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再造與創新(2)從哪開始著手?

品牌再造與創新(2)從哪開始著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獲利的金鑰🔑
#長久經營之道

在第一篇文我有提到,台灣大體來說還是停留在代工思維。
認為今天做每一件事,都是要按件計酬。
如果我做這一件事,沒有辦法得到報酬,那我就不去做。

但做品牌不能用這樣的想法去做,很多事乍看下沒有回報,可是未來卻有可能會回報你數倍的成效。

根據我們品牌再造協會理事長的定義,品牌為:
「組織、產品及服務及任何獨立個體等主體,透過具像化及差異化的過程,使消費者能認知的結果」。

白話來說,就是你的事業要有具體的差異讓消費者辨識,才能對消費者產生影響。


理事長舉了一個例子,我滿喜歡的。
同樣是咖啡,我們可以看到:

▶第一層級 - 產品:咖啡
這是最廣泛的稱呼,所有用咖啡豆做出來的都是咖啡。

▶第二層級 - 特定產品:拿鐵咖啡
用一定比例的咖啡加上牛奶所製成。

▶第三層級 - 品牌特定產品:星巴克拿鐵咖啡
星巴克門市人員,使用一定比例調製成的咖啡加牛奶的產品。


☕罐裝咖啡的價格落在新台幣30元上下
☕便利商店咖啡是50元上下
☕而星巴克的咖啡則可以收到130元以上

如果不是星巴克的招牌,那一般的咖啡不容易賣超過100元,但只要是品牌咖啡,要賣到這個價格就容易得多。


所以我們會發現,品牌不單是產品的識別性,同時也是提高產品售價的有效方式。

像是百貨公司的名牌,舉凡LV、CHANEL、GUCCI,可以賣到比市面上同類型產品更高的價格,也是歸功於品牌。


但要塑造出一個成功的品牌,不是一日可成。就像是人有思想、靈魂、外在,而品牌也是需要花時間塑造。

如果你對於如何塑造品牌有所困惑,我強烈推薦可以從Facebook粉絲頁經營開始,目前Facebook在台灣擁有高度的佔有率,因此透過Facebook你可以長時間跟消費者溝通,而且最棒的是,如果你有預算考量,那麼Facebook是你可以用最少預算達到最高成果的平台。


這歸功於Facebook有下述優點:

1.全球每日使用人數已經超過27億,是全球最多人使用的社群平台,在台灣的使用者也超過1900萬人,涵蓋率相當驚人。

2.Facebook本身是社群平台,意味著你只要能創作出有趣的內容,就有可能受到轉發與分享,讓你不用花錢也能擴散品牌知名度。

3.又因為Facebook是社群平台,所以可以跟消費者雙向溝通,跟消費者雙向溝通,最容易拉近距離,增加消費者的信賴感。

4.Facebook的廣告投放工具,是目前網路上投放廣告相對好學,又容易做出效果的工具,可以為個人品牌、中小企業用較低的成本與大企業競爭。


當然這時候有些人會提出疑問,就是:
「我的產業沒有那麼多話題可以寫,那我要如何更新粉絲頁?」

其實這問題很好解決,你應該要站在消費者的立場想,就是他們:
「想要看什麼樣的內容?」

作為一個品牌,重要的是你想在消費者心中成為什麼樣的角色?
比如說你是餐廳品牌,你是標榜這是一個愉快的用餐環境,那麼除了在粉絲頁介紹餐點外,是否可以分享一些,能跟食物沾上邊的有趣內容?

又或者是你是零售品牌,你的特色是有豐富的產品供消費者選購,那平常除了談產品銷售外,是否又能深入談每一個產品的使用小技巧與故事?

不可否認的,有些產業可以寫的內容確實比較少。
但就算是殯葬業,至少在清明節、中元普渡,都可以製作些圖文內容,用比較溫馨的方式,來聊聊先人傳統美德,或是拜拜的知識。


現在Facebook貼文受到演算法影響,貼文質量重精不貴多。

重要的是持續有在做品牌溝通,而不是認定溝通無法直接帶來轉換,就不做這件事。
(轉換:即直接帶來銷售)

因為品牌帶來的好處,往往不是當下,而是企業長久的發展。

raw-image

想一次完整學習,推薦購入理事長的書,購書連結:
https://fox.pros.is/brand-book

avatar-img
狐狸姊姊的沙龍
44會員
143內容數
我研究網路生態已經超過十年,只要在家透過網路,你就可以察覺到市場的變化,進而做出正確的投資。 本投資法奠定於我長年的社群行銷而來,是一種觀察市場,並根據自己的屬性,隨社會風氣的變化能靈活運用的投資法。 非常適合全民大眾學習,讓不懂投資的人,可以安心投資。 已經懂投資的人,可以讓投資功力更上一層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狐狸姊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行銷朋友問我說,股票這麼會賺,怎麼還會想出來教。 那一位行銷朋友在網頁設計相當專業,但並沒有教學經驗,所以會這問並不意外。 「教課不全然是為了賺錢啊!」
「狐姊老師教得很棒!」 「老師教的課程有符合我需求。」 在我剛教完第一天上午,還沒進入下午課程時,勞工局就突襲派人做問券調查。
原本以為來到社群時代,作為小編就是要溝通,已經是任何一家企業、品牌的常識。 但上了許多公司的粉絲頁才發現,還是很多公司把粉絲頁當成廣告曝光平台,並沒有把粉絲頁當成溝通的工具,這樣經營社群自然不會產生成效。 首先我們要知道,網友上網最大的目的,就是打發時間。 所以你經營粉絲頁,一定要能提供網友打發
有行銷朋友問我說,股票這麼會賺,怎麼還會想出來教。 那一位行銷朋友在網頁設計相當專業,但並沒有教學經驗,所以會這問並不意外。 「教課不全然是為了賺錢啊!」
「狐姊老師教得很棒!」 「老師教的課程有符合我需求。」 在我剛教完第一天上午,還沒進入下午課程時,勞工局就突襲派人做問券調查。
原本以為來到社群時代,作為小編就是要溝通,已經是任何一家企業、品牌的常識。 但上了許多公司的粉絲頁才發現,還是很多公司把粉絲頁當成廣告曝光平台,並沒有把粉絲頁當成溝通的工具,這樣經營社群自然不會產生成效。 首先我們要知道,網友上網最大的目的,就是打發時間。 所以你經營粉絲頁,一定要能提供網友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