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7.借時事反思社工專業團體發展

11187.借時事反思社工專業團體發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示:西元2011年,台灣官方舉辦專業滿載社福研討會,也展示台灣社工專業發展歷史的看板,圖片來源為張居隱

圖示:西元2011年,台灣官方舉辦專業滿載社福研討會,也展示台灣社工專業發展歷史的看板,圖片來源為張居隱


西元2020年,美國發生警察執勤濫權殺害黑人案件,引起民眾抗爭要求改革當地警察工會,修改保障警察勞動權益的制度,開除不適任警察改善種族歧視問題;台灣部分行業的專業團體,那年也發生爭議行為,影響官方政策推動及經費運用。

這些事件值得給積極爭取勞動權益、傳承專業知識及實務經驗,並讓民眾了解及支持,而積極成立專業團體的台灣社工界參考。

因為美國的警察工會為保障基層警員執法、勞動權益,除安排律師協助因執勤,而陷入法律糾紛的警察,並透過勞動合約限制調查警員的不當行為,工會可要求銷毀相關紀錄,還要求警界高層不可將過去紀錄,納入警員升遷或是調職的評估。

這些規定原意雖好,卻造成警察局長有明確證據,想開除明顯不適任的警員,卻遇到工會反對,讓這位警員繼續工作的情形,留下部分有嚴重種族歧視、濫權傾向的警察,做出有爭議的事件,讓民眾對警察的印象變差。

回到台灣來看,部分行業公會的影響力大,除捐錢支持特定政治人物,也建立溝通管道積極向官員遊說,反對衝擊本身利益,但對民眾較有利的政策、新型態服務,還積極爭取官方補助經費,引起排除多樣意見、抗拒轉型發展機會、過度依賴補助疑慮。

雖現階段台灣社工界成立的專業團體,影響力沒那麼強大,但看其他行業的專業團體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是不是該檢視專業團體制度設計,容納內部多元意見、多樣服務型態,並思考怎麼做才可有效保障社工勞動權益、傳承服務經驗、發展專業知識、達成專業使命?

畢竟影響力越大,責任也越大。

↓如你覺得實用,可這樣提供實質支持↓
1.點選方格子的贊助或訂閱,在標註來源前提轉貼分享
2.可到博客來網站買書,了解台灣社工專業發展情形,讓這些書本的作者、出版業者及本人得到回饋收入達到共利:https://igrape.net/2iQqr
3.不註冊用綠界網址贊助:https://payment.ecpay.com.tw/Broadcaster/Donate/61DF5A7679FFF457FEB91E9764B0D6A7
4.有街口支付帳號可刷QR碼,或提供其他實質支持:

raw-image
avatar-img
張居隱G-in的沙龍
51會員
608內容數
圖文工作者,從事社福工作多年並考取社工師證照,也是大眾運輸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張居隱G-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台灣很多民眾都知道,社工大多在民間社福團體、官方單位工作,在此分享一則台灣社工界的新鮮事:保全公司徵社工。
台灣有官方社福單位規劃用AI技術,媒合資源安置兒少保護個案、預測精神病患行為,減少因社工工作經驗不足,或判斷出錯造成的狀況。請論述社工會不會被人工智慧AI取代?
台灣社工界需思考,如何界定社福相關工作職稱及工作內容,並避免連帶造成社工界內部對立,及如何讓民眾認識社工專業?
社工相關科系設計課程時,必修課還是總量管制吧,讓學生思考本身特質及需求,開發個人生活、社工專業的各種可能。
社工界為提升社福服務品質,提出「增加社工人力」的訴求,我認為改成「增加專業能力、倫理素養夠的社工」會比較明確。
我在<談強迫社工回捐薪資>提到,台灣部分社福單位要求社工回捐薪資問題。這下想當社工的人想問:如何知道哪些單位要求回捐?其實有幾種方式:
台灣很多民眾都知道,社工大多在民間社福團體、官方單位工作,在此分享一則台灣社工界的新鮮事:保全公司徵社工。
台灣有官方社福單位規劃用AI技術,媒合資源安置兒少保護個案、預測精神病患行為,減少因社工工作經驗不足,或判斷出錯造成的狀況。請論述社工會不會被人工智慧AI取代?
台灣社工界需思考,如何界定社福相關工作職稱及工作內容,並避免連帶造成社工界內部對立,及如何讓民眾認識社工專業?
社工相關科系設計課程時,必修課還是總量管制吧,讓學生思考本身特質及需求,開發個人生活、社工專業的各種可能。
社工界為提升社福服務品質,提出「增加社工人力」的訴求,我認為改成「增加專業能力、倫理素養夠的社工」會比較明確。
我在<談強迫社工回捐薪資>提到,台灣部分社福單位要求社工回捐薪資問題。這下想當社工的人想問:如何知道哪些單位要求回捐?其實有幾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