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呂旭亞:貼近榮格的神祕與日常──讀《榮格的最後歲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不是一本入門書,亞菲這本文集的目標讀者,應該是寫給那些喜愛榮格並且已經有榮格心理學基礎知識的人。這本書由五篇論文組成,每一篇都觸及一個分析心理學與榮格個人的重要面向,其中幾章值得精讀、細讀,我能做的就是分享自己閱讀的一些心動筆記。
這本書的內容讓我憶起英國榮格分析師沙繆斯(Andrew Samuels)曾論及的分析心理學的陰影。在一次演講中,他提到他對英國大學生所做的一份調查,詢問受試者對榮格的印象。前三名最常被提到的印象有兩個與本書有關,一是榮格是一個神祕主義者,另外他是個納粹支持者。這兩個身分是榮格生前極力想擺脫的汙名,居然在他死後半個世紀仍深植英國大學生的腦海。現在,我們看到亞菲努力用她的書寫捍衛榮格,這本書裡收錄了這兩個榮格最關切也最不願被誤解的主題。
榮格心理學所涵括的領域與榮格對心靈的認識探索歷程有關。榮格一直被神祕世界所吸引,也經驗過不計其數的神祕事件,這似乎可以追溯至他母系家族的遺傳。榮格的外祖母、母親都有通靈體質,似乎連他也有,所以他對靈魂與神祕世界特別有感知。他雖被吸引,但不願被吞噬,堅持要拿著一盞意識之光,用科學的方式走進去照亮,他要為大家熟知的情況找新到的解釋。亞菲在書裡一開始就點出重點:
榮格科學方法的獨特性在於:他不斷地回到作品的基本問題,從各種角度檢驗它們,重新思考老問題,並給出新的不同答案……榮格不喜歡研究那些四平八穩、不能給人新發現的問題,而喜歡把注意力轉向那些冷僻不尋常的問題。(前言)
榮格對神祕事物的好奇與興趣從他的博士論文就可以看出來。他研究招魂術,寫的是表妹在家裡做招魂聚會的觀察研究,他在論文中提出了「自主情結」的概念,將招魂者所說出的靈魂語言視為次人格的現形,也就是招魂者心靈的無意識補償。將神祕經驗賦予心理學化的解釋是榮格早年所採用的科學態度,但榮格晚年已對這個看法有了修正,他肯定神祕經驗與靈魂的存在性,更試圖建立這些事件在意識發生學上的位置。他認為這些事件是人類集體無意識裡冒出的原型現象,他讓神祕現象成為心理學裡可理性討論的主題。對榮格分析而言,個案帶來的第一個夢須特別看重,因為它通常會指出分析的重要方向與主題。我認為榮格的招魂者研究,作為他的第一篇學術論文,就像初始夢一般,告訴我們他的心之所向。雖然在此之後他曾遠離這些神祕現象的研究,可是他的無意識已經指向他要糾纏一生的學術方向了。
這個糾纏的實踐在本書的第一與第二章有精采且深入淺出的介紹。亞菲從榮格的生命史、學術發展脈絡和理論內容多線穿插闡述,討論榮格在心理學領域裡最重要的貢獻。將這兩章合讀,可以用近乎懶人包的方式掌握榮格最重要也最難懂的概念:共時性、類心靈與煉金術。亞菲非常細緻地描寫了榮格所建立的共時性原則,以及心物一元的類心靈的概念,並把《易經》、占星和召神等神祕體驗與人類無意識的系統結合起來。共時性假設了一個先驗、意義自足、無法以科學驗證、本質上不可知的自主秩序,也就是榮格認為的集體無意識。與這個原型無意識世界的接觸,讓人產生神聖性、意義感。亞菲說的極好:「這種客觀的、超驗的意義卻讓我們得以窺見聖靈。」從榮格的觀點,占星學對人產生的價值也屬於這個範疇,她引用了我認為榮格對占星學寫下最美、最詩意,又最明晰的描述:
最早的時候,我們是從星星上第一次領悟到我們的身體,尤其是心理的。換言之,最遠的實際上就是最近的。正如諾斯替教猜想的那樣,我們是莫名其妙地從宇宙之外「收集」到我們自己的。
相較於榮格本人文字的迂迴纏繞,亞菲的文字易懂且條理清晰,使難以理解的榮格理論變得容易親近。亞菲是榮格晚年的英文秘書,在分析心理學圈子為人所知的身分,是榮格自傳的撰寫者。《榮格自傳:回憶、夢、省思》除了前三章由榮格自己執筆,其他部分均由亞菲創作,但亞菲並不是榮格自傳的影子寫手,而是所有資料的編輯與裁決者。榮格必然是對她極其信任,讓她使用、摘錄許多當時尚未出版的文件和手稿。我們從自傳裡認識的榮格,有很大的部分是亞菲替我們裁剪出來,而成為類似官方的觀點的,她確定了我們對榮格這個人的認識。
而這本書的第四章,〈榮格的最後歲月〉,讓我們更清晰地看到亞菲與榮格一起工作的生活樣貌,可視為榮格自傳的補遺,讓讀者可以一窺榮格的日常點滴。榮格認為他生命中最值得被書寫的不是他巨大的成就,而是他無意識的冒現和嘗試解開無意識謎團的努力,但對榮格的後學們,傳奇大師生活的細節難免令人好奇,本書的第四章留下了大師的日常身影紀錄。
我記得一次與負責亞洲分析心理學發展工作的分析師坎伯瑞(Joe Cambray)談話, 討論到榮格分析的現況與問題,他説:「蘇黎世古典學派的最大問題就是他們太愛榮格了。」當時我止不住大笑,他銳利的點出鍾情榮格這個現象可能產生的問題,可是對於從瑞士受訓的我來說,對這個現象有著全然不同的經驗。我的分析師在我結束訓練返台前表示放心,他説:「我知道你夠愛榮格,」意指我大概不會走錯路,他可以安心放我下山。
這本書的作者亞菲當然是愛榮格的楷模,她的文字裡處處流露了對榮格這一位分析師、老闆、理論創造者的深情。而本書二位譯者,王一梁和李毓,也有著對榮格和亞菲同樣的狂熱鍾情,我在他們翻譯期間,幾乎每天都在網路群組裡讀一梁張貼出來的晨讀與書寫,他對有疑問的句子字字推敲,常把一個句子翻譯成兩、三種版本,反覆琢磨。他們對榮格、亞菲巨大的情感和使命,使翻譯充滿了情感的動力,有這樣的中譯本是中文榮格讀者的幸福。
文:呂旭亞(榮格分析師)

重新剪裁我們對榮格的認識,掌握他最重要也最難懂的概念
只有「她」,與榮格相處逾二十年、身兼榮格學者、分析師、私人秘書、作傳者等多重身分的亞菲,才描繪得出如此立體感的榮格──
【感性】側寫榮格晚年生活與創作歷程,引領讀者穿梭榮格的無意識旅程。
【理性】評析榮格思想及其時代,深入淺出說明共時性、類心靈與煉金術等精髓,深奧思想變得可親可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柄谷口中認為人們在對話中尋求的「共識」,其實常常就是和形式主義者口中的「形式」扮演相同功能的詞彙。意味著相同的前提、立場。而人們往往以為「對話」就是為了能夠前進到一個相同的立場上。但柄谷並不這麼認為,因為這樣的主張最後會和形式主義有著相同的弊病。
建築,這個附會於自然的人工結構,提供了「思想對決」的可能。柄谷也不是第一個敏感的由西方建築、都市計畫切入的日本知識人,內藤湖南、鯖田豊之不約而同曾對西方文明的高樓大廈、日本的平房建築進行比較,用欠缺腹地的中世西歐都市的發展來解釋世界,這種征服自然的邏輯對東亞傳統知識人而言,是無法簡單接受的。
意志一詞富含哲學意義,例如尼采曾批評哲學「追求真相的意志」走入死路,呆滯虛無,否定了人的生命。建築,則呼應西方晚近以德希達為首之解構思想。柄谷行人曾受解構批評家保羅.德曼之邀,至耶魯大學講授日本文學,這本書即反映他受德希達、德曼二人影響,並試圖提出己見之努力。
7/5(日)《從樂活到善終》新書分享會,因傳主王英偉醫師的好人緣,讓各界的貴賓和長官都前來參加,靜思書軒信義店的現場,湧入了100多位讀者。 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 攝/張秋燕 他不只是一個醫生,也是醫學生的教科書。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室醫務秘書李毅醫師,擔任現場主持人,回憶20年前到花蓮時,就遇到王英
台灣是一個跨世代創傷的地方。至少有兩代在日據時代被殖民、另外一些是從中國到台灣來,經歷戰爭逃難。在這過程中,一代代的焦慮不安,不自覺傳到現在。在安娜的書中也說明,為了因應整個社會的動盪,我們的基因也會因應調整。有時候我們不曉得為什麼會如此焦慮,但也許這焦慮不是我的,是從上一代來的。這不是他們的錯……
心理學要從語言下手? 宋老師在一開場,就表明心理學要對語言學下功夫,他憶起幾年前和他的譯作《關係的存有》、《翻轉與重建》作者肯尼斯.格根見面時,就有跟他提過這一點,但格根似乎不以為然,反覺得那會殺了心理學。宋老師指出,他所說的語言學是站在較廣義的觀點來看的,可能格根尚未了解這點。知識奠定在語言上,思
柄谷口中認為人們在對話中尋求的「共識」,其實常常就是和形式主義者口中的「形式」扮演相同功能的詞彙。意味著相同的前提、立場。而人們往往以為「對話」就是為了能夠前進到一個相同的立場上。但柄谷並不這麼認為,因為這樣的主張最後會和形式主義有著相同的弊病。
建築,這個附會於自然的人工結構,提供了「思想對決」的可能。柄谷也不是第一個敏感的由西方建築、都市計畫切入的日本知識人,內藤湖南、鯖田豊之不約而同曾對西方文明的高樓大廈、日本的平房建築進行比較,用欠缺腹地的中世西歐都市的發展來解釋世界,這種征服自然的邏輯對東亞傳統知識人而言,是無法簡單接受的。
意志一詞富含哲學意義,例如尼采曾批評哲學「追求真相的意志」走入死路,呆滯虛無,否定了人的生命。建築,則呼應西方晚近以德希達為首之解構思想。柄谷行人曾受解構批評家保羅.德曼之邀,至耶魯大學講授日本文學,這本書即反映他受德希達、德曼二人影響,並試圖提出己見之努力。
7/5(日)《從樂活到善終》新書分享會,因傳主王英偉醫師的好人緣,讓各界的貴賓和長官都前來參加,靜思書軒信義店的現場,湧入了100多位讀者。 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 攝/張秋燕 他不只是一個醫生,也是醫學生的教科書。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室醫務秘書李毅醫師,擔任現場主持人,回憶20年前到花蓮時,就遇到王英
台灣是一個跨世代創傷的地方。至少有兩代在日據時代被殖民、另外一些是從中國到台灣來,經歷戰爭逃難。在這過程中,一代代的焦慮不安,不自覺傳到現在。在安娜的書中也說明,為了因應整個社會的動盪,我們的基因也會因應調整。有時候我們不曉得為什麼會如此焦慮,但也許這焦慮不是我的,是從上一代來的。這不是他們的錯……
心理學要從語言下手? 宋老師在一開場,就表明心理學要對語言學下功夫,他憶起幾年前和他的譯作《關係的存有》、《翻轉與重建》作者肯尼斯.格根見面時,就有跟他提過這一點,但格根似乎不以為然,反覺得那會殺了心理學。宋老師指出,他所說的語言學是站在較廣義的觀點來看的,可能格根尚未了解這點。知識奠定在語言上,思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類得到愛與幸福的能力,被無意識的情結、被早期的創傷經驗給束縛住了,而榮格心理學是為了恢復它而設立的。 - 榮格心理學 感謝好文章,我也想分享一下經歷。 關於早期創傷經驗的治癒與恢復,我有著與榮格回到原點,找到原諒、喚醒初衷,並讓良善呼吸的不同方法。 具體怎麼做? 答案就是放棄主觀,活在過去
Thumbnail
榮格的「意義網絡」概念,基於共時性理論的發展,為探索宇宙中的無形聯繫開創了新視野。榮格認為宇宙中存在一種「象徵性意義」的網絡聯繫,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透過此網絡,人類的內心世界和外部現象在非因果的前提下產生意義上的共鳴。這一概念突破了西方傳統心理學的框架,也對人類如何理解內在心靈與外在世界之間的聯
Thumbnail
瑞士精神科醫生和精神分析學家卡爾·榮格創立了分析心理學,長期以來,他對人類心靈的探索一直引起學者和普羅大眾的興趣。榮格深入想像的領域,並記錄了他與他在精神視覺中遇到的實體對話。 他的作品,如📖《紅書》,強調了這些富有遠見的實踐,他的討論揭示了他與他自己想像的靈魂的啟發性的對話。
Thumbnail
本文以中年之路的穿梭敘事,描繪了作者在土星迴歸期間遇到其伴侶,共沉澱內在的傷痛與陰影。透過星盤解析、心理諮商的學習,作者逐漸發掘自己與伴侶靈魂深層的共鳴,並投入陪伴與療癒的旅程。文章對心靈探索、創傷心理學、個體化與中年掙扎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Thumbnail
      透過許皓宜諮商心理師《情緒陰影—「心靈整合之父」榮格帶你認識內在原型,享受情緒自由》,認識情緒陰影,看清這些陰影是如何成為情緒的背後動力。進而接納自己的情緒陰影,並與陰影靠近,慢慢能以從容的態度,有能力穩定自己的情緒。
Thumbnail
哈囉 大家 今天又要來開心聊聊天了~ 我最近開始在看榮格的書,先說一下,因為榮格很有名,畢竟他是心理學的權威,和「佛洛伊德」和「阿德勒」是心理學的三大先驅, 所以我也沒有什麼資格或足夠的知識量來分享或介紹他的學問,他的書其實也有點硬, 感覺哲學和心理學的書都蠻需要看兩遍以上,因為他們也
Thumbnail
說起分析心理學,大家可能會想到榮格(Carl Gustav Jung),可能會覺得他的學說充斥著超自然色彩,是偽科學。我們暫且先將這些爭論擱置一旁,不可否認的是:榮格他提出的見解,確實拯救了許多受苦的人的靈魂,而且他的理論,至今仍保有一定影響力。 這看起來很像結語的話只是個引子……
我們的心靈在經歷收回投射中,潛意識和意識的位置漸漸分層出來,此刻,我們的Self已經“看見”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層次—皆為人類意識進化所需而設計的機制,都能夠被彰顯出來,即便這兩者從眼前看來是如此的矛盾相衝、無法被放置在同一個時空裡,然而,就因為如此,人類的物質與神性、內在與外在、意識與潛意識才能有各
我們來到了意識和潛意識交會的路徑,也是當下新意識的我們所面臨到的靈性覺醒之路,其內在歷程的拆解會是長成什麼樣?   請讀者回憶一下,自己第一次碰觸到潛意識/靈魂時是什麼樣的感覺感受,在一個什麼樣的時空脈絡之下,或是你自己有記憶的為主,如果有的話   從WE的文本來看,崔斯坦第一次來到愛爾蘭,
Thumbnail
人類存在的唯一目的,是在純粹的自在的黑暗中點亮一盞燈!~榮格 我們不能決定時代要不要善待我們;我們只能決定要不要善待這個時代及彼此。 讓善待自己和彼此的文字陪伴你,以文字養心 點亮內心那盞溫暖的燈,方格子《蘇絢慧的療癒時光沙龍》的心理深度書寫,成為你心靈安穩的最療癒時光。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類得到愛與幸福的能力,被無意識的情結、被早期的創傷經驗給束縛住了,而榮格心理學是為了恢復它而設立的。 - 榮格心理學 感謝好文章,我也想分享一下經歷。 關於早期創傷經驗的治癒與恢復,我有著與榮格回到原點,找到原諒、喚醒初衷,並讓良善呼吸的不同方法。 具體怎麼做? 答案就是放棄主觀,活在過去
Thumbnail
榮格的「意義網絡」概念,基於共時性理論的發展,為探索宇宙中的無形聯繫開創了新視野。榮格認為宇宙中存在一種「象徵性意義」的網絡聯繫,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透過此網絡,人類的內心世界和外部現象在非因果的前提下產生意義上的共鳴。這一概念突破了西方傳統心理學的框架,也對人類如何理解內在心靈與外在世界之間的聯
Thumbnail
瑞士精神科醫生和精神分析學家卡爾·榮格創立了分析心理學,長期以來,他對人類心靈的探索一直引起學者和普羅大眾的興趣。榮格深入想像的領域,並記錄了他與他在精神視覺中遇到的實體對話。 他的作品,如📖《紅書》,強調了這些富有遠見的實踐,他的討論揭示了他與他自己想像的靈魂的啟發性的對話。
Thumbnail
本文以中年之路的穿梭敘事,描繪了作者在土星迴歸期間遇到其伴侶,共沉澱內在的傷痛與陰影。透過星盤解析、心理諮商的學習,作者逐漸發掘自己與伴侶靈魂深層的共鳴,並投入陪伴與療癒的旅程。文章對心靈探索、創傷心理學、個體化與中年掙扎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Thumbnail
      透過許皓宜諮商心理師《情緒陰影—「心靈整合之父」榮格帶你認識內在原型,享受情緒自由》,認識情緒陰影,看清這些陰影是如何成為情緒的背後動力。進而接納自己的情緒陰影,並與陰影靠近,慢慢能以從容的態度,有能力穩定自己的情緒。
Thumbnail
哈囉 大家 今天又要來開心聊聊天了~ 我最近開始在看榮格的書,先說一下,因為榮格很有名,畢竟他是心理學的權威,和「佛洛伊德」和「阿德勒」是心理學的三大先驅, 所以我也沒有什麼資格或足夠的知識量來分享或介紹他的學問,他的書其實也有點硬, 感覺哲學和心理學的書都蠻需要看兩遍以上,因為他們也
Thumbnail
說起分析心理學,大家可能會想到榮格(Carl Gustav Jung),可能會覺得他的學說充斥著超自然色彩,是偽科學。我們暫且先將這些爭論擱置一旁,不可否認的是:榮格他提出的見解,確實拯救了許多受苦的人的靈魂,而且他的理論,至今仍保有一定影響力。 這看起來很像結語的話只是個引子……
我們的心靈在經歷收回投射中,潛意識和意識的位置漸漸分層出來,此刻,我們的Self已經“看見”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層次—皆為人類意識進化所需而設計的機制,都能夠被彰顯出來,即便這兩者從眼前看來是如此的矛盾相衝、無法被放置在同一個時空裡,然而,就因為如此,人類的物質與神性、內在與外在、意識與潛意識才能有各
我們來到了意識和潛意識交會的路徑,也是當下新意識的我們所面臨到的靈性覺醒之路,其內在歷程的拆解會是長成什麼樣?   請讀者回憶一下,自己第一次碰觸到潛意識/靈魂時是什麼樣的感覺感受,在一個什麼樣的時空脈絡之下,或是你自己有記憶的為主,如果有的話   從WE的文本來看,崔斯坦第一次來到愛爾蘭,
Thumbnail
人類存在的唯一目的,是在純粹的自在的黑暗中點亮一盞燈!~榮格 我們不能決定時代要不要善待我們;我們只能決定要不要善待這個時代及彼此。 讓善待自己和彼此的文字陪伴你,以文字養心 點亮內心那盞溫暖的燈,方格子《蘇絢慧的療癒時光沙龍》的心理深度書寫,成為你心靈安穩的最療癒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