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學習力(二)深度學習的技術書評分析(2):理解力│1. 相鄰可能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作者:楊大輝,為4think的創辦人。


上一篇提到記憶的限制,作者提醒我們不需要拘泥於記憶本身,在我的學習歷程,我一直就是個金魚腦,很不喜歡考試,但我面對現實的問題,我會很積極的去學習解決,這個過程可以很明顯感受到我自身的成長,我知道很明白技術可以幹嘛、這個理論可以怎麼學習,這個過程很有挑戰,但克服後也很有成就感,例如:在我的學習領域中,我很喜歡心理學,因為這些知識實實在在的可以幫助我在分析人類行為背後的動機,以及日常人際溝通上的技術,對我來說是可以解決生活問題的知識,這樣的學習才會有意義。近期我也在思索學習的方法,我自己的學習過程,包含了吸收、理解、應用,我會盡力的將知識實際應用,因為能夠實作的話,就能夠清楚自己對這個知識的掌握程度,是否能夠解決問題?如果碰到問題,就可以刺激我回頭檢視自己吸收和理解的不足。

這過程就呼應到此書的理解力和重組知識的能力,我會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整理了書中的兩個部分:懂和網,懂的部分帶出,我們在提高理解力上的五個條件,並延伸網的概念,我們可以利用哪些方法去檢視自己對知識的掌握,並重新組合成自己的工具,並真的成為一門屬於自己的技術。

此篇先著重在理解力的訓練。

學習的第一層:懂及網


一、 理解力的最大化


我們在學習的本質是什麼─就是要解決問題而學習的,首先解決問題前,一定要理解問題,再來才是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人會有專業上的差別,因為有些人光是問題是什麼就不知道了,在職場就有了很大的差別,原因就是每個人理解能力不同,而要如何強化理解能力,作者提出五大條件。


條件一、理解的相鄰可能

相鄰可能性Adjacent Possible是生物學家斯圖亞特·阿蘭·考夫曼Stuart Kauffman在他的著作《Reinventing the Sacred:A New view of science, Reason and Region》(重新定義神聖:科學、理性與宗教的新觀點。目前沒有中譯版)提到,他是一個美國理論生物學家和複雜系統研究者,主攻領域為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引自維基),他在著作提出一個理論:The Theory of Collectively Autocatalytic Sets集合自催化系統理論(我的不專業翻譯,非學術正式中譯),相鄰可能性就是這個章節裡頭很重要的觀點。

《Reinventing the Sacred:A New view of science, Reason and Region》及Stuart Kauffman

《Reinventing the Sacred:A New view of science, Reason and Region》及Stuart Kauffman

這個理論是做為深入了解地球和宇宙中生命起源的可能性和途徑,藉由(1)一組化學分子,(2)一組分子之間可能發生的化學反應,(3)分子之間的反應(4)分子集合中的分子種類數量,哪些分子的分佈催化哪些反應,隨著系統中分子多樣性的增加,計算出具有自動催化的可能性是多少?

他們在做的就是利用化學和數學的理論基礎去讓不同分子之間在不同環境(高溫高壓等)進行反應,經過時間更迭出多樣化的有機分子,最後得到一個「集體(Cluster)」能夠自動催化的系統。各位讀者可能聽不太懂,說得太複雜,簡言之他在試圖如何讓有機物變成生物,了解生物初次出現的機制。

raw-image

Stuart‧Kauffman 也將生物學的概念解釋經濟學。

第十一章節提到人類經濟學中,人類的商品從全球經濟已經從五萬年前的一百種商品激增至一千種,如今已發展到估計有100億種,正好與生物圈有類似的演化發展,早期地球上只有少量的有機化合物,也許有一百或一千種不同的化合物,但如今,大約一億種生物中包含著數百億種不同的有機化合物,都是由簡單幾個因子經過時間更迭,逐漸形成複雜多變的結果。

Stuart‧Kauffman將生物學的相鄰可能性移植入人類經濟學中,也是非常合理的,畢竟人類也是一種生物,我們的行為也符合生物適應演化的途徑。

他提到一個大關鍵─從簡單到多樣複雜的機制,我整理出相鄰可能性的特性有三:

raw-image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56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認識自己、認識世界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對話沙龍】找尋人性的新的可能性
269會員
242內容數
世界很大、我們的內心也很深,我們常常在往外尋找有價值的事物,但卻忘記往內尋, 認識自己一直是我們的責任,但往往我們也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 我是昆陽,我希望用我的觀點為你帶來點新的想法,
2024/09/15
DiSC是理解傾向與偏好,而不是框架一個人_張忘形 在我的認知,認識人的工具非常多,這些知識從心理學家的研究與觀察,淬鍊出一個模型,這個模型可以一定程度的快速掌握一個人的先天傾向,非常好用,但同時也非常容易變成一個偏見。 「標籤是幫助辨別,而非偏見」,這更是我看待一個人不隨意貼上標籤的自我提醒。
Thumbnail
2024/09/15
DiSC是理解傾向與偏好,而不是框架一個人_張忘形 在我的認知,認識人的工具非常多,這些知識從心理學家的研究與觀察,淬鍊出一個模型,這個模型可以一定程度的快速掌握一個人的先天傾向,非常好用,但同時也非常容易變成一個偏見。 「標籤是幫助辨別,而非偏見」,這更是我看待一個人不隨意貼上標籤的自我提醒。
Thumbnail
2024/05/02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看事情的格局要怎麼區別高低呢?有些專家,總是能夠非常精準的切入重點,並把問題拆解得很清楚,如果要解決問題,需要的是問對問題,如果問問題有等級,我粗略地分為四個層次
Thumbnail
2024/05/02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看事情的格局要怎麼區別高低呢?有些專家,總是能夠非常精準的切入重點,並把問題拆解得很清楚,如果要解決問題,需要的是問對問題,如果問問題有等級,我粗略地分為四個層次
Thumbnail
2024/03/03
如果一個成熟的身體,裝入一個嬰兒的大腦,那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我想如果要盡量不劇透的話,我會這樣形容《可憐的東西》這齣戲。 也許大家會視為女性主義,我也不太清楚這部戲應該用什麼哲學來框架好,如果是我,應該是存在主義吧,濃厚的荒謬感,讓我既發笑,又覺得深有感觸。 「不帶框架的活真
Thumbnail
2024/03/03
如果一個成熟的身體,裝入一個嬰兒的大腦,那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我想如果要盡量不劇透的話,我會這樣形容《可憐的東西》這齣戲。 也許大家會視為女性主義,我也不太清楚這部戲應該用什麼哲學來框架好,如果是我,應該是存在主義吧,濃厚的荒謬感,讓我既發笑,又覺得深有感觸。 「不帶框架的活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雖然已經想不起來從哪裡得知這本書,當我閱讀此書帶給我"WOW"的驚喜感卻仍讓我記憶猶新,可以說是作者帶我挖掘了未知的思維領域。
Thumbnail
雖然已經想不起來從哪裡得知這本書,當我閱讀此書帶給我"WOW"的驚喜感卻仍讓我記憶猶新,可以說是作者帶我挖掘了未知的思維領域。
Thumbnail
如何養成主動又深入的思考? 首先是要能定義問題。 再來是架構問題,找出最核心最根本的邏輯與規則,一層層剝開事物表現,看到本質後,再一層一層往上架構,比如馬斯特研發電池與太空船,就是所謂回到最根本的物理法則重新思考,不在原本或許是錯誤的基礎上繼續發展。 第三是洞察與發現別人所未見
Thumbnail
如何養成主動又深入的思考? 首先是要能定義問題。 再來是架構問題,找出最核心最根本的邏輯與規則,一層層剝開事物表現,看到本質後,再一層一層往上架構,比如馬斯特研發電池與太空船,就是所謂回到最根本的物理法則重新思考,不在原本或許是錯誤的基礎上繼續發展。 第三是洞察與發現別人所未見
Thumbnail
用想像來幫助理解。 用練習來深度內化。 用寫作來創造知識。
Thumbnail
用想像來幫助理解。 用練習來深度內化。 用寫作來創造知識。
Thumbnail
本書提供一套高效學習的方法論,幫助你在生活與職場提升自我價值 你可以學到以下幾個要點: 1. 牢記學過的東西 2. 加深理解的方法 3. 打造完整的知識體系 4.如何實踐在生活中
Thumbnail
本書提供一套高效學習的方法論,幫助你在生活與職場提升自我價值 你可以學到以下幾個要點: 1. 牢記學過的東西 2. 加深理解的方法 3. 打造完整的知識體系 4.如何實踐在生活中
Thumbnail
【思考能力】和每天生活中所面對的人事物都有所關聯,也均能運用其中,可以說是貫穿生活中所有層面的主要核心…
Thumbnail
【思考能力】和每天生活中所面對的人事物都有所關聯,也均能運用其中,可以說是貫穿生活中所有層面的主要核心…
Thumbnail
3月15日,No. 74,創造與應用,才能真正理解 物理學作為人類最成熟的科學學門(沒錯,最成熟,沒有之一),值得所有對於人類文明、科學進展好奇的人理解。所謂成熟,是學科已經建立簡潔的理論來解釋、預測我們所觀察的現象。物理學的理論解釋如此強大,以至於其他學門都遭到侵門踏戶,而許多學者或呼籲
Thumbnail
3月15日,No. 74,創造與應用,才能真正理解 物理學作為人類最成熟的科學學門(沒錯,最成熟,沒有之一),值得所有對於人類文明、科學進展好奇的人理解。所謂成熟,是學科已經建立簡潔的理論來解釋、預測我們所觀察的現象。物理學的理論解釋如此強大,以至於其他學門都遭到侵門踏戶,而許多學者或呼籲
Thumbnail
高智商的秘密 — 抽象概念思維! 承接上一篇文章的內容,我抓出一些真的能夠翻轉思維的成功學概念,讓你不在受困於經驗,思考更自由!除此之外,我也提煉出本書對生涯發展方面的一些建議! 《人類大歷史》作者提出智人強在「抽象概念思維」,而本書作者也提出類似看法。
Thumbnail
高智商的秘密 — 抽象概念思維! 承接上一篇文章的內容,我抓出一些真的能夠翻轉思維的成功學概念,讓你不在受困於經驗,思考更自由!除此之外,我也提煉出本書對生涯發展方面的一些建議! 《人類大歷史》作者提出智人強在「抽象概念思維」,而本書作者也提出類似看法。
Thumbnail
  近期我也在思索學習的方法,我自己的學習過程,包含了吸收、理解、應用,我會盡力的將知識實際應用,因為能夠實作的話,就能夠清楚自己對這個知識的掌握程度,是否能夠解決問題?如果碰到問題,就可以刺激我回頭檢視自己吸收和理解的不足。這過程就呼應到此書的理解力和重組知識的能力。
Thumbnail
  近期我也在思索學習的方法,我自己的學習過程,包含了吸收、理解、應用,我會盡力的將知識實際應用,因為能夠實作的話,就能夠清楚自己對這個知識的掌握程度,是否能夠解決問題?如果碰到問題,就可以刺激我回頭檢視自己吸收和理解的不足。這過程就呼應到此書的理解力和重組知識的能力。
Thumbnail
學習如何學習(拓、活) 繼上一篇談到「記、懂、網」之後,讓我們再續談「拓」。在拓篇,我們將要增加知識的品質。而在本篇的最後一節「活」篇,則是探討到學習的管道。 所以,在讀這篇文章時,你也可以反過來,先拉到最下面的「活」篇,掌握正確的學習管道之後,你再回來這裡,將知識依照順序加工
Thumbnail
學習如何學習(拓、活) 繼上一篇談到「記、懂、網」之後,讓我們再續談「拓」。在拓篇,我們將要增加知識的品質。而在本篇的最後一節「活」篇,則是探討到學習的管道。 所以,在讀這篇文章時,你也可以反過來,先拉到最下面的「活」篇,掌握正確的學習管道之後,你再回來這裡,將知識依照順序加工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從未獨立思考且喜歡互相取暖】當初被這本書吸引,主要是因為《人類大歷史》的作家哈拉瑞也推薦這本書,稍微預覽了章節內容後,決定開始閱讀。《知識的假象》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人類並非完全獨立思考和評論事情。更多的是我們借助著人類知識共同體,建構起自己的知識地圖,進而形塑而出自己的價值觀。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從未獨立思考且喜歡互相取暖】當初被這本書吸引,主要是因為《人類大歷史》的作家哈拉瑞也推薦這本書,稍微預覽了章節內容後,決定開始閱讀。《知識的假象》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人類並非完全獨立思考和評論事情。更多的是我們借助著人類知識共同體,建構起自己的知識地圖,進而形塑而出自己的價值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