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華夫
還有日本加賀,赤城、蒼龍、飛龍4艘航母參戰,3艘被擊沉的「中途島戰役」:
怎麼說呢?
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中國在2020/8/26日從青海方向發射了一枚東風-26B彈道導彈,另外從浙江方向發射了東風-21D彈道導彈。兩彈同擊中了位於海南島和西沙群島之間的南海某個區域的一艘移動目標船。(按:美媒彭博社稱,匿名美國國防官員表示,中國試射的是4枚彈道導彈)
這種兩彈道導彈的異地異時攻擊,同時命中目標,將革命性的改變傳統海戰的面貌,其意義及影響分下面4點分析:
1)先進的彈道飛彈通常都擁有空間變軌和末端修正的技術,但是大體上還是拋物線彈道。此次的兩彈道導彈異地異時攻擊,而能同時命中目標,表示中國建構完成的「北斗衛星定位系統」發揮了功效,因為不管追蹤移動的目標(如航母),或飛行中「變軌」的彈道導彈,首先就要精準的衛星定位,此次彈道導彈試射成功,代表中國的「北斗」與美國的軍用的「GPS」可以匹敵。
2)美國最新一代的核動力航艦「福特號」,造價130億美元,等於可「變軌」的東風-21導彈的造價300萬(0.03億)美元的4,333倍,所以,美國海軍也已修正過去重視航母等大型軍艦的策略,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在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發表演說稱:「未來艦隊將有能力更平均地在空中、海上和海底發動致命攻擊。」擴軍將增加更多較小型的海上艦隻、更多潛艇、可載人或無人駕駛的自動海上和海底艦隻、以及廣泛系列航母無人戰機。(詳見拙文
美中軍民用造船工業爭霸戰─貿易戰(27))
3)中國的試射,既然可以使用2枚彈導,就可以4枚彈導等的多枚彈導,並且,既然可以用飛行太空的「彈道導彈」,就可以用「噴氣發動機」的「巡航飛彈」及「無人機」,這種同時來自四面八方的同時攻擊,對航母上或周圍預警飛機上的反彈導系統壓力極大。以現有的人工智慧之大數據處理的水準,還無法做到電腦自動鎖定摧毀可「變軌」的導彈或無人機,相反的,這些系統需要操作人員如打電動遊戲一般的隨時介入應變,這就是所謂的
《人機共生》(Man-Computer Symbiosis)。但當要鎖定的目標短時間內蜂擁同時出現時,「人機共生」的反導彈系統是疲於應付的。
4)東風-26射程為4000公里,可用於常規和核打擊地面、海軍艦隻目標。可以攜帶1200至1800公斤的核彈頭或常規彈頭,意味著可以在發生戰爭時直接襲擊諸如美國關島基地等目標。東風-26被描述是航母殺手,可瞄準美國海軍的尼米茲和福特級核動力航母艦隊。大陸成功試射東風-21D以及東風-26B飛彈,是「明晰的傳遞了信號給美國,不要進行軍事冒險。」
2020/12/17日淩晨1時59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帶著從月球上采回的土壤樣本,準確降落在位於內蒙古四子王旗的預訂降落地點,圓滿完成了中國的首次探月返回工程。嫦娥五號返回艙採用“打水漂”的方式返航,利用返回艙在大氣上表層打一個水漂,來降低飛行器的飛行速度,從而實現自然回收。中國的DF-21D和DF-26等反航母導彈就是此種全程可控的「水漂彈」。傳統的彈道導彈彈頭再入大氣層時會出現不可控的“黑障”階段,這個階段導彈極易偏離目標,導致打擊失敗。如果使用「水漂彈」技術,導彈全程處於可控階段,這樣後方操作人員,就可以根據目標的即時座標,引導導彈進行精確打擊。「水漂彈」技術能夠以高超音速連續“打水漂”,全程如下圖:
而本文只闡述美中彈道導彈爭霸戰,而中國能夠異地異時導彈攻擊,並且能夠同命中目標,表示「北斗衛星定位系統」可以有效的即時定位飛行中的可「變軌」彈道導彈。航母的造價約為彈道導彈的4,333倍,航母在導彈的威脅下,是遠不合比例的超高戰損比之海上大目標。「人機共生」的反導彈系統是疲於應付短時間內蜂擁同時出現的飽和攻擊導彈及無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