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照顧別人的你,更要留意自己的傷:創傷照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創傷照管:照顧別人的你,更要留意自己的傷》


這是一本很適合助人工作者的書,但我也覺得很適合大家閱讀。

因為我們其實都累了。

同婚、非洲豬瘟、武漢肺炎、統戰、大選、香港、六四、N號房、WHO、BLM、罷免案......好多需要發聲的戰場,我現在寫的還不是這一年來所有的抗爭,還有好多好多。

我們除了自己的生活、學業、工作、感情外,花了很多精力在這些我們在意的議題上。不是熱血青春,而是不得不開口。因為目睹了那些傷口,讓我們無法保持沉默。

當然,我們可能沒有親身經歷那樣的傷痛,但作為從旁的參與者,有一定程度的感同身受。在面對世界的時候,看見他人的需要、求助,與自己的責任。為此焦慮、為此哭泣、為此憤怒。

raw-image

別人那麼痛苦,我算什麼?

所以我們的情緒、大腦,其實也同樣需要被安慰──是、我知道外頭有更多受傷害的人,香港的抗爭還在繼續,維吾爾人的經驗讓人心碎──但那不代表我們的狀態不需要得到自己的關注。

同理心,應該也要把自己囊括進去。

雖然狀況不大一樣,但看見大家的憤怒時,我想到的是每次處理輔導案件時的自己:好生氣,對於現狀感到無力,又對兇手憤怒,同樣對冠冕堂皇的廢物生氣。

那種憤怒像火一樣灼燒我的喉嚨,哽著一口氣,腦袋都快炸開了。

「為什麼這個世界是這樣?」
「人類毀滅算了。」

對、大概是這種感覺,情況不一樣,但類似的感受。


資訊過載的大腦

接收了太多創傷資訊的我們,或許可以藉由睡覺、打遊戲、吃大餐放鬆,但那個過載的大腦已經留下了傷害的印記。

這本書在討論的就是「創傷照管」,也就是最最老梗的「身心平衡」那一套──可是很深刻、很實際,像一個綿密的紗布,輕輕包裹住我們的心。

其實我們的心受傷了

我覺得很有趣的是,以往這種創傷比較出現在諸如社工、戰地記者、律師、醫生護理等助人工作者身上,這本書也確實在這些職業中比較常見。但現在的我們,因為認真地投入在這個世界中,反而也出現了這樣的症狀──並可能沒有自覺。

我們選擇關閉帳號、逃離SNS、破口大罵、補償性暴食或消費──這些其實都是很典型的創傷反應。所以我才突然想要推薦這本書給各位:因為我們的心其實存在傷口。

請放心、這本書不會告訴我們:「想開點就沒事啦☆」這種廢話,而是針對各種情況,提出具體可行的作法與思維邏輯。或許能成為各位的一點幫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窟的第N個狡兔
141會員
371內容數
坑坑相連到天邊,厭世型斷更作者。一個愛說垃圾話,寫文特別慢,CP跟愛好非常雜,工作幹爆多的傢伙。
窟的第N個狡兔的其他內容
2021/11/17
毆打配偶之後,施暴者痛哭流涕,十分懊悔。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會這樣做。我只是一時衝動,我真的太生氣了。」 或者是在暴力事件發生後,施暴者說: 「我也不想打人,我是被惹毛了!都是你在我心情不好的時候還來煩我!」
Thumbnail
2021/11/17
毆打配偶之後,施暴者痛哭流涕,十分懊悔。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會這樣做。我只是一時衝動,我真的太生氣了。」 或者是在暴力事件發生後,施暴者說: 「我也不想打人,我是被惹毛了!都是你在我心情不好的時候還來煩我!」
Thumbnail
2021/09/28
我知道打罵教育不對,我知道。 不過好聲好氣講過了,理性溝通過了,真的就完全沒用! 講他幾句好的,他還嫌奇怪? 那個猴死囝仔就是不聽話,你要我怎麼辦?
Thumbnail
2021/09/28
我知道打罵教育不對,我知道。 不過好聲好氣講過了,理性溝通過了,真的就完全沒用! 講他幾句好的,他還嫌奇怪? 那個猴死囝仔就是不聽話,你要我怎麼辦?
Thumbnail
2021/03/28
你是原住民,那應該很會唱歌吧? 你好高喔,籃球很厲害齁? 你那麼胖,是不是都亂吃東西?
Thumbnail
2021/03/28
你是原住民,那應該很會唱歌吧? 你好高喔,籃球很厲害齁? 你那麼胖,是不是都亂吃東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也許,你正在處於眼前所遭遇和卡關. 腦袋裡有千千萬萬的OS. 可能和最親近的人有著誤會,很久沒有說話了,感覺怎麼樣也解不開 可能在公司遇到沒有原則的主管,什麼事都要你去執行,又覺得沒有人支持,身心俱疲. 遇上天災人禍,而失去了照顧自己或工作的能力 突然工作機會減少,心裡很焦慮,擔心收入無法養家
Thumbnail
也許,你正在處於眼前所遭遇和卡關. 腦袋裡有千千萬萬的OS. 可能和最親近的人有著誤會,很久沒有說話了,感覺怎麼樣也解不開 可能在公司遇到沒有原則的主管,什麼事都要你去執行,又覺得沒有人支持,身心俱疲. 遇上天災人禍,而失去了照顧自己或工作的能力 突然工作機會減少,心裡很焦慮,擔心收入無法養家
Thumbnail
負面事件,不需要重播的功能 兒時,經歷過的某些事,即使始末已有點模糊,但當時的悲傷、委屈,生氣、恐懼,只要輕輕觸及,當年的情緒仍會和著淚,不斷在心中翻攪。即便我已長大,依然如此。而成年之後,任勞任怨,辛勤付出,卻一再被視為理所當然,我既惱怒又失落。 我,若獨處於冬風偕雨的午後,潛藏的哀傷、懊悔雲湧直
Thumbnail
負面事件,不需要重播的功能 兒時,經歷過的某些事,即使始末已有點模糊,但當時的悲傷、委屈,生氣、恐懼,只要輕輕觸及,當年的情緒仍會和著淚,不斷在心中翻攪。即便我已長大,依然如此。而成年之後,任勞任怨,辛勤付出,卻一再被視為理所當然,我既惱怒又失落。 我,若獨處於冬風偕雨的午後,潛藏的哀傷、懊悔雲湧直
Thumbnail
根據《哈佛商業評論》的統計,這是新冠以來最多人點閱的一篇文章。從年初開始,台灣的疫情愈趨嚴峻,很像去年美國疫情大爆發當下的社會氣氛,這篇文章正好陪伴著當時陷入焦慮、不安情緒的台灣讀者,反思個人到底該如何因應疫情,找到力量、找到意義?
Thumbnail
根據《哈佛商業評論》的統計,這是新冠以來最多人點閱的一篇文章。從年初開始,台灣的疫情愈趨嚴峻,很像去年美國疫情大爆發當下的社會氣氛,這篇文章正好陪伴著當時陷入焦慮、不安情緒的台灣讀者,反思個人到底該如何因應疫情,找到力量、找到意義?
Thumbnail
  有那麼一個時刻,覺得全世界的人,都不懂我,也沒有人願意是主動關心自己的,也因此在那個虛情假意的社群中,要示弱自己,成了一種壓力,每當聽到有人說「加油」的時候,總覺得我好像不該悲傷、不該難過,只想給大家一種樂觀、開朗、獨立的自己,也因此低潮文章在那,似乎成了一種討拍文,但非我所想,逐漸,我不敢多贅
Thumbnail
  有那麼一個時刻,覺得全世界的人,都不懂我,也沒有人願意是主動關心自己的,也因此在那個虛情假意的社群中,要示弱自己,成了一種壓力,每當聽到有人說「加油」的時候,總覺得我好像不該悲傷、不該難過,只想給大家一種樂觀、開朗、獨立的自己,也因此低潮文章在那,似乎成了一種討拍文,但非我所想,逐漸,我不敢多贅
Thumbnail
  創傷不是你的錯,但復原是自己的責任。 以上方法都是在打破你受情緒控制;你封閉自己的狀況,你不是情緒,所以透過感知情緒,就可以了解到情緒不等於你,和你是不同的存在,所以呢?你覺知它,觀察它,隨它起伏,它就比較控制不了你了;你出外去動,你感恩,你助人,就沒有再封閉自己了。但這些對當事者是否有效,則
Thumbnail
  創傷不是你的錯,但復原是自己的責任。 以上方法都是在打破你受情緒控制;你封閉自己的狀況,你不是情緒,所以透過感知情緒,就可以了解到情緒不等於你,和你是不同的存在,所以呢?你覺知它,觀察它,隨它起伏,它就比較控制不了你了;你出外去動,你感恩,你助人,就沒有再封閉自己了。但這些對當事者是否有效,則
Thumbnail
這次全人類受苦, 是否也是人類該償還的。 過去,欠這世界天地萬物生靈,真的太多了。 可以稍稍體會之前書上看到的, 「事件本身是客觀的,有時候是為了讓失衡的狀態再平衡」
Thumbnail
這次全人類受苦, 是否也是人類該償還的。 過去,欠這世界天地萬物生靈,真的太多了。 可以稍稍體會之前書上看到的, 「事件本身是客觀的,有時候是為了讓失衡的狀態再平衡」
Thumbnail
最近,疫情變嚴重,看著數字,真的很恐懼。而我也不例外,很害怕也很担心,那不可預知的未來。要多久才能恢復原本的日子,要多久才能恢復那安全的台灣。  或許因為這樣子,所以大家的心都焦慮了,焦慮後很多看法都變的不理想,當然,在這個時候,大家都失去了重心,唯一的出口就是不停的爭取不停的爭論及不停的爭吵。 
Thumbnail
最近,疫情變嚴重,看著數字,真的很恐懼。而我也不例外,很害怕也很担心,那不可預知的未來。要多久才能恢復原本的日子,要多久才能恢復那安全的台灣。  或許因為這樣子,所以大家的心都焦慮了,焦慮後很多看法都變的不理想,當然,在這個時候,大家都失去了重心,唯一的出口就是不停的爭取不停的爭論及不停的爭吵。 
Thumbnail
好了,經過一天歡樂的結衣之亂(?)後,來講一下比較嚴肅的話題。 提醒大家外出記得戴口罩,除了防疫還能美顏呢。 這次台灣的疫情必然讓人重視,但還有一項我們要注意的,是疫情下大家的心理狀況。 本來平安的日常,突然從短短一星期內轉化為三級警戒,大家都無法出遠門、正常工作、見朋友,在家也看著一堆恐慌搶口罩、
Thumbnail
好了,經過一天歡樂的結衣之亂(?)後,來講一下比較嚴肅的話題。 提醒大家外出記得戴口罩,除了防疫還能美顏呢。 這次台灣的疫情必然讓人重視,但還有一項我們要注意的,是疫情下大家的心理狀況。 本來平安的日常,突然從短短一星期內轉化為三級警戒,大家都無法出遠門、正常工作、見朋友,在家也看著一堆恐慌搶口罩、
Thumbnail
同婚、非洲豬瘟、武漢肺炎、統戰、大選、香港、六四、N號房、WHO、BLM、美中關係、再教育營......2020真的發生太多事了。 不過,我明明沒發生什麼太嚴重的事,為什麼卻那麼累?
Thumbnail
同婚、非洲豬瘟、武漢肺炎、統戰、大選、香港、六四、N號房、WHO、BLM、美中關係、再教育營......2020真的發生太多事了。 不過,我明明沒發生什麼太嚴重的事,為什麼卻那麼累?
Thumbnail
第一次踏上美國,到舊金山灣區做市調,也是公司首次參與在美國的加盟展。行前戰戰兢兢的準備,但是在過程中,經驗不足,還是犯了錯挨了罵。後續的表現,每況愈下。這天,結束搬家工作,挨了前輩罵,腦海浮現低谷時的受挫記憶。懷著憂慮,我進到書店,映入眼簾的,是由腦內探險隊,撰寫的《為什麼總是感到很受傷》
Thumbnail
第一次踏上美國,到舊金山灣區做市調,也是公司首次參與在美國的加盟展。行前戰戰兢兢的準備,但是在過程中,經驗不足,還是犯了錯挨了罵。後續的表現,每況愈下。這天,結束搬家工作,挨了前輩罵,腦海浮現低谷時的受挫記憶。懷著憂慮,我進到書店,映入眼簾的,是由腦內探險隊,撰寫的《為什麼總是感到很受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