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長期監督日本國會質詢的法政大學上西充子教授分析時任厚生勞動大臣的加藤勝信(也就是現任的內閣官房長官)在國會答辯的說話方式,並在個人推特上以「吃飯」當作比喻,希望讓大家看懂現在檯面上的日本政治人物,是如何轉移話題焦點,避重就輕。
Q:早上吃飯了嗎?
A:沒有吃飯(雖然吃了麵包,但沒有說出口)
Q:那你什麼都沒吃對吧?
A:如果你問我吃了什麼,怎麼樣才算有吃的範圍不一定很明確,所以⋯⋯
Q:那,你是不是有吃了什麼?
A:我不懂你問這個問題的目的是什麼,但以一般論來說,早上有吃早餐對健康很重要
Q:不是,我沒有在問你一般論,我問的是,你昨天,到底有沒有吃過早餐,這件事
A:我就說了⋯⋯
Q:那我換個問法吧。吃飯,我是說白米,你有吃嗎?
A:你要這樣一個一個問我的話,就要完全公開我的飲食生活,那實在是,如果要回答到這種程度,會對我作為一個大臣在工作上造成不便
當Q在質問A的時候,Q想問的是「A有沒有吃飯」,但A卻刻意把「吃飯=吃白米飯」,然後自己早餐吃的不是白飯,就回答說自己沒有吃。簡單來說,就是A隱藏自己有吃早餐的事實。
白飯論法的五大手法
上西充子接著在Yahoo! JAPAN的個人論壇上,列出「白飯論法」基本的 5大手法,並舉出實際在議會質詢時出現的橋段,佐證她的「白飯論法」真的不是空穴來風。
方法一:切換論點
以前述的「白飯」為例,Q想要問A的是「有沒有吃飯」。早餐吃了麵包的A應該要回答自己吃過了,但A卻刻意回說「沒有吃飯」卻刻意把「有沒有吃飯」的重點,從「吃」轉移到「飯」上。
方法二:轉移論點
接著當Q繼續追問A說「那你什麼都沒吃對吧?」,A卻說「怎麼樣才算有吃的範圍不一定很明確」,試圖轉移話題焦點。
方法三:拒絕回答個別案例
接著當Q問A說「你是不是有吃了什麼?」,開始從白米飯一種一種問下去時,A就會說這樣一個一個回答下去回答不完,因而拒絕回答個別案例。
上西充子教授指出,這在野村不動產的過勞死職災申請遇到「特別指導」的問題上,特別常見這種「拒絕回答個別案例」的回答方式。
方法四:刻意擴大問題範圍,拒絕回答問題
以前述的例子為例,當Q很明確地問A說:「吃飯,我是說白米,你有吃嗎?」,A竟然回答說「你要這樣一個一個問我的話,就要完全公開我的飲食生活,那實在是,如果要回答到這種程度,會對我作為一個大臣在工作上造成不便」,刻意擴大問題範圍,並拒絕回答。
方法五:改變過去事實
這個情況沒有出現在上述的「白飯論法」案例裡。上西充子舉例到,玉木雄一郎議員在 2月5日質詢加藤勝信時,加藤勝信最一開始說的是「平均的勞動者(平均的な働く人)⋯⋯」,當被玉木雄一郎反問「平均的人(平均的な者(もの))」是什麼意思時,加藤勝信說是「平均的な者(しゃ)」,並強調自己剛剛講的就是「平均的な者(しゃ)」,試圖抽換掉自己剛說過的話。
白飯論法的問題點:政治人物說話不誠實
上西充子教授認為,「白飯論法」的最大的問題點在於,政治人物在質詢的時候刻意轉移焦點,拖延時間,意圖隱瞞真相,甚至還在對話中加入「我就說了⋯⋯(ですから⋯⋯)」,營造出是質詢的那個人沒有聽懂他的回答的假象,這是很不誠實的作法。
上西充子教授表示,這種「白飯論法」的說話方式,不是只有加藤勝信一個人這樣而已,而是安倍政權下越來越多政客都是這樣講話。
從「白飯論法」到「炒飯論法」
最近(8),上西充子再度在推特上以吃飯作為比喻,認為加藤勝信在記者會上就菅義偉拒絕任命 6名日本學術會議候補人選一事的回應方式,就像「炒飯」一樣。
就像在問「原本應該做蝦仁炒飯,怎麼變成蛋炒飯」的問題,回答說都是同一個廚師做的,這點沒有改變。
上西充子發完推特之後,很快地就有媒體在記者會上詢問加藤勝信對「炒飯論法」的看法。加藤勝信則在記者會上回應道:「首先我不懂這個例子的意思,關於我的說明不夠清楚的部分,我會努力說明清楚。」真的是有講跟沒講一樣。
當時的情況是,加藤勝信在面對記者提問時回應道:眾議院內閣委員會在過去 1983年的國會答辯,與 2018年的文件,「沒有改變過想法」,但事實上就是這次菅義偉創下了日本史上首次,首相拒絕任命 6名政治獨立的日本學術會議會議成員。
關於日本學術會議的爭議,請參考《日本史上第一次,首相拒絕任命獨立機構日本學術會議成員(隨時更新)》
上西充子在推特上表示,不管是「白飯論法」、「炒飯論法」,還是什麼「烏龍麵論法」,重點不在於一直增加名詞,而是以廣義的「飯」作為比喻,讓更多人了解政治人物辯論方式的問題點。
參考資料
- 加藤氏の論点ずらし、今度は「チャーハン論法」 上西・法政大教授が批判 任命問題巡り
- 加藤官房長官が「チャーハン論法」? 学術会議の説明めぐり
- 「朝ごはんは食べたか」→「ご飯は食べてません(パンは食べたけど)」のような、加藤厚労大臣のかわし方
- 菅新政権でも「ご飯論法」は継承されるか 答えているようで答えない「名手」が官房長官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