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蛙聲唧唧,忽大忽小、或停又起,不比手機App中的仿大自然聲可以調音量,但更催眠。
耳邊已經習慣租處隆隆聲的窗型冷氣,老家的分離式冷氣很安靜,通常第一晚都不適應。
躺著睡不著,念頭剛起「好安靜啊」,就笑了出來。
我比爸媽晚起許多,餐桌上有媽媽為我留的早餐。
吃飽之後,我倒杯咖啡,上樓到書房工作。
大約兩、三點肚子餓,下樓到廚房找東西吃,通常是為我留的午餐。
傍晚四點多,媽媽開始備料,洗洗切切,她不需要我幫忙。我坐在餐桌邊,陪她閒聊話家常。
這次回家,我不禁納悶,為何每次回老家就能每天寫東西?
為何好像有很多時間,而要做的事化約到寥寥數件?
這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原來,這是獨生女的感受吧,一切被打理、被支持、被照顧著 (我想像)。
雞蛋也是這樣的感受吧?
早餐吃飽後倒著看媽媽忙東忙西,等著被餵食下一餐,媽媽有空時綵衣娛親一番。
駝著疲憊回老家,直到今天,腦袋才運轉順暢一些,感覺吸到了比較多氧氣。
完成工作進度,幫大姊把舊書登錄二手書店、裝箱打包,踩踩運動腳踏車,伸展,現在滴滴答答打著日記(下午4點)。
打掃煮飯洗衣的日常瑣事,分開來看如此舉無輕重,然而確實分割了專注力與精力。
帶狗狗比帶小孩輕鬆許多,但仍然有某種程度的注意力(能量)投注給跟進跟出的小跟班。
當雞蛋不在身邊時,明顯感受到有股能量不再向外投射,回到了自己身上。
這像是斷捨離說的,你分配了能量給每件物品、每段關係,
彷彿你與物品、他人之間連著一條線,不管你走到哪裡,都拖著那些東西。
每個人能承擔(拖著)的東西數量,都是不一樣的。
如果那陣子覺得累,覺得疲憊,看看身上連出去的線,是不是超過了自己可負荷的數量?
我最近發現自己好不容易決定捨掉一些,輕鬆了之後沒多久,又想要抓取什麼來填滿空間。
大腦很喜歡抓這個那個,讓自己來忙,轉移注意力,不去看真正重要的事。
大腦喜歡加法。
購物時留意加進購物車的東西,
平時也要留意大腦加進生命的東西。
#喬安納日記 108
我預計於2020年在方格子寫183篇日記,若你喜歡這裡的文字,請追蹤或訂閱「方格子」中「喬安納日記」支持我,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