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後感
付費限定

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遠流出版公司,繁體中文。

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遠流出版公司,繁體中文。

第一封信到第十二封信,依序是:

談讀書、談動、談靜、談中學生與社會運動、談十字街頭、談多元宇宙、談升學與選課、談作文、談情與理、談擺脫、談在羅浮宮所得的一個感想、談人生與我。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爬格子的雀榕的沙龍 了解最新動態!
avatar-img
爬格子的雀榕的沙龍
113會員
236內容數
這個專題的文章主要在介紹歷史方面的書籍、影片、網站文章的內容,以及我的讀後心得。我是以非科班出身、非史學圈的讀者做介紹與批評,每個月至少發文一篇,請多多指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劉再復在《共鑑五四》一書中讚揚魯迅,認為魯迅的精神和作品風格非常接近尼采,某些作品甚至跟尼采一樣,也就是說:把魯迅的名字隱去,掛上「尼采」,人們可能認不出來,不過作為魯迅和尼采作品讀者的我,總覺得兩者還是有相當大的差異……
以下有兩篇文章,我覺得不錯,想介紹給大家!一篇文章是 陳器文〈魯迅的歷史形象與現代意義〉,另一篇是 蘇敏逸〈魯迅小說中的人物〉……
魯迅的雜文與時事牽連甚深,不是身歷其境的人往往很難真正了解他的寫作動機,以及一些文章的真正涵義,因此後世的魯迅迷、魯迅研究者容易將魯迅的作品斷章取義,把一些文章內容「絕對化」,變成可以跨越時空挪用的大道理,或是憑魯迅的一面之詞去評斷那些不同立場者的是非對錯,甚至武斷地論定他們的人品及一生的成就……
一些論者為了反中、反共,把「魯迅」當成是兩者的化身,寫作態度不夠客觀。一些中國學者或出於崇敬,或想拉攏台灣知識人,或想利用「魯迅」作為溝通東亞各國左翼知識圈的橋樑,近乎無條件肯定魯迅,把他的作品當《聖經》一般宣傳。一些中國學者過於高估魯迅的思想境界。
儘管有學者將賴和譽為「台灣的魯迅」,肯定其文章展現的批判精神,我還是覺得魯迅與賴和的個性與寫作風格大不相同,不宜貿然比附。
法農(Fanon)在〈有色女和白男〉中透過分析瑪約特‧卡佩西亞的作品,揭露黑人在白人充滿種族歧視的統治之下,有尋求「白色胴體」的性迷思。……法農對這些現象的思考,僅只於黑人白人之間的不平等關係,沒有考慮到「性別」和「政治」的關係……
劉再復在《共鑑五四》一書中讚揚魯迅,認為魯迅的精神和作品風格非常接近尼采,某些作品甚至跟尼采一樣,也就是說:把魯迅的名字隱去,掛上「尼采」,人們可能認不出來,不過作為魯迅和尼采作品讀者的我,總覺得兩者還是有相當大的差異……
以下有兩篇文章,我覺得不錯,想介紹給大家!一篇文章是 陳器文〈魯迅的歷史形象與現代意義〉,另一篇是 蘇敏逸〈魯迅小說中的人物〉……
魯迅的雜文與時事牽連甚深,不是身歷其境的人往往很難真正了解他的寫作動機,以及一些文章的真正涵義,因此後世的魯迅迷、魯迅研究者容易將魯迅的作品斷章取義,把一些文章內容「絕對化」,變成可以跨越時空挪用的大道理,或是憑魯迅的一面之詞去評斷那些不同立場者的是非對錯,甚至武斷地論定他們的人品及一生的成就……
一些論者為了反中、反共,把「魯迅」當成是兩者的化身,寫作態度不夠客觀。一些中國學者或出於崇敬,或想拉攏台灣知識人,或想利用「魯迅」作為溝通東亞各國左翼知識圈的橋樑,近乎無條件肯定魯迅,把他的作品當《聖經》一般宣傳。一些中國學者過於高估魯迅的思想境界。
儘管有學者將賴和譽為「台灣的魯迅」,肯定其文章展現的批判精神,我還是覺得魯迅與賴和的個性與寫作風格大不相同,不宜貿然比附。
法農(Fanon)在〈有色女和白男〉中透過分析瑪約特‧卡佩西亞的作品,揭露黑人在白人充滿種族歧視的統治之下,有尋求「白色胴體」的性迷思。……法農對這些現象的思考,僅只於黑人白人之間的不平等關係,沒有考慮到「性別」和「政治」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