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存在的無意義感,是當代異化和疏離的症狀之一。許多病人前來尋求心理治療,並不是因為有任何確切的疾病,而是感覺生活失去意義。體貼的心理治療師通常的印象是:這些病人正在經驗的困擾,並不僅僅是導因於不愉快的童年經歷,也來自於文化的重大變遷所帶來的動盪。我們似乎正經歷著一場集體心理的重新定位,其中的震撼程度相當於當年基督教義從羅馬帝國的廢墟中崛起一般。而現在隨著傳統宗教的衰落,普遍的心靈迷失越來越明顯可見。我們已然失去了一言一行的依據。我們與生活的關係變得模糊不清。基督教義那套偉大的象徵系統,似乎不再能夠統轄人們全心的托付,也不再能夠滿足人們終極的需求。這帶來的結果,就是無意義感和生命疏離感的瀰漫。將來是否會有新的集體宗教象徵出現,還要有待觀察。而當下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那些人,不得不自己努力去尋找有意義的生命。個體化因此成為了他們的生命方式。
在這裡我用「意義」(meaning)一詞有著特別的含義。一般來說,一個詞的用法可以分成兩種。最常見的是指涉指抽象、客觀的知識,其中透過符號或再現來傳遞。譬如,「馬」,指的是一種四條腿的特別物種;再如紅色的交通燈號,意謂著止步。這是用符號來傳遞抽象、客觀的意涵。然而,詞彙還有另一種用法,也就是傳達主觀、當下活生生的意涵,指涉的不是抽象的知識,而是可以讓生命有確定感的心理狀態。我們使用詞彙的這種感覺,來描述深層而動人的體驗,認為這是有意義的。這樣的體驗傳遞的不是抽象的含義,至少這主要不是,而是傳遞對當下活生生的意義,其中有著情感,將我們和生命有機地聯結為一個整體。夢境、神話和藝術作品,都可以傳遞這種主觀而活生生的意義,這和那種客觀而抽象的意義非常不同。如果不對詞彙的這兩層意義有所區分,就會提出「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種無法回答的問題。這樣的問題無法得到解答,是因為沒有區分「意義」這兩個層面的不同含義。如果我們主觀一些來重述這個問題,就可以這樣問:「我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這樣,這個問題就有回答的可能了。
生命的意義和個人的認同(personal identity)關係密切。「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和「我是誰?」是兩個幾乎一樣的問題。後者顯然是主觀的問題,適切的答案只可能來自內在。這樣一來我們可以說:意義是在主觀當中發現的。可是誰會看重主觀的一切呢?
當我們使用主觀這個詞時,通常都會明示或者暗示說「這不過只是主觀的」,好像是主觀因素就不重要似的。既然宗教衰落了,我們對內在而主觀的生活不再有適當而集體的認可,所有的趨勢都往對立的方向去。在西方社會,各式各樣的壓力都微妙地驅動著個人從外在客觀的現實尋找生命意義。不論目標是針對國家、公司組織、優渥的物質生活,還是獲取客觀的科學知識,以上情形,不管是外在的,或是客觀現實的,都是人們尋不到意義之處。個體是獨一無二、與眾不同且有著不可複製的主觀性的,這才是意義真正的源頭,不會因為外部的客觀世界或統計的數據而改變。可是當代世界觀的建構者們卻不這麼認為,他們看不上主觀性這塊基石。
對這點應該更有了解的精神科醫師,大部分往往也傾向主流的態度,不認可主觀性。幾年前,我對一群精神科醫師進行了一場有關象徵功能的演講。隨後,討論人對這篇演講論文做了批評。最主要的反對意見是,他們認為在我的描述中,這些象徵就好像是活生生而幾乎真實存在的,而我的確也這麼認為。這些批評所反映的,正是人們對心靈和主觀性的普遍態度。心靈本身被認為不具有現實性。主觀的意象(image)和象徵(symbol)是完全不被認可的,甚至被認為只是本能性的慾望達成。哈里.史塔克.蘇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甚至極端地表示,獨一無二的個體人格不過是種妄念!一位知名心理學家就這樣無意間成為了集體主義和大眾心理學的擁護鼓吹者。
現代人最迫切的需要,就是發現心靈內在主觀世界的現實與價值,發現象徵的生活。正如榮格所說:
人們需要象徵生活⋯⋯但我們卻沒有象徵生活⋯⋯在你的房間裡是否有那麼一角,讓你可以做印度常見的那些儀式?即使是在非常簡樸的屋子裡,至少也有簾子遮起的一隅,讓家人可以在那裡過象徵生活,可以讓他們立下誓言或是進行冥想;可是我們沒有⋯⋯我們沒有時間,也沒有地方⋯⋯只有象徵生活才能表現出靈魂的需求──靈魂最日常的需求,這一點我特別要提醒!而且正因為人們沒有這一切,也就永遠無法走出這磨坊──這可怕的、無止盡而反覆碾磨的、平庸乏味的生活,身處其中,人「什麼都不是,除非有例外。」
人們既需要象徵世界,也需要符號(sign)世界。兩者都很重要,但不應該混同。符號代表著已知之具體存在的意義標示。從這個界定出發,語言也是符號的系統,而非象徵。而象徵則是相反,指的是不可知的東西,是一種神秘。符號溝通的是抽象、客觀的含義,而象徵傳遞的是活生生、主觀的含義。象徵有著主觀的動力機制,對個體有強大的吸引力和魅力。這是個活生生的有機實體,釋放並轉化著心靈能量。因此,我們可以說符號是死的,而象徵是活的。
象徵是原型心靈隨意的產物。人只能發現象徵,不能製造象徵。象徵攜有心靈能量,這也是為什麼這些象徵被認為是「活生生的」。不論是意識或無意識,象徵向自我傳遞了可以對個體加以支持、引導以及推動的生命能量。原型心靈會持續而不斷地創造出一股流動的穩定且活生生的象徵意象。一般情況下,這股意象流是意識無法覺察的,只有在注意力的意識水平比較低的時候,譬如透過夢或清醒的幻想才能覺察。然而,我們有理由相信,甚至是在完全清醍的狀態下,這一有著實效能量的意象流,在不為自我所知的情況下還是持續流動著。象徵會滲透進入自我,而自我與之認同,於是將象徵無意識地呈現出來;或者它們會透過投射而「溢出」進入外部環境,讓個體因此對外在的目標或是活動著迷、甚至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