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妳寫什麼書?先顧好小孩吧!《她們的創作日常》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她們的創作日常

走入女性創作者們的日常
看她們如何面對自我、堅持創作
又是如何對抗外在
奮鬥於這個不願意讓她們創作的世界

創作的苦惱

因為有在寫小說的關係,在我的社群帳號上,時常收到一些匿名提問:
「對自己的創作很沒自信,不敢發表小說,怎麼辦?」
「每次發文都沒人留言,覺得很挫折,不知道該不該堅持下去?」
「不知道該怎麼下筆,要怎麼才算寫得好?」
又或者是在社群平台上,不時可以看到這樣的討論:
「開始工作之後,要怎麼繼續創作?」
「有人生了小孩後,還有辦法維持創作嗎?都用什麼時間?」
「沒有靈感的時候該怎麼辦?」
我們好奇,我們發問,因為我們「在乎」。
創作是人對自我的終極拷問──對、創作是興趣,但同時也是極其痛苦的過程。
有多少人在裡頭掙扎?又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的解答?
《她們》中主角喬投身創作

女性創作者

作者出版了前作《創作者的日常生活》,從細瑣的日常,到個人的理念,帶大家看過往諸多創作者,是如何堅持創作?如何跨過艱難?又是如何度過每一天?
然而, 誠如作者在本作的導言:女性創作者又要面臨更多的挫折與妥協
前作內容過度著重功成名就的男性,其問題在於,他們面臨的障礙經常會因為忠實的妻子、雇用的僕人、大量的遺產,以及幾個世紀以來的特權緩和。對於當代讀者,這削弱了他們作為典範的用處。很多時候,偉大心靈的日常作息似乎有些美好到出奇的地步,能夠按部就班把時間分配在工作、散步和小憩,不受諸如賺錢維生、準備餐點或與親人共度時光這些俗務的紛擾。
相較之下,把重點轉移到女性身上,則會看到挫折與妥協這些截然不同的新景況
於是作者動筆,開展了這一本,聚焦於女性創作者難題、日常、心態、精神的《她們的創作日常》。
《她們》中,喬作為女性創作者,書寫女性日常,被出版社屢屢刁難

女性在世界的位置

在復仇者聯盟的記者採訪環節,有人問某英雄的理念是什麼?誰與誰在戲中的爭執如何?針對劇情有什麼想法?
男性演員被視作「人」,與「演員」,和記者們暢談自己的理念與工作。
但飾演黑寡婦的史嘉蕾,卻只能得到:
「妳在片中的時尚元素是什麼?」「妳有穿內衣嗎?」「妳為什麼穿這件禮服?」
和本齣戲毫無相關,純粹花瓶的提問。
「這個問題不能問嗎?」 「這樣不禮貌嗎?」
被演員駁斥的記者如此回覆。
問題是在提問的當下,她並沒有被視為「復仇者聯盟的演員」,在一個關於工作的場合,她的專業、工作,並不被重視,提問僅停留在字面意義上的「膚淺」。

對女性的「期待」

女性可以時尚嗎?可以溫柔可人嗎?可以相夫教子嗎?可以平衡家庭與工作嗎?
可以、當然可以。但這不可以成為「女性應該」。
這些是眾多選擇的其中之一,但不是唯一。
但世界「期待」女性「只」待在那個位置,不該「擅自離開」。

當創作成為反叛

該如何應對這種不符合人性的「期待」呢?
或許那些創作者們並沒有意識到,她們也並非為此踏上創作路。但是當她們像一個「人」一樣活著,為自己的理念創作、發聲時,就是像那些不合理的期待說:「不!」
我不是花瓶、我不是「太太」、我不是「母親」
我是人,我是一個想創作的「人」

外在的世界

我們有不同的身分,而女性+創作者會遇到什麼樣的挑戰?
就像最前面提出的討論:
「有人生了小孩後,還有辦法維持創作嗎?都用什麼時間?」
因為被期待擔負家務,除了正職外,家中的勞動(實際做家事的時間,需要時刻在意、規劃家庭種種雜事的隱形勞動),無疑會剝奪創作的精力。甚至就算有空了,可能也累得無力產出。
女性長期被期待「平衡工作與家庭」,而創作無論作為正職或興趣,在這個平衡式都看起來都岌岌可危。
更枉論那些,只因為是女性,接踵而來的批評、不信任、被忽略、怨恨。

內在的世界

「我是不是真的做錯了什麼?」
「我是不是不適合做這個?」
「我做得不好怎麼辦?」
「家人都不支持、認可我的創作,該如何自處?」
除了女性特有的困境外,作為創作者,也終其一生備受創作的煎熬。

透過紀錄探索沒有答案的世界

到底怎麼做才好?這本書並沒有解答。
作者僅是寫下不同作者的應對方式──沒有一個可被稱為「真理」,但每個都是一種「方法」,更是一段真實不過的「人生」。

多樣化的選擇

面對家庭的難題,鋼琴家克拉拉.舒曼選擇盡可能把握瑣碎的時間。
現代舞創始人伊莎多拉.鄧肯則選擇直接拒絕家庭生活。
面對創作的壓力,雨果獎和星雲獎的得主奧克塔維婭說:保持每天創作,去他的靈感。
撰寫《金色筆記》的多麗絲則選擇去睡覺,治癒自己。
誰對呢?她們都在自己的時代背景下,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每一個選擇,每一種探索,都可以是一個「正確答案」。

作為一個創作者

其實我原本沒有很期待這本書能帶給我什麼。
因為光看書名,我就能想像內容:喔、大概是各種創作者的生平故事,引一些金句,告訴我們「這些人做得到,妳也可以喔啾咪!」
說句老實話,我猜得八九不離十(大笑)
但我也比想像中的還要再享受這本書一些。
簡略的傳記筆法,平實的寫下143個創作者的故事。在閱讀時,會有一些觀察,也有一些共鳴。與其說143個故事,不如說是143次對於種種質問的回答。那不是我的人生,也和我有些距離,但可以成為我的參考、我的安慰。
有各式各樣的創作者,五花八門的創作秘訣、生活方式,沒有誰對誰錯,每個都是一種人生態度。展現給閱讀者「這樣也可以」的坦率。
反覆嘗試吧!找到你所需要、能滿足你需求的事物、
你本能的節奏和常規,然後珍惜它。

她們的創作日常

走入女性創作者們的日常,看她們如何面對自我、堅持創作,又是如何對抗外在,奮鬥於這個不願意讓她們創作的世界。
ISBN:9789570855760
叢書系列:聯經文庫
規格:平裝 / 392頁 / 12.8 x 18.8 x 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137會員
365內容數
坑坑相連到天邊,厭世型斷更作者。一個愛說垃圾話,寫文特別慢,CP跟愛好非常雜,工作幹爆多的傢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窟的第N個狡兔 的其他內容
對話到最後,我們發現:我的目標其實不是「收手機」。 如果他把手機收起來,但還是在發呆、不聊天、不專注,我的不滿依然存在。
我不是說穿得少活該被強姦,只是勸女生不要穿太少,避免引發男性的性欲。 我不是說女生不能晚歸,只是晚上很危險,妳應該早點回家。 妳有行動的自由,但自由很危險,所以要小心一點。
有些人被童年治癒,有些人得花一輩子來治癒童年帶來的影響。
同婚、非洲豬瘟、武漢肺炎、統戰、大選、香港、六四、N號房、WHO、BLM、美中關係、再教育營......2020真的發生太多事了。 不過,我明明沒發生什麼太嚴重的事,為什麼卻那麼累?
對話到最後,我們發現:我的目標其實不是「收手機」。 如果他把手機收起來,但還是在發呆、不聊天、不專注,我的不滿依然存在。
我不是說穿得少活該被強姦,只是勸女生不要穿太少,避免引發男性的性欲。 我不是說女生不能晚歸,只是晚上很危險,妳應該早點回家。 妳有行動的自由,但自由很危險,所以要小心一點。
有些人被童年治癒,有些人得花一輩子來治癒童年帶來的影響。
同婚、非洲豬瘟、武漢肺炎、統戰、大選、香港、六四、N號房、WHO、BLM、美中關係、再教育營......2020真的發生太多事了。 不過,我明明沒發生什麼太嚴重的事,為什麼卻那麼累?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在 2021/04/23「世界閱讀日」時,我推薦了五本自己認為獲益良多的書,給身邊的朋友,在此也同時紀錄與重新編輯,分享給方格子的讀者,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Thumbnail
我認為習慣之所以難以養成,是累積效果的可視性較低,且通常無法線性歸因。我們很難說歐普拉的台風穩健、善於表達是源於每天冥想;稻盛和夫的經營成就是因為日日反省自我。然而長時間做一件事,也許未必真的能歸結到某個成果,但能讓你形成那個渴望的身分認同。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每月時間領薪水的話,那麼請回想一下,當你拿到薪水後會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會優先把錢用在「支出」生活開銷,然後每個月底看還剩下多少錢,最後才把它們「存入」銀行戶頭。有些理財書會告訴你必須先把錢支出給給自己後,才把剩下的錢用在生活開銷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Robert..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書名就覺得蠻有趣的,難道不是成功人士就不能在意書櫃嗎?不在意書櫃的人難道就不會變成成功人士嗎?成功人士就一定會在意書櫃嗎?
Thumbnail
坊間有養狗要越早絕育越好的傳說,但在某些品種,絕育卻會導致關節疾病風險(比如髖關節退化、前十字韌帶斷裂以及手肘關節退化)及某些特定的腫瘤風險上升。來自美國的Benjamin L. Hart決定蒐集、整理這些資料,用客觀的數據分析到底,什麼品種的狗,該在什麼時間絕育才好。
Thumbnail
故事從求醫開始,帶出家裡的陳年老箱子,此箱非凡箱,能言善道,更會大嘴巴散播「秘密」,它講述了奶奶的故事:早年,奶奶家門外有一株木棉大樹,但奶奶本身不喜它、嫌棄它,直到一天雷雨交加,木棉險被劈倒,奶奶才發現,經年的謾罵,竟已罵出羈絆的感情......
Thumbnail
套入社群數據與書店相結合,就能提供最精準的數據,解決父母長久以來的困擾;此外,還能增加書市場規模,除了增加更有好書外,還能幫助偏鄉孩子---電子商務平台策略聯盟-原價覺醒之原價書店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在 2021/04/23「世界閱讀日」時,我推薦了五本自己認為獲益良多的書,給身邊的朋友,在此也同時紀錄與重新編輯,分享給方格子的讀者,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Thumbnail
我認為習慣之所以難以養成,是累積效果的可視性較低,且通常無法線性歸因。我們很難說歐普拉的台風穩健、善於表達是源於每天冥想;稻盛和夫的經營成就是因為日日反省自我。然而長時間做一件事,也許未必真的能歸結到某個成果,但能讓你形成那個渴望的身分認同。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每月時間領薪水的話,那麼請回想一下,當你拿到薪水後會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會優先把錢用在「支出」生活開銷,然後每個月底看還剩下多少錢,最後才把它們「存入」銀行戶頭。有些理財書會告訴你必須先把錢支出給給自己後,才把剩下的錢用在生活開銷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Robert..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書名就覺得蠻有趣的,難道不是成功人士就不能在意書櫃嗎?不在意書櫃的人難道就不會變成成功人士嗎?成功人士就一定會在意書櫃嗎?
Thumbnail
坊間有養狗要越早絕育越好的傳說,但在某些品種,絕育卻會導致關節疾病風險(比如髖關節退化、前十字韌帶斷裂以及手肘關節退化)及某些特定的腫瘤風險上升。來自美國的Benjamin L. Hart決定蒐集、整理這些資料,用客觀的數據分析到底,什麼品種的狗,該在什麼時間絕育才好。
Thumbnail
故事從求醫開始,帶出家裡的陳年老箱子,此箱非凡箱,能言善道,更會大嘴巴散播「秘密」,它講述了奶奶的故事:早年,奶奶家門外有一株木棉大樹,但奶奶本身不喜它、嫌棄它,直到一天雷雨交加,木棉險被劈倒,奶奶才發現,經年的謾罵,竟已罵出羈絆的感情......
Thumbnail
套入社群數據與書店相結合,就能提供最精準的數據,解決父母長久以來的困擾;此外,還能增加書市場規模,除了增加更有好書外,還能幫助偏鄉孩子---電子商務平台策略聯盟-原價覺醒之原價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