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ttelkasten卡片盒裡有什麼神奇魔法?【卡片盒筆記法#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疫情和政治氣候的雙重壓抑下,向來已是居家工作的我,已經幾個月沒踏出自己居住的區域。
從小,排解鬱悶的方法都是看書,由於記性不好,也習慣寫閱讀筆記;無奈,如上一篇所說,往往連寫過的筆記都忘了。
而近來唯一令我開心的事,就是學習到到Zettelkasten Method 卡片盒筆記法——
卡片盒筆記法並不是什麼新發明,早於上世紀60年代已出現,只是自己孤陋寡聞,除了學生時代參加辯論比賽和當司儀的時候用過那種A6大小的白色卡片外,一直沒聽說過這種筆記法。
2019年年底,一個創意十足的筆記軟件Roam Research 出世,而且得到很多知名的生產力Youtuber,例如Thomas FrankAli Abdaal的讚頌,一時風頭無兩,試用版的下載量多得它要設下Waiting List。
比起一般的筆記軟件,Roam Research最大的特點就是增添了筆記與筆記之間的「雙向連結」(Bi-directional Link),而這個概念,正是來自Zettelkasten
Zettelkasten也因而進入大眾眼中,成為很多學者和知識管理愛好者談論和學習的對象。
這幾個月來網上關於Zettelkasten資料越來越多,我會把看過且有用的鏈接放在文末。

簡單來說,卡片筆記法是:

Zettelkasten 是德文,Zettel(Note or Slip)和Kasten(Box) 加起來就是盛載小紙條的盒子的意思。
發明這個方法的,是一位德國社會學教授盧曼 Niklas Luhmann, 除了在學術上有一定的影響力外,盧曼最厲害的地方,就是著作等身,不,應該是大大的超越了他的身高!
在他40年的學術研究生涯裡,寫下超過70本書400篇學術論文,主要內容是社會學,但當中亦涉及生物學、 數學、電腦及人工智能等的討論。
這個行動力和生產力強如超級電腦的學者,本身卻非常的Old School,他從不用電腦,做學問和著作只靠紙筆和打字機,還只用兩只手指來打字。
1998年過世後,人們在他家裡找到兩大座卡片盒,內裡的筆記,多達九萬條!(是誰說自己有六千條筆記很了不起的?),這些卡片都可在他任教的大學電子圖書館 University of Bielefeld 或者紀念他的網站 Niklas Luhmann Archive 上看到。
這就是盧曼的神奇卡片盒,看來很普通吧?
他曾在訪問中說道:
我不是都靠自己思考的,大部份的思考都發生在卡片盒內。我的工作效率,大都可以用卡片盒筆記法來解析。
他的筆記法,說穿了好像沒什麼特別,只是把自己從閱讀或思考得來的知識、想法、見解等,寫在大小一致的卡片上,再在卡片左上角標記一個數字,譬如1。另一個想法寫上2,3⋯⋯一張卡只寫一個想法,如此類推。
當他有其他的想法時,而這個想法與1類似時,他會寫另一張卡片,再標上1/1;再有另一個想法,想歸於同一題目上,會在新卡上寫1/1a,1/1b等。
看到這裡,你會想,那不是和圖書館的杜威十進制圖書分類法的100.109.XXXX差不多?

沒錯,不過盧曼多走了關鍵性的一步:當他寫某張卡片(例如第60張)時,發現這個想法,和7/7其實是可以互相引證的,這個時候,他就會在60號卡片上,標註上7/7,同時翻出7/7,也標記上60
卡片上的數字,標示了這個想法,與哪些其他想法有關連。
這一步,就如互聯網上的超連結 般,把一些本來無關的想法,連結起來,活化起來,有了生命——
當然,光寫幾張卡是沒有作用的,但經年累月的積累,這些卡片漸漸形成了巨大的知識網絡,就如人腦的神經元相互連結,變得越來越聰明
這種看來非常麻煩的筆記方法,令我茅塞頓開,即使才學了沒多久,已急不及待向大家介紹,亦打算把它納入我的知識系統計劃裡。
後續的篇章,我會一一為大家介紹卡片盒筆記法的:
  1. 具體操作原則
  2. 如何把它電子化
以及重重要的:
3. 它怎樣顛覆我的創作思維
等不及的可以先看這兩篇文章,是我看過最詳細的兩篇,作者也畫了很多畫去解析:
Zettelkasten: How One German Scholar Was So Freakishly Productive
原子笔记法:Zettelkasten
Photo of “Zettelkasten” from “Niklas Luhmann Archive” is licensed under CC-BY-NC-SA 4.0.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5會員
2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amson一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為了在此和你們分享我作為全職寫作人的「知識系統」和「創作系統」,特別重新檢視了一向暗自引以為傲的「第二個腦袋」——電腦硬碟内上千個文檔,以及内藏6000多條筆記的Evernote。 然而,我發現,絕大部份的筆記,都像埋進墳墓裡般,從此不見天日⋯⋯
有個編劇前輩,在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八十年代末入行,參予過多不勝數的經典電影。履歷上那些響噹噹的片名,令他在行內享負盛名,無論產量和稿費,都是我望塵莫及的。 和他比較熟稔的行內人都知道,雖然做了超過三十年編劇,其實,最近二十多年,他都沒有完整的寫過一個劇本,那他是如何生存的呢?
為了在此和你們分享我作為全職寫作人的「知識系統」和「創作系統」,特別重新檢視了一向暗自引以為傲的「第二個腦袋」——電腦硬碟内上千個文檔,以及内藏6000多條筆記的Evernote。 然而,我發現,絕大部份的筆記,都像埋進墳墓裡般,從此不見天日⋯⋯
有個編劇前輩,在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八十年代末入行,參予過多不勝數的經典電影。履歷上那些響噹噹的片名,令他在行內享負盛名,無論產量和稿費,都是我望塵莫及的。 和他比較熟稔的行內人都知道,雖然做了超過三十年編劇,其實,最近二十多年,他都沒有完整的寫過一個劇本,那他是如何生存的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探討盧曼卡片盒Zettelkasten筆記法的應用,著重如何系統化地整理與消化知識。本法適合需要高效收集零散知識的學習者,特別是準備寫論文的大學生。文章分享了此法需要注意的事項及其對思維方式的影響,並介紹了原創人Niklas Luhmann的成功故事,旨在幫助讀者提升學習效果及創意思考能力。
Thumbnail
碩博士生在進行研究時,常常會接觸到各種知識管理系統,盧曼的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無疑是其中最受矚目的一種。然而,很多研究生可能會發現,市面上流行的解讀其實與盧曼原本的系統差距頗大。為了幫助碩博士生更有效地進行研究筆記管理,我們來深入探討這個被誤解的筆記法。 ▌盧曼系統是中
Thumbnail
盧曼(Niklas Luhmann)的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對知識工作者影響深遠,尤其是在數位工具如 Obsidian 與 GPT 的加持下,這套系統更是無縫融入現代的工作流。最近我深入研究了盧曼的經典文章《與卡片盒溝通》,並透過 GPT 翻譯和精修,讓這篇複雜的德文文章以更符
盧曼的社會理論在我看來, 比較像是卡片盒筆記法的「結果」,而不是「目的」。 盧曼也是從一篇篇討論範圍窄, 討論議題很特定的文章開始, 一篇篇累積出他的社會理論。 從我實際寫論文的經驗來看, 當你在寫你前5篇的論文時, 看到的的確是一個具體的議題, 幾種
Thumbnail
教育哲學講師 Sönke Ahrens 參考德國社會學家 Niklas Luhmann 的筆記方式,總結出「卡片盒筆記」,卡片盒筆記方法旨在解決閱讀後沒有正確輸入,事後無法使用或活用,以及輸入後無法產出,對生活沒有實質影響的問題。本書適合有在進行內容創作的朋友,幫你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
近年許多火紅的筆記軟體,都被設計有「雙向鏈接」(backlinks)的功能,而這個功能讓不少使用者感覺到,寫筆記的壓力變小許多。或許是因Roam Research的開發者將「雙向鏈接」與盧曼的「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關聯起來,因而使得許多人也很自然地將具有「雙向鏈接」與「卡片盒筆
近幾年來,帶有「雙向鏈接」的數位筆記軟體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大大地降低了人們對於寫筆記的壓力,而其所標榜的如神經網絡般的網絡形態,也使不少人相信這些軟體能夠承載盧曼所使用的「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雖然這可能是許多人的想法,但我想提供一點個人的使用經驗與反省,以表達我個人的不同想
Thumbnail
01 盧曼使用卡片盒的方式,在數位時代會是什麼樣子? 02 數位時代的資訊管理有兩類:基於資訊內容分配到先定義好的主題領域,或者基於資訊標籤來無序分類,再透過超連結對內容補充。 03 盧曼建立其筆記框架結構的主要特點,是「內部分支的能力」「參考的可能性」「關鍵字主題索引」 04 在實際的盧曼遺
Thumbnail
01 卡片盒筆記法 Zettelkasten類似於布魯諾·拉圖爾(Bruno Latour )在他的經典著作《科學在行動》(Science in Action)中所說的“遠距離行動 (Action at a distance)。因此,卡片盒筆記法 Zettelkasten 不僅僅是任何記筆記和管理筆
盧曼卡片盒筆記法,透過其獨特的「索引思維」,提供了一種高效的筆記和知識管理系統。這種方法不僅讓筆記之間的連結可追蹤,而且優化了筆記的重複使用機會,從而最大化了知識的價值。以下是如何實踐盧曼卡片盒筆記法的關鍵步驟,以及製作索引卡的技巧。 步驟1 - 無結構筆記:盧曼卡片盒筆記法強調筆記應盡量無結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探討盧曼卡片盒Zettelkasten筆記法的應用,著重如何系統化地整理與消化知識。本法適合需要高效收集零散知識的學習者,特別是準備寫論文的大學生。文章分享了此法需要注意的事項及其對思維方式的影響,並介紹了原創人Niklas Luhmann的成功故事,旨在幫助讀者提升學習效果及創意思考能力。
Thumbnail
碩博士生在進行研究時,常常會接觸到各種知識管理系統,盧曼的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無疑是其中最受矚目的一種。然而,很多研究生可能會發現,市面上流行的解讀其實與盧曼原本的系統差距頗大。為了幫助碩博士生更有效地進行研究筆記管理,我們來深入探討這個被誤解的筆記法。 ▌盧曼系統是中
Thumbnail
盧曼(Niklas Luhmann)的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對知識工作者影響深遠,尤其是在數位工具如 Obsidian 與 GPT 的加持下,這套系統更是無縫融入現代的工作流。最近我深入研究了盧曼的經典文章《與卡片盒溝通》,並透過 GPT 翻譯和精修,讓這篇複雜的德文文章以更符
盧曼的社會理論在我看來, 比較像是卡片盒筆記法的「結果」,而不是「目的」。 盧曼也是從一篇篇討論範圍窄, 討論議題很特定的文章開始, 一篇篇累積出他的社會理論。 從我實際寫論文的經驗來看, 當你在寫你前5篇的論文時, 看到的的確是一個具體的議題, 幾種
Thumbnail
教育哲學講師 Sönke Ahrens 參考德國社會學家 Niklas Luhmann 的筆記方式,總結出「卡片盒筆記」,卡片盒筆記方法旨在解決閱讀後沒有正確輸入,事後無法使用或活用,以及輸入後無法產出,對生活沒有實質影響的問題。本書適合有在進行內容創作的朋友,幫你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
近年許多火紅的筆記軟體,都被設計有「雙向鏈接」(backlinks)的功能,而這個功能讓不少使用者感覺到,寫筆記的壓力變小許多。或許是因Roam Research的開發者將「雙向鏈接」與盧曼的「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關聯起來,因而使得許多人也很自然地將具有「雙向鏈接」與「卡片盒筆
近幾年來,帶有「雙向鏈接」的數位筆記軟體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大大地降低了人們對於寫筆記的壓力,而其所標榜的如神經網絡般的網絡形態,也使不少人相信這些軟體能夠承載盧曼所使用的「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雖然這可能是許多人的想法,但我想提供一點個人的使用經驗與反省,以表達我個人的不同想
Thumbnail
01 盧曼使用卡片盒的方式,在數位時代會是什麼樣子? 02 數位時代的資訊管理有兩類:基於資訊內容分配到先定義好的主題領域,或者基於資訊標籤來無序分類,再透過超連結對內容補充。 03 盧曼建立其筆記框架結構的主要特點,是「內部分支的能力」「參考的可能性」「關鍵字主題索引」 04 在實際的盧曼遺
Thumbnail
01 卡片盒筆記法 Zettelkasten類似於布魯諾·拉圖爾(Bruno Latour )在他的經典著作《科學在行動》(Science in Action)中所說的“遠距離行動 (Action at a distance)。因此,卡片盒筆記法 Zettelkasten 不僅僅是任何記筆記和管理筆
盧曼卡片盒筆記法,透過其獨特的「索引思維」,提供了一種高效的筆記和知識管理系統。這種方法不僅讓筆記之間的連結可追蹤,而且優化了筆記的重複使用機會,從而最大化了知識的價值。以下是如何實踐盧曼卡片盒筆記法的關鍵步驟,以及製作索引卡的技巧。 步驟1 - 無結構筆記:盧曼卡片盒筆記法強調筆記應盡量無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