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實踐的承諾就不要輕易說出口

2020/10/1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看了一個小短片,片中的單親媽媽辛苦撫養孩子,每當孩子羨慕別人家孩子擁有的玩具,他總是央求媽媽也買一個給他,可憐媽媽連端出營養一餐給孩子吃都很困難了,卻總是說:「以後會買給你」、「下次再買給你」、「等考試前三名再買給你」,終於,望著桌上清粥,孩子憤怒了,向媽媽吼道,「『以後』、『下次』,到底是什麼時候?」
影片下方的回應,紛紛指責孩子的不懂事、沒禮貌。但我覺得,影片中的媽媽也有不當。很多媽媽可能在小孩盧小小、「找番」的時候,總是用「下次」、「以後」先應付、敷衍孩子。或許我用「應付」、「敷衍」這些詞可能有點毀謗之味,換個前題,可能做父母的,在孩子提出要求時,也想做個有求必應的聖誕老公公,盡量滿足孩子的需求。但是,很多「需求」的花費,或是時間安排等等,父母本身在釋出「下次」、「以後」的類同「承諾」未來會完成的訊息時,父母心裡就已經明白自己是無法達成,更或者是我前述說的「應付」、「敷衍」心態,先安撫孩子,反正孩子過陣子忘了、或是對於先前的需求已經失去興趣了,就可以不了了之。
以前國文課,有一篇「曾子殺彘」的故事,講明了父母必須以身作則,重申信用的重要,不能輕易對孩子戲言。若是認為開玩笑的話,孩子不會當真,我覺得太小看孩子對於父母給予承諾的認真程度。
輕易說出「下次」、「以後」,孩子心中會有希望,滿心期待父母的允諾會實現,但隨著永遠看不到的「下次」、「以後」愈來愈多次,孩子會漸漸失去盼望,同時也漸漸失去對父母的信任,近而導致親子間隔閡。更糟糕的是,孩子在外做人,也容易用「下次」、「以後」回應外人對他的任何要求,無論他是否做得到。當他真的做不到,或只是習慣性當作敷衍用語,久而久之,就會成為沒有誠信的人。
真的做不到,就明確說「不」。相信很多父母都想盡力完成孩子的需求,但孩子的需求並不是要全盤接收,適時告訴孩子,因為一些因素(例如:金錢),我就是沒辦法提供給你。真的做不到,就不要為了孩子一時的笑容或是乖巧,先說「下次會買」、「以後會買」,不但會傷害孩子對家長的信任,也會養壞孩子的品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9會員
305內容數
雖然才短短三十載的平順人生, 但確有許多煩惱。 如果的事,如果當年怎麼做,當年怎麼想, 可以造就今日不同的我嗎? 無論如何,明天依舊會吹著明日的風。過去的我,無論再細小的事,都形成今日的我。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