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華夫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2020/6/9日(周二)股東大會後的記者會上稱,「(華為禁令)不見得有所謂的漏洞。還是要看美國商業部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他表示,「出口新規和美國政府的意向有關,不只是單純的法律問題。」、「這條規定對產業影響很大。華為當然首當其衝,但對美國產業的影響也很大。」、及「也因此台積電仍在觀察規定的執行程度。」如果最終台積電無法順利對海思出貨,劉德音也表示,「我們其他客戶都想要填補產能和市場的空缺」,意味著新的市場平衡可能出現。
當「華為禁令」5月15日宣布後。當天,台積電宣佈將投資120億美元,到美國亞利桑那州設晶圓廠,將以 5 奈米製程為主,月產能達 20,000 片,預計2021 年動工,2024年即可量產。成為台積電在美國華盛頓州卡馬斯(Camas)的子公司
「WaferTech」以外的第二個生產基地。在此同時,美國也與「三星」(Samsung)討論赴美設廠,若台積電不在美設廠,訂單恐被轉走。
劉德音董事長在周二的股東會也表示,目前(在美設廠)還沒定案,能否獲得美國聯邦和地方政府的「補助」將是台積電設廠的關鍵。「台積的要求是,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補助,能夠降低我們在台灣與在美國設廠的成本差異。」劉德音解釋,如果成功設廠,會讓台積電在美國半導體業站到有利的位置。他也表示,不會利用「華為禁令」可能存在的漏洞,並將遵從華盛頓方面的意圖。
劉董事長也在股東會後的記者會上強調,如果損失(華為)海思的訂單,台積南京廠的產能利用率不受影響,年底前達月產能2萬片晶片的規劃不變;至於公司的年度資本支出和全年市場展望也預測維持不變。據媒體報導,台積電今年5奈米製程客戶以蘋果、華為為主,若華為訂單被限制,則美國的「超微」、「高通」及歐洲的「恩智浦」可能補上訂單缺口。
有媒體質疑在美國設立先進製程的晶圓代工廠,恐怕不合市場競爭成本,但據某些媒體報導,美國不只具備高階半導體技術工程師及技術人員,並且還有位於加州全球第二大「格芯公司」(Global Foundries)的晶片廠、位於加州的「英特爾」(Intel)的晶片廠、及位於德州的「三星」(Samsung)的晶片廠等製程技術較舊的晶圓代工製程技術的基礎。而台積電新的晶圓廠選在亞利桑那州是合理選擇在亞利桑那州,也是因為有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SU),及總部位於錢德勒的微處理器公司「微晶片」(Microchip)(按:其晶圓廠位於亞利桑那州坦佩)等高科技工程師的人力資源。
但是要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立五奈米技術的晶圓廠,即使劉董事長如願得到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補助,也是有一定的難度。
為什麼呢?
依照台積電在「南科」的五奈米技術的晶圓18廠設廠經驗,投資額約新台幣7,000億元(約200多億美元),基地面積:42公頃,總樓板面積:95萬平方公尺,其中淨室面積約佔1/6(超過16萬平方公尺,約是25座標準足球場大)。當晶圓18廠一期、二期、三期廠房都進入量產時,總共會有14,000員工。而晶圓18廠延續台積電所有十二吋超大晶圓廠綠廠房的高標準規格,在設計之初,即對『節水、節能、防汙、減廢』有周詳的規劃,同時亦營造機能完整的生態綠地空間,打造舒適宜人的綠色廠區。(按:目前台積電在台灣有4座十二吋超大晶圓廠(最新的即是五奈米晶圓十八廠)、4座八吋晶圓廠和1座六吋晶圓廠。在中國有台積電(南京)1座十二吋晶圓廠、台積電(中國)1座八吋晶圓廠產能支援。)
但台積電董事會已於2020/11/10日核准於美國亞利桑那州設立100%持股子公司,實收資本額35億美元,折合新台幣近1,000億元,總投資金額120億美元的投資計畫。該廠將依原訂計畫於2021年動工,2024年量產。雖然英特爾大力阻止台積電赴美拿補助設廠,但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官員2020/11/18日開會,無異議通過台積電
(2330)在當地建立12吋晶圓廠的計畫,並通過由市府提供2.05億美元(近新台幣60億元)基金,改善道路、供水等基礎建設,協助台積電建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