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刻簡述與作者聲明
讀者目前閱讀到的是完整翻新的內容。
《舊文復刻》除了輕微的用詞、用句修改,還會額外附加原文沒有提及的想法在各文章的底部作為對照,豐富程度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唷。
內文適合:需要簡易時間管理的讀者;結論留下了在 Medium 最後的紀錄,歡迎參與。
第 17 站,來看看我在 Medium 學習系列的最後一回吧
...
本集文字聚焦
管理時間?
上了大學,生活不再只有課間、課後兩種形式,也不再有制式課表 (指的是學校不再對學生給予包羅萬象的課表) 來約束自己的行動。
面對琳琅滿目的活動,要如何調配自己的時間,才能會玩又會讀書呢。
1
到了大學,想完成的事情太多,甚至外面還開起了「全方位人才 (2018)」的課程,大家都想要讓自己的生活看起來多采多姿 ... 說說容易,做起來真的難。
什麼是「全方位型人才」?
基本的認知可以分為「軟實力、硬實力」的培養,從人格特質到知識性學習,缺一不可,甚至還在學程後給讀者一張證書,感覺是不差的。
不過這樣的願景難道只能去外面花錢才辦的到嗎?
其實不用,既然如此就只能從最老實、最簡單的「時間規劃」開始談起:如何管理好自己一天的行程。
下定決心是沒用的:因為願景太大、起步太難,即便容易、維持更難;從簡單、能做的開始做起,才比較符合人性。
首先,如果對雲端工具不甚了解,可以先試用便利貼。
我手邊時常會有一疊的筆記型廢紙或便利貼,偶爾在忙碌的時候常常會東想西想,冒出別的東西來阻斷自己的思緒,那麼用便利貼將雜事簡單記下來,就會產生「待辦清單」的感覺。
當便利貼上累積個幾件小事的時候,就可以拿出自己的「課表」來使用。
把這些剛剛想到可以做的事情,按照自己的喜好,塞到接下來一至兩日的行程之內,妥善想好大約需要多少時間:少則 30 分鐘,多則二小時也應該足夠了。
時間調配上可以對一件事充滿熱情做下去,但也要考慮到自己的情緒和彈性疲乏的可能,畢竟人一天、一週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如何把事情的輕重緩急排出重要的次序來,就是和「自己」相關的學問。
2
動力應該相輔相成,養成習慣前,不必急於懲罰自己
很多事情在開始的階段,優先了解自己平常可以多努力,最緊繃是如何,最懶怠又是如何。
我當前已經養成一天要做事二小時的習慣,在這二小時當中,時間會被我切成 4 小塊,或者偶爾被我保留成一個完整的區塊;一切都按照單一事件需要的時間量大致有多少,用感覺去評估就好。
現在比較隨興自由:排出階段性計畫,有排程的就按排程,沒有的就是自由發揮。
晚飯用畢之後,想著接下來八點就可以休息,忙碌二個小時是很值得的,就開始了自己晚上的行程。
有時候是隔天的主科先得讀過才好接上,有的時候是專案的細節多,必須要花時間來修改簡報動畫,或者和講師聯繫、製作學員表單等。
對一件事直覺,它到底要用掉讀者多少時間:可以少些當然好,別多過頭。
畢竟表定投入的時候就得專心,不要讓時間白流,免得掉入「勤勞的陷阱」,時間多會製造一種安心的假象,也是我在時間管理上最關注的細節。
3
休息的時候就是休息,不容侵犯
我不喜歡過了晚上 10 點還在忙碌,主要也是因為學期 (2018-2019) 的學分數真的很多 ... 我懂得讀書需要時間,但這不代表幹活到 12 點就是好,這可能會讓我隔天上課沒有精神。
加上本身很看重「獎勵」這件事。
沒甜頭的事真的維持不久,就好像一開始想踏入健身房的人,馬上就三餐水煮,外加宵夜禁炸、禁糖,做六休一這些看起來一點也沒有「盡頭」,像掉入地獄的感覺。
初期除了門檻不要過度拉高,也需要死守一個空白的底線,這段時間可以讓自己隨興撒潑撒野。
對我而言就是去買份宵夜回來跟同學聊聊天就足夠了,至少還能保證明天的精力有在慢慢回復補充,不至於認真了一天得休息三天才能補得回來。
對時間掌控上鬆緊有度、符合人性,就能維持一個基本前進的腳步囉。
4
由簡入深,循序漸進。
對我而言學習的順序一定從簡單好上手開始,除了輕鬆些之外,更在於引起自己的興趣:維持三天很簡單,一個禮拜也很容易,一個月就不一定了。
有的人一年讀 50 本書不是偶然,有的人可以二小時就生出企畫案也不是偶然,和生產力、精力、實力都有關聯;重點是,成為厲害的人之前必得先掌控好生活作息。
僅僅是看著其他人的厲害,自己卻不會變得比較強。
從基本規範開始,才能掌控生活中那些可以成就讀者的微小因子,難不難的,都還是取決於自己。
Medium 耕耘與省思
你已經讀到文末了。
慶祝一下,在 Medium 寫過的文章已經全部復刻、重寫完畢,因為本人覺得實在是非常、非常久沒有經營 Medium 平台,即便有知名度走向,我還是想先把重心放在方格子,有需要的話才來拓展。
有點意外可以割捨掉一個地方,因為原作 (36 集) 的表現以我一個還沒自立自強的學生來說真的是不太差。
復刻位置:4、7、10、14、17 集;重寫第一季回數:33 至 41 集。
之所以留下截圖,是因為已經確定好要跟這個舊帳 say bye,畢竟這麼長久的時間,搬遷的搬遷、改寫的改寫,也許有天我還會再回去,但一方面也想把老老的電子郵件處理一下。
該捨棄的就捨棄,有緣份的讀者我們「百轉千迴也能相聚」嘛。
不過我想補充一下,時間管理做的好,與最終產出可能沒有直接關聯。
目的如果不清晰、動機不夠強烈,就會像我一樣,33 集的創作轉換了平台,自 42 集開始無以為繼,創作能量只維持三個月。
這對自我成長是滿傷的,因為我們是用結果論來評斷自己當下「怎麼變弱了」。
就是說,寫不出東西可以是因為自己的題材不夠寫、腦容量不夠大,但同時也印證:原來我還是很注意這個社會需要什麼,而不是從本身出發問自己「我會喜歡這個為了別人寫作的自己嗎」。
畢竟,如果讀者觀察的相當仔細,就會發現我的命題在看似開放價值的設定中,還是夾雜了很多「對錯」的概念。
所以時間管理充其量是一個幫助自己達到目的的辦法,而社會上的「管理」當然也有很多套方式,我提出的是自身經驗整理出的集合而已。
就還是那套:一開始很重要,才不會因為方法用的不當轉而去懷疑自己的價值。
...
專題推廣
讀者可以如何 follow 到各種最新作品呢,記得先登入 Google,然後:
- 點點「追蹤專題」,同系列作從此不漏接
- 如果是「追蹤我」,還能涉獵到少見又容易登榜的心路歷程文章
- 簡單的點「愛心」,表達對主題的喜歡或給我的鼓勵也很歡迎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