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農場-從源開始的農業新革命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顛覆傳統的農業管理,打造農業新形象

研究所曾擔任系刊編輯,畢業後系刊被關閉,因此將過去的作品集放在這裡。
此為2016年1月的封面故事。
在傳統產銷方式中,盤商從農民那裏大批收購低價農產品,並依照外觀以及口感分級,經由各層通路售出。多數的農民無法為自己的產品建立行銷管道,種出來的農產品多直接賣給盤商,而盤商只以當季農產品數量跟外觀來決定價格,導致利潤本來就夠微薄的農民,為了賺較多的錢,添加許多化學肥料或農藥,不但利潤低且主控權操之於人,而消費者也無法分辨農產品的來源及安全。農民獲取不了應得的適當報酬,而消費者有食安的疑慮,唯一得益的就是占據通路的各層盤商。
明明是一個產業,卻只有老人在經營
阮思淳,雲科大工管系的研究生,大學專題時期因為不喜歡系上大部分同學所選擇的工廠環境,也好奇如何把工業管理的知識運用在農業,便因緣際會地加入雲端農場的團隊。而在這三年深入每戶農場實地訪查時,思淳更觀察到大部分的老農們必須自己一人承擔起照顧整座農場的責任,在繁雜栽種作業中的辛勤付出更時常無法獲得同等的報酬,付出的心血與結果完全不成比例。
與當地農會討論
思淳舉例,像之前蒜頭的產地價格跌得很慘,但是到消費者手中的價格卻仍屬高價,就是因為中間的層層通路,把利潤全部壓縮,讓農民的收入只能被這些統一收購的大盤商們壓縮。即便事實如此,老邁的農民也沒辦法自己行銷自己的農產品,最終仍得把價格制定權拱手讓給這些剝削的大盤商。
就是因為看見這些老農必須獨自面對種種不正義的困境,思淳內心覺得非常不可思議,「明明是一個產業,卻只有老人在經營。」因此,決心走上一條與大部分同學不同的路,即便面對訕笑嘲諷:「做農業的比科技業還忙。」仍然堅持自己的信念,帶領十幾位大學生組成的跨領域團隊,一起改變這看似毫無希望的農業。我們改變以往的產銷模式,利用雲端農場將栽種與營運兩種專業予以分工,各由專人負責,使農場朝企業化發展,提供全盤解決方案。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不斷發生。在新模式下,安全是農產品的重要訴求,有專人以e化系統控管,確保農產品的安全與品質。
雲端農場做什麼?
我們運用大學所學的知識,並結合製造業成熟的管理方式移植到農場,創立了雲端農場管理系統。我們操作自行開發的雲端農場管理系統,專門管理農場管理進、產、銷、存,控管農產品的安全及品質,確保栽種過程符合國家規範以及友善農業。各項管理執行後,系統會即時自動產生農產品足跡,讓消費者在購買時就能看得到農產品的安全與品質。目前我們所服務主要的農產品種類為柳丁、文旦、椪柑、茂谷,以及預定明年6月會有第一批的雲端鳳梨上市外銷。
為了提供安全及品質的證據,e化系統根據農場實際管理作業自動產生各種標章驗證所需查核的文件,省去填寫紀錄文件的人工時間,並增加紀錄的可徵信度。 除了標章驗證文件,系統會自動彙整產生農產品足跡(FoodPrint),提供消費者透明產品資訊。雲端農產品每階段工作紀錄清楚,包括「耕種履歷」、「原物料履歷」及「檢驗履歷」,每批農產品皆有相對應的批號及農產品足跡,消費者可隨時上網查閱,安全又有保障。當農產品發生問題時,e化系統亦能經由逆溯與順溯快速找出問題來源進行危機處理。
雲端足跡QR Code
我們也協助農民打造自己的品牌,我們試著將農產品結合文創來增加附加加值,也讓農民主動珍視自己的產品。我們探索各種農產品在台灣獨特環境的栽種過程與故事,以微電影、設計與包裝衍生出創意產品,讓消費者除了能品嘗到農產品外,也能了解產品背後蘊含的人文歷史。
以電子商務、行銷與物流服務為農產品加值,讓農產品新鮮直送消費者,透過網路科技,像是FB、LINE、農產品拍賣平台,為農產找出行銷新通路、新品牌。我們關注到消費習慣已快速轉向行動購物,目前正積極開發行動版的電子商務網站,結合第三方付費機制與網路行銷,幫助我們將更多的產品行銷出去。我們也積極藉由採訪增加曝光率,像是FIYINGV、大愛、民視、華視、深夜食堂、天下、雲林當地記者都採訪過,而在最近,大愛打算二次來雲科採訪雲端農場的故事。
創新的營運模式,農民能從新模式中提高收入,擁有自己的品牌;農產品產銷有專業人員規劃執行,消費者能更方便買到優質農產品,雲端農場所建立的創新營運模式將創造農民、消費者、年輕人與農業多贏。
心路歷程
回想這4年走來,思淳無奈的笑道,一路上的心酸真的是數不盡,但每次當我們幫助一個小果農,讓他們了解到自身的價值不該只有如此,改變他們對於農業等於盤商剝削的處境,讓他們看見自己的努力有回報,臉上那種滿足的笑容,幫助別人的那種成就感,讓我了解到我是真的在做一件「對」的事。
從創業到現在,其實我們最缺的一直都是資金和人才,為了籌資金,我們除了在募資平台上募資,還很積極的參加大大小小的創業競賽,但是這幾年下來,唯一得到名次跟資金的就只有一場教育部所舉辦的Ustart計畫而已。現在回想起來,雖然撰寫企劃書的能力有所提升,但是都沒從比賽中籌到資金,時間成本上來說還滿浪費很多無謂的時間的。
人才的部分,我們很想找有能力、真心對於台灣農業盡一份心力的人,但目前所遇到的主要都是有能力沒心,或是有心但能力不夠的人才。但現階段的我們,需要符合我們條件以及即戰力的人才。目前老師的方針主要都是找大學專題生來做我們比較不是主要核心的業務,像是行銷、建立大致上的作業流程SOP等等,但因為都是學生,所以在能力的部分有限。現階段的我們,比較沒有資金培養人才,更需要即戰力的人才。
未來展望
協助新農場與新農產品加入我們,像是莿桐的蒜頭、楊桃、番茄;西螺的有機蔬菜、西瓜;崙背的洋香瓜、稻米、花生、番薯,全縣農產品都可成為雲端農產品,並培訓新的團隊投入農業,將雲端農場推廣出去。並創造出更多的農場企業,重新成為經濟發展的動力。
新的營運模式建立的專業分工創造了農場管理新的就業需求,企業化經營可望吸引大量年青人力投入綠海市場,發揮經營創意,期待更多管理人才投入農業,徹底解決農業人口減少與老化的問題。對於我們來說,賣東西是其次,能為台灣農業創造新的就業市場模式與機會才是我們最大的目標。
目前陸續還有林內的芋頭、稻米以及準備外銷到日本的嘉義玉蘭花鳳梨也是我們輔導的項目之一。未來,我們會將我們核心的經營模式上的優勢建立其他農產品相關的業務,像是在食品履歷上面,我們可以觸及到一級加工食品,像是在柳橙汁的瓶身上面擁有柳丁的足跡履歷,讓農業不在只是單純的農業,而是一個嶄新的概念-「農業管理」。

雲端農場里程碑

參考資料

1.你的雲端農場,從源開始的農業新革https://www.flyingv.cc/project/7901
2. 生產履歷齊全 雲端柳丁讓你安心 http://e-info.org.tw/node/72748
3. 雲端農場官網 http://agricloud.weebly.com/
4. 年輕人,你怎麼還不投入農業?打造台灣綠海市場的「雲端農場」團隊http://goo.gl/Bh1wUs
224會員
439內容數
一位在因緣際會之下,動了想去紐西蘭的念頭,卻陰錯陽差跑到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 脫離台灣世俗的期待,踏上打工度假的不歸路,第二人生正式在澳洲啟航。 如果人生很短,那青春就是短暫一瞬間,屬於你的第二人生,下一站在哪呢?還沒開始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歡迎來到我的澳洲故事館,分享我在澳洲的旅程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