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好奇的姿態
理解你的內在冰山
探索自己,連結他人
有一些令人厭煩的對話,特別常見於親子之間:
「你怎麼那麼胖啊?」
「還不快去讀書?偷甚麼懶?」
「把手機收起來!」
「你讀這個有未來嗎?」
「你這甚麼態度?」
還有一些與自我的對話:
「我做不到這件事,我完蛋了。」
「我好討厭自己。」
「好累,不想做這些事。」
然而這些「話語」是冰山的上層,是長期積累、一連串思考過程後所突出的外顯現象,而非事件本身。
薩提爾著名的「冰山理論」,便是帶我們去探索水平面之下,還有些什麼?
請你把手機收起來
「把手機收起來!」
你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希望得到的結果是什麼呢?
「他把手機收起來。」
必須現在把手機收起的原因是什麼呢?
「因為現在是吃飯時間,不能玩手機。」
所以你在意的是使用手機的時間點嗎?
「對,什麼時間就該做什麼事。吃飯時間就應該吃飯,要專心。」
那說出這句話的當下,更在意的是「他在使用手機,沒有專心吃飯」,還是「他沒有做好時間管理」呢?
「時間管理也有啦,但更重要就是要認真吃飯啊。」
那你認為「專心吃飯」應該是什麼樣子呢?
「專注在餐桌上的人事物,吃東西,跟同桌的人聊聊天。」
所以「專心吃飯」包含了聊天。
比起玩手機,你更願意看到對方跟你聊天,對嗎?
「是。」
那你認為「玩手機」和「跟同桌聊天」最大的差別在哪呢?
「玩手機的專注力就不在桌上啦,不知道飄到哪裡去了。」
所以當對方在吃飯時間使用手機,你會感到憤怒的點在於:他的專注力並沒有放在餐桌上,神遊到其他地方了,對嗎?
「差不多,這樣很沒禮貌。」
那你的對話目標,是希望他把手機收起來,還是他的專注力放在你身上呢?
「後者。」
先示範到這裡。
對話的目標
對話到最後,我們發現:我的目標其實不是「收手機」。
如果他把手機收起來,但還是在發呆、不聊天、不專注,我的不滿依然存在。
我會繼續要求他:專心吃飯!
或者是:怎麼都不說說話!
對我來說,「專心吃飯」包含專心與同桌的人互動,但這並不是他的腦迴路。所以他認為自己已經把手機收起來了,夠專心了,怎麼還要面對我的不滿?
後續的對話自然不會愉快。
當我釐清我的深層目標是:希望他跟我說話。
那我的對話就應該更精準。
「把手機收起來。」
→「欸、吃飯的時候陪我聊聊天嘛。」
保持好奇心
薩提爾對話中的「好奇」大概是這樣。
可以是對外的與他人聊天,更可以是對內的與自己對話。
不預設答案,不理所當然,不投以情緒,對人的每個反應、情感抱持「好奇心」,持續以問題,去探詢內在的可能性:
我對此的感受是什麼?
對於我擁有的感受,自己的看法是什麼(例如:對憤怒的自己感到失望)?
我擁有這個感受的起因是什麼?是因為這件事嗎?是因為過去的經驗嗎?
我希望在這當中得到什麼?
失去「好奇心」的對話,充滿個人基於自己冰山背景的預設。
(接收資訊)看到^^
→(冰山背景)過去看到^^都是在反諷
→(解讀)他在諷刺我
→(情緒感受)生氣、不舒服
薩提爾以冰山為例,層層分類,當我們有好奇心,便能去挖鑿真心,進而去理解外顯行為背後的成因。
對內理解自我,對外連結他人。
但什麼是精確的對話呢?
先講講薩提爾所謂的「應對姿態」,我想用出版社的這個影片為例:
應對姿態
- 指責:以高姿態,憤怒、生氣的語調。
「用什麼手機!手機收起來!」
- 討好:以低姿態討好對方,語調偏軟。
「欸你不要玩手機了好不好?」
- 超理性:說教、講道理,脫離人性。
「吃飯時用手機容易分心,還影響消化。」
- 打岔:以無關目標的內容打亂溝通,可能是天馬行空或搞笑,試圖轉移焦點或注意力。
「欸你在玩什麼?」
還有第五個,應對姿態:一致性
換一個網路比較能理解的用語是「溫柔而堅定」。
理解自己內在的需要、情緒,並用精準的內容,不算舊帳的,內外在一致,平和穩定的語調,誠實誠懇地和對方溝通。
推薦
想把這本書推薦這些人閱讀:
1. 覺得家長有夠難講話,親子溝通很痛苦
2. 教育相關職業
3. 明明很關心對方,但常常不知道該說什麼的人
4. 常覺得別人都聽不懂自己說話的意思
5. 很不喜歡自己冒出的情緒,但又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些想法
這本書有點小貴,如果您沒有收實體書的執念,可以改買電子書。
比較便宜,也沒有收納問題,畫筆記也方便。
(然後博客來短期應該沒有倒閉問題,所以不用太擔心電子書蒸發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