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學習地圖-四個自我的提問(上)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案例呈現

一位四十餘歲的女士,有伴侶及兩個子女,也有一份記帳的工作。這兩、三年晚上超過十一點還沒睡時,就會容易肚子餓,吃了會比較好睡一些,但是,也擔心這樣子對身體不好。如果不吃的話,會越來越餓,也會因此而睡不著,對此感覺到相當的困擾。這一年多來想要自我成長,透過演講、看書,以及參加一些工作坊,有了一些進展,會透過冥想的方法讓自己比較好睡,但是,仍希望能夠有更多的進展,但也一時不知可以從何處開始著手。

她回想平時自己處理好孩子的情況,讓他們入睡之後,再去安頓自己洗澡、收拾東西,常常就超過了十一點,這時就會越來越餓,而且伴侶出差不在時,會更加明顯,有感受到一種孤獨、焦慮的感覺。吃了宵夜後,也會焦慮自己睡不著。
她記得之前某次上工作坊時,有提到學習地圖的四個提問,或許可以用這樣的架構來探索一下自己,於是她找到一個有空的時間,在自己的房間裡,比較不受到其他家人的干擾,就開始問自己:
「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她先想到的是,希望自己能好好的睡覺...。那麼,如果能好好的睡覺,可以得到什麼呢?...身體會比較健康、有精神,不影響到第二天的工作...。然後呢?又會得到什麼?...會讓自己的精力充沛、情緒穩定。...這樣的話,和孩子的關係就會更好。...然後呢?...就會感覺到開心、放鬆。

她試著感覺自己的開心、放鬆,但是因為心裡一直覺得緊繃、沉重,感覺不到。於是想,自己還想要什麼呢?...腦海中浮現了「想要自己有價值」。此刻,落下了淚來,想到自己放下了可以一展長才的機會,選擇一個穩定的工作,以便更能照顧好孩子,但是,卻覺得自己什麼都沒有做好,工作、照顧孩子都不如己意...,對自己有好多的責備,覺得自己很糟糕。
在這樣低沈的氣氛中,停留了好一陣子,才忽然覺察到自己陷入這樣自責、自憐的情緒中,於是回神過來,接納此刻的負向情緒,繼續的陪著自己,問自己想要什麼?...歸納一下前面的探索,自己想要有價值,這樣也才能開心、放鬆、自在。再一次的,想像自己可以做好工作,照顧好孩子,讓自己有價值,也因而感覺到開心、放鬆...,很認真的嘗試體驗,...但仍然沒有太多的感覺,有些氣餒。
雖然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但是無法有比較明顯的體驗,這和自己過去就比較隔絕自己感受的習慣有關,也和自己最近這段時間和先生之間的不愉快,使得情緒比較低落有關。但是,此刻提醒自己,選擇了繼續去體驗自己想要什麼,而不是像剛剛那樣,再度陷入「問題」的泥淖裡。於是,她想了一個快樂的場景:她自己可以出去走走,而先生留在家裡照顧孩子...。...這時,感覺到比較開心、放鬆,覺得這樣可以照顧好自己,也因而覺得自己比較有價值。
但是,很快的心中就出現了「我一直沒有價值」的想法,讓她無法停留在感受自己開心、放鬆、有價值的狀態。於是,她決定再往下問自己:
「是什麼阻礙了我呢?」

是什麼讓她無法停留在美好的體驗中呢?情緒隔絕的習慣、情緒低落的狀態、一直浮現出「我沒有價值」的感覺...,好像都在阻礙她停留在體驗中。她過去學習過冰山(內在歷程)的探索,但因為仍不熟悉,常會在探索的過程中卡住,或是習慣性的沒有感覺,因此對自己能夠使用冰山探索和轉化也沒有信心。
但是,她的直覺是「沒有價值」的感覺是很核心的部分,因為感覺到沒有價值,才會更容易情緒低落,也更容易將她從美好的體驗中拉出來。原本她認為自己沒有價值是因為自己什麼事都做不好,工作、照顧孩子沒有做好,但顯然這樣的感覺不僅僅出現在這些事情做不好之後,其實是一直有這樣的感覺...,於是,她順著這個想法繼續問自己:
「這阻礙是從哪裡學來的?」
「我的沒有價值感,是從哪時候開始的呢?」她想了一下,記得自己七歲時,媽媽生了弟弟,就一直說她不好,說她不認真,尤其是九歲時印象很深刻,常被媽媽責備不照顧弟弟、不幫忙做家事...,她心生反抗,也決定把感受隔絕起來。表面上是抗拒媽媽的,但是,作為一個小女孩的她,在內心深處也似乎認同了媽媽的眼光,覺得自己很不好。
於是,她再一次用了「和幼年的自己對話」的方法,找出九歲時被媽媽責備的小女孩,在想像中看著她,並且告訴小女孩:
「我看到你,覺得你很可憐,因為媽媽都只會責備你,不關心你...」
「我很心疼你,你總是一個人、很孤單,沒有人支持你、喜歡你...」
..................................................................................................
「我長大了,現在比當年的你有更多的學習和能力了,我願意回來陪伴你!支持你!...」她在說的時候,感覺並沒有太真實,可能只有一半真實的感覺,但這對於她過去習慣隔離自己感覺的狀況而言,已經是非常大的進展了!
「我會在妳孤單的時候陪伴妳,在妳肚子餓的時候,衡量情況來煮宵夜給妳吃,或是請你忍耐一下,我陪著妳早早去睡覺。...」
這時在想像中去抱抱這個小女孩,她拿了一個抱枕作為象徵,緊緊的將她擁在懷裡,用身體去感受和小女孩的連結。
此刻再次看著小女孩時,心中多了一份憐惜的感覺,於是對她說:
「我欣賞妳當年的堅持!也喜歡妳的善良和堅強...。」
「謝謝妳一直努力、堅持、不放棄...,才讓我走到今天...」
此刻,她覺得自己舒服和放鬆了許多,時間也差不多了,準備要結束,於是問自己:
「我可以做什麼樣的改變?可以承諾自己什麼?」
當上述的自我轉化的過程告一段落之後,感受自己此刻的狀態,如果以直覺評估,自己的生命能量(1-10分)從3分上升到6分,她知道這只是其中一次的練習,後續將會再找適當時機再往前推進,看看和自己的連結是否可以更有正向的體驗。
她承諾自己,要常常記得連結、陪伴自己的內在,尤其是出現負向情緒的時候。每當照顧完孩子時,就會找時間來抱抱孤單的自己。睡覺時,也會想像去陪著幼年的自己安心休息。

結語

上述的主角按照四個提問的架構,走了自己的探索和轉化的過程。原先是想要解決長期以來太晚睡時,會肚子餓、睡不着的困擾,作為一個和自己工作的起點。
在探索自己想要什麼時,比較清楚自己想要開心、放鬆,但嘗試去體驗這種感覺時,不是沒有感覺,就是容易陷入負向的情緒。在幾次的嘗試過程中,發現自己感覺「一直沒有價值」是讓她很難體驗開心、放鬆的主要阻礙。於是自問這阻礙從何而來,回想到幼年重要的經驗,家裡有了弟弟,媽媽對她有更多的要求和責備,讓她覺得自己不重要、總是做不好,這樣的情緒經驗潛伏在主角內心,可能睡前生理上的飢餓感,以及自我評價做得不夠好的感覺,讓她產生孤獨、焦慮的情緒,而難以入眠。透過和幼年自己的對話,開始初步的轉化了這樣的感受,之後持續的練習是很重要的,很欣賞她給了自己這樣的承諾。
下一篇會比較仔細的解釋這四個提問所建構的學習地圖,重要的是,不是要按照步驟或套路來進行自我探索與轉化,而是可以有一個參考的方向,讓我們可以運用所學的方法,而不致於失去方向感。
625會員
39內容數
分享我在薩提爾模式的學習經驗,讓更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藉此經驗有更加清晰、深入的學習歷程,以及學到重要的成長方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張天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是怎麼看一個人的呢?你是怎麼看他人和自己的? 薩提爾女士認為:「我們是同一生命力的展現!」,同時她又說:「在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完全像我。」如果把這兩句話的意思整合在一起,可以這樣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同一生命力的獨特展現!」這樣,就把作為一個人的普同性和獨特性,都放進一句話裡說清楚了!
你是怎麼對待自己的?...你認為...自己怎麼樣?...你認為...你是誰?...當你一個人安靜獨處時,上述的提問會有什麼樣的答案浮現出來? 請記得一件事,我們仍會在這兩種狀態裡擺盪,一下覺得自己很好,一下又掉回過去的模式,覺得自己很糟,這時更需要對自己有更多的寬容、更多的慈悲,明白這是選擇。
在薩提爾模式的學習裡,我們的生命可以有兩種選擇。 可以選擇我們的決定是基於恐懼,還是基於愛? 可以選擇生命中常常存在著匱乏感,還是常常感覺到滿足感? 可以選擇讓自己處在求生存狀態,還是處在成長的狀態? 你會想要什麼樣的選擇?
再一次運用成為主動的學習者(一)的案例,將它模擬成你自己一個人的主動學習的歷程,你的故事與內在的內容可能和這個案例很不一樣,但是過程很可能會有類似之處,請用你理解到類似的部分,代入自己的情況,或許會對這樣的歷程更有體會。
這個主動學習的歷程,最早是在「關係花園」這本書談到關於處理情緒的步驟4A:Awareness(覺察)、Acknowledgment(向人承認)、Acceptance(接納)、Action(行動),後來香港的沈明瑩老師在薩提爾的工作坊中分享,補充了更多薩提爾的精神...
在我帶領的薩提爾工作坊當中,有時會感覺到(尤其是首次)來參加的朋友,帶著聽演講或上課的心情,想要聽到更多的理論知識或是解決方案。 當你用聽演講的方式在工作坊中聽著講師或是其他學員的分享時,你可能聚焦在觀念的理解與思索層面,但同時你的身體或情緒已經產生某種變化,比如:頭疼、胃部緊繃的感覺、肩膀僵硬..
你是怎麼看一個人的呢?你是怎麼看他人和自己的? 薩提爾女士認為:「我們是同一生命力的展現!」,同時她又說:「在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完全像我。」如果把這兩句話的意思整合在一起,可以這樣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同一生命力的獨特展現!」這樣,就把作為一個人的普同性和獨特性,都放進一句話裡說清楚了!
你是怎麼對待自己的?...你認為...自己怎麼樣?...你認為...你是誰?...當你一個人安靜獨處時,上述的提問會有什麼樣的答案浮現出來? 請記得一件事,我們仍會在這兩種狀態裡擺盪,一下覺得自己很好,一下又掉回過去的模式,覺得自己很糟,這時更需要對自己有更多的寬容、更多的慈悲,明白這是選擇。
在薩提爾模式的學習裡,我們的生命可以有兩種選擇。 可以選擇我們的決定是基於恐懼,還是基於愛? 可以選擇生命中常常存在著匱乏感,還是常常感覺到滿足感? 可以選擇讓自己處在求生存狀態,還是處在成長的狀態? 你會想要什麼樣的選擇?
再一次運用成為主動的學習者(一)的案例,將它模擬成你自己一個人的主動學習的歷程,你的故事與內在的內容可能和這個案例很不一樣,但是過程很可能會有類似之處,請用你理解到類似的部分,代入自己的情況,或許會對這樣的歷程更有體會。
這個主動學習的歷程,最早是在「關係花園」這本書談到關於處理情緒的步驟4A:Awareness(覺察)、Acknowledgment(向人承認)、Acceptance(接納)、Action(行動),後來香港的沈明瑩老師在薩提爾的工作坊中分享,補充了更多薩提爾的精神...
在我帶領的薩提爾工作坊當中,有時會感覺到(尤其是首次)來參加的朋友,帶著聽演講或上課的心情,想要聽到更多的理論知識或是解決方案。 當你用聽演講的方式在工作坊中聽著講師或是其他學員的分享時,你可能聚焦在觀念的理解與思索層面,但同時你的身體或情緒已經產生某種變化,比如:頭疼、胃部緊繃的感覺、肩膀僵硬..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Dealing range 可以輔助找到你的交易區間。找到兩個高低點各自都有Liquidity grab,那麼這高低點之間就是所謂的Dealing Range。交易區間的用意在於可以知道Premium and Discount 的概念,以及找正確的高低點。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ICT相關名詞中的BPR(平衡價格範圍)的概念和用法,並提供了圖解說明。若想了解更多關於BPR的問題,歡迎加入未來教學的Telegram群組。
Thumbnail
如何不需要使用指標也可以找到超買超賣區? 是想,如果你現在是Smart Money ,你依然會遵守一個簡單的原則,買在便宜的地方(Discount)/ 賣再貴的地方(Premuim)更延伸的說,不再貴的地方買多,不在便宜的地方做空。 思考步驟 找出你的交易區間,高低點 高低點劃分一半,上半部
Thumbnail
Entry 通則: 所有的進場訊號的都有一個公式可以套入(ICT 2022 ICT mentorship)這邊的概念都在前面的基礎建設說明過了,這邊就請各位要開始把拚圖組起來了 Raid/Purged :要有明顯的Liquidity taken 如果套入MXMM的模型去看的話,就是在Smart
Thumbnail
最後一塊拼圖-Entry pattern 這是大多數人認為學交易唯一要學的東西,好比你其實不懂市場的本質,你一股腦地找支撐壓力,通道,指標等等,但其實如果你有在follow ICT的話,你就大概可以自己找出來為什麼很多交易策略會不穩定的原因,因為前述的東西,都沒辦法構成一個有效的交易。 Ent
Thumbnail
曾經,我也以為面對別人的喜歡,只有接受與拒絕。但我在珍映的身上看到另一種方式,而上一季最紅的宋智雅也是如此。沒有自居於上的稱讚對方「你很勇敢」,也沒有不知道如何面對地打迷糊仗,更不需要直白地說「我不喜歡你」。 他們對於別人的喜歡,反應是「感謝」,怎麼說呢?
Thumbnail
一、用知識地圖來逼著自己成長吧! 大家早安,今天要來分享我自己的公開班課程資訊,不過在介紹相關內容之前,我真心推薦下圖這個課程架構(本圖參考自孫治華老師的課程地圖) 關鍵的原因有三: 1、避免學習焦慮,試著以終為始吧! 因在資訊爆炸的外在環境下,我們時常會感到焦慮,好像沒報名什麼線上課程、沒讀那本書
Thumbnail
一大早一邊吃早餐聆聽著podcast,同時欣賞著眼前魚缸中金魚們的悠遊,成為我近期的小確幸,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韓崧齡採訪吳春城先生的這一段,有關台灣將有2/3人口在未來將陸續走入六十世代的議題(有興趣聽的可點入該連結喔!),若民間到政府如不做任何事前的因應,將導致台灣未來30年期間逐漸邁入如日本般的死
Thumbnail
。 何況地區歷史? 。 怎麼研究? 。 有什麼需要值得思考的? 。 地圖 。市政府檔案 。本地團隊
Thumbnail
在學習股票的操作前,請問,你想要的是別人給的明牌,還是想學習操作的方法呢?也就是你想要別人直接給你魚吃還是學習如何釣魚。 問問自己,你要的是學習操作的心法與策略,靠自己達成財務自由。還是又要把自己的未來寄託在別人身上,要別人餵你一輩子呢? 你已經翻到這裡,代表你應該是前者,那麼,我們就開始吧!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Dealing range 可以輔助找到你的交易區間。找到兩個高低點各自都有Liquidity grab,那麼這高低點之間就是所謂的Dealing Range。交易區間的用意在於可以知道Premium and Discount 的概念,以及找正確的高低點。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ICT相關名詞中的BPR(平衡價格範圍)的概念和用法,並提供了圖解說明。若想了解更多關於BPR的問題,歡迎加入未來教學的Telegram群組。
Thumbnail
如何不需要使用指標也可以找到超買超賣區? 是想,如果你現在是Smart Money ,你依然會遵守一個簡單的原則,買在便宜的地方(Discount)/ 賣再貴的地方(Premuim)更延伸的說,不再貴的地方買多,不在便宜的地方做空。 思考步驟 找出你的交易區間,高低點 高低點劃分一半,上半部
Thumbnail
Entry 通則: 所有的進場訊號的都有一個公式可以套入(ICT 2022 ICT mentorship)這邊的概念都在前面的基礎建設說明過了,這邊就請各位要開始把拚圖組起來了 Raid/Purged :要有明顯的Liquidity taken 如果套入MXMM的模型去看的話,就是在Smart
Thumbnail
最後一塊拼圖-Entry pattern 這是大多數人認為學交易唯一要學的東西,好比你其實不懂市場的本質,你一股腦地找支撐壓力,通道,指標等等,但其實如果你有在follow ICT的話,你就大概可以自己找出來為什麼很多交易策略會不穩定的原因,因為前述的東西,都沒辦法構成一個有效的交易。 Ent
Thumbnail
曾經,我也以為面對別人的喜歡,只有接受與拒絕。但我在珍映的身上看到另一種方式,而上一季最紅的宋智雅也是如此。沒有自居於上的稱讚對方「你很勇敢」,也沒有不知道如何面對地打迷糊仗,更不需要直白地說「我不喜歡你」。 他們對於別人的喜歡,反應是「感謝」,怎麼說呢?
Thumbnail
一、用知識地圖來逼著自己成長吧! 大家早安,今天要來分享我自己的公開班課程資訊,不過在介紹相關內容之前,我真心推薦下圖這個課程架構(本圖參考自孫治華老師的課程地圖) 關鍵的原因有三: 1、避免學習焦慮,試著以終為始吧! 因在資訊爆炸的外在環境下,我們時常會感到焦慮,好像沒報名什麼線上課程、沒讀那本書
Thumbnail
一大早一邊吃早餐聆聽著podcast,同時欣賞著眼前魚缸中金魚們的悠遊,成為我近期的小確幸,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韓崧齡採訪吳春城先生的這一段,有關台灣將有2/3人口在未來將陸續走入六十世代的議題(有興趣聽的可點入該連結喔!),若民間到政府如不做任何事前的因應,將導致台灣未來30年期間逐漸邁入如日本般的死
Thumbnail
。 何況地區歷史? 。 怎麼研究? 。 有什麼需要值得思考的? 。 地圖 。市政府檔案 。本地團隊
Thumbnail
在學習股票的操作前,請問,你想要的是別人給的明牌,還是想學習操作的方法呢?也就是你想要別人直接給你魚吃還是學習如何釣魚。 問問自己,你要的是學習操作的心法與策略,靠自己達成財務自由。還是又要把自己的未來寄託在別人身上,要別人餵你一輩子呢? 你已經翻到這裡,代表你應該是前者,那麼,我們就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