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父母總是喜歡替孩子決定所有事情?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上週,我在我的社團中貼了一個文章連結,內容是關於在美國的華裔孩子長大後對自己一路中文教育的反思。 一位教師網友有感而發的說:

不懂為甚麼華人父母總是喜歡替孩子甚至是孫子決定所有事情??

我按捺不住滿腹的心情,我想替這些家長們平反,也想為自己辯解...

我女兒從我肚子裡出來的那一天,都仿佛是昨天一樣,我一邊回覆,一邊思考著自己是怎麼看待“替孩子”做決定這件事。原來我們遠比我們覺得的更早開始替孩子做決定。

從懷孕開始,其實爸媽就開始替孩子決定很多事情了:衣服的材質、生產的醫院、月子怎麼做、頭型怎麼睡?胎教要放什麼音樂?每天要吃什麼維生素補足胎兒神經發展需要的營養?藻油和魚的DHA有什麼差別?然後孩子出來了,家裡怎麼擺設?是分開房間還是一起?哭鬧時爸媽怎麼一致的對應?怎麼等待孩子會翻身、會吃第一口米湯?東西是自己煮、是買現成?

多如山的問題,沒有一個有標準答案,爸媽只能自己學習,摸索。

然後孩子開始會走了,社交語言等等的發展怎麼辦呢?送學校嗎?做好承擔孩子開始生病的心裡壓力了嗎? 孩子開心嗎?不開心的話,我可以做什麼改變,讓孩子在一個適合他的環境成長呢? 再來,保育園、幼稚園、私立、公立等等,孩子的身份認同,爸媽自己的生涯規劃,這全部都很傷神。

每一個決定都基於我們對孩子的認識,甚至是對自己的認識,父母對家庭的共識。

未來,有更多更多的考驗,在父母還是法定監護人的時候,責無旁貸的,不想也得去學習怎麼陪著小孩成長。 他長大以後,面對的是現在的我們所不了解的社會,聽聽自己跟孩子的聲音,學習慢慢的放下,等到跟孩子揮手祝福他的那一刻吧。

所以,在可以堅持的時候,在基於良好親子關係的時候,多陪孩子多鼓勵孩子,要他知道放棄背後所要付出的代價,讓他具備基本的判斷能力,去尋找屬於自己的人生。

父母嘛,不就是用心陪著走一段路而已嘛。

網友所說的“華人父母”,其實我也不太清楚看到的樣本是誰。謝謝他提醒我們,告訴我們其實還有這樣對華人父母的刻板印象。我相信孩子,我們也會努力不單方面的去“替”孩子決定事情,而是學習“陪伴”孩子,“一起”做決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isa Lin的沙龍
2會員
4內容數
Misa L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01/31
到底在海外的華裔兒童學中文遇到的第一關是什麼?沒有教材?沒有環境?沒有中文的同齡朋友?我覺得都不是,第一關其實是...
Thumbnail
2019/01/31
到底在海外的華裔兒童學中文遇到的第一關是什麼?沒有教材?沒有環境?沒有中文的同齡朋友?我覺得都不是,第一關其實是...
Thumbnail
2016/06/20
教了幾年,也許會看到這樣的文章(註一)。說,著重在教學法教學技巧的是匠人,而非學者。所以有些人說,重視教學法、技能的就是“玩花樣”的教師。
2016/06/20
教了幾年,也許會看到這樣的文章(註一)。說,著重在教學法教學技巧的是匠人,而非學者。所以有些人說,重視教學法、技能的就是“玩花樣”的教師。
2016/05/03
為什麼我會當老師?大概是我這輩子沒什麼老師緣吧。   小學三年級因為連續上下學期都抬餐桶,去跟老師說我不想抬餐桶被拒絕後,我逃學了。逃學的結果是,我爸到學校當著全班的面打了我一巴掌...
Thumbnail
2016/05/03
為什麼我會當老師?大概是我這輩子沒什麼老師緣吧。   小學三年級因為連續上下學期都抬餐桶,去跟老師說我不想抬餐桶被拒絕後,我逃學了。逃學的結果是,我爸到學校當著全班的面打了我一巴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親子關係研究這些年進展飛快, 從以往以家長為中心的是非觀, 逐漸演變成尊重且多元的價值觀。 大人如果還停留在舊觀念, 不懂得跟著與時俱進, 會感覺教養好難好苦, 那是一定的! ▪️ 上課鐘聲響完, 我正準備蹲下身子去繫脫落的鞋帶。 空蕩蕩的長廊, 一對母子低沈的對話聲顯得格外的清晰。 我忍不住抬頭,
Thumbnail
親子關係研究這些年進展飛快, 從以往以家長為中心的是非觀, 逐漸演變成尊重且多元的價值觀。 大人如果還停留在舊觀念, 不懂得跟著與時俱進, 會感覺教養好難好苦, 那是一定的! ▪️ 上課鐘聲響完, 我正準備蹲下身子去繫脫落的鞋帶。 空蕩蕩的長廊, 一對母子低沈的對話聲顯得格外的清晰。 我忍不住抬頭,
Thumbnail
孩子,自古以來就是父母的心頭肉,我雖表面灑脫,但孩子在外或回家,他們的喜怒哀樂,也會牽動著我這為人母的心念。
Thumbnail
孩子,自古以來就是父母的心頭肉,我雖表面灑脫,但孩子在外或回家,他們的喜怒哀樂,也會牽動著我這為人母的心念。
Thumbnail
有大量的研究發現,原生家庭不幸福的孩子,在未來的婚姻中確實可能表現出較低的情緒管理能力,較差的婚姻適應能力,對婚姻有更多負面感受和更低的滿意度( Brown et al., 2015; Falcke et al., 2008)。 以下整理出了幾種容易讓孩子感到不幸福的父母類型 1.期望很高的父母
Thumbnail
有大量的研究發現,原生家庭不幸福的孩子,在未來的婚姻中確實可能表現出較低的情緒管理能力,較差的婚姻適應能力,對婚姻有更多負面感受和更低的滿意度( Brown et al., 2015; Falcke et al., 2008)。 以下整理出了幾種容易讓孩子感到不幸福的父母類型 1.期望很高的父母
Thumbnail
愛是包容、是學習、是欣賞、是感謝、是純粹的,成為媽媽是一件值得喜悅卻也徬徨的事,可因為父子來到我身邊與我生活在一起,讓我更能體會愛是什麼。
Thumbnail
愛是包容、是學習、是欣賞、是感謝、是純粹的,成為媽媽是一件值得喜悅卻也徬徨的事,可因為父子來到我身邊與我生活在一起,讓我更能體會愛是什麼。
Thumbnail
很多人小時候都有跟爸媽頂嘴的經驗吧?例如買個鞋其實就可以來場小戰爭了。 「媽,我要這雙鞋。」 「我覺得妳穿它旁邊的這雙比較好看。」 「你相信媽媽的眼光啦!媽媽永遠是最替女兒著想的,你照我說的買絕對沒錯,我是你媽!我會讓你穿的醜出門嗎?」 通常小孩子會得到的結論就是這句。 **
Thumbnail
很多人小時候都有跟爸媽頂嘴的經驗吧?例如買個鞋其實就可以來場小戰爭了。 「媽,我要這雙鞋。」 「我覺得妳穿它旁邊的這雙比較好看。」 「你相信媽媽的眼光啦!媽媽永遠是最替女兒著想的,你照我說的買絕對沒錯,我是你媽!我會讓你穿的醜出門嗎?」 通常小孩子會得到的結論就是這句。 **
Thumbnail
對於這對夫婦墮進養兒防老的虛妄圈套,旁人要不一笑置之,要不大說一聲活該。 生兒育女的原因千百個,最要不得的就是養兒防老。你將孩子帶來這世上,竟是為了老來有所依靠,將自己擔心年老時遭遇的種種困擾交托給孩子,讓孩子未出生已負上一輩子的重擔,立心不良啊,難怪孩子找到幸福自己卻徬徨失措。
Thumbnail
對於這對夫婦墮進養兒防老的虛妄圈套,旁人要不一笑置之,要不大說一聲活該。 生兒育女的原因千百個,最要不得的就是養兒防老。你將孩子帶來這世上,竟是為了老來有所依靠,將自己擔心年老時遭遇的種種困擾交托給孩子,讓孩子未出生已負上一輩子的重擔,立心不良啊,難怪孩子找到幸福自己卻徬徨失措。
Thumbnail
Photo by Guillaume de Germain on Unsplash 有一天我在想,父母可以選擇子女,但子女卻無法選擇父母。 當然,子女生下來是怎樣父母無從選擇, 然而,父母卻可以選擇如何教導子女,使他們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父母想有一個禮貌的孩子,首先須以身作則做一個禮貌的人, 至於希
Thumbnail
Photo by Guillaume de Germain on Unsplash 有一天我在想,父母可以選擇子女,但子女卻無法選擇父母。 當然,子女生下來是怎樣父母無從選擇, 然而,父母卻可以選擇如何教導子女,使他們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父母想有一個禮貌的孩子,首先須以身作則做一個禮貌的人, 至於希
Thumbnail
爸媽他們跟我們一樣,有自己的童年有自己的成長背景,有自己生命所經歷的難處,也有自己能體會過的一方風景。 爸媽是兩個被稱作「爸爸」「媽媽」一輩子的正常人,有時運氣好,他們也體會過被呵護、好好對待的童年、甚至還有被尊重跟鼓勵的青少年,因此,懂得那份呵護、好好對待、尊重跟鼓勵的愛。 有時,運氣不
Thumbnail
爸媽他們跟我們一樣,有自己的童年有自己的成長背景,有自己生命所經歷的難處,也有自己能體會過的一方風景。 爸媽是兩個被稱作「爸爸」「媽媽」一輩子的正常人,有時運氣好,他們也體會過被呵護、好好對待的童年、甚至還有被尊重跟鼓勵的青少年,因此,懂得那份呵護、好好對待、尊重跟鼓勵的愛。 有時,運氣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