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教你如何「設計」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如何找到令人興奮且能帶來充實感的職業?如何更好地做出生命中的重大決策,終結「煩人的問題」?究竟該怎麼做呢?
答案是:訓練自己像設計師那樣思考。
這是史丹佛大學最熱門的課程《設計人生》給出的答案,為了讓全球都能學習此概念,因此誕生這本書《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KOBO)。作者是曾經待過矽谷的 Bill BurnettDave Evans ,兩位宣稱能按照曾是 Apple 首席設計師 Jonathan Ive 設計 iPhone 的方式來設計人生。
大多數的時候,設計是以最直覺的方式把產品的特色傳遞到人們腦中。 — Jonathan Ive
書籍是以設計思考為基礎,提供生活和工作做出決定時所需的視角,幫助大家「重新定義」困擾著人生與職業決策的無用信念,通過崇尚行動、原型設計等設計界的信條,協助我們在紛亂的世界中「找到路徑」。

什麼是設計思考 ( Design Thinking )?

源於全球頂尖設計公司 IDEO,其創辦人 David Kelley 在擔任史丹佛大學設計學院院長時,把過去幾十年來從設計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經驗,建立起「設計思考」的學術地位。
IDEO CEO Tim Brown 曾在哈佛商業評論提出定義:「設計思考是以人為本的設計精神與 方法,考慮人的需求、行為,也考量科技或商業的可行性。」
世上每一樣讓日常生活更方便、更有生產力、更美好、更有樂趣的東西,當初之所以出現,都是因為一個問題,因為在世上某個角落,有某個設計師或設計團隊,想辦法解決了那個問題,看看身邊所有的東西,處處是設計師解決問題後得出的成果。
設計思考可以協助每個人解決自己的生命設計問題,創造出有意義、成就感十足的生活。

我現在在哪裡?

不論人在哪裡,面對什麼樣的生命設計問題,設計思考可以幫你鋪設前方的道路。然而,弄清楚要朝哪個方向走之前,得先知道自己在哪裡。
Photo by Fallon Michael on Unsplash
設計思考認為,「找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一樣重要,畢竟解決錯誤的問題要幹什麼?但知道自己的真實問題所在,其實很不容易,有可能會陷入重力問題。
重力問題 ( Gravity Problem ) 指的是既存事實,無法對之採取任何行動,若是被視為要解決的問題,人們只會撞得頭破血流,卻沒有任何改變。就像真實的重力一樣,必須改變地球軌道才能擺脫重力,例如「我想輕鬆騎腳踏車上山坡,重力就是不肯離開我,該拿重力怎麼辦?」
面對重力問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它,改從情境下手,找出能做點什麼的事。例如「可以買輕型單車、試著減重、學習爬坡技巧」。這是所有優秀設計師的起點,也是設計思考的「從此時此刻做起」,要從現在的立足點出發,而不是從自己想抵達的地方出發。

健康/工作/遊戲/愛的儀表板 ( HWPL )

生命設計把人生分成幾塊不同的領域 — 健康、工作、遊戲與愛。透過像汽車儀表板的指針,告訴你這台車子目前的狀況。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健康:就跟地基一樣,放在儀表板最底層,支撐著工作、遊戲與愛,除了健康的身體外,還有心智與精神。
工作:列出「工作」的所有方式,例如帶來收入、家庭主婦、某些組織義工、照顧年邁父母等,評估整體工作情形。
遊戲:光是去做就會感受到樂趣的活動,目的單純是為了樂趣,例如爬山、玩電玩、社交等。
愛:除了最親密的對象外,可能是父母、朋友、寵物、社群以及任何能投射情感的物品。
一張圖就能提供判斷的依據與數據,只有自己知道,目前哪些地方 OK、哪些不 OK。問問自己:滿意目前四個領域的指標嗎?是否誠實以對?哪些地方需要採取行動?最後再問一問自己,在這些領域,是否有想要解決的設計問題?注意那個「問題」是否為重力問題?

我是誰?

大多數人可能會回答自己的名字,但當我們進一步問「你在追尋什麼?」可能想破了頭,都沒辦法回答出來。生命設計協助我們找出從久遠的歷史,人們就不斷在問的幾個問題:我為什麼會在這裡?目的是什麼?一切有什麼意義?什麼是美好人生?
Photo by Kyle Glenn on Unsplash
生命設計藉由知道兩樣東西「工作觀」與「人生觀」,來幫助我們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找出工作在自己心目中的意義,以及無法輕易明白的自己對世界的看法,認為世界是如何運行。最後對應工作觀與人生觀是否有一致性,缺法一致性,你可能會對工作或生活感到失望與不滿。

找出工作觀

請用簡單的一段話,寫下你的工作觀。請花半小時,努力寫下兩百五十字,這些話不用刻意修飾,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但必須真的寫下來,不要只是在腦中想一想而已。描述工作觀時,可以利用幾個問題來發想:
  • 為什麼要工作?
  • 工作的意義是什麼?
  • 什麼叫好工作或值得做的工作?
  • 經歷、成長、成就感和工作的關聯是什麼?

找出人生觀

這個練習和剛才的工作關一樣,這會比工作關難寫,可以看看書中提到的以下問題,根據自己的理解寫下人生最關鍵的基本價值與觀點:
  • 人活在世上是為了什麼?
  • 人生的意義或目的是什麼?
  • 個人與他人之間的關聯是什麼?
  • 家庭、國家與世上其他事,對我的人生有什麼意義?
  •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這邊的練習重點,這些答案沒有對錯,而是為了讓我們開始思考。最後請讀一遍自己的工作關與人生觀,接著寫下對三個問題的看法:
  • 我的工作關與人生觀有哪些相輔相成的地方?
  • 哪些地方彼此矛盾?
  • 工作觀能否促進人生觀?人生觀能否促進工作觀?
通常在此階段,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反思兩者整合的程度通常會讓人修改工作觀或人生觀,也可能兩者都修正。工作觀與人生觀能夠協調,就越可能清楚知道如何活出一致、有意義的人生。
在尋找自己的價值觀遇到困難的話,可以參考 Simon Sinek先問,為什麼?》(KOBO)、《找到你的為什麼》(KOBO),書中深入探索黃金圈概念,找出為什麼我們會失去熱情與方向。

目的地在哪裡?

我們找到人生的方向了,但手中沒有地圖、沒有「單一」明確目的地,根本不知道該往哪裡走?生命設計教我們可以靠「投入程度」與「精力」,搭配「好時光日誌 ( Good Time Journal )」來找路。
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心流:全神貫注

心流 ( flow ) 指全神貫注投入一樣活動,那項活動帶來的挑戰、和我們的能力旗鼓相當 — 不會因為太簡單而感到無聊、也不會因為太困難而感到焦慮。會令人感到「情緒高漲」、「興奮刺激」或「棒透了」。
心流是一種「難以形容、但感覺到時就會知道」的質性經驗,每個人得靠自己找到心流。心流體驗是一種全然的專注,對設計生命來說很重要,也因好時光日誌上,一定要記下那些時刻。
心流》(KOBO)一書建基於十數萬筆經驗取樣研究,提出「心流」概念並以科學方法探索的開創之作。啟發《刻意練習》(KOBO)、《異數》、《深度工作力》(KOBO)等著作的心理學經典。

精力

從前男女老幼的多日常精力花在體能活動上,忙著狩獵與採集等;今日許多人是知識工作者,大腦是大量消耗能量的器官,我們一天大約消耗兩千卡路里,其中五百被大腦用掉。我們努力讓自己專注的方式,深深影響我們感到精力充沛或委靡不振。
從早到晚我們都在從事體力與心智活動,有的活動維持精力,有的則會消耗精力,好時光日記練習的其中一個項目是追蹤精力流。

練習記錄好時光日誌

好時光日誌建議紀錄一兩週,兩一次或一週兩次都可以,要搜集以下兩件事,等蒐集到一定數量的日誌後,留意值得關注的事情,就可以開始「聚焦」
  • 活動紀錄(記錄自己專注、精力充沛的時刻)
  • 反省(發現自己學到什麼)

開始設計人生

在進行設計之前,書中先請我們擺脫現實束縛,勇敢走進「我可能想要什麼」的寬廣世界。因為許多人會卡住,是因為只想到一個點子就去做了(錨定效應),或是執著於所謂完美的點子,認爲非得找到那個能解決萬事萬物的最強點子,才能拯救自己於水火之中。
沒有人說人生只能有一種詮釋方式,我們可以活出多種幸福快樂又具生產力的人生(不管任何年齡),而且在每一種豐富、令人驚豔的人生中,都有許多條路可走。我們是生命設計師,一定要記住兩點原則:
  1. 有大量點子可以選,就能做出更好的選擇。
  2. 不論要解決什麼問題,千萬別碰到第一個解決方案就選了。
Photo by Per Lööv on Unsplash

心智圖 ( Mind Mapping )

這是一種很棒的個人發想工具,原理很簡單,就是自由聯想字詞,一個詞彙帶出另一個詞彙,開啟創意空間,想出新的解決辦法。心智圖法分為三步驟:
  1. 選擇一個主題
  2. 畫心智圖
  3. 靠著「二次連結」發想出概念 ( 把所有點子混合再一起 )
生命設計透過好時光日誌,來畫出三張不同的心智圖,每一張都至少延伸三到四層,最外層那一圈,至少有十二個字詞。
  1. 心智圖 — 專注:從日誌挑出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或全心投入的活動
  2. 心智圖 — 精力:挑出讓工作與生活特別有活力的人事物
  3. 心智圖 — 心流:挑出某次處於心流狀態的體驗
畫好三張心智圖後,運用最外層那一圈,選出吸引目光、完全不同的三個詞彙組成一個聽起來好玩、有趣又能幫助他人的工作,就能得到三個不同版本的人生。我們以設計師的心態,靠著創意的方式,記錄下許多重要點子,接下來開始打造出三種可能的另類人生。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奧德賽計畫 ( Odyssey Plan )

請替人生幾下來的五年,想出三個不同的計畫。如果聽別人講自己的故事,多數人的人生是由一系列的「二到四年」串起來的,嬰幼兒期、學齡前期、前青春期、青春期、大學等。
快速找出「我的三種人生版本」的捷徑:
  • 人生一「你目前做的事」:跟你心中所想的是有關,可能是目前人生的延伸,或是已經渴望一段時間、吸引力十足的點子
  • 人生二「萬一事情生變,你會做的事」:天有不測風雲,某些類型的工作會走入歷史,想像一下,萬一「人生一」突然過時,此時要怎麼辦?
  • 人生三「如果錢不是問題,面子不是問題,你會做的事,或是你想活的人生」」:如果有一件事做下去之後,收入還過得去,而且沒人會笑你、看輕你,你會做什麼?
替未來五年想出三種不同版本的生活時,每個版本都要包括:
  1. 一條視覺/圖示時間軸,生活及事業無關的事也要放上去
  2. 替每個計畫取名字,點出主要精神
  3. 寫下那個計畫要問的問題,測試假設,找出新發現
  4. 在儀表板上評估幾件事:資源、喜歡度、自信度、一致性(和工作關、人生觀協調嗎?)
我們可以利用奧德賽計畫,挖掘出人生仍等著我們去做的大事,回想起已經遺忘的夢想,請保持好奇心,至少試著讓其中一個有點瘋狂。

不是馬上行動

設計產品時,設計師會發想出很多方案,打造大量原型,測試用戶反應得到回饋,快速跌倒,快速爬起來。設計思考所說的「原型設計 ( Prototyping ) 」並非呈現完整的設計,而是利用小型實驗來驗證點子。
Photo by Amélie Mourichon on Unsplash
生命設計原型的用途是讓自己設計出一段體驗,讓自己「試一試」某個版本的有趣未來。憑著非常接近親身經歷的方式,想想不同的可能性,彷彿真的活在那種未來之中。
打造原型的目的是提問、製造體驗、找出成見、快速失敗,在失敗中前進、偷窺一下未來,促進自己與他人的同理心。打造原型是明智的選擇,不打造原型則是災難一場,有時還會讓人付出昂貴的代價。
例如你熱愛美食和咖啡,因此夢想開輕食店,有天存夠錢開店了,因為你的用心設計規劃,店生意非常好,但你變得非常忙碌,需要處理店裡所有大小事,沒多久覺得人生悲慘。在這過程中才發現自己是很棒的咖啡店設計師與裝潢經理,卻不想擔任經營者處理招募員工、清點存貨與叫貨、維修清潔等。
Photo by Robert Bye on Unsplash
作者提供兩種打造原型的方法:
  1. 生命設計訪談:訪問正在做你想做的事或過你想過的生活的人,或是在你想詢問的領域擁有實際經驗與專業知識。去聽對方的故事,了解他怎麼會從事今日的行業,如何取得相關專長,一天怎麼過?
  2. 原型體驗:選一個自己有興趣的行業,跟在一位在職人士身邊一天,或實習三個月,或去相關行業打臨時工。

結語

閱讀本書,大約是2017年時非常徬徨的時期,很慶幸遇到本書,強迫自己做這些練習,現在確實是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跌跌撞撞前進中。而且在2020年8月時,參加 AgileGirls Design Your Life 工作坊 再練習一次,跟3年前練習的內容相比,價值觀可以想得更深,且計畫有緩慢前進中,我相信這本書能幫助到我,那也能幫助到正在徬徨的你。
本書重擬過後的問題,有的會帶來觀念上的衝擊;拋掉過去的認知,通常比學習新觀念還要難,然而重新認識事物很重要。不管藉由本書學到或拋掉的東西帶來多大的衝擊,其實並不會讓我們變成另一個自己,只會讓你更像自己。
優秀的設計永遠會帶出原本就存在、等著被發掘或展現的最佳特質。
Photo by Christine Sandu on Unsplash

參考資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1會員
26內容數
透過數位專案經理和產品經理的經歷,分享工作經驗、產品思維等內容,以及各大神產品好書重點整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olin Tsa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書適合:學習某些技能感到挫折的人、想培養專業技能的人、幫助小孩學習的父母 作者艾瑞克森是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世界級的「傑出表現」研究權威,被譽為「研究世界專家的世界專家」。他的研究曾被許多暢銷書引用,例如《異數》《恆毅力》《孩子如何成功》等。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提到,想要增進閱讀的技巧之前,一定要了解閱讀層次的不同。在學習閱讀技巧前,有看過幾本書,例《不當行為》、《窮查理普通常識》,雖然都是大受好評的書,但對那時的我來說,相關知識能力還不足,讀起來乏味且不理解,反而浪費時間閱讀了一本好書。
2019年最夯自我成長一書《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到2019年尾才閱讀到,有種相見恨晚,先前讀過《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天真以為是類似講解習慣理論的書,結果沒想到《原子習慣》除了提心理學因素,更提到如何在生活中可以運用的方法,建議想建立好習慣、戒除壞習慣的人可以閱讀
Linda Rising是《通訊軟體中的設計模式》(Design Patterns in Communication Software) 一書的編輯,匯集了各種設計模式概要,以及與其他作者和著《擁抱變革:從優秀走向卓越的48個組織轉型模式》
本書適合:學習某些技能感到挫折的人、想培養專業技能的人、幫助小孩學習的父母 作者艾瑞克森是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世界級的「傑出表現」研究權威,被譽為「研究世界專家的世界專家」。他的研究曾被許多暢銷書引用,例如《異數》《恆毅力》《孩子如何成功》等。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提到,想要增進閱讀的技巧之前,一定要了解閱讀層次的不同。在學習閱讀技巧前,有看過幾本書,例《不當行為》、《窮查理普通常識》,雖然都是大受好評的書,但對那時的我來說,相關知識能力還不足,讀起來乏味且不理解,反而浪費時間閱讀了一本好書。
2019年最夯自我成長一書《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到2019年尾才閱讀到,有種相見恨晚,先前讀過《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天真以為是類似講解習慣理論的書,結果沒想到《原子習慣》除了提心理學因素,更提到如何在生活中可以運用的方法,建議想建立好習慣、戒除壞習慣的人可以閱讀
Linda Rising是《通訊軟體中的設計模式》(Design Patterns in Communication Software) 一書的編輯,匯集了各種設計模式概要,以及與其他作者和著《擁抱變革:從優秀走向卓越的48個組織轉型模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許多人夢想成為藝術家、作家或音樂家,但實現夢想後,卻發現生活單調重複,難以滿足。這種困境源於規劃思維,認為人生可以像工程一樣精確計劃,但這種思維忽視了變化和成長。隨著經驗和視野的擴展,我們的目標也會改變,堅持錯誤的道路只會讓我們越走越遠。這本書提出了設計思維,鼓勵我們像設計師一樣動態解決問題,找到多
Thumbnail
設計思維不僅僅是創作工具,更是一種職涯規劃的有效方法。透過這篇文章,你將學會如何用設計師的心態進行人生規劃,了解如何制定目標、實施原型、重擬問題,並在過程中尋找最佳的職涯道路。這不僅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改變思維的方式。
Thumbnail
濃縮史丹佛設計學院開設的生涯規畫課,由兩位教授編寫。透過自身的工作觀、人生觀為出發點,觀察自身日常狀態,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工作生涯。
Thumbnail
不得不說,這本書《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真的很值得一讀,尤其是對於工作職涯感到迷惘、或覺得人生沒有選擇的人,真的要來讀這本書,並且透過書裡的練習,幫助自己找到方向及人生的掌控感。(備註:這本書主要針對工作職涯做探索) 為什麼推薦呢?以下慢慢介紹我覺得這本書的亮點。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x改變思維,找
Thumbnail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英文原名為《Designing Your Life: How to Build a Well-Lived, Joyful Life》。這本書結合了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的原則,幫助讀者在個人和職業生活中找到方向和滿足感。
Thumbnail
無論是大學生還是任何階段的讀者,在陷入人生迷惘時都可以透過《Designing your life: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獲得啟發,專注回歸內心並藉由實際操作設計出自己的人生藍圖,解決人生道路上的問題。本文分享了一些喜歡的書中觀點和個人的看法,希望大家都可以重新找回人生道路的掌控權!
Thumbnail
書名: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你的人生卡住了嗎?對於現在的工作生活是否滿意呢? 如果你心中有一點遲疑,那麼你就需要翻開這本書,好好分析現在的自己 提供三個我最喜歡的練習 還有我閱讀完的三個體悟
今天要跟大家一起學習【5 steps to design the life you want】,講者是史丹佛大學的Bill Burnett教授,他的背景我不多說,職稱學術成就那些都可以google得到,我就不贅述,直接進入正題吧! 先給大家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
Thumbnail
這是本由史丹佛設計學院知名的生涯規劃課程而來的實證指南,教人如何透過思考設計出理想的工作。透過案例分析,提供瞭解決人生問題的新角度,透過「設計思考」的五種心態,幫助人們重新設計自己的人生。本書適合那些想要重新思考工作和人生、激發創意並找到自己熱情所在。
Thumbnail
新年知識圖解第一篇:Vito 大叔的用夢想設計你的人生 作為2024年第一本書的知識圖解,真的是再適合不過啦!我覺得算是「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台灣實踐版,看著Vito大叔用設計思考的方法,去嘗試、打造、迭代自己人生的各種版本,面對內外在種種質疑與挑戰,打破不可能的自我設限,看見更多人生組合的故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許多人夢想成為藝術家、作家或音樂家,但實現夢想後,卻發現生活單調重複,難以滿足。這種困境源於規劃思維,認為人生可以像工程一樣精確計劃,但這種思維忽視了變化和成長。隨著經驗和視野的擴展,我們的目標也會改變,堅持錯誤的道路只會讓我們越走越遠。這本書提出了設計思維,鼓勵我們像設計師一樣動態解決問題,找到多
Thumbnail
設計思維不僅僅是創作工具,更是一種職涯規劃的有效方法。透過這篇文章,你將學會如何用設計師的心態進行人生規劃,了解如何制定目標、實施原型、重擬問題,並在過程中尋找最佳的職涯道路。這不僅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改變思維的方式。
Thumbnail
濃縮史丹佛設計學院開設的生涯規畫課,由兩位教授編寫。透過自身的工作觀、人生觀為出發點,觀察自身日常狀態,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工作生涯。
Thumbnail
不得不說,這本書《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真的很值得一讀,尤其是對於工作職涯感到迷惘、或覺得人生沒有選擇的人,真的要來讀這本書,並且透過書裡的練習,幫助自己找到方向及人生的掌控感。(備註:這本書主要針對工作職涯做探索) 為什麼推薦呢?以下慢慢介紹我覺得這本書的亮點。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x改變思維,找
Thumbnail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英文原名為《Designing Your Life: How to Build a Well-Lived, Joyful Life》。這本書結合了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的原則,幫助讀者在個人和職業生活中找到方向和滿足感。
Thumbnail
無論是大學生還是任何階段的讀者,在陷入人生迷惘時都可以透過《Designing your life: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獲得啟發,專注回歸內心並藉由實際操作設計出自己的人生藍圖,解決人生道路上的問題。本文分享了一些喜歡的書中觀點和個人的看法,希望大家都可以重新找回人生道路的掌控權!
Thumbnail
書名: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你的人生卡住了嗎?對於現在的工作生活是否滿意呢? 如果你心中有一點遲疑,那麼你就需要翻開這本書,好好分析現在的自己 提供三個我最喜歡的練習 還有我閱讀完的三個體悟
今天要跟大家一起學習【5 steps to design the life you want】,講者是史丹佛大學的Bill Burnett教授,他的背景我不多說,職稱學術成就那些都可以google得到,我就不贅述,直接進入正題吧! 先給大家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
Thumbnail
這是本由史丹佛設計學院知名的生涯規劃課程而來的實證指南,教人如何透過思考設計出理想的工作。透過案例分析,提供瞭解決人生問題的新角度,透過「設計思考」的五種心態,幫助人們重新設計自己的人生。本書適合那些想要重新思考工作和人生、激發創意並找到自己熱情所在。
Thumbnail
新年知識圖解第一篇:Vito 大叔的用夢想設計你的人生 作為2024年第一本書的知識圖解,真的是再適合不過啦!我覺得算是「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台灣實踐版,看著Vito大叔用設計思考的方法,去嘗試、打造、迭代自己人生的各種版本,面對內外在種種質疑與挑戰,打破不可能的自我設限,看見更多人生組合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