之外,無論是「收集進來的情報」、或是「釋放出去的情報」,這些相關的種種細節,都可能左右整場戰爭的勝負。

raw-image

因為我在前一篇〈有興趣一起幫我生題目嗎?〉中提到:

實際的案子無論是進行中的、或是過去的,多半跟客戶有關;不僅在進行中不能透露內容,即使在公開之後,基於職業道德也不方便說「那是我做的」……。

於是漫畫家 Richard Metson(麥人杰)問我:

這些什麼都不能講⋯⋯看起來像從事諜報工作的。

而我的回答則是:

商場上做行銷,某種程度上是諜報工作沒錯。 :D

那麼,就讓我來說說為什麼行銷也像是諜報工作,以及這兩者的共通點。

  • 雖然必須拿酬勞沒錯,但都是以公司/客戶/組織/國家的成就為最高原則。
  • 很多人以為行銷工作就是廣告、公關之類,有不少光鮮亮麗露臉的機會;但其實大多數的工作都在幕後,像是策略規劃、執行、寫作、設計、管理等等。這些工作的成果會透過廣告、公關、媒體讓顧客看到,但行銷人員多半是無名英雄。
  • 真正的「間諜」絕大多數不是像007這樣喝好酒、開好車、穿名牌、左擁右抱;而是融入環境之中、看來很不起眼的人,而行銷人員也是一樣。
  • 工作內容(至少在案子完成之前)在進行中必須保密,甚至簽訂NDA(保密合約),在完成之後很多年都不能講。有時候必須刻意大嘴巴,但多數時候口風都要緊。
  • 透過工作傳遞出來的訊息有真有假,端看目的而定;有時候是隱惡揚善,有時候是美化優點、隱藏缺點,有時候則是美化缺點、膨脹優點。
  • 看得到的一切,都是針對總體目的而設計過的結果。在政治上(相對於商業上)有時甚至必須刻意隱藏優點,創造出「假的弱點」;例如製造出「我國目前還沒有反航空母艦飛彈」的欺敵假象。
  • 有時候也必須透過人脈網路、吃飯喝酒、甚至潛入敵營收集資訊。
  • 從「市場」上收集回來的資訊,都會成為大戰略的基礎;而許多看似不重要的細節(如「對方指揮官這兩天正在拉肚子」),甚至可能左右戰事的成敗。
  • 都是純燒錢的單位,回收都在其他部門。

以上這些點有認真的、也有半開玩笑的;但總之,兩者都是跟「情報/資訊」(英文同樣都是information)相關的工作。但你不妨跟自己的行銷工作經驗對照一下,看看是不是仍有幾分道理。

avatar-img
傅瑞德的沙龍
785會員
258內容數
生涯橫跨科技、出版、行銷顧問業;曾創立過多家數位媒體,並擔任雜誌總編輯與社長。專注商管、網路、科技、語言、軍事等領域;曾任教大學中文系,並擔任電動車系統公司行銷長。目前為企業與新創公司媒體策略、產品行銷、語言應用顧問,提供品牌再造與中英文文案教學等服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傅瑞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為簡化個人作品發表平台管理的作業,之後《F大叔的硬派行銷塾》的方格子分站(也就是這裡)將暫停更新,新文章會發表在主站 http://hardcopy.cafe 上。 如果您是這邊尚未期滿的付費讀者,請寫信到 ask@tuna.to 跟我聯繫,我會同樣提供付費會員資格給您。如果您想透過email收到最
不能說完全沒有,但背後的運作和理由跟你想像的可能不一樣。
延續了先前幾篇相關文章的討論,我仍然認為Intel這個系列的廣告如果不是對Apple意氣用事,就只是在跟現有的幾家大客戶搏感情。如果從產品行銷的角度來看,應該還是有更好的方法。
為簡化個人作品發表平台管理的作業,之後《F大叔的硬派行銷塾》的方格子分站(也就是這裡)將暫停更新,新文章會發表在主站 http://hardcopy.cafe 上。 如果您是這邊尚未期滿的付費讀者,請寫信到 ask@tuna.to 跟我聯繫,我會同樣提供付費會員資格給您。如果您想透過email收到最
不能說完全沒有,但背後的運作和理由跟你想像的可能不一樣。
延續了先前幾篇相關文章的討論,我仍然認為Intel這個系列的廣告如果不是對Apple意氣用事,就只是在跟現有的幾家大客戶搏感情。如果從產品行銷的角度來看,應該還是有更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