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電影】《大餓》減肥不是問題,問題是為什麼要減肥?(無雷推薦)

2020/06/2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女主角蔡嘉茵以此作入圍2019金馬獎最佳新演員,《大餓》劇照
國片《大餓》於去年上映,走過了一輪北影與金馬獎後,今年入圍台北電影節「台灣電影行銷獎」的新創獎項。
此篇影評於去年中山堂世界首映後刊載於拍手平台適逢近日《大餓》已於MOD正式上線播映,推薦疫情期間作為親子家庭電影院的好選擇,也可即時驗證文章觀點。
影視業在台灣蓬勃發展,我私心希望電影這個媒介,仍可在影集IP爆發的時代持續茁壯,畢竟只需兩小時的觀影時間成本,對不喜歡花時間黏在螢幕前的觀眾仍是友善的媒介。
看電影最重要的是舒服,看電影推薦文字最重要的是期待與感受相符;本篇希望以平實的角度為大家介紹一部舒服的台灣電影。
這幾年的好萊塢類型片中《姐就是美!》也是類似的題材,以一個胖女孩為主角,在《姐》片中的Renee Barrett是摔到頭後以為自己是辣妹,演出本來只專屬於一般俊男美女的愛情喜劇。
而我們也明顯感覺到這樣的片型,現在連苗條外貌假象都不演了,愈來愈脫離鄉愿的束縛;自信、信念、愛的力量,我們都知道能超越外貌偏見,但最終還是回到一個問題──觀眾是否願意買單?肥胖身材銀幕上看起來可是會更寬,觀眾是否能被其演出說服?
胖女孩主角蔡嘉茵、Renee Barrett。圖片來源:《大餓》劇照、《姐就是美!》劇照
關於胖女孩與瘦身的故事,聽起來是個有趣的題材,但絕對不是討喜的題材。《大餓》入選去年台北電影節新導演競賽片,不管是選片的電影節或是拍片的導演,已經帶著一定的挑戰性來面對觀眾,光就這點來說,新導演謝沛如的第一部長片以此挑戰,勇氣十足。
《大餓》的劇本經過德國柏林新銳營、南特工作坊、香港HAF創投等過程嚴格把關,關於頭銜不贅言,最重要的還是回到一般觀眾的觀影感受──看起來很舒服,「舒服」是我認為這部片最能吸引觀眾買單的核心價值。
秉持不爆雷的原則,但抽取片中出現兩次的對白,並不影響觀影感受:「改變世界太難了,還是從改變自己比較容易些吧?」
這是幾乎所有減肥的人的過程中,都認同的說法。甚至不僅是減肥,在生活中、愛情裡、工作上,遭遇挫折時,這句話都具有一定的鼓勵效果。
然而《大餓》並非是一部改變自己的小清新,它是部具有強烈野心選擇走「改變世界」之路的台灣電影。片中所有的演員、影像、敘事線、議題深度,全部都往困難的選擇愈掘愈深──在這樣的邏輯下,還能保有舒服的觀影感受,才是最難得的地方。是一部不強迫觀眾思考反省,卻讓人跟著演員深深著迷於劇中曲折心境的細膩之作。
《大餓》劇照
導演留美學習電影的背景,各個場次顯見成熟的劇本起伏、轉折點,就像《姐就是美!》那般的乾脆俐落,劇情上不拖泥帶水,情節編排皆直面衝突並不迴避,符合我們一般欣賞好萊塢電影的敘事節奏。男女主角在對白的設計上,不免還是有些微尷尬癌的段落,但客觀來說,絕對比《姐就是美!》裡頭的尷尬癌還少,這點相對難得。
《大餓》基本上脫離了生硬、不夠生活化的對白,所有的人物互動,接地氣的程度雖然不到《大佛普拉斯》那樣的道地台腔,卻也是大多數都市人日常對話的熟悉樣貌,在對白設計用心之餘,演員蔡嘉茵直率的個人特質,也為尷尬癌的程度降低不少。
回到觀影的感受,《大餓》像是一部帶著《小偷家族》的骨,披著《姊就是美》的皮,混著《大佛普拉斯》的台灣日常文化,力圖求取中間值,期待能讓更多數台灣觀眾認同欣賞的大眾電影。這可能是新一代導演在多重文化交織成長下,逐漸呈現嶄新型態的台灣電影,接地氣的部分也更往一般青年世代的中產階級延伸──詼諧、笑鬧、包藏著世代交替的沉重。
謝祖武飾演重要配角,《大餓》粉絲頁宣傳圖
飾演母親的柯淑勤在片中,成為胖女孩蔡嘉茵之外的另一個核心齒輪,許多場次精湛的演出,一個眼神、口氣就能說服觀眾,演員的高價值完全體現──能直接幫導演省去好幾場敘事場景與累贅對白,去除了偶像劇的淺白,靠細節營造更簡單扼要的電影感。謝祖武在片中坐鎮了強大的功能性配角,更協助主角群在議題衝突上更有真實感;最大亮點是飾演小宇的兒童演員張恩瑋,這部分就先略過可直接觀影體驗。
唯一有點意見的是關於男一角張耀仁,可以感受到他在《大餓》裡試圖突破舊作品中一貫樂天的形象;在陰暗面、反派性格的挑戰上,是值得肯定的,雖然說眼神還是有些無法說服人,但在幾個特定場景確實有濃厚不同以往的感受。

但就是這部電影的結尾還是少了一些什麼,即便結局正向好看,但我個人不負責認為,如果導演在耀仁這個角色上鋪陳的厚度更深,並與其他散落的議題段落有所連結,可能對於主角群在片尾的救贖會顯得更有力道。
總之在台北電影節世界首映的映後QA,演員們一致展現出對於導演的信任,是不可能騙人的。不管是拍攝中給演員的舒服感,或是映演時給觀眾的舒適度,《大餓》擁有文本溫暖的硬實力,足以和許多重口味搏眼球的電影同樣具有競爭力和觀眾緣。
2019台北電影節映後QA現場
雖然我們很少因為一部片的特定技術吸引人而進戲院,但此片從攝影、調光色澤、後製剪輯、燈光、美術陳設、音效音樂等,所有元素都展現高度成熟,低調地為所有劇情和演員服務。從開場時的廣告調性,到第三幕的奇幻元素,反差極大的風格並不搶走戲劇人物的位置,鏡頭該移動時移動、該靜止時凝結、該不著痕跡移動時默默帶出場面調度──色彩豐富了寫實故事的奇幻感,讓整部電影包裹一層糖衣。
在音效上設計了路人、兒童等畫外音,甚至有些環境音會呼應主劇情的生活對白,給觀眾意外的會心一笑,技術面擁有一定的細緻程度。細節豐富度就是一個故事能不能被二三刷的關鍵。
談了那麼多內容卻不爆雷,有點可惜,還有很多可以討論的情感與社會面,簡單先以此拋磚引玉,期待更多觀影體驗。有興趣感想也可前往官方頁面追蹤提問!
《大餓》臉書粉絲頁連結
(先自清一下,本篇無業配無收入純分享喔!)
簡單做個結論,其實在電影中段時,我有些為導演及故事擔心,原因就像是之前強調的──所有的劇情線、角色情感弧線都往困難的那個軸向選擇,絲毫沒有剎車妥協的意思。
看電影最怕的是爛尾,若是一個不夠嚴謹的劇本,更容易糟蹋了所有優秀視覺技術人員的心血。但我的擔心確實多慮了,就這麼笑著哭著也就看到片尾字幕卡,然後平平實實地走出戲院,覺得自己可以對國片再恢復多一點的信心,如果《大餓》是導演的處女作,表示未來我們還有幸可以看到更多好作品。
這是一個關於心靈受傷與偏見的故事,是一部能讓觀影心思劇烈震盪、企圖改變一點世界的電影。

我討厭看電影時被說教的感覺,還好《大餓》不是,電影終究回到一個胖女孩想減肥的故事。這不是一部要說服別人什麼的電影,是一份炙熱溫暖想呵護觀眾的心意,陪我們走出戲院後仍有餘溫的一部片。
樂鹿
樂鹿
我是一個沒有名氣、不會太貴、好溝通、偶爾拖稿的戲劇編劇,每當我分享閱讀和工作日誌時,八成就是卡稿卡到不行的時候,如果你也正在卡稿那就一起打氣努力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