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心療系-個體心理學篇》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本漫畫是漫畫心療系的番外,單獨介紹了個體心理學。我其實沒看過本傳,所以並不清楚外傳是否延續了本傳的敘事風格。作者用漫畫的方式來描述心理學,可能是希望能讓更多人輕鬆地了解。也因為如此,這部漫畫中的氛圍一直都是比較輕鬆,甚至嬉鬧的感覺。也因為內容並不是日常生活的對話,所以資訊量其實蠻大的。(覺得作者已經很盡力,基本上畫面完全就是被角色跟文字平分了)以入門來說,這本漫畫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漫畫的確能提高人們想了解的意願,人們也比較不會懷著害怕自己看不懂的心情翻開這本書。以下跟大家分享幾個漫畫提到的論點,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來看,也許你會跟我一樣開始對個體心理學產生興趣。
§人沒有"理性與感性"的分別§
  根據阿德勒的說法,那種"理智上知道不行但還是被情感左右"的情況是不存在的。身為一個無法分割的個體,人是無法把自己劃分成不同區塊的。無論最後做了什麼事情,都只是因為「想要這麼做」,跟理智或情感都沒有關係。也就是說,那些原因都只是藉口,最終的目的,就是想要這麼做而已。我剛看到這個說法的時候,覺得好新奇。因為這個概念真的很常出現,關於理智和情感在拔河的場景。我覺得大家或多或少都有過這種狀況吧!"理智告訴我不要原諒這個渣男,但情感讓我離不開他"、"理智上知道不該這麼小題大作,但是就是沒辦法壓抑我的情緒",仔細想想,以上的場景其實根本就不是理智與情感在拔河,而是兩個選項在拔河。最後作出選擇的只會是本人,推給理智或情感都只是在合理化自己的行動而已。舉一個最近生活上遇到的例子,最近鬼滅之刃劇場版非常受歡迎,代理商不停呼籲觀眾不要在播放影片時拍照、錄影,結果有網友提出了「你越強調不要做,人們就越想做。」的說法。但如果這個邏輯真的成立,有人開始鼓吹「絕對不要吃屎」的時候,這些人是否真的會產生想吃屎的慾望呢?歸根究柢,那些盜錄者、偷拍者本來就想這麼做,並不是因為人家反對他才想這麼做的。
§重點不是原因而是目的§
  阿德勒希望人們不要被「心理創傷」這個字眼困住了,應該直接行動。過度探究原因是沒有意義的,應該多思考目的是什麼。與其一直想著因為什麼原因我才變成現在這樣,不如想想我如果想改變現況該怎麼做。我剛看見這個論點時也被嚇得不輕啊!(是有多膽小被嚇成這樣)一般人如果心裡受傷了,肯定會去探究為什麼受傷吧!希望能了解原因,然後找到療傷的方法。我從以前到現在,也總是在受傷之後思考自己為什麼會被傷害。不停地回想那些被傷害的過程,一次又一次沉浸在那些悲傷裡。直到我覺得眼淚都流光了,回到日常後才逐漸振作。仔細想想,我找到受傷的原因,好像只是想避免下次再被同樣的理由傷害。不管是什麼原因而受傷,最後還是要接受治療,這應該就是所謂的"目的論"吧!因為"我想好起來",所以開始做能讓我感到快樂的事情。專注在我想做什麼,而不要聚焦在已經受傷的事情上,我就能往前走。(以我的理解來說是這樣啦!)
  看到這裡,有沒有覺得阿德勒的理論非常重視實踐?想法怎麼樣並不重要,原因無須探究,甚至情緒也不是重點,後面的"行動"才是關鍵。應該認清自己的目的,然後起身行動。只有這樣,才能改變現狀。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個體心理學,因為裡面有很多觀念與我現有的認知不同,讓我受到很大的衝擊。但是反覆思考後,其實多少能理解阿德勒這麼說的原因。我不是心理學家,不敢說自己有沒有過度解讀或理解錯誤,但這本漫畫確實讓我想要更了解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而"被討厭的勇氣"這幾年也不斷地被討論,我倒是後知後覺直到現在才想接觸。)如果你也跟我一樣不知道個體心理學在說什麼,想要找本輕鬆一點的讀物來入門,可以試試看這部漫畫。也許你會跟我一樣開啟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喔!
    13會員
    224內容數
    習慣用文字記錄生活,抒發情緒。被文字療癒,希望也能透過文字溫暖他人。幽默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即使越寫越嚴肅,也不忘提醒自己保持點幽默感。分享影劇心得多少會涉及劇情,不想被爆雷的讀者們請看過作品再來同樂。偶爾會放閃,請自備墨鏡。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孤鳥與飛島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英雄們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雙甲路邊攤》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各位,我走啦!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校車裡的樂觀人生》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漫畫 贏得好人緣的人際關係心理學:60個突破關係困境技巧,從內到外提升自信,輕鬆》小心得 這本書是我被別人硬拖去逛家樂福時偶然看到的,它就擺在8折的櫃子上,心理學出的書有幾千本甚至更多,但一樣類型的非常多,有時候都不知道誰抄誰的,當初我看封面還以為這本也一樣,但當我拿起來打算翻個幾頁時,沒想到竟然是用漫畫做的,我在之前根本沒想過還有這種寫法@@ 就興沖沖的把它買回家了
    Thumbnail
    avatar
    Sevenmin
    2021-07-28
    《鬼滅之刃心理學》:打造強韌內在的38個法則跟懦弱不中用的自己說再見! 今天開始,擁有真強者的堅韌心志! 你不必像炭治郎一樣,過著每天與鬼搏鬥的日子;但可向他們汲取知識與勇氣,靠自己的雙手突破僵局、面對障礙,朝夢想踏出新的一步。 你是這樣的人嗎? 或者,你覺得自己不該這樣,現在卻只能這樣? 缺乏明確的目標,很容易出現負面思考。 覺得
    Thumbnail
    avatar
    圓神出版
    2021-06-15
    Alfred Adler《個體心理學講座:阿德勒談校園裡的問題兒童》 《Individualpsychologie in der Schule: Vorlesungen für Lehrer und Erzieher》 Alfred Adler 1928   本書是Adler為維也納市立師範學院為中學教師們講課的內容,一九二八年整理講座內容出版後,以淺顯的文字與生動
    Thumbnail
    avatar
    康康
    2021-02-26
    《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解析一:心流是什麼?心流就是一種控制意識的技術。   進入心流是什麼感覺以及回饋? 因為投入,所以平時生活的擔憂和挫折容易被忽略,相反的,如果過度在意擔憂和挫折則難以進入心流。 對行動具有掌握感,隨著我們技術或是知識量提升,我們就容易對某個領域具有掌握感,信心也隨之提升。 進入心流的忘我狀態後,反而對自我的意識更加清晰。
    Thumbnail
    avatar
    你的人生好夥伴 昆陽
    2020-03-21
    讀《神話心理學》喪失關係性的現代人 我們在早期似乎就默默體會到,自己的生命是場不可控的安排,關於我怎麼來與我怎麼離開人世,都不是我們單憑自己的認知能夠知曉。若放大到整體人類的觀點來看,人類同樣也對於自己何時立足於這世上的切確點不復記憶。我們所能擁有的,是對集體內在經驗所創造的故事,即神話,來填補人類未知卻又極欲知的空白...
    Thumbnail
    avatar
    夢牛
    2020-03-20
    《心流》正向心理學v.s.佛教心理學:3步驟細察專注力|閱天地為什麼生活在比過去和平、幸福、物質充裕的世界,卻仍然不滿足?為什麼找不到生活目標、不知道存在的意義?為什麼到最後,每天上班、下班重複一樣的事,迷迷糊糊的⋯⋯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快樂好難⋯⋯我知道,很多人說:「不要抱怨,找到工作樂趣,就能找到生活意義!」但這句話宛如刀割,就像憂鬱症的朋友聽到「別想
    Thumbnail
    avatar
    Neomi
    2020-03-07
    【活動紀實】12/26《心理學與理心術》新書分享會他不在江湖上,而是在書架上......《心理學與理心術》作者宋文里老師,鼓勵「有心人」把他當作一本書,相知相遇。從社會建構論出發,從日常話語溯源,發現:心理學的「實驗室」或「實踐場域」還包括心理諮詢室,以及所有可能的「田野」,也就是人類活動的任何場所。
    Thumbnail
    avatar
    心靈工坊文化
    2018-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