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瑜珈宛如明鏡,伴我走過了生命的各個時期

2020/07/13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今年過完年後,由於疫情的緣故,瑜珈教室要求必須全程配戴口罩上課,於是我也就默默的體驗常常在過程中喘到吸不到氣的感覺大半年了。
很多時候,我得要把口罩往下拉,大吸兩口空氣之後才能戴上再繼續動作。
是的,我沒有因此放棄瑜珈,依然每週準時報到。
說起與瑜珈的淵源,要回溯到22歲那年了,朋友揪了團自成一班,大家相約去互相笑對方,痛苦的慘叫帶來了不少歡樂。
在年紀尚小的當時能做得好的事情畢竟不多,而柔軟度本來就蠻好的我,對於瑜珈的拉伸還算是上手,也就誤以為瑜珈就是一種訓練柔軟度的比拼。
後來即使朋友瑜珈團解散了,我依然在因緣際會下加入瑜珈會館,繼續了瑜珈的旅程,一路下來也十幾年過去了,即使懷孕期間,我也依然挺著大肚子歷經一個小時的車程上孕婦瑜珈。
中間唯一休息的一段時間是在產後,沒日沒夜照顧嬰兒,連睡覺時間都所剩無幾,更不要說是出門練習瑜珈了。
但在一年之後,我決定要還給自己每週一小段只照顧自己的時刻,於是再度回到瑜珈路上,那也成為我每週一次的放風時間。
換過瑜珈會館,去過不同瑜珈教室,我始終持續不間斷的練習著瑜珈,可以說是風雨無阻。
因為這陣子練習瑜珈又特別不容易,我在內心問了自己:「能始終堅持是因為我熱愛瑜珈嗎?」
其實一瞬間,我竟答不上來,無法肯定的大聲說是,卻也無法搖頭否定。
我的腦袋無法判定這是否就叫做充滿熱情的喜愛,但我的身體卻總是一次次的引領我出現在瑜珈的課堂上。
我漸漸發現,不同於一開始,瑜珈不再是證明自己做得好的一項事蹟,而是面對生活的一種選擇,我選擇了把時間留給自己,我選擇了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我選擇了向內看,我選擇了建立一個每次可以把自己拉回來的中心。
於是,我懂了,瑜珈在我這十幾年來的生命之中,就像一面鏡子,實實在在的反應每個時期的我。
這份堅持,是因為瑜珈讓我看見自己的不同,讓我知道自己已經走了很遠了。
回頭看,二十出頭那時,在庸庸碌碌忙著建構符合大眾標準的外在世界,瑜珈的時間是極少數留給自己,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的時刻。
但那時候的我,還是習慣性的焦點在外,三不五十就注意其他同學做得如何,看著別人的動作比較自己,時常只是為了把姿勢做對或是做得不比別人差而勉強自己。
也許看似扭轉了多一點,伸展了深一點,但往往都忘記了最重要的核心,只是用了其他部位去代償。
那時期的我,還未弄懂瑜珈的本質是什麼,以為動作正確,練習更好的柔軟度就是瑜珈了。
那也同時映照出急於向外在證明自己的我,以及追求著二元對錯的我。
曾經總想證明自己做得到,許多時候超出了身體能承受的極限而不自知,在某次練習時讓自已的大腿內側拉傷了,那時候不懂得停下腳步聽身體的聲音,沒給自己太多休息的時間,於是之後同一部位又有了第二次拉傷。
想當然,就要為此嚐苦果,變成不是一時半刻能復原,而且比我預期的長非常多,延續了兩年之久。
而後因為這個部位完全無法如同過去伸展,變得非常容易痛,只能小心翼翼的嘗試,深怕再次經歷痛楚,這也使得我對於其他的伸展也都帶了份警惕,與過去的態度大不相同。
這個時期的我,開始帶著恐懼前行,怕受傷害、怕失敗、怕不如過往,有點舉步維艱。
又有陣子好喜歡熱瑜珈,享受那種大汗淋漓的爽快感,好似隨著汗水的蒸發,我就為健康加分添上了一筆,可以理所當然的大吃大喝或是做更多隨興的事情。
我的生活似乎也在不自覺中,用這種加加減減的方式為自己打上了分數,取得別人眼中的及格。
即便在很長一段時期裡,我都只認識瑜珈的一小部分,但卻曾多次在最後的大休息時,感到莫名的情緒湧上而紅了眼眶。
或許是對自己的感謝,或許是收到些什麼的感動,或許是一些自己都無法釐清的情緒釋放了,總之時至今日有許多我仍無法理解,但我記得那些情緒過後都有著一份滿足感。
近三十歲時,我好像才慢慢看懂瑜珈所要傳遞的,透過不同的動作,一次次的跟身體對話,我知道了身體各個部位的狀態,也開始會注意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如何影響著身體。
比起把姿勢做得多完美標準,不如停在呼吸順暢的位置。
比起全然癱軟展現極致的柔軟度,不如提起核心,在穩穩保持支撐的狀態下放鬆自己。
比起用全身的力氣死命硬撐的平衡,不如感受身體對稱的施力,就會自然趨於穩定。我已經很少有時間把眼光放在他人身上了,而是忙於檢視自己有沒有記得呼吸,又是否有穩定核心,甚至觀照自己腦中流經的念頭。
這樣的轉變全來自於,我學著不再拿外界的標準定義自己,我開始嘗試順流臣服,我懂了愛自己才是一切的核心,我明白生命不是追求某個面向的極致而是回到平衡。
而在某一刻忽然領悟,練習瑜珈不是為了變成大師,也並非要練會多麼厲害的姿勢,瑜伽是在提升生活品質,包含了身和心兩個層面。
其實,沒有哪種生活方式才適合練瑜伽,瑜伽就是生活的一種方式。
這三、四年,很少接觸地面瑜珈,轉而練習空中瑜珈,但我不追求高難度的花式技巧,總是喜歡跟隨不忘瑜珈本質的老師。
空中瑜珈多了挑戰,也增添了趣味,反映著近期的我意識到自己的過度嚴謹,想在生命中加入好玩的元素,學習讓生活變得更加充滿樂趣。
驀然回首,才發現,
原來,瑜珈在我生命中也許談不上熱愛,卻是不可捨棄的存在啊!

  • 若想觀看更多發文,歡迎追蹤臉書粉專: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Winnie
Winnie
擅長牌卡諮詢,運用心靈牌卡進行潛意識解讀,找出限制性信念,釋放阻礙腳步的思想,轉化成新的可能。 歡迎至Facebook粉絲專業觀看服務內容,搜尋「Winnie。與不完美的私密對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