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誤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誤讀的核心因素我認為就是兩個,一是讀者知道的太少,二是讀者想太多。這兩者也可以說是一體兩面。

其實我只是想用一下「太少」跟「太多」的對比修辭,這邊說「知道的太少」不是讀者不夠博學的意思,而是讀者的認知圖景、世界觀、意識形態、價值觀、各種知識(甚至對字詞符號的理解與感受)和作者就是不可能完全一樣的。換句話說就是「讀者知道的、想的東西跟作者不一樣」。而作者也不可能像新人類(Newtype)或通靈附體,把這一切傳達給讀者知道。

但縮限在一個範圍,大體上還是可以做到,否則我今天寫這篇文章也沒任何意義。所以檢查資訊是不是足夠充分、或有沒有哪些偏誤,是作者和編輯的義務。

然而問題卻不可能徹底解決,因為盡再多努力,也不可能照顧每一個潛在讀者的需求,而想放入的資訊量越多,也越可能使主題失焦、結構失衡,或改變某些效果;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簡潔變得繁長。失焦、失衡、效果不同這些主題或美學上的問題需要取捨,比如說不可能用個典故都非得加個註解才行吧?

但議論性或深度報導類的東西,大體上是以「多」來避免這種表達的失敗,因此平面和網路媒體常常在正文外還要做一些表格、box、小知識這種東西,或者加上註解、超連結。基本上資訊量多到一個程度或狀態,已經能避免多數讀者對表達的內容有所誤解。文學性的體裁在技術層面上比較複雜,因為上面提到過的取捨考量因素更多,不過原則一樣是看訊息是否充分,或有沒有偏誤。

可能是誤讀的幾種情況

然而到底有沒有誤讀,還是要從讀者的反應回饋來觀察,否則我們也無從知道並反省。並不是所有讀者反應的歧見都會是「基於作者表達失敗而產生的誤讀」,但可能仍是誤讀,我先大體舉五種狀況(恐怕不太全面):

  1. 看錯或看漏。這沒什麼好講,但有時寫得不好也會讓人容易看錯或看漏。
  2. 對專有名詞或相關知識不理解而衍生的問題:這是涉及法律或其他專業時常見的狀況,要怎麼改善也算清楚,基本上就是多解釋。抽象點說就是,讀者知道的跟作者不一樣,透過這次閱讀也無法彌補這個差異,因此不能恰當的理解內容而繼續產生誤解,需針對認知差異的基礎節點去補充。
  3. 對人物關係、事件順序、因果關係等等感到混亂或不解。讀者透過閱讀所知道的,跟作者知道的、想表達的不一樣。這點的原因可能複雜,責任也不見得只在作者;有時是1.或2.衍生的。
  4. 對於談論中的事件認知不同,或價值觀不同。好比說某事件是怎麼發生的、狀況如何,我們表達的內容是A說法,他認為B說法才是對的;極端點的例子就是台灣防疫有成但有人堅持有國內感染源已經很多人染病這種。也就是讀者知道的跟作者不一樣,但這主要是因為他已經有了某些成見,這次的閱讀體驗和他的成見有衝突,且不能改變他的成見。
  5. 過度代入讀者自己的想像。可能和以上任何問題併發,但還是有些比較單純的狀況。可以用比較專業的術語表述:「過度詮釋」(日常中有些「對號入座」的反應其實就是種過度詮釋)。稍微提醒一下,並不是「讀者想得不一樣」就一定是過度詮釋,書寫者詞語不當之類的事也一樣每天在發生。

1.和狀況單純的5.的算相對容易判斷,真的比較需要檢查反省的是3.。如果看到讀者疑似誤讀的反應,大多是4. 這種對事實認知上的歧見或價值觀上不合,沒什麼其他問題,你應該已經做得夠多了。他知道你在寫什麼,只是想表達他的意見;即使他有所誤解,也是閱讀前已有的某些成見所致。

如果仍擔心不是如此,則再想想是否寫太少或寫太多(讓意旨歪掉),或真的就是寫歪寫錯;但當覺得會「超載」(不論是人或文字)的時候,我覺得就夠了。有時有不同意見產生一些互動也是良性的(不是基於惡意的話……)。

幾個誤讀實例

最後來舉幾個我最近看到或碰到的誤讀實例。其一是有讀者在某作家粉絲團問說,作家品評一位歷史人物時,用到「高尚與卑鄙」這組詞(其實是化用北島的詩),好像毛澤東也用過類似的話,那用這組詞是不是還有什麼深意?其實先不管它們涉及哪些典故,卑鄙和高尚總之還是一組形容詞,先搞清楚它們形容什麼東西要緊,這之後再參照比較直接的典故,解釋得通就沒啥問題,更間接或疑似的典故甚至可以不管。這大概是把作者想得太神奧,覺得他一定話中有話,有點想太多。

另一個例子是我心情不好時滑到臉書推薦給我的一篇廢文,瀏覽一遍後後跑去吐槽(黜臭):「用照片和標題騙人讀的廢文」。該文作者是中國的正妹YouTuber,我對農場標和正妹照抵抗力不夠,可恥……,結果有人這樣回應:「你沒看過她的影片在那邊說別人騙。」

raw-image

我只能說「我很遺憾你不知道『騙點閱』是什麼意思」。這個誤解的回應「知道的太少」和「想太多」的面向都有表現出來,他誤讀了「騙人讀」是什麼意思。

另一則回應則更能表現什麼叫「讀者想太多」,也屬於前面提到過的4.、5.。回應者這麼說:「您好,請問您對廢文的定義是泛指:文中既沒 有入境隨俗的嚴厲批鬥國民黨、中共、 港府;也沒有譁眾取寵的大肆吹捧蔡政府、民進黨與鼓吹台獨的文章嗎?」

raw-image

這回應顯然是基於想太多和某些成見產生的misreading。他認為我會對那篇文章表達反感,只可能是因為政治立場不合,而我所寫的內容僅是不誠實地進行污衊。但其實我說那是一篇廢文的意思很清楚,和多數鄉民的常識一樣,就是文章的內容空洞、沒有建設性。撇開政治立場及賺取流量等其他標準而僅就內容品質去評價,那就是一篇內容空洞的廢文。即使意識形態對好惡判斷有所影響,內容具體或模糊仍是小學生作文就在用的簡單標準,但我沒有好為人師到願意再多作分解。

作者和文本都不可能阻止讀者想得不一樣,沒有人能阻止他們發揮想像力。我身上還有個例子是大一的時候參加校內文學獎,一位評審老師說起之前在學校內發生了啥事和作品情節有些相符,可是……那是我在入學前的暑假寫的。肯定具有相當閱讀素養的文學系教授都會不慎犯錯,誤讀這種現象是不可能消失的。

總之雖然碰到問題是應該檢查反省,可是我覺得不把自己累死也非常要緊。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幾乎總是瞎子摸象,閱讀當然也會如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earenata的沙龍
68會員
23內容數
講一些幹話的地方,很可能沒空更新。
searenat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0/10
大概十天前方格子發生了一場公關危機,在LINE訊息上於10月1日當天「慶祝國慶」,這對於任何拒絕接受中國共產黨統治的人(不論背後進一步的立場差異)都是不能接受的內容;尤其對於部分創作者,寫作的平台發布這樣的公告,不啻於自打臉,比喜歡的偶像明星跑去跪還要難堪。
Thumbnail
2024/10/10
大概十天前方格子發生了一場公關危機,在LINE訊息上於10月1日當天「慶祝國慶」,這對於任何拒絕接受中國共產黨統治的人(不論背後進一步的立場差異)都是不能接受的內容;尤其對於部分創作者,寫作的平台發布這樣的公告,不啻於自打臉,比喜歡的偶像明星跑去跪還要難堪。
Thumbnail
2023/03/19
和群盛說不上熟悉,上次好好談話已經是五年多前,沒過多久很多人都聯繫不上他了。臉書換帳號時他早已病重。他對愛好投入的境界,也是我恐怕一輩子無法了解的……
Thumbnail
2023/03/19
和群盛說不上熟悉,上次好好談話已經是五年多前,沒過多久很多人都聯繫不上他了。臉書換帳號時他早已病重。他對愛好投入的境界,也是我恐怕一輩子無法了解的……
Thumbnail
2022/08/27
賈淺淺《雪天》這首詩因為她入選中國作家協會,突然廣被傳播及談論,我也被朋友問說這到底有什麼厲害?靠爸厲害嗎?雖是一個早已不太讀詩的死文藝老青年,而且對中國作家、詩人也沒什麼認識了解(窩連她老爸賈平凹的小說都沒看過),不過這首詩的確用了一些技巧,窩是可以解釋的。
Thumbnail
2022/08/27
賈淺淺《雪天》這首詩因為她入選中國作家協會,突然廣被傳播及談論,我也被朋友問說這到底有什麼厲害?靠爸厲害嗎?雖是一個早已不太讀詩的死文藝老青年,而且對中國作家、詩人也沒什麼認識了解(窩連她老爸賈平凹的小說都沒看過),不過這首詩的確用了一些技巧,窩是可以解釋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一、〈可以不要根據文本嗎?〉 (一)思考看看,「不根據文本會發生什麼事?」 你以為在畫重點,但沒畫的部分不代表不重要! 每字每句,都是作者的安排,並免武斷地擷取訊息。 個人的理解脈絡也很重要,但不能直接替換作者的想法。 2. 文本的完整性建立於什麼條件? 再次強調,文本代表的是作者的想法,自然而然
Thumbnail
一、〈可以不要根據文本嗎?〉 (一)思考看看,「不根據文本會發生什麼事?」 你以為在畫重點,但沒畫的部分不代表不重要! 每字每句,都是作者的安排,並免武斷地擷取訊息。 個人的理解脈絡也很重要,但不能直接替換作者的想法。 2. 文本的完整性建立於什麼條件? 再次強調,文本代表的是作者的想法,自然而然
Thumbnail
既然我們沒辦法全然猜透讀者稱讚的意圖,那麼,我們就以「平常心」來看待所有評價就好。不論是好還是壞,任何評論都可以看一看,當作是鼓勵或是鞭策自己的動力,但絕對不能就此滿足,以為被稱讚了,就能一輩子都不求成長。 毫無節制的掌聲是毒藥。過度依賴、留戀過去的掌聲,則是足以摧毀人心的毒癮。
Thumbnail
既然我們沒辦法全然猜透讀者稱讚的意圖,那麼,我們就以「平常心」來看待所有評價就好。不論是好還是壞,任何評論都可以看一看,當作是鼓勵或是鞭策自己的動力,但絕對不能就此滿足,以為被稱讚了,就能一輩子都不求成長。 毫無節制的掌聲是毒藥。過度依賴、留戀過去的掌聲,則是足以摧毀人心的毒癮。
Thumbnail
只是一篇抒發文,在被抄襲之後。
Thumbnail
只是一篇抒發文,在被抄襲之後。
Thumbnail
從正式在網路發表文章至今應該也要邁入第四年。這四年來,我的文章從沒沒無聞到逐漸有人看,再到開始有留言與轉貼文章連結的評論,對我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既然有回饋,就表示你的文字確實有被送到預期之外的讀者面前,並能夠激起思辨。 讀者與文字的連結模式存在謬誤嗎? 答案是:都有可能。
Thumbnail
從正式在網路發表文章至今應該也要邁入第四年。這四年來,我的文章從沒沒無聞到逐漸有人看,再到開始有留言與轉貼文章連結的評論,對我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既然有回饋,就表示你的文字確實有被送到預期之外的讀者面前,並能夠激起思辨。 讀者與文字的連結模式存在謬誤嗎? 答案是:都有可能。
Thumbnail
在寫書法前,會先「臨摹」,在寫作之前,也在進行這回事,在想要寫一個主題的文章或是創作之前,多少會去碰一下相關的內容,從裡面參考一些值得下筆的部分,或從裡面激發出新意。
Thumbnail
在寫書法前,會先「臨摹」,在寫作之前,也在進行這回事,在想要寫一個主題的文章或是創作之前,多少會去碰一下相關的內容,從裡面參考一些值得下筆的部分,或從裡面激發出新意。
Thumbnail
其實讀者的領悟力都很強,寫者不需要在一個「一點就懂」的想法上,不斷的解釋、不斷的繞。讀者都很聰明,可以接收各種暗示,所以寫者不要廢話太多,贅述只會讓人失去耐性,棄文離開。 這是我每次寫作,讀完自己的草稿後,想對自己說的話。我是個囉唆的寫者,同時,也是個聰明的讀者。 每個讀者(包括我),經過日積月累的
Thumbnail
其實讀者的領悟力都很強,寫者不需要在一個「一點就懂」的想法上,不斷的解釋、不斷的繞。讀者都很聰明,可以接收各種暗示,所以寫者不要廢話太多,贅述只會讓人失去耐性,棄文離開。 這是我每次寫作,讀完自己的草稿後,想對自己說的話。我是個囉唆的寫者,同時,也是個聰明的讀者。 每個讀者(包括我),經過日積月累的
Thumbnail
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幾乎總是瞎子摸象,閱讀當然也會如此。
Thumbnail
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幾乎總是瞎子摸象,閱讀當然也會如此。
Thumbnail
由於沒有JK看(女子高中虛度日常 已完結),所以我的人生也開始覺得虛度了。唯有再次寫文來打發時間,等下一批JK的出現。
Thumbnail
由於沒有JK看(女子高中虛度日常 已完結),所以我的人生也開始覺得虛度了。唯有再次寫文來打發時間,等下一批JK的出現。
Thumbnail
邁入2019年的第一篇日誌,想談談譯者的辛酸
Thumbnail
邁入2019年的第一篇日誌,想談談譯者的辛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