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何不再迷惘的三個方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愛德華《人類存在的意義》中,討論「心靈幻象」更讓我覺得有意思,
從這裡我們提出讓自己不再迷惘的三個方向。
(一) 認識生活中的隨機感
愛德華討論到基因突變、自然擇汰,他說明日常生活中的變化是「隨機性」產生。縱然人類愛好秩序有規律的感受,這是人類安全感的保障。但是這樣的觀念無非是來自於我們遠古祖先為了求生存的產生的機制,希望找到可以控制有規律的東西。
因此,隨機不是說就放掉某件事情。而是當這件事情無可奈何的時候,承認自己無法控制,遠比認為自己能控制所有事情來的重要。
(二) 混淆不清的矛盾力量
另外一點他提到人的觀念常常是「混淆不清」,正因為人喜歡聽故事、說故事,人類是矛盾的,喜歡秩序感卻也同時擁抱「混亂」,這種樣子並非是邏輯的問題,而是自我的表現與內在真實的渴望常常有所出入。
因此,愛德華得出一句至少在柏拉圖〈斐多篇〉就提到善惡就像是鏡子的兩面,兩者皆存在的概念。他說:「人性情感以及反情感所掌握的預備學習狀態的總和。」
所以,無論是自己的善良或是內心最純粹的黑暗,那都是自己,沒有什麼不可以接受的。
(三) 尋求認同,安全感
然而,他挑戰人類從演化中真的進步了嗎?他提及「非洲大草原」理論, 人類為了求生存會選擇居所,居所的風水有三個特徵:居高臨下、散布樹林矮林、近水源。這三者他舉出他的朋友選擇豪宅的條件,與他認知到人類演化的遠古歷史毫無二異,他認為這是潛藏在人類久遠的基因記憶的預備學習。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人類生活在群體裡產生的「部族意識」,部族意識會讓人感受自己會隸屬於某個群體,這樣的「歸屬感」不只讓人找到自己的身份認同以及信念,也是人類願意做出犧牲奉獻利他行為心靈幻象。追尋自我、找尋認同感、有歸屬感,找到自己在自私的基礎下,為了生活的更好而無私奉獻自己。
最終的結果——我們能說是讓自己不再迷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D 蔡宗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9世紀著名的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說,「人類是活在自己編制意義的網上。」 這句話指的是人擅長為自己找到生命的意義。 所謂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這想必根據每個人想要的不同,就會有相異的答案。 「尋找存在的意義」最大的存在就是讓自己成為喜歡自我的狀態,這想必就是很大的滿足。
「哲學的目的是為了打破道德的枷鎖。」當打破這盲點時,我們會發現道德的 枷鎖是個必須的框架,但我們可以時時修正它是否該存在。 橘黃色的燈光下,上面裝飾著七彩的酒罐,架設在天花板滴口朝下是種工業 風。工業風裝飾底下是一種慵懶的沙發,沙發上灰色的抱枕,每次都變成聚會 時眾人發言的勇氣桶。
19世紀著名的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說,「人類是活在自己編制意義的網上。」 這句話指的是人擅長為自己找到生命的意義。 所謂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這想必根據每個人想要的不同,就會有相異的答案。 「尋找存在的意義」最大的存在就是讓自己成為喜歡自我的狀態,這想必就是很大的滿足。
「哲學的目的是為了打破道德的枷鎖。」當打破這盲點時,我們會發現道德的 枷鎖是個必須的框架,但我們可以時時修正它是否該存在。 橘黃色的燈光下,上面裝飾著七彩的酒罐,架設在天花板滴口朝下是種工業 風。工業風裝飾底下是一種慵懶的沙發,沙發上灰色的抱枕,每次都變成聚會 時眾人發言的勇氣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在物質生存與精神生存之間的矛盾,意識作為人類獨特的認知能力,如何在自我確立過程中影響我們的定義與感知。透過創造虛像,我們努力為存在賦予意義,卻也可能落入意識設計的陷阱。面對情緒的豐富性,讀者將思考何為真正的生存價值。
Thumbnail
打破舊規則就容易改變,並且一次就有感覺!鍛鍊肌肉也是先破壞重構才有壯大的可能,脂肪(混沌不明)永遠包裹在瘦肉(真相)外面,我們必須把那些層層的舊習(脂肪)給清除掉,才能看見那形狀的美麗。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質就是簡單、輕盈並充滿無限可能。
Thumbnail
普遍存在的無意義感,是當代異化和疏離的症狀之一。許多病人前來尋求心理治療,並不是因為有任何確切的疾病,而是感覺生活失去意義。體貼的心理治療師通常的印象是:這些病人正在經驗的困擾,並不僅僅是導因於不愉快的童年經歷,也來自於文化的重大變遷所帶來的動盪。
Thumbnail
人的基因,因為生存而需要學會辨識的物件,成了信念。 信念就是生存系統。 人類意識只對生存有關的東西產生解釋,並排除任何不助生存的東西,過濾任何不助生存與威脅的訊號並歸類為無意義。 這樣他們放眼望去都是有助生存且可以理解的物件。 這構成了人類社會的矩陣或環境或世界觀或人類物質世界。
Thumbnail
人的生命極其美麗珍貴,看到不自由的人們隨之都被貪婪的原罪侵佔生命時,立刻就知道現實中偶爾呈現出的混亂,是因為原罪在使用我們的生命,活出它自己。 因此當我們說「打造現實」時,我們擁有著自由,而我們天生擁有的創造能力,也來自於此,但自由的來源是什麼? 讓我們透過舉例認識一二。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Thumbnail
人是群居的動物,基於驅吉避凶的理論及從眾的心態,人們傾向於選擇和大部份人相同的路。經常性的把身邊人的意見及價值觀套用在自己的身上。 如果身處在一個沒有壓力的環境,一切又看似平順,也許人生就照著別人的期待一直這麼走下去。 但如果沒有走在屬於自己的道路上,內在的那個不滿的靈魂會時不時的敲打著你的舒適
1. 獨立思考:人類的核心價值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見。獨立思考是人類之所以為人的核心價值。當我們停止思考,盲從他人時,我們不僅失去了自己的個性,也失去了身為人的尊嚴。獨立思考讓我們能夠做出明智的決定,避免成為他人意圖的工具。 2. 放棄自己的思想:失去當人的權利 沒有人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認同感的重要性,作者分享了從靈性圈子到家庭的經歷,以及尋求認同感的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文章裡描述了作者曾經感到無力受支持的情境,以及如何漸漸意識到為了自己的幸福而做出選擇。同時闡述了放下過去的重要性,並帶出了幸福和人生互動的關聯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在物質生存與精神生存之間的矛盾,意識作為人類獨特的認知能力,如何在自我確立過程中影響我們的定義與感知。透過創造虛像,我們努力為存在賦予意義,卻也可能落入意識設計的陷阱。面對情緒的豐富性,讀者將思考何為真正的生存價值。
Thumbnail
打破舊規則就容易改變,並且一次就有感覺!鍛鍊肌肉也是先破壞重構才有壯大的可能,脂肪(混沌不明)永遠包裹在瘦肉(真相)外面,我們必須把那些層層的舊習(脂肪)給清除掉,才能看見那形狀的美麗。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質就是簡單、輕盈並充滿無限可能。
Thumbnail
普遍存在的無意義感,是當代異化和疏離的症狀之一。許多病人前來尋求心理治療,並不是因為有任何確切的疾病,而是感覺生活失去意義。體貼的心理治療師通常的印象是:這些病人正在經驗的困擾,並不僅僅是導因於不愉快的童年經歷,也來自於文化的重大變遷所帶來的動盪。
Thumbnail
人的基因,因為生存而需要學會辨識的物件,成了信念。 信念就是生存系統。 人類意識只對生存有關的東西產生解釋,並排除任何不助生存的東西,過濾任何不助生存與威脅的訊號並歸類為無意義。 這樣他們放眼望去都是有助生存且可以理解的物件。 這構成了人類社會的矩陣或環境或世界觀或人類物質世界。
Thumbnail
人的生命極其美麗珍貴,看到不自由的人們隨之都被貪婪的原罪侵佔生命時,立刻就知道現實中偶爾呈現出的混亂,是因為原罪在使用我們的生命,活出它自己。 因此當我們說「打造現實」時,我們擁有著自由,而我們天生擁有的創造能力,也來自於此,但自由的來源是什麼? 讓我們透過舉例認識一二。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Thumbnail
人是群居的動物,基於驅吉避凶的理論及從眾的心態,人們傾向於選擇和大部份人相同的路。經常性的把身邊人的意見及價值觀套用在自己的身上。 如果身處在一個沒有壓力的環境,一切又看似平順,也許人生就照著別人的期待一直這麼走下去。 但如果沒有走在屬於自己的道路上,內在的那個不滿的靈魂會時不時的敲打著你的舒適
1. 獨立思考:人類的核心價值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見。獨立思考是人類之所以為人的核心價值。當我們停止思考,盲從他人時,我們不僅失去了自己的個性,也失去了身為人的尊嚴。獨立思考讓我們能夠做出明智的決定,避免成為他人意圖的工具。 2. 放棄自己的思想:失去當人的權利 沒有人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認同感的重要性,作者分享了從靈性圈子到家庭的經歷,以及尋求認同感的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文章裡描述了作者曾經感到無力受支持的情境,以及如何漸漸意識到為了自己的幸福而做出選擇。同時闡述了放下過去的重要性,並帶出了幸福和人生互動的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