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職場讀書人選書】失根的平埔族 如何找到回家的路—《沒有名字的人》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他們是被時代噤聲、並被賜與過不同名字的族群。從清領時期的「熟番」、日治時期的「熟蕃」、「平埔族」,到國民政府時期,集體的存在正式地在國家的治理中消失,僅在歷史資料中留下簡短的「漢化殆盡」四字(後略)

 「只要彎起手臂出現橫紋,就代表有平埔族血統。」缺乏印證的說法,卻成為許多人口耳相傳的都市傳說,彷彿這些族群已經消失於世界上。然而,這些平埔族如今依舊生活在台灣這片島嶼,只是長久被主流社會忽視、歧視,最後隱姓埋名。雖然近幾年逐漸獲得正名、出現在眾人眼前,但流失語言及文化,是否還會有找回來的一天?

 由五位擁有平埔族血統的青年發起書寫計畫,《沒有名字的人:平埔原住民族青年生命故事紀實》蒐集了包含發起人,及二十位平埔族青年的生命故事。這些文字不只反映了平埔族正名、復興的種種困境,也深刻描述了從一個漢人/原住民,轉化到平埔族認同的過程中,所必須面對自我認同的掙扎。

 一年半前的那個下午,從戶政事務所走出來,反覆確認手上的日治時代戶籍謄本。盯著外婆的爸爸種族欄上的「熟」字,狠狠記住阿祖的名字——潘德明,似要看穿什麼,又彷彿是責備自己怎麼未曾經心。眨一眨眼,一路哭著回宿舍。

彷彿養女發現了自己的身世,突然意識到自己是平埔族,往往除了震驚還是震驚。在傳統非「原」即「漢」的二元式教育思維下,必須把自己歸類到兩者間的灰色地帶談何容易。而在接受身份後迎來的,卻是族群文化、語言日漸凋零,甚至已經消失,所帶來的巨大失落感。

 長期與漢人雜居,是普遍認為平埔族文化凋零的原因,但教科書上沒提到的,卻是統治者與主流社會的偏見與歧視。除了對於膚色較深、文化不同的普遍敵意,在祭典舉辦時,甚至還曾有政治人物帶頭圍觀嘲笑。種種原因,不只造成平埔族選擇隱形,甚至拒絕認同自己的身份。如今轉型正義意識抬頭,平埔族好不容易得以見光,卻又必須面臨來自另一個族群的挑戰。

 我的朋友曾帶著挑釁的口氣質問我:「你說你是馬卡道,你們有族語嗎?能不能講兩句來聽聽。」我故意在口裡瞎扯亂念,他不悅地回答:「你講的是真的嗎?」於是我不屑地說:「假的,但就算我會說阿美語,也不一定是原住民。」

 為了躲避歧視選擇隱姓埋名,讓平埔族被視為是「缺乏原住民認同」的背叛者,隨著政府基於轉型正義,對原住民祭出各種補償措施,正巧在此時要求正名的平埔族,更順理成章地被認為是抱持「搭便車」心態的投機主義者。因為沒有族語、文化不「純」,讓平埔族經常面臨質疑,然而這也恰恰反映了因為政府政策,形成的原住民想像框架。

 《沒有名字的人:平埔原住民族青年生命故事紀實》寫的不只是現代平埔族青年的人生故事,也是這些曾經「被消失」的族群,未來必須面臨的挑戰。此外,他們也透過自身混雜的文化、血統,挑戰主流社會對於原住民的定義。

 看到資料上用「漢化殆盡」來帶過這三、四百年文化崩解的光景,都會忍不住想像,那是一個怎樣的過程?我怎麼不曾設想過,他們有名字、有愛吃的食物、有情人、有憤怒和憂愁,怎麼在歷史的某一個斷點全數消失呢?「台灣」用的是他們當中某一群人的名字,「凱達格蘭」大道用的是另一群人的名字,怎麼憑空蒸發,成為一個永恆的、空無的紀念碑?

「名字一旦被奪走,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電影神隱少女中,千尋因為記得自己的名字,最終成功回到現實世界,但對於平埔族們來說,這條路似乎沒那麼簡單。對於依舊不被承認的部分平埔族,正名依舊遙遙無期,但正名之後該如何在耆老凋零前找回自我文化、尋找過去的記憶?這場跟時間的賽跑,才是真正的挑戰。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職場讀書人|選書📖 / 追劇📺 / 聽歌🎧
53會員
465內容數
喜歡看書、追劇、看電影跟聽音樂的社畜,感覺把那些作品記錄下來好像比較不浪費已經花費的時間,也希望能夠幫助讓好作品接觸到更多適合的人。
2025/04/26
曾經同屬於大日本帝國的統治範圍,滿洲國與台灣的關係甚至可能比當時的中華民國更加緊密。尤其是當歷史還處於迷茫的階段,小說的虛構特性,或許也能夠幫助我們更接近這個場域,拾取那些與台灣人有關的歷史碎片。
Thumbnail
2025/04/26
曾經同屬於大日本帝國的統治範圍,滿洲國與台灣的關係甚至可能比當時的中華民國更加緊密。尤其是當歷史還處於迷茫的階段,小說的虛構特性,或許也能夠幫助我們更接近這個場域,拾取那些與台灣人有關的歷史碎片。
Thumbnail
2025/04/19
經歷二戰、以及國民政府來台後,積極去日本化的政策之下,雖然只過了幾十年,許多地景都已經完全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倖存的地圖們就成了我們回望過去的珍貴參考資料。
Thumbnail
2025/04/19
經歷二戰、以及國民政府來台後,積極去日本化的政策之下,雖然只過了幾十年,許多地景都已經完全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倖存的地圖們就成了我們回望過去的珍貴參考資料。
Thumbnail
2025/04/12
20年來的創作是他對於真實世界的觀察,並且企圖藉由電影來與觀眾溝通;相較於給予一段有始有終的故事,他更希望把讓作品跟隨觀者的生命而延續、發酵,直到後者的生命終結才劃下句點。
Thumbnail
2025/04/12
20年來的創作是他對於真實世界的觀察,並且企圖藉由電影來與觀眾溝通;相較於給予一段有始有終的故事,他更希望把讓作品跟隨觀者的生命而延續、發酵,直到後者的生命終結才劃下句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和小學生談原住名族正名】 你覺得小學生關心正名議題嗎?他們會,因為他們會找到自己的故事。 新年剛開始,我來到鄒與布農的久美,在久美國小分享原住民正名議題。用自己的故事和自媒體的經驗,跟孩子們談名字的意義。
Thumbnail
【和小學生談原住名族正名】 你覺得小學生關心正名議題嗎?他們會,因為他們會找到自己的故事。 新年剛開始,我來到鄒與布農的久美,在久美國小分享原住民正名議題。用自己的故事和自媒體的經驗,跟孩子們談名字的意義。
Thumbnail
在改姓母姓以前,其實對於自己的認同十分搖擺。在上幼稚園以前住在父輩這邊的老家,曾被一些鄉下人罵過「番仔」,可能覺得有點莫名其妙與憤慨,所以後來我有一段時間認同比較偏向媽媽這邊。
Thumbnail
在改姓母姓以前,其實對於自己的認同十分搖擺。在上幼稚園以前住在父輩這邊的老家,曾被一些鄉下人罵過「番仔」,可能覺得有點莫名其妙與憤慨,所以後來我有一段時間認同比較偏向媽媽這邊。
Thumbnail
(這是寫在4月1日釋憲宣判違憲之前的投書。言詞辯論案是1月17日,投稿發布於1月底。原發佈於臉書粉專和投稿至自由時報電子報) #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 #我的名字那麼長
Thumbnail
(這是寫在4月1日釋憲宣判違憲之前的投書。言詞辯論案是1月17日,投稿發布於1月底。原發佈於臉書粉專和投稿至自由時報電子報) #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 #我的名字那麼長
Thumbnail
我們一直主張原住民的身分和自我認同之所以存在,是為了對抗國家與歷史不正義,而不是獲取資源的工具。從整體資源分配和保護既得利益的角度出發來考慮身分的原住民,他的認同內涵難道不可疑嗎?
Thumbnail
我們一直主張原住民的身分和自我認同之所以存在,是為了對抗國家與歷史不正義,而不是獲取資源的工具。從整體資源分配和保護既得利益的角度出發來考慮身分的原住民,他的認同內涵難道不可疑嗎?
Thumbnail
  我透過大學的學弟取得一份資料:〈恆春地區老祖信仰奉祀實體觀察研析〉,我從那些已被紀錄的拜壺信仰聚落,驚訝的發現一件事:「原來我的阿公與阿嬤所生長的村莊,都是有拜壺信仰、且祭祀「老祖」的,他們有很高的機會是馬卡道族人!」我也把那份戶籍資料拿出來認真地重看一遍,發現阿嬤那邊有「潘」的親戚!
Thumbnail
  我透過大學的學弟取得一份資料:〈恆春地區老祖信仰奉祀實體觀察研析〉,我從那些已被紀錄的拜壺信仰聚落,驚訝的發現一件事:「原來我的阿公與阿嬤所生長的村莊,都是有拜壺信仰、且祭祀「老祖」的,他們有很高的機會是馬卡道族人!」我也把那份戶籍資料拿出來認真地重看一遍,發現阿嬤那邊有「潘」的親戚!
Thumbnail
圖文書《死者的孩子》是一個關於作者本人台灣原民身份與腦海中父親的過去所拼湊出自身心理層面的探討。從事劇場工作的作者偕志語,從小在新北三重生活,父親是阿美族和噶瑪蘭族混血的原住民,但離開家後卻再也沒有回去。父親被族裡的人稱之是異教徒。而在偕志語在父親去世後與阿美族的祖母見面,祖母則稱為:死者的孩子。
Thumbnail
圖文書《死者的孩子》是一個關於作者本人台灣原民身份與腦海中父親的過去所拼湊出自身心理層面的探討。從事劇場工作的作者偕志語,從小在新北三重生活,父親是阿美族和噶瑪蘭族混血的原住民,但離開家後卻再也沒有回去。父親被族裡的人稱之是異教徒。而在偕志語在父親去世後與阿美族的祖母見面,祖母則稱為:死者的孩子。
Thumbnail
《山地話/珊蒂化》是由原民同志詩人馬翊航撰寫的散文作品,圍繞於他的兒時記趣、父母來去和生活記事,透過各種字詞感官與修辭將一個故事寫成原式幽默的感性,而在這柔情下也透露出關於原住民於此或曾經到底有過什麼,生為一位被標籤下陰柔的同志和原住民又將為自己多出何種很平凡的體驗。
Thumbnail
《山地話/珊蒂化》是由原民同志詩人馬翊航撰寫的散文作品,圍繞於他的兒時記趣、父母來去和生活記事,透過各種字詞感官與修辭將一個故事寫成原式幽默的感性,而在這柔情下也透露出關於原住民於此或曾經到底有過什麼,生為一位被標籤下陰柔的同志和原住民又將為自己多出何種很平凡的體驗。
Thumbnail
「只要彎起手臂出現橫紋,就代表有平埔族血統。」缺乏印證的說法,卻成為許多人口耳相傳的都市傳說,彷彿這些族群已經消失於世界上。然而,這些平埔族如今依舊生活在台灣這片島嶼,只是長久被主流社會忽視、歧視,最後隱姓埋名。雖然近幾年逐漸獲得正名、出現在眾人眼前,但流失語言及文化,是否還會有找回來的一天?
Thumbnail
「只要彎起手臂出現橫紋,就代表有平埔族血統。」缺乏印證的說法,卻成為許多人口耳相傳的都市傳說,彷彿這些族群已經消失於世界上。然而,這些平埔族如今依舊生活在台灣這片島嶼,只是長久被主流社會忽視、歧視,最後隱姓埋名。雖然近幾年逐漸獲得正名、出現在眾人眼前,但流失語言及文化,是否還會有找回來的一天?
Thumbnail
國民黨跟過去美加政府文化清洗的差別,那就是美加政府都公開道歉且賠償,但國民黨從沒有人為國語政策造成的文化傷害負責。去年說出「學母語浪費時間」這種歧視語言的候選人當選了,今年還繼續選總統;擔任新聞局長期間嚴厲打壓台語文化的人,今年出來選第5次;這樣的文化清洗,對國民黨算非常成功吧?但對被清洗的我們呢?
Thumbnail
國民黨跟過去美加政府文化清洗的差別,那就是美加政府都公開道歉且賠償,但國民黨從沒有人為國語政策造成的文化傷害負責。去年說出「學母語浪費時間」這種歧視語言的候選人當選了,今年還繼續選總統;擔任新聞局長期間嚴厲打壓台語文化的人,今年出來選第5次;這樣的文化清洗,對國民黨算非常成功吧?但對被清洗的我們呢?
Thumbnail
「畢業後你會回家嗎?」 「不會,我要留在臺北工作。」 每年面臨畢業季,從人們的對話裡彷彿能夠具像化地看見,來自都市強大的拉力是如何將來自「相對郊區」的年輕人拔地而起,在空中拉出一道道看不見的拋物線,最後再牢牢地嵌入甚至和自己一點關係也談不上的土地。
Thumbnail
「畢業後你會回家嗎?」 「不會,我要留在臺北工作。」 每年面臨畢業季,從人們的對話裡彷彿能夠具像化地看見,來自都市強大的拉力是如何將來自「相對郊區」的年輕人拔地而起,在空中拉出一道道看不見的拋物線,最後再牢牢地嵌入甚至和自己一點關係也談不上的土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