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智學觀點下的兒童發展 ( 0-7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在這初始的七年,意志的展現,表現於消化與肌肉系統

人智學的觀點與其他心理發展學派有何不同呢?
一般心理發展理論,是透過科學實證實驗,觀察並評估孩子的智力、社會及情緒等各領域的發展。不同領域皆有其著名的理論,如柯恩柏格的道德發展理論、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布魯納的認知學習理論、鮑比的依附理論、艾瑞克森的社會心理發展階段、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發展等。我們可以看到每個理論有其專一性,如認知、依附或社會心理發展等,焦點主要在身、心二個層面。

而人智學的觀點是什麼呢?魯道夫.史代納(Rudolf Steiner)主要是以靈性的觀點加上臨床與社會現象觀察,而發展出其觀點 (非理論)。其以三元為基礎,延伸出全人發展的內容與階段,但我們在這裡,會將焦點放在兒童發展。


兒童(意識)發展的階段

分為:兒童早期:0-7歲;兒童中期:8-14歲;青春期:15-21歲。在這裡我們將兒童發展延伸至21歲來談論,會較有完整性。
階段一詞,不是代表跨越了早期,就會快速變成中期的樣貌。這是一個大致劃分的階段,階段之間也是循序漸進的連續過程,每個人也都有其獨特性,因此,每個人發展的質與時間都不同,階段的意義在於讓我們比較容易有圖像與理解,而非劃分一個人的生命。

「意識」貫穿整個發展脈絡,發展的精神在於意識的發展與轉化,這個意識不僅是個人意識,還包括互動意識、社會意識、國家意識甚至最後的靈性覺醒。從無意識或是無我狀態的開始,到發現身體的存在,探索身體的樣貌與運動,感受與情感體驗、理性的探索......等等。從無意識→身體意識→情感意識→思考意識,這段由外往內的歷程伴隨生理、心理及思考的成長。


raw-image

早期發展階段 (0-7歲)

此階段是意志發展的階段,也是意識慢慢進駐身體的階段。我們可以說孩子活在周邊、四肢,透過探索,讓意識從外面慢慢進到身體裡,「我」也就慢慢出現。此階段,也可以說是睡眠階段。意志的工作是以無意識的狀態進行,因此,很容易去「模仿」感官經驗所帶來的一切。因為活在周邊,所以孩子對周遭的一切會感到好奇,但他無法辨別好與壞,大人們要記得在環境中,讓孩子體驗「善」,讓自己成為善的榜樣。

筆者在這裡提出幾項早期發展的重點:

節奏:
史代納說:「節奏是健康之柱」。從具節奏的規律活動中,孩子的心,逐漸穩定。威爾金森(1997)說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幼兒與大自然的韻律有更密切的連結,所以應當提供幼兒具節奏般的規律生活,例如華德福的四季節慶、晨圈與結束圈、複誦歌謠或有節奏性的詩歌。有時,孩子出現混亂時,哼唱熟悉的歌謠,會讓孩子安靜下來。具韻律的節奏生活,會讓孩子的內在產生秩序、安全及信任感。

模仿:
促進孩子模仿的學習,在於示範引起好奇與興趣。這段過程沒有刻意安排,不是口語指令,而是引起孩子興趣的身教,讓孩子經由感官來認識世界,體驗真實生活。0-7歲這階段,主要在生活教育。孩子模仿老師清理、收拾、烹調......等等,除了日常生活的模仿外,孩子也會模仿情緒、語言的表達及人際關係。模仿不只是外在行動的再製,是會內化為其行為與態度。從辦家家酒遊戲,可以看見孩子模仿了什麼,如扮演大人的孩子出現命令或強迫同儕的行為。

想像:
這階段的孩子是夢幻的,如同永恆少年般。他們透過「想像」來編織世界,好的想像力會成為孩子未來靈感的基礎與泉源,使其思考更具彈性與多元。大人們,抱著開放的態度允許孩子們想像,甚至陪著他們一起想像吧!

十二感官之初階感官:
此階段孩子的感官完全開放,他們生活在周邊,內外在的界線可以說是沒有,保護並發展孩子的感官,是當務之急。此階段主要在培養四種初階感官:觸覺、生命覺、運動覺及平衡覺。筆者之後會寫一篇焦點在十二感官的篇章,在此就不贅述。

爬行 / 直立:
嬰兒從水平到直立狀態,需要透過經常性的水平姿勢對抗重力,將知覺向外延伸到周遭環境,因此,要讓嬰兒有足夠的時間做眼睛掃描及爬行的動作。時常直立抱著嬰兒或讓其趴在肩膀上睡覺,會讓其失去水平動作的練習機會,也會因頭部的重量,導致頸部骨頭脫位。

主導邊:
偏好使用身體的一邊,大部分的人都是右側。主導邊是自然發展的,但會因為教養、受傷或感官過度刺激而改變主導邊。如主導邊的不一致,如慣用右手者,其左眼與左腳是眼、腳的主導邊。這樣的混淆與交叉,可能會帶來閱讀或書寫障礙。

中線障礙:
左右翻身的另一個層次的再現。一開始幼兒進入左右手並用的階段,此階段,即當他的手到達身體中心(垂直或水平)時,會迫使其用另一隻手去接住手上拿的東西,我們稱其為中線障礙,讓每一隻手僅停留在其所屬一側做動作。通常四歲後,會慢慢跨越中線,若早期有創傷經驗、服用過多抗生素、過度壓力...等等,可以會使得其中線障礙持續較久,其也會影響華德福教育所提到的9歲危機的跨越。

若早期未有良好的整合經驗,父母親也無須過度擔心,仍可以透過後天的陪伴、教養與特定練習方式,協助孩子再次整合與成熟發展。

早期動作型態能夠成熟發展,在於初階感官的良好發展與整合。觸覺、生命覺、運動覺及平衡覺,會協助中線障礙的消解、主導邊的一致性發展、空間定向、身體地理、大小肌肉的發展、節奏感、持久度、健康的呼吸等。這四個潛意識的感官,幫助我們根植於大地,其也是未來靈性覺察的基礎。

睡眠
規律的作息與充足的睡眠的孩子會比規律紊亂、缺乏睡眠的孩子,更有能力的健康發展。因孩子的乙太空間很大,加上其感官是完全開放的,因此孩子一天活動下來,身心是非常疲累的。
睡前儀式也是很重要的,是親子親密接觸與表達愛的絕佳時機。如透過唱歌,讓孩子與自己保持連結,給孩子帶來情感上的滿足,讓孩子抱著信賴感進入夢鄉。這過程是穩定且自然發生的。很多孩子會跟父母睡同一張床,建議仍可在房間建立一個屬於孩子的角落,我們經常發現學步兒年紀的孩子,在入眠後會一直鑽到某個角落。因此孩子的床或角落的尺寸大小不宜太大,主要是要讓孩子能碰觸到床的界線,這會給孩子帶來安全感。

飲食
跟大家分享一個新的觀點,腸道與心理症候群(Gut and Psychology Syndrome)這名詞,是從消化系統來解釋為何孩子有心理與精神疾病,我們看到原本與腸道毫無關係的自閉症(Autism)、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運動協調障礙、氣喘和濕疹等疾病,在過去十年來已有全新的改變。
在0-7歲這個階段,消化系統是決定孩子意志是否良好發展的關鍵。因此,盡量給予孩子,食物的原型或天然有機的食物甚至是無麩質食物,透過修復腸道、改善情緒障礙、促進良好健康發展。如可以依照孩子的四種氣質給予適合的食物,雖然在生活中不一定能完全達到,但這可以是飲食的目標。如火向特質的孩子不適合吃糖,當然所有的孩子都不適合吃糖,但火向的孩子,原本就較急的個性,吃糖後會特別容易爆衝。

最後,呼應開頭所說的,在這初始的七年,意志的展現,表現於消化與肌肉系統。因此,照顧孩子的腸胃,給孩子大大的探索空間,在此時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資料:
1. Peter Van Alphen & Catherine Van Alphen。(2020)。兒童的發展。台灣華德福家庭教育協會。(原著出版年:2000年)
2. 威爾金森.洛伊(Wilkinson, R.)(1997)。教育的藝術(余振民 譯)。中和:光佑。(原著出版年:1975年)
3. Audrey E. McAllen。(2019)。補正教育 (葉炯明 譯)。自由心苑工作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聽心理沙龍
1.2K會員
177內容數
《聽聽心理說的話 PSYCHOLOGY LISTENING》 「人生不是有待解決的問題,而是等著被經驗的現實。」 心理非心裡,卻也說進您的心裡。這裡有一篇篇的生命經驗、心理治療的看見與心理學知識,轉換為療癒性的文字。當您看了,希望能讓您安住當下。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職能治療是兒童發展及親子溝通的專家 0-1歲是寶寶建立與環境、重要他人的依附性 1-2歲是動作發展黃金期,探索範圍擴大 2-3歲時互動需求大幅增加 感覺輸入是孩子學習與探索的基礎 玩是孩子最自然的學習情境 每個孩子發展速度本來就不一樣,不比較、不過度焦慮 有方法的「玩」可讓孩子快樂的玩出能力發展
Thumbnail
職能治療是兒童發展及親子溝通的專家 0-1歲是寶寶建立與環境、重要他人的依附性 1-2歲是動作發展黃金期,探索範圍擴大 2-3歲時互動需求大幅增加 感覺輸入是孩子學習與探索的基礎 玩是孩子最自然的學習情境 每個孩子發展速度本來就不一樣,不比較、不過度焦慮 有方法的「玩」可讓孩子快樂的玩出能力發展
Thumbnail
自學期間,為孩子的教育學習兒進修蒙特梭利教育哲學。除了在教育專業層面,增加了對學齡前與小學階段孩子發展特性的了解,也從新檢視自己與家中孩子互動的方式,獲得許多啟發與改變,甚至在助人專業上也有助益。
Thumbnail
自學期間,為孩子的教育學習兒進修蒙特梭利教育哲學。除了在教育專業層面,增加了對學齡前與小學階段孩子發展特性的了解,也從新檢視自己與家中孩子互動的方式,獲得許多啟發與改變,甚至在助人專業上也有助益。
Thumbnail
【黃誌群的一門講堂ep9】課程影片: 大家好,葛吉夫說過一句話「有意識的覺知的,是一個人天生的權利」 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就發現,小孩子不只是吸收了正面的情感跟情緒,也同時吸收了負面的情感以及負面的情緒以及所有的觀念跟概念,不管它是...
Thumbnail
【黃誌群的一門講堂ep9】課程影片: 大家好,葛吉夫說過一句話「有意識的覺知的,是一個人天生的權利」 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就發現,小孩子不只是吸收了正面的情感跟情緒,也同時吸收了負面的情感以及負面的情緒以及所有的觀念跟概念,不管它是...
Thumbnail
要用一句話總結這章節就是,童年,很重要! 童年不會直接影響成年的行為,但是,一切都會有影響。 看完這章我只感覺,我很幸運,光是能夠順利成長,就得來不易了。
Thumbnail
要用一句話總結這章節就是,童年,很重要! 童年不會直接影響成年的行為,但是,一切都會有影響。 看完這章我只感覺,我很幸運,光是能夠順利成長,就得來不易了。
Thumbnail
那些年,我們一起失去理智的青春期。 這週要來討論的是大腦的 發展。 首先,來聊聊熱血衝動的 青春期。
Thumbnail
那些年,我們一起失去理智的青春期。 這週要來討論的是大腦的 發展。 首先,來聊聊熱血衝動的 青春期。
Thumbnail
一個人社會『意識』的程度與性質,會形塑個人的目標。達成目標意味著自己有機會實現個人優越感,人格特質也會大幅提升進而找到生命的意義。
Thumbnail
一個人社會『意識』的程度與性質,會形塑個人的目標。達成目標意味著自己有機會實現個人優越感,人格特質也會大幅提升進而找到生命的意義。
Thumbnail
在人生當中,我們必須不斷做出抉擇。在每次抉擇時,我們或許會想多了解自己以及眼前的情境,再根據這些了解做出行動,並預測這些行動將帶來什麼後果。越不了解自己與情境,行動就越盲目,也越看不到未來。幸運的是,大部分人都有一定的了解自己與了解他人的能力。
Thumbnail
在人生當中,我們必須不斷做出抉擇。在每次抉擇時,我們或許會想多了解自己以及眼前的情境,再根據這些了解做出行動,並預測這些行動將帶來什麼後果。越不了解自己與情境,行動就越盲目,也越看不到未來。幸運的是,大部分人都有一定的了解自己與了解他人的能力。
Thumbnail
嬰兒時期是人一生中成長改變最快速的階段,從外表到肢體活動到認知能力發展,進步速度可說是令人驚嘆呀!  然而隨著月齡增加,不同階段應該發展的目標也會跟著改變及進階,接下來,我們來看看0-3個月的寶寶能夠達到哪些成長里程碑吧! 寶寶的「關鍵發展里程碑」可以依據 4 大面向來看: 粗大動作(四肢軀幹
Thumbnail
嬰兒時期是人一生中成長改變最快速的階段,從外表到肢體活動到認知能力發展,進步速度可說是令人驚嘆呀!  然而隨著月齡增加,不同階段應該發展的目標也會跟著改變及進階,接下來,我們來看看0-3個月的寶寶能夠達到哪些成長里程碑吧! 寶寶的「關鍵發展里程碑」可以依據 4 大面向來看: 粗大動作(四肢軀幹
Thumbnail
《Individualpsychologie in der Schule: Vorlesungen für Lehrer und Erzieher》 Alfred Adler 1928   本書是Adler為維也納市立師範學院為中學教師們講課的內容,一九二八年整理講座內容出版後,以淺顯的文字與生動
Thumbnail
《Individualpsychologie in der Schule: Vorlesungen für Lehrer und Erzieher》 Alfred Adler 1928   本書是Adler為維也納市立師範學院為中學教師們講課的內容,一九二八年整理講座內容出版後,以淺顯的文字與生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