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天天寫文以後……找出「節奏感」才有「持續」的可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篇算是總結一下「天天寫文」這件事的方法了。
不天天寫文以後,我大致做了幾件事:
1.
整理我寫給a的文章,丟到indesign編排成紙本,也研究了轉成電子書的css;問了印刷廠的報價,意外比我想像的便宜,並且決定自己做絹版印封面!(笑,既然要玩就要玩大的。花錢印不是問題,手工印才是挑戰啊!)
我有一種做設計、排版、寫程式、畫畫、研究手工就停不下來的病,所謂停不下來就是可以不吃不喝不休息就坐在那裡七八九十小時或一整天,我覺得這種生活很變態,所以我最開始捨去的工作是「寫程式」,其他項目因為「都有一個可完成的預期」比較能夠被中斷。(但比較大的設計案或比較厚的書還是很容易站不起來XDDDD)
2.
為了「無法下班的接案人生」做了一款贊助禮(還沒弄好),所以畫了一張圖!為了畫一張圖,我大概也是待在電腦前畫了一兩天,一點一線的畫,又修了幾次。我的朋友應該知道我要是消失在網路上,肯定是在鑽研什麼,畫到一個層度,我就會丟一點圖片上傳。
3.
做了一本新書的文宣設計,很久沒有做這麼大的書(大書的意思就是海報和banner做不停),速度是有點不如以往的快,不過仍然還算得心應手。
4.
朋友發來幾本書的內文排版找我幫忙做。(其實是給我一點收入。哈)依然是得心應手的東西。不難。
5.
商品的上架販售和補貨(我的商品全手工,所以需要補貨時才會做,也是需要一點時間。)*因應振興方案,我做了八年來從來沒有的折扣:手工絹印衣服全品項8折、其他商品大部分都9折!
6.
讀書、看電影(好久沒有一兩天看一部電影)、看電視劇、寫字(我應該還是有兩天寫一篇吧?)、游泳、運動、作飯……

好了,言歸正傳。
雖然我們的教育體制到整個社會環境中常給我們一些「時程表」,在學校有課表、上下班要打卡,但大部分的時候,除了這些有時程表的時間裡,我們的人生都沒有「節奏」這個東西!因為習慣於「被規定」所以很難在工作或讀書以外的時間,可以替自己找到很順暢的流程,以致於要找出「節奏」就非常的困難!
「沒有辦法持續去做一件事」,重點不在於「自己的懶惰病」,多半還是對於時間的分配沒有太好的概念

要「持續」去做一件事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時間分配好、把節奏找出來。

例如天天運動和天天寫文章(天天讀一本書、天天看一部電影)這些「沒有人強迫」、也沒有急迫性,更沒有「被規定」要做的事,多半都是因為時間被切割成零碎而不自覺,所以「懶散了」!至於「拖延病」大概也來自於因為日常被規定得太過,所以在「空閒」的時間裡,就提不起勁去做那些「明明想做,但想拖延的事」。
最有趣的是,這個社會很容易告訴你:「你不持續做一件事就是沒毅力」、「你沒有去做那件你想做的事就是拖延病」、「你拖延、你懶惰、你就是個沒辦法完成一件事的人」
「正向思考」有時候藏著非常多「負面惡意」,先別管「毅力」這種東西,或是「拖延到底會不會死」,先停下來想一下自己在生活裡浪費掉哪些時間?真的想做什麼的時候就起身去做一下,即使時間再瑣碎,你滑手機都可以一滑半小時,那何不就去翻本書、跑個步、寫幾行字……先找出生活的節奏,就比較容易找出「持續」的辦法!
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不勉強、不限制,你就能開始持續做同一件你覺得該做的事!
後來我也將「天天游泳」的習慣,改成一週三天!畢竟人生最公平的是「一天二十四小時」這件事。當「很多事都想做」的時候,時間的分配就成為最重要的事!
又,不天天寫文半個月的收入比上個月少了10000LIKE,這點也有一點點觀察的心得:一篇要破百的拍手機率比從前小了,但其實LIKE的數跟拍手有時候並不成正比。曾有一天有一個不熟悉的讀者,他可能很少拍手,所以他的五拍就有200多LIKE,以及他當天拍了我五篇文章各五拍,那天就輕鬆達到1000LIKE。
關於拍手數和LIKE數這事,還是跟「創造更多的讀者及讚賞公民」有關,於是又得回到「閱讀習慣」和給作者鼓勵這些細節了!
最後,「不天天寫文」對「靈感」這件事有什麼差別嗎?有。不天天寫文把時間的專注拿去其他事情上,要很有節奏地去寫文章就要重新調整,但並不會「苦惱」寫不出來,主要還是必須把分給其他的時間拿回來專注在「寫文」這件事。「寫什麼」也還是得回歸到「生活本身」!把生活的時間節奏調整好,花多一點時間去感受生活!就有很多東西可以寫了!
圖片:
20191018竹田車站外的大和頓物所 Canon A1彩色底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9K會員
867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換日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去做那些讓自己開心愉快的事吧!寫字這件事對我來說是開心且愉快的。寫得多、天天寫,不一定「寫得好」,但我就喜歡這件事吧!也這麼恰好,不論我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做的事,我都會很開心「我能夠」、「我可以」把它們做完、做好,就不需要任何自律和計劃了!
從開始使用matters,我就大量的感受到還是很多人對於「文字」的渴望,也許是閱讀、也許是書寫(或者你說是創作也是可以的!)但每次要去回想那個「沒有社群網站」或者「沒有影音創作」的年代,還是有點太過分的「想當年」! 那麼,我們就不想當年怎麼用文字與人交流了吧!我們說現在。
一直到開始使用medium和matters之後,我才發現原來這年頭,還有那麼多人想要靠「寫字」賺錢,或者經營所謂的自媒體來獲取收入,讓我這個接案十多年、寫字寫好玩寫了二十多年的人有點驚訝!不是驚訝那麼多人「相信寫字能賺錢」,而是那麼多人讀別人寫的「經營自媒體XXXXXXX」的方法,難道都沒有質疑過?
幾個星期前,生活譜記的總編與我聯絡,說是看了我在讚賞公民社團裡分享的文章想請我去跟生活譜記的創作者分享一些創作的經驗,以及自媒體經營的細節。對於「工作」的邀約,我通常來者不拒,表現得好也許會有下一次合作機會,表現得不好也會有一點經驗讓自己去思考「自己適合什麼、不適合什麼!」
這個世界對文字創作越來越不友善,一般人不讀字,覺得影片、聲音比較好吸收,而讀很多字的讀書人,總是喜歡挑剔那些試著文字創作的人這裡不夠、那裡不好、心態不正確、寫那個小里小氣的東西給誰看⋯⋯這100天,讓我發現最大的驚奇是我跟我粉絲團的網友互動變多了。我才搞懂「真正的支持」是什麼!
我常常這樣自我質疑我與文字的關係。我寫這樣多的電視電影,也不見得能影響多少人能願意給台灣電視電影多點關注;我分享運動、旅行和一些生活雜感,到底是要寫給誰看?而我到底能從這之中獲得什麼?既沒錢也沒有流量,我到底為什麼要寫?
去做那些讓自己開心愉快的事吧!寫字這件事對我來說是開心且愉快的。寫得多、天天寫,不一定「寫得好」,但我就喜歡這件事吧!也這麼恰好,不論我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做的事,我都會很開心「我能夠」、「我可以」把它們做完、做好,就不需要任何自律和計劃了!
從開始使用matters,我就大量的感受到還是很多人對於「文字」的渴望,也許是閱讀、也許是書寫(或者你說是創作也是可以的!)但每次要去回想那個「沒有社群網站」或者「沒有影音創作」的年代,還是有點太過分的「想當年」! 那麼,我們就不想當年怎麼用文字與人交流了吧!我們說現在。
一直到開始使用medium和matters之後,我才發現原來這年頭,還有那麼多人想要靠「寫字」賺錢,或者經營所謂的自媒體來獲取收入,讓我這個接案十多年、寫字寫好玩寫了二十多年的人有點驚訝!不是驚訝那麼多人「相信寫字能賺錢」,而是那麼多人讀別人寫的「經營自媒體XXXXXXX」的方法,難道都沒有質疑過?
幾個星期前,生活譜記的總編與我聯絡,說是看了我在讚賞公民社團裡分享的文章想請我去跟生活譜記的創作者分享一些創作的經驗,以及自媒體經營的細節。對於「工作」的邀約,我通常來者不拒,表現得好也許會有下一次合作機會,表現得不好也會有一點經驗讓自己去思考「自己適合什麼、不適合什麼!」
這個世界對文字創作越來越不友善,一般人不讀字,覺得影片、聲音比較好吸收,而讀很多字的讀書人,總是喜歡挑剔那些試著文字創作的人這裡不夠、那裡不好、心態不正確、寫那個小里小氣的東西給誰看⋯⋯這100天,讓我發現最大的驚奇是我跟我粉絲團的網友互動變多了。我才搞懂「真正的支持」是什麼!
我常常這樣自我質疑我與文字的關係。我寫這樣多的電視電影,也不見得能影響多少人能願意給台灣電視電影多點關注;我分享運動、旅行和一些生活雜感,到底是要寫給誰看?而我到底能從這之中獲得什麼?既沒錢也沒有流量,我到底為什麼要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最近思考的是幾乎有些相反的面向,關於那些瑣碎的、不值一提的事情。我想知道那些被記錄下來會覺得「剛才實在浪費時間」的事情,它們的價值為何?我們在「不要這些」的時候,流失掉了什麼?我意識到,這種紀錄表某種意義上揭示著一種深刻影響現代人的「生產力成癮/焦慮」、一種對於「有意義的時間運用」的過份執迷。
那時我每天十點開筆,午餐時間小休一下,寫到下午三點半左右就停筆。一週寫七天,如果遇到當天要演講或外出,我會提早起來寫,可能寫個五到八百字才出門。我一天寫一千多字,絕不超過兩千,即使寫到下午有時真的寫得很順手,字數到了我依然會停止。我會跑到沙發上躺一下,把還沒寫的東西在腦中過一遍,然後就出門去運動。
Thumbnail
一開始的時候,我是一個日更仔。我每天會固定在 IG 上發一則圖文創作。這樣做的目的,是給自己一個作業,練習流程化,把例行公事優化到最好。很多事都已經流程化了,像是每天早上醒來做的第一件事,這些都是流程化。 我們喜歡流程化,是因為大腦需要減少思考。思考會讓大腦消耗大量資源,流程化能減少時間上的消耗。
上一篇 我們聊到了拖延,今天要來談談可以透過什麼樣的方式停止拖延或是擬訂有效率的計畫呢? 請先想像一下,如果你總是漫無目的地過生活、沒有目標的進公司、不帶理由或是興趣的隨意和他人進行談話,對自己、對生活和周遭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也不關心, 這樣你的感受會是如何的呢?     (圖片出處:ht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以前在訂定每周或每日的工作計畫,總是把項目排得滿滿當當。彷彿時間能夠被清楚地塊狀切割,但卻忽略了,每一項任務之間,還有轉換成本。 可能包含注意力的轉換需要的時間、精神收斂需要的能量,還有進入到不同工作情境的時刻,或許也需要不同的情緒狀態。 隨著年紀漸長,現在不太喜歡在一天之中處理太多事情或見到太
Thumbnail
人人都知道要養成好習慣,問題就在養成習慣太難了,所謂的好習慣就比如說, 為了健康每天去跑步5公里、早睡早起有良好的作息、想要財富自由,開始去記帳等等。 問題是養成習慣太難了,三不五時就半途而廢! 有沒有什麼簡單的方法,不需要意志力,無腦能輕鬆持之以恆呢?
Thumbnail
有相當多人雖然有夢想及目標,卻沒有採取任何實現所需的行動,只是期待成果 「我想要說得一口流利英文」,卻沒有在接觸英文。 「我想鍛鍊身體變得更健康」,過了好多年還在找健身房。 「我想要利用興趣創業」,有這種想法卻連查資料都懶惰。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培養健康生活習慣的過程中的感悟和改變。文章中融入了一些有關時間管理和意識形態的內容,讓人對習慣養成產生共鳴。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最近思考的是幾乎有些相反的面向,關於那些瑣碎的、不值一提的事情。我想知道那些被記錄下來會覺得「剛才實在浪費時間」的事情,它們的價值為何?我們在「不要這些」的時候,流失掉了什麼?我意識到,這種紀錄表某種意義上揭示著一種深刻影響現代人的「生產力成癮/焦慮」、一種對於「有意義的時間運用」的過份執迷。
那時我每天十點開筆,午餐時間小休一下,寫到下午三點半左右就停筆。一週寫七天,如果遇到當天要演講或外出,我會提早起來寫,可能寫個五到八百字才出門。我一天寫一千多字,絕不超過兩千,即使寫到下午有時真的寫得很順手,字數到了我依然會停止。我會跑到沙發上躺一下,把還沒寫的東西在腦中過一遍,然後就出門去運動。
Thumbnail
一開始的時候,我是一個日更仔。我每天會固定在 IG 上發一則圖文創作。這樣做的目的,是給自己一個作業,練習流程化,把例行公事優化到最好。很多事都已經流程化了,像是每天早上醒來做的第一件事,這些都是流程化。 我們喜歡流程化,是因為大腦需要減少思考。思考會讓大腦消耗大量資源,流程化能減少時間上的消耗。
上一篇 我們聊到了拖延,今天要來談談可以透過什麼樣的方式停止拖延或是擬訂有效率的計畫呢? 請先想像一下,如果你總是漫無目的地過生活、沒有目標的進公司、不帶理由或是興趣的隨意和他人進行談話,對自己、對生活和周遭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也不關心, 這樣你的感受會是如何的呢?     (圖片出處:ht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以前在訂定每周或每日的工作計畫,總是把項目排得滿滿當當。彷彿時間能夠被清楚地塊狀切割,但卻忽略了,每一項任務之間,還有轉換成本。 可能包含注意力的轉換需要的時間、精神收斂需要的能量,還有進入到不同工作情境的時刻,或許也需要不同的情緒狀態。 隨著年紀漸長,現在不太喜歡在一天之中處理太多事情或見到太
Thumbnail
人人都知道要養成好習慣,問題就在養成習慣太難了,所謂的好習慣就比如說, 為了健康每天去跑步5公里、早睡早起有良好的作息、想要財富自由,開始去記帳等等。 問題是養成習慣太難了,三不五時就半途而廢! 有沒有什麼簡單的方法,不需要意志力,無腦能輕鬆持之以恆呢?
Thumbnail
有相當多人雖然有夢想及目標,卻沒有採取任何實現所需的行動,只是期待成果 「我想要說得一口流利英文」,卻沒有在接觸英文。 「我想鍛鍊身體變得更健康」,過了好多年還在找健身房。 「我想要利用興趣創業」,有這種想法卻連查資料都懶惰。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培養健康生活習慣的過程中的感悟和改變。文章中融入了一些有關時間管理和意識形態的內容,讓人對習慣養成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