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為何我們總是渴望親密,卻又難以承受?童年情感忽視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童年情感忽視:
為何我們總是渴望親密,卻又難以承受


我不覺得這是一本拍拍抱抱安慰人的書,更像一個溫柔堅定的同理者。閱讀過程中會有「被一本書聆聽」的微妙感覺。他的「溫柔」並不是說「這樣沒關係」,而是「這是正常的」

肯定事實、感受的存在,帶著讀者梳理那些很難被察覺的困境。

12種情感失能的父母類型
1. 自戀型父母:充滿了優越感,要求孩子表現完美,不能丟父母或家族的臉。
2. 權威型父母:期待孩子按照父母的規定行事,都是「為你好」,不要問為什麼。
3. 放縱型父母:未盡責地為孩子提供限制或規範,不敢對孩子說「不」。
4. 活在憂傷裡的單親父母:因離婚或喪偶的情緒風暴,而無力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5. 成癮型父母:正常及不正常時判若兩人,孩子無法預測下一刻父母是哪個面貌。
6. 憂鬱型父母:沒有足夠的精力或熱情來教養孩子,不是顯得暴躁就是悶悶不樂。
7. 工作狂父母:生活重心都在工作上,沒時間去注意孩子有什麼需求或感受。
8. 需照顧特殊家庭成員的父母:家中有重病的人讓父母分身乏術,無暇關心孩子情緒。
9. 成就與完美導向型父母:不斷給孩子壓力,逼迫孩子達成父母想要的目標。10. 反10. 社會型父母:反社會者的特徵即是本身沒有罪惡感、缺乏同情心。
11. 身兼父職或母職的孩子:強迫孩子表現得跟大人一樣,孩子甚至要照顧父母。
12. 為孩子著想但缺乏自覺的父母:一廂情願地對孩子好,卻忽視了孩子的「感覺」。


書中就是像這樣,用非常具體的量表、定義詞(話說附贈ㄉ感覺詞彙表簡直可以當國文教材用),帶人認識自己的處境,以及為什麼我們會走到這?

全書有一股「好、我明白了,總之我們現在在這兒了」的立場,讓我滿受用的。畢竟我知道自己爛透了,才不需要一本假大空的書跟我說我很棒,這騙不了誰。


童年:那些隱而未現,但巨大的影響

孩童剛開始探索的時候,父母便是自己的全世界。
所有的喜怒哀樂、黑白是非,都來自扶養者。
甚至再微小不過的暗示,都會成為孩子的一部分。

童年教養的力量有多強呢?有點想引用這篇漫畫作為範例

〈怪物〉 Dream about a monster

因為正是人類認識這個世界的時期,所有發生的事,好或不好,有意或無意,都會成為「構築自我」的養分。

到頭來並不是要怪罪扶養者(雖然有些人滿值得怪罪ㄉ)

因為所謂的「完美經驗」並不存在。我們身上的傷痕刻畫出現在的自己。
但我們可以認識這些已經存在的事實,以及它們為什麼存在?

個人心得

題外話:作為一個其實童年還算OK的人類,陸陸續續看了好幾本講童年相關的書,有滿多感觸的。除了感慨自己的幸運外,也發現有好多時刻,只差一步──可能是父母及時煞車,或者是我主動破局──但真的只差一點,我或許就不是現在的樣子了。

這本書真的滿妙的,推薦給:

1. 對個人情緒感受常有愧疚、不安感的人
2. 「知道」但無法「感受」或「表達」情感的人
3. 願意在別人身上花大錢,但覺得自己不需要的人
4. 常接觸小孩的人(有滿多可以練習的語法)
5. 單純看完介紹想讀一下的人(????)

我自己看這本書,其實偏向第四類人。想從諮商治療的書,回推「那應該怎麼說會比較好」?讓自己對語言、態度更敏銳一點。就、能減少多少對孩子的傷害就算多少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窟的第N個狡兔
149會員
374內容數
坑坑相連到天邊,厭世型斷更作者。一個愛說垃圾話,寫文特別慢,CP跟愛好非常雜,工作幹爆多的傢伙。
窟的第N個狡兔的其他內容
2021/11/17
毆打配偶之後,施暴者痛哭流涕,十分懊悔。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會這樣做。我只是一時衝動,我真的太生氣了。」 或者是在暴力事件發生後,施暴者說: 「我也不想打人,我是被惹毛了!都是你在我心情不好的時候還來煩我!」
Thumbnail
2021/11/17
毆打配偶之後,施暴者痛哭流涕,十分懊悔。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會這樣做。我只是一時衝動,我真的太生氣了。」 或者是在暴力事件發生後,施暴者說: 「我也不想打人,我是被惹毛了!都是你在我心情不好的時候還來煩我!」
Thumbnail
2021/09/28
我知道打罵教育不對,我知道。 不過好聲好氣講過了,理性溝通過了,真的就完全沒用! 講他幾句好的,他還嫌奇怪? 那個猴死囝仔就是不聽話,你要我怎麼辦?
Thumbnail
2021/09/28
我知道打罵教育不對,我知道。 不過好聲好氣講過了,理性溝通過了,真的就完全沒用! 講他幾句好的,他還嫌奇怪? 那個猴死囝仔就是不聽話,你要我怎麼辦?
Thumbnail
2021/03/28
你是原住民,那應該很會唱歌吧? 你好高喔,籃球很厲害齁? 你那麼胖,是不是都亂吃東西?
Thumbnail
2021/03/28
你是原住民,那應該很會唱歌吧? 你好高喔,籃球很厲害齁? 你那麼胖,是不是都亂吃東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謝依婷醫師在兒童心智科執業十年,寫下這本的《親愛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 看完其實心情有點複雜。 愛,是一個人長大的養分,但成長環境中帶來的傷,孩子往往也默默地承接吸收了。 父母關係的不和諧,同儕之間的人際困境,學業成績的考試壓力...等等,都是讓孩子深感焦慮與困住自己的議題。 一個個兒童心
Thumbnail
謝依婷醫師在兒童心智科執業十年,寫下這本的《親愛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 看完其實心情有點複雜。 愛,是一個人長大的養分,但成長環境中帶來的傷,孩子往往也默默地承接吸收了。 父母關係的不和諧,同儕之間的人際困境,學業成績的考試壓力...等等,都是讓孩子深感焦慮與困住自己的議題。 一個個兒童心
Thumbnail
什麼是家呢?是我們受傷時感覺可以無條件包容我們的地方,是我知道你會一直都在,你會告訴我「孩子,沒事的,爸爸媽媽永遠愛你、支持你,會盡自己所能陪著你」。 但有多少家庭能提供給孩子這種安全感呢?
Thumbnail
什麼是家呢?是我們受傷時感覺可以無條件包容我們的地方,是我知道你會一直都在,你會告訴我「孩子,沒事的,爸爸媽媽永遠愛你、支持你,會盡自己所能陪著你」。 但有多少家庭能提供給孩子這種安全感呢?
Thumbnail
當一個孩子張牙舞爪, 你能否看見他言行背後藏起來的傷痛? 當一個孩子冷漠地說「我不需要你的關心」 別信,別真的轉身離去。 . 3月份有機會在6個不同場合 與各式各樣身份的學習者們相遇 不論是母親、老師、或是一般的人 我看見原來有些成人 在長大後是不願意回顧童年的 也不願意承認兒時的自己有受傷的感受
Thumbnail
當一個孩子張牙舞爪, 你能否看見他言行背後藏起來的傷痛? 當一個孩子冷漠地說「我不需要你的關心」 別信,別真的轉身離去。 . 3月份有機會在6個不同場合 與各式各樣身份的學習者們相遇 不論是母親、老師、或是一般的人 我看見原來有些成人 在長大後是不願意回顧童年的 也不願意承認兒時的自己有受傷的感受
Thumbnail
因為想精簡書櫃於是開啟了閱讀(兼output)生活,已經忘記幾年前為何購買這本書,大概是因為當時的情緒非常切合「不安」主題吧! 本書例舉了各式「不健全人格」的形成,剖析人們不安的行為表現背後隱含的心理因素。閱讀此書後可更認識自我,也理解那些周遭令你討厭、五味雜陳的人,藉此調整自己的行動……。
Thumbnail
因為想精簡書櫃於是開啟了閱讀(兼output)生活,已經忘記幾年前為何購買這本書,大概是因為當時的情緒非常切合「不安」主題吧! 本書例舉了各式「不健全人格」的形成,剖析人們不安的行為表現背後隱含的心理因素。閱讀此書後可更認識自我,也理解那些周遭令你討厭、五味雜陳的人,藉此調整自己的行動……。
Thumbnail
─有感前言 小時候我是寄養在親戚家,成長環境屬於問題極為嚴重的壓抑型傳統家庭,從小被灌輸「囡仔人有耳無喙」,導致長大很多心裡真正的想法無法正確表達,甚至不敢對長輩、上司表達自己的意見。由於從小父母離異,爸媽對我來說就只是個尊稱,還記得小時候,最愛爸媽過節時來看我,因為我就有好吃的糖和新衣服穿。
Thumbnail
─有感前言 小時候我是寄養在親戚家,成長環境屬於問題極為嚴重的壓抑型傳統家庭,從小被灌輸「囡仔人有耳無喙」,導致長大很多心裡真正的想法無法正確表達,甚至不敢對長輩、上司表達自己的意見。由於從小父母離異,爸媽對我來說就只是個尊稱,還記得小時候,最愛爸媽過節時來看我,因為我就有好吃的糖和新衣服穿。
Thumbnail
我們的社會,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年代不可考),流行一種父母要和孩子作朋友的教養觀念,所以父不是父不是母、孩子不是孩子.... 這樣有什麼影響呢?許多孩子的心裡都沒有感受到可靠及值得信任的父母親,卻年紀小小就必須當父母親的閨蜜,不是聽父親說些對人生喪志的話,就是聽母親對人生的諸多失望....
Thumbnail
我們的社會,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年代不可考),流行一種父母要和孩子作朋友的教養觀念,所以父不是父不是母、孩子不是孩子.... 這樣有什麼影響呢?許多孩子的心裡都沒有感受到可靠及值得信任的父母親,卻年紀小小就必須當父母親的閨蜜,不是聽父親說些對人生喪志的話,就是聽母親對人生的諸多失望....
Thumbnail
我必須發自肺腑地說:《假性孤兒》這本書的精闢和深入,遠超過我的預期。 書中著眼於「情感缺失」父母對孩子造成的深遠影響,並提出很具體的解決方案。讀完才了解原來我們常見的具有無法忍受批評、喜歡控制他人、容易情緒勒索等人格特質的人,都是由於情感缺失作祟。
Thumbnail
我必須發自肺腑地說:《假性孤兒》這本書的精闢和深入,遠超過我的預期。 書中著眼於「情感缺失」父母對孩子造成的深遠影響,並提出很具體的解決方案。讀完才了解原來我們常見的具有無法忍受批評、喜歡控制他人、容易情緒勒索等人格特質的人,都是由於情感缺失作祟。
Thumbnail
大概一半的書我都算是認同以及喜歡的,尤其大三章討論「感受」,整個章節我幾乎都想句句節錄,實在很推薦大家看一下! 不過針對作者提及睡眠調整的分享,我就不太同意了,因為......
Thumbnail
大概一半的書我都算是認同以及喜歡的,尤其大三章討論「感受」,整個章節我幾乎都想句句節錄,實在很推薦大家看一下! 不過針對作者提及睡眠調整的分享,我就不太同意了,因為......
Thumbnail
有些人被童年治癒,有些人得花一輩子來治癒童年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有些人被童年治癒,有些人得花一輩子來治癒童年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不再否認自我,憐憫童年的自己| 我現在離我的童年好遠,當了父母,再也沒有餘裕可以回到童年的想像,其實才不過短短20幾年光景,我們早已遺忘如何理解孩子,也不想理解內在童年的自己。看見童年的痛苦是不容易的,我們總是以為遺忘、否認會帶來成長,但那只會讓自己成為不想背叛童年的大人,時而扮演大人的輕鬆...
Thumbnail
|不再否認自我,憐憫童年的自己| 我現在離我的童年好遠,當了父母,再也沒有餘裕可以回到童年的想像,其實才不過短短20幾年光景,我們早已遺忘如何理解孩子,也不想理解內在童年的自己。看見童年的痛苦是不容易的,我們總是以為遺忘、否認會帶來成長,但那只會讓自己成為不想背叛童年的大人,時而扮演大人的輕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