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疫情後的「快時尚消費」數位轉型與新常態/詹太太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如果時尚業者在數位轉型流程之中,能運用旗艦店或關鍵門市的功能、並完整搭配「門市體系內物流」,就能在短時間內大幅度優化線上購物體驗、明顯拉開與競爭者的距離。因為,這就是無可取代的「觸感流程」。

我先描述一下這樣的場景:你在線上商店選購衣服,但為省下運費,你選擇最近的一家門市,到店取貨試穿;喜歡的馬上帶走,不喜歡就在店裡換貨。這樣做的好處,是大量減少在店裡停留的時間,但購買衣物最關鍵的實體流程「試穿」與「退換貨」,還是可以在店裡完成。
這是很普通的事。但之所以讓我有這麼多體會、還寫成一篇文章,當然是因為Zara宣布要在一定期間之內,關閉全球1,200家店面的大新聞。
講到這裡,先請問一下各位朋友們:曾經在疫情期間「冒著生命危險」去逛店、買衣服鞋子的人,請舉手。
我有(舉手)。
對,那段日子裡,有時候服裝店的工作人員還比客人多;但Zara和Uniqlo這兩家旗艦店,我還是都逛過了。有趣的是,我在不同的店裡,卻得到了一個共同的描述:線上購買、到店取貨免運。
那天,是我希望Zara的店員能為我挑選的一件外套調貨;後來這位熱情耐心的店員,建議我使用「線上購買、到店取貨」的服務,甚至耐心的戴著口罩協助我完成登記。
「放心,退換貨非常方便,而且完全免運費喔!」
同樣的「線上購買、到店取貨」也在Uniqlo發生。事實上,今年1月25日他們就宣佈,到店取貨可立即試穿、可以修改褲長、更可以換貨;連網路專售的商品,都可以到店取貨。
甚至在有些特定店裡,還提供了特別限定尺寸的樣衣給顧客試穿,以體驗合身與觸感。

數位轉型:我的新習慣

這件事改變了我的消費習慣:我在實體店內閒逛、瀏覽的時間果然縮短了;去實體店的目的也跟以前不一樣:我到店裡就是為了取貨,試穿,完成最重要的實體購買環節,而不是逛店。
老實說,我覺得很省時間,最重要的是不會人擠人,賣場足夠的社交距離讓我有安全感。另一項最大的改變,是提袋回家的時間:從先前的「週末假日」變成了「週間」。
《商業周刊》六月初的一篇報導中,提到了跟我相似的購物歷程:
台灣Uniqlo觀察,疫情期間使用Uniqlo線上訂購、到店取貨的顧客,以及45歲以上的網購消費人次,都較去年同期增加25%。
顯然我正是這25%的其中一員。
總的來說,當這種新購物行為在服裝店養成後,可以想像門市的客群也會出現一些變化:店內逗留的瀏覽客會變少,要求調貨服務的客人應該會更少。
但是,會多出一種為「取貨」而來的客人:他們應該是在附近工作,常在附近出沒、或者這家店是某些消費者固定動線的中途點(如下班後、上課前經過的地方,到店取貨之後一路帶著東西回家)。

數位轉型也不能消滅的旗艦店?

這樣一來,就不難理解為什麼Zara會收掉1,200間實體店了。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由家族控制、擁有Zara等品牌的Inditex集團,在未來3年中將砸下10億歐元(約新台幣337億元)投資在數位化上;包括在集團中持續進行的更大範圍策略、鎖定加強線上銷售、並把主力放在業績強的較少數門市。
華爾街日報引述行政主席Pablo Isla的話,指出到2022年,線上銷售估計將佔總銷售額的25%以上,高於2019年的14%,也就是接近一倍的成長;Inditex同時也預期,過去發生在小型店內的銷售,將轉往旗艦店、或是線上商店。
根據齋藤孝浩在《Uniqlo和Zara的熱銷學》一書中的說法,門市在疫情前的最大功能是帶給消費者「光鮮亮麗衣櫥瀏覽」的重要展示場域;但顯然在疫情期間與疫情之後,都因為「社交距離」等問題,而變成很大的劣勢。
值得注意的是,Zara打算收掉的門市數量,約占集團門市總數的16%;也就是說,目前看來,還是必須保留一定比例的門市據點。
這本書筆者是真心覺得好,還看了兩遍,保證不是業配。
我的想法是:儘管目標是加強線上銷售,但現階段Zara並不打算、也無法完全消滅光鮮亮麗的實體店。推估最大的原因,就是目前在購買衣物的流程中,有些部分環節是現階段數位轉型「線上銷售」完全無法處理、也無法取代的空白。
現在,我們把先前談到台灣的Uniqlo和Zara兩家放在一起看。這時就會整理出一個很大的共通點:旗艦店、大型店、或是某些關鍵門市點的重要性。原因無他,這些門市除了要顧到消費者的場景體驗之外,還可能肩負了一部分的物流功能。
把重點門市當成體系內物流服務的一環(相對於送貨到府、或是使用便利店等「體系外」服務),以「免運」讓消費者自己把貨帶回家,在控制電商物流成本之餘,順便還製造出呼喚消費者再一次為取貨而快速光臨的機會。
(當然,Uniqlo與Zara兩家在全球各地的線上購物與物流退換貨流程,都是不盡相同的。)

數位轉型:關於「櫃姐調貨」的購物智慧

這貌似是購物流程改革的一大步,但我覺得,這應該不算是橫空出世的解決方案。
前面提到購物時經常發生的「櫃姐調貨」行為,與消費者「到店取貨」,有部分流程非常相似。過去我們作為消費者,在百貨櫃點或門市試穿衣服或鞋子,如果剛好想要的顏色或尺寸賣完,櫃姐為了促進結單,會說:「我可以幫你調貨喔,但你可能要先付清。」
在你完成付款程序之後,櫃姐在商品送到時會打電話通知取貨,順便在你到店之際,再把握機會推薦剛到的新貨。
傳產時代的「櫃姐調貨」銷售與物流模式,與「線上消費到店取貨」有部分非常相似,就是消費者的「行為動機」。
為了得到喜歡的東西,客人是不介意自己跑一趟的,如果又順路的話,更是沒什麼不好。
以我個人的體驗來說,通常自己手上已經拿著商品的時候,通常不會逛太久、或再加購其他物品;或許會在離店的時候會多瞄一眼,但不會瀏覽太久,除非突然看到等待減價的商品剛好有打折,那就一定會順便入手。

結論:衣物穿搭「數位轉型」的極限是試穿與物流的「觸感流程」

上次我曾經提過一位鞋店櫃姐的情況:在疫情前,她常遇到消費者到店試穿,試完了就說謝謝,結果客人跑去電商平台用更優惠的價錢購買。結單的是電商部門,但提供試穿服務的她卻是門市。
這種情況,顯然也是「線上購買到店取貨試穿」的另一個前世。在疫情之前,這種消費流程最後導致傳產鞋店的「電商部門」與「門市部門」產生激烈的內部競爭;最終實體門市可能因為疫情影響而關門,留下電商部門存續。
但經過「線上購買、到店取貨試穿」這件事,我預期即使商品上了電商,賣貨時還是需要向消費者提供購物服務:尤其是「試穿」與「物流」。到目前為止,這兩件事基本上可以說還是無法完全虛擬化的。
「試穿」與「物流」還是無法完全虛擬化的。
即使現在市面上已經有很多VR產品,可以幫助消費者試穿試用,做最接近無縫的虛擬體驗;尤其又以美妝產品的VR試妝服務為最,以致於許多歐美美妝大廠都不約而同導入「VR試妝」的項目。
但是,衣服、鞋子、美妝品雖說都是「時尚產業」的一份子,但試穿、試用的體感是不一樣的。衣服鞋子穿在身上,若是感覺差了一點點,那麼最後使得消費者失望、因而不再光顧的原因,也就是這不滿意的「一點點」。
過去,很多人戲稱電商購物體驗是「買垃圾」;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買來的東西跟期望落差太明顯,但退貨又很麻煩、耗時耗力,最後不如乾脆直接丟掉。
如果在數位轉型流程之中,適當運用旗艦店或關鍵門市的功能,更完整的搭配「門市體系內物流」,應該能在短時間內大幅度優化線上購物體驗,明顯拉開與競爭者的距離。
因為,那就是無可取代的「觸感流程」。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隨著網路深入普及,未來以軌道衛星組成的「天空網」,將不再以取代「地面網」為目標,而是與後者合作、互補,建立網路覆蓋的最後一哩路。然而在未來十年之中,兩者的主從地位將會彼此互換;屆時在這樣的全球無線通訊產業中,台灣的定位又在那裡?
企業的能力與資源都是有限的,那麼如何選擇一個適合自己企業的商業模式、降低失敗的風險,就成為企業是否能夠存活的關鍵。但坊間的管理書籍和商學院的課程,都很少提到這件事,而這就是本文想談的重點。
對於長期關注Facebook的朋友們來說,「Facebook切進電商」像是個遲到的完美工具;畢竟這麼多年來,已經有太多人在Facebook上賣貨了。而這也確實是屬於「社交基礎建設」的一部分,而主題則是「購物」;在這個場景下,「社群存在感」則是賣貨的過程。
如果企業能每年做策略規劃、並且以市場導向來檢視外在環境的變化、以及核心能力的不足,轉型升級就會成為一種「日常」。轉型升級的最高境界應該是「不知不覺」,「大破大立」是最不得已的情況;讓轉型升級成為一種日常,才是最好的作法。
肺炎疫情帶來許多衝擊,是危機也是轉機。從危機的角度該如何因應?若從機會來看,又該如何思考與行動?從心態、做法、到策略思考,透過系統化的模式分析,我們可以更有效的因應衝擊,甚至扭轉局面,化危機為轉機。
為了追求更高的成長,企業免不了追求多元發展。在多元化的策略導引下,企業要清楚自己的本業,圍繞著本業的「核心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來進行關聯性多元化發展,而非驟然跳入不熟悉的領域。
隨著網路深入普及,未來以軌道衛星組成的「天空網」,將不再以取代「地面網」為目標,而是與後者合作、互補,建立網路覆蓋的最後一哩路。然而在未來十年之中,兩者的主從地位將會彼此互換;屆時在這樣的全球無線通訊產業中,台灣的定位又在那裡?
企業的能力與資源都是有限的,那麼如何選擇一個適合自己企業的商業模式、降低失敗的風險,就成為企業是否能夠存活的關鍵。但坊間的管理書籍和商學院的課程,都很少提到這件事,而這就是本文想談的重點。
對於長期關注Facebook的朋友們來說,「Facebook切進電商」像是個遲到的完美工具;畢竟這麼多年來,已經有太多人在Facebook上賣貨了。而這也確實是屬於「社交基礎建設」的一部分,而主題則是「購物」;在這個場景下,「社群存在感」則是賣貨的過程。
如果企業能每年做策略規劃、並且以市場導向來檢視外在環境的變化、以及核心能力的不足,轉型升級就會成為一種「日常」。轉型升級的最高境界應該是「不知不覺」,「大破大立」是最不得已的情況;讓轉型升級成為一種日常,才是最好的作法。
肺炎疫情帶來許多衝擊,是危機也是轉機。從危機的角度該如何因應?若從機會來看,又該如何思考與行動?從心態、做法、到策略思考,透過系統化的模式分析,我們可以更有效的因應衝擊,甚至扭轉局面,化危機為轉機。
為了追求更高的成長,企業免不了追求多元發展。在多元化的策略導引下,企業要清楚自己的本業,圍繞著本業的「核心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來進行關聯性多元化發展,而非驟然跳入不熟悉的領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因應氣候變遷與後疫情時代的到來,歐萊德作為全球第一間達成碳中和的美妝企業,首家±R計畫概念店,選在世界環境日6/5 (六)正式亮相,為了疫後新生活啟發創新,「±R計畫」從人與大自然環境的角度,以Respond (回應)、Revive (復甦)、 Respect (尊重)等3R作為核心,以Reuse
Thumbnail
目前台灣疫情持續加溫中,正是企業可趁機數位轉型的好時機。目前台灣疫情影響擴大,整體經濟、產業及就業都受到很大影響,居家隔離、社交距離及遠距上班等,朝向新型態互動及工作方式,也改變了目前臺灣的生活及消費型態,因此台灣是否能透過這次疫情的加速變化,讓企業徹底進行數位轉型的好時機。
Thumbnail
旗下擁有眾多品牌的跨國集團帝亞吉歐,在全球約有80個國家設有辦公室,在此次疫情的影響下,也加快了該集團推動數位轉型的腳步,超前部署訓練及招募數位人才的策略以及提升員工體驗的各項措施,企業也在員工內部調查中獲得高達9成的員工體驗滿意度。
Thumbnail
2020年已經進入下半年,隨著5G來臨和跨境電商的普及,企業主迎接而來將會是全新的世代。然而,在後疫情時代企業是否應該轉型?筆者依照過往企業顧問輔導的經驗,提供企業主評量: 族群是否已經老齡化,想要接觸新族群。 商品供應鏈需要跨國合作操作,想用網路找尋合作。 環境已經有網路公司深入搶攻
Thumbnail
隨著眾多獨角獸跌落神壇,投資人出手將更謹慎 HI,大家好,我是渙恩(Alvin) 轉眼間,2020 年竟然已經過了一半! 回想去年底的出國旅遊,彷彿像是上個月才發生而已,會有這樣的體感,應該是今年全世界遭遇到太多事情,而每件事情都還歷歷在目,才造成我對時間的流逝產生了錯覺。
Thumbnail
以《超機體》為主題探討科技與人工智慧和未來藝術與人類互動的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邀請韓國白南準藝術中心館長徐真錫(Jinsuk Suh)以《後數位時代,當代藝術的趨勢與可能性》為題,與在場的二十多位來賓深度探討當今處於後網路時代的新生代數位原住民其創作、散佈與欣賞藝術的方式,與類比世代有何不同。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因應氣候變遷與後疫情時代的到來,歐萊德作為全球第一間達成碳中和的美妝企業,首家±R計畫概念店,選在世界環境日6/5 (六)正式亮相,為了疫後新生活啟發創新,「±R計畫」從人與大自然環境的角度,以Respond (回應)、Revive (復甦)、 Respect (尊重)等3R作為核心,以Reuse
Thumbnail
目前台灣疫情持續加溫中,正是企業可趁機數位轉型的好時機。目前台灣疫情影響擴大,整體經濟、產業及就業都受到很大影響,居家隔離、社交距離及遠距上班等,朝向新型態互動及工作方式,也改變了目前臺灣的生活及消費型態,因此台灣是否能透過這次疫情的加速變化,讓企業徹底進行數位轉型的好時機。
Thumbnail
旗下擁有眾多品牌的跨國集團帝亞吉歐,在全球約有80個國家設有辦公室,在此次疫情的影響下,也加快了該集團推動數位轉型的腳步,超前部署訓練及招募數位人才的策略以及提升員工體驗的各項措施,企業也在員工內部調查中獲得高達9成的員工體驗滿意度。
Thumbnail
2020年已經進入下半年,隨著5G來臨和跨境電商的普及,企業主迎接而來將會是全新的世代。然而,在後疫情時代企業是否應該轉型?筆者依照過往企業顧問輔導的經驗,提供企業主評量: 族群是否已經老齡化,想要接觸新族群。 商品供應鏈需要跨國合作操作,想用網路找尋合作。 環境已經有網路公司深入搶攻
Thumbnail
隨著眾多獨角獸跌落神壇,投資人出手將更謹慎 HI,大家好,我是渙恩(Alvin) 轉眼間,2020 年竟然已經過了一半! 回想去年底的出國旅遊,彷彿像是上個月才發生而已,會有這樣的體感,應該是今年全世界遭遇到太多事情,而每件事情都還歷歷在目,才造成我對時間的流逝產生了錯覺。
Thumbnail
以《超機體》為主題探討科技與人工智慧和未來藝術與人類互動的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邀請韓國白南準藝術中心館長徐真錫(Jinsuk Suh)以《後數位時代,當代藝術的趨勢與可能性》為題,與在場的二十多位來賓深度探討當今處於後網路時代的新生代數位原住民其創作、散佈與欣賞藝術的方式,與類比世代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