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自卑與不自信的課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陣子看到許瑞云醫師的影片,有感而發,分享給大家參考。
https://is.gd/SkRZuy (影片連結)
「任何的狀態(癮),背後都有一個原因,想要改變這樣的狀態,要先找到背後的因。」
許瑞云醫生說:在不知道「狀態」背後真正的因是什麼,其實是沒辦法直接給建議的。
「象」,是外在事物的呈現,而不是指物體本身!
在中醫裡有個專有術語叫做「臟象」學,臟是指我們的內臟,而「象」正是指內臟狀態的外在呈現,例如「肝開竅於目」,眼睛的狀態就是肝臟的象...或者「肺主皮毛」,皮毛的變化就是肺部的狀態呈現。
中醫師在診斷時,會透過體表的狀態,來判斷你身體內臟的狀態。
因此,我們要處理的不是這個行為(自卑)(象),而是自卑背後真正的原因(心理源頭狀態)。
任何的建議都應是後續處理的方法,但真正要面對的是:
「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自卑感?」
/
/
在《斜槓青年實踐版》中,作者Susan Kuang說: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與自己的對抗。」
每個人都對自我價值有著強烈的需求,我們想確認自己是有價值的、是夠好的,但是這種「我想要自己夠好」、與「我還不夠好」的感受是有衝突的,會讓人感到矛盾與痛苦。
「我夠不夠好?」究竟是由誰來告訴我們的呢?
我們之所以覺得自己不夠好、自我價值感低,是因為腦袋裡住著一個苛刻的自己,它總喜歡拿各種好與不好的標準來批判著自己
只要這種苛刻的、自我批判的聲音不消失,自我價值感低的問題就沒辦法得到解決,因為我們永遠都不會對自己感到滿意
常批判他人的人,其實也是會無意識時常嚴苛的批判自己,因為外在只是一面鏡子,反射出我們自己內心的狀態現象(就像量子科學一樣,觀察者決定被觀察者的狀態)。
人生中的很多痛苦和不開心,實際是自己選擇的,是源於自己無情的批判、指責和攻擊,然而,請溫柔的提醒自己:我們是有選擇的,學會接納不完美自己
《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一書中,唐鳳引用加拿大詩人的話:
「萬事萬物都有缺口,缺口就是光的入口。」

關於不自信、自卑這個課題:

1.我誠摯推薦才女作家李欣頻老師的《人類木馬程式》
《人類木馬程式》
為什麼是木馬程式?在電影特洛伊裡,將精銳士兵藏在巨大的木馬雕像內潛入了敵方的城堡內,隱喻木馬是隱密潛藏,不易被察覺的。
這本書正是用來覺察自己的木馬源頭可能來自哪裡??
舉例書中提到:
  • 總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聰明、不夠美?-->️不自信木馬
  • 父母是控制狂,無法隨心做自己?-->️未來茫然木馬程式
  • 內心一直渴望功成名就?️焦慮失敗木馬程式
  • 擔心伴侶變心,害怕有一天被拋棄??-->️感情疑心病木馬程式
  • 即使賺再多錢,卻始終覺得不夠?-->️恐懼匱乏木馬程式
關於不自信/自卑模組,李欣頻在書中是這麼說的:
在所有木馬程式中,最多人中的就是不自信模組,這也是最能夠製造問題與自我限制性的木馬
不自信模組比較嚴重的話,可能會變成我不值得活下來,因為他自己討厭這樣自卑的自己。
「渴求別人認可」的這個頻率(霍金斯心靈能量表)才是問題的根源,因為自信往往是一件事情成不成的關鍵頻率
當你處在自信狀態,願意對自我負責時,真的就不會在乎別人的評價,不需要他人對自己的肯定。因為自己肯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已經足夠。
如果一個人的底氣夠,看清尊重來自於自己而不是別人、肯定自己就不需要他人給你的肯定。
通常,這個模組是來自於「控制狂父母」的對應影響,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會覺得:「反正我說什麼他們都不聽,反正它們永遠覺得我做的不夠好,不如讓他們決定就好。」
/
2.一念之轉作者凱倫‧拜蒂的經典著作《我需要你的愛這是真的嗎?》
《我需要你的愛這是真的嗎?》
(PS:許瑞云醫師、與作家李欣頻,不約而同都強力推薦這本,此書2020年9月經典再版,為許瑞云醫師特別主動撰寫推薦序專文)
其中第三章就是探討「你真的需要他人的認可嗎?」
此章節提供的轉念練習作業,舉的例子正好是與父親的關係,推薦進一步深入閱讀。
此外,這本書也推薦給親愛的女性讀者,裏頭有很多關於愛情、婚姻的討論與轉念練習唷。
/
《活出全新的自己》
身心靈作家,張德芬,這本書是關於幸雄與向東兩位主角面對脆弱而勇敢探索面對的故事。
幸雄會對他人瞧不起自己、或是俾倪自己,有很大的情緒波動。幸雄容易有批判他人(隱性),其實來自於小時候父親的批判衍伸至長大後不自覺也會對他人、甚至對自己批判、展現無價值感的無意識行為。
李欣頻說:
如果你覺得他人看輕你,其實是因為你自己也看輕自己。
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夠好,那麼別人說你好,你也不會相信的。
這本書寫得相當棒、從兩位男女主角的身上,似乎就像一面鏡子也從中看到自己的許多面向,獲得許多啟發。
第一步:覺察
第二步:療癒
第三步:蛻變
關於您的最後一段自白,陷入害怕、恐懼的狀態時,該怎麼辦?
《富裕屬於口袋裝滿快樂的人》
最後,我想要推薦這本書,這本書一開始運用淺顯的量子物理科學,輔以搭配常見的議題,試著讓我們理解,所有的思維、言語、文字、行動都是能量頻率的形式。
  • 將注意力放在哪裡,便會滋養它的能量
  • 生命即是內在狀態的向外展現。
  • 觀察者會決定被觀察物的狀態。
  • 受苦是因為抱持錯誤想法的結果,痛苦存在的目的就是讓我們知道自己的想法錯了
著進一步闡釋宇宙的一些法則與現象,時間、金錢、思想言語、存在狀態(Be)、因果法則、感恩、施予、豐盛...等等
看完之後,時常會提醒自己的一切所想所為,都將種下了一個「思維種子」,而這個種子無論是好是壞,都會依照你所種下的,發芽長大。因此思維狀態就非常的重要。
聖嚴法師曾說:
放下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透過體驗,由自身生命的體驗體悟,自然的放下。
一種是透過分析,經由智慧觀念進而產生理解而放下。
我想,閱讀,就是經由前人的智慧來幫助自己理解與放下的最佳途徑之一。

博客來書籍介紹:

另外文章內提到的書籍,同樣推薦:
avatar-img
424會員
78內容數
喜愛閱讀、好書推薦、生活感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AFF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或許你對於「心智圖」這個詞一點都不陌生,但是你知道嗎? 心智圖是由被譽為「大腦先生」的英國心理學家-東尼博讚(Tony Buzan)在1970年代發明,留給世人最棒的思考工具之一。 有趣的是,據說東尼博贊發明心智圖的靈感可能是來自於西藏著名的《醫理樹喻圖》(收藏於拉薩西藏博物)。是根據醫學典籍..
這本書非常精彩,作者鄭周榮,韓國人,曾經被閱讀障礙困擾了十多年他,是如何擺脫了閱讀障礙甚至變成了韓國的暢銷作家、甚至曾擔任韓國總統競選時的文化發展委員會會長與特別輔佐官。 全書只傳達兩個核心概念: 遮蔽信號的力量+深入理解的力量
您是否也有與家人或親友關係之間的金錢難題呢? 出版多年的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心理學家阿德勒說:「生命所有的煩惱,通常離不開人際關係。」 本書也是楊斯棓醫師10月剛出版的暢銷書《人生路引》,在「家是堡壘,先依賴後互賴」章節中的一本導讀選書。 推薦給大家
作者是日本的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分享了80種的輸出法,而且搭配圖像插畫,淺顯易懂有內涵。 書中有很多有趣且實用的輸出法,打破輸出好像僅是嚴肅的知識產出活動,而是能夠運用在日常中,很生活化、輕鬆的 。
「通常我想要猜想未來的人生,可是幾乎總是猜錯。人生那些看似「難以定義的經驗累積過程」,反而成就了現在的樣子」 「細數自己的生涯道路,想到自己不斷切換跑道,迂迴到連自己都會感到不好意思 「贏在起跑點、一萬小時的刻意練習可能是成功的絆腳石。 願意多方嘗試、累積多重專業、能策略思考.是未來最需要的人才!」
商周的創辦人金惟純先生曾經說過,學習有分成上中下游三種層次: 第一種下游,學習方法、技巧。 第二種中游,學習理論、觀念。 第三種最上游,學習怎麼活。 而我個人認為《難以勸戒的勇氣》一書就是屬於一本學習人生怎麼活的好書,書中並沒有告訴你標準答案...
或許你對於「心智圖」這個詞一點都不陌生,但是你知道嗎? 心智圖是由被譽為「大腦先生」的英國心理學家-東尼博讚(Tony Buzan)在1970年代發明,留給世人最棒的思考工具之一。 有趣的是,據說東尼博贊發明心智圖的靈感可能是來自於西藏著名的《醫理樹喻圖》(收藏於拉薩西藏博物)。是根據醫學典籍..
這本書非常精彩,作者鄭周榮,韓國人,曾經被閱讀障礙困擾了十多年他,是如何擺脫了閱讀障礙甚至變成了韓國的暢銷作家、甚至曾擔任韓國總統競選時的文化發展委員會會長與特別輔佐官。 全書只傳達兩個核心概念: 遮蔽信號的力量+深入理解的力量
您是否也有與家人或親友關係之間的金錢難題呢? 出版多年的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心理學家阿德勒說:「生命所有的煩惱,通常離不開人際關係。」 本書也是楊斯棓醫師10月剛出版的暢銷書《人生路引》,在「家是堡壘,先依賴後互賴」章節中的一本導讀選書。 推薦給大家
作者是日本的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分享了80種的輸出法,而且搭配圖像插畫,淺顯易懂有內涵。 書中有很多有趣且實用的輸出法,打破輸出好像僅是嚴肅的知識產出活動,而是能夠運用在日常中,很生活化、輕鬆的 。
「通常我想要猜想未來的人生,可是幾乎總是猜錯。人生那些看似「難以定義的經驗累積過程」,反而成就了現在的樣子」 「細數自己的生涯道路,想到自己不斷切換跑道,迂迴到連自己都會感到不好意思 「贏在起跑點、一萬小時的刻意練習可能是成功的絆腳石。 願意多方嘗試、累積多重專業、能策略思考.是未來最需要的人才!」
商周的創辦人金惟純先生曾經說過,學習有分成上中下游三種層次: 第一種下游,學習方法、技巧。 第二種中游,學習理論、觀念。 第三種最上游,學習怎麼活。 而我個人認為《難以勸戒的勇氣》一書就是屬於一本學習人生怎麼活的好書,書中並沒有告訴你標準答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面臨挫折自我懷疑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經常會遭遇各種挑戰和困難。每當面臨挫折時,我們不禁會自我懷疑,甚至感到無助和失落。在這些時刻,學會欣賞自己,認識到自身的價值,是至關重要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地自信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不再妄自菲薄。 自我欣賞 自我欣賞並不是自負,也不是驕傲,而是
Thumbnail
在學著深入剖析這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面貌時,我發現...許多人的脆弱都來自於〔自卑的心理〕。其中也許包含了自己、家人、親朋好友,或是身邊任何一個你所熟悉的人。 當自卑心發作時,會造就人易怒的性格,也很容易惱羞成怒。當你對人釋出好意而對方合理拒絕時,你卻感覺對方刻意給你難堪而生氣或難過,其實是自己自
Thumbnail
這個月,要說自己有所成長也行,要說自己沒有成長也行。總的來說,有前進的也有暫停著絲毫無動靜的,這些想法卻總是搞得我頭昏腦脹。自己就一顆腦袋,也沒有八隻手,到底該怎麼一次應付這麼多事?這種時候越會覺得自己根本就是個一事無成的人或是這世界上一定找不到能夠真心接受自己的人。「為何自己不......」的問題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中,找到自我價值和提升自信是每個人的終身課題。許多不可控制的外在因素,即使我們努力犧牲付出,成果終究不是一個人可以決定。 我們卻因此度反省檢討自己「是我哪裡有問題、我該怎做才能滿足別人。」用完美主義來嚴格自我反省下一個 「我就是不夠好 」的批判性結論,陷入關係中的⻑期討好
Thumbnail
感冒、頭痛、擦挫傷看醫生,心病找心理師。華人對心理健康的重視日漸攀升,隱忍謙讓的儒家思想加上「面子」問題,始終像「房間裡的大象」,避而不談,難以啟齒。殷切盼望,心理健康被重視,一切往更好的方向躍進。人總是帶著自以為的困惑,進到諮商室,卻得到意想不到的解答。
Thumbnail
一切的糾結與不愉快, 可以說是源自於自己的不自信, 但造成不自信的原因又會是什麼呢? 反覆思索許多次, 我認為「是否接受自己真正的模樣」佔了很大的成分。 看著別人光鮮亮麗,而自己黯淡無光; 看著別人大方展現,而自己消極隱藏; ⋯⋯ 總是不斷地看著別人的好,總是不斷地挑自己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己被對方貶低嗎? 或是你總是亟欲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被讚賞而感到疲累呢? 人之所以容易感到煩惱與痛苦,多半都是因為比較心態作祟,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有益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但過度在意與他人之間的地位高低卻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情緒黑洞。 首位提出「高敏感」概
Thumbnail
我們平時說到自尊心,常常會聽到「他自尊心太強了,一聽到批評就會生氣」、「他這樣做,會傷害我的自尊心」,自尊心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受他人影響? 作者趙昱鯤《無行動,不幸福》在書中用簡單易懂的二維模型說明何謂自尊,以及建議我們要怎麼改善自我,從容面對外在世界的批評與回應。
Thumbnail
█節錄自《我們為什麼存在》第十三章 驚恐患難全在為私身..... 自卑和自信也並非天生,而是來源於寵辱。如果環境總是激起我陰面情緒,說我這不好那不好,嘲笑我的缺陷或者數落我的缺點,我並沒有因自愛而反抗,反而內心承認了別人的話,自然就會自卑,尤其是來自親人的數落與打擊最具有殺傷力。如果環境總是給予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面臨挫折自我懷疑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經常會遭遇各種挑戰和困難。每當面臨挫折時,我們不禁會自我懷疑,甚至感到無助和失落。在這些時刻,學會欣賞自己,認識到自身的價值,是至關重要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地自信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不再妄自菲薄。 自我欣賞 自我欣賞並不是自負,也不是驕傲,而是
Thumbnail
在學著深入剖析這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面貌時,我發現...許多人的脆弱都來自於〔自卑的心理〕。其中也許包含了自己、家人、親朋好友,或是身邊任何一個你所熟悉的人。 當自卑心發作時,會造就人易怒的性格,也很容易惱羞成怒。當你對人釋出好意而對方合理拒絕時,你卻感覺對方刻意給你難堪而生氣或難過,其實是自己自
Thumbnail
這個月,要說自己有所成長也行,要說自己沒有成長也行。總的來說,有前進的也有暫停著絲毫無動靜的,這些想法卻總是搞得我頭昏腦脹。自己就一顆腦袋,也沒有八隻手,到底該怎麼一次應付這麼多事?這種時候越會覺得自己根本就是個一事無成的人或是這世界上一定找不到能夠真心接受自己的人。「為何自己不......」的問題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中,找到自我價值和提升自信是每個人的終身課題。許多不可控制的外在因素,即使我們努力犧牲付出,成果終究不是一個人可以決定。 我們卻因此度反省檢討自己「是我哪裡有問題、我該怎做才能滿足別人。」用完美主義來嚴格自我反省下一個 「我就是不夠好 」的批判性結論,陷入關係中的⻑期討好
Thumbnail
感冒、頭痛、擦挫傷看醫生,心病找心理師。華人對心理健康的重視日漸攀升,隱忍謙讓的儒家思想加上「面子」問題,始終像「房間裡的大象」,避而不談,難以啟齒。殷切盼望,心理健康被重視,一切往更好的方向躍進。人總是帶著自以為的困惑,進到諮商室,卻得到意想不到的解答。
Thumbnail
一切的糾結與不愉快, 可以說是源自於自己的不自信, 但造成不自信的原因又會是什麼呢? 反覆思索許多次, 我認為「是否接受自己真正的模樣」佔了很大的成分。 看著別人光鮮亮麗,而自己黯淡無光; 看著別人大方展現,而自己消極隱藏; ⋯⋯ 總是不斷地看著別人的好,總是不斷地挑自己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己被對方貶低嗎? 或是你總是亟欲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被讚賞而感到疲累呢? 人之所以容易感到煩惱與痛苦,多半都是因為比較心態作祟,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有益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但過度在意與他人之間的地位高低卻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情緒黑洞。 首位提出「高敏感」概
Thumbnail
我們平時說到自尊心,常常會聽到「他自尊心太強了,一聽到批評就會生氣」、「他這樣做,會傷害我的自尊心」,自尊心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受他人影響? 作者趙昱鯤《無行動,不幸福》在書中用簡單易懂的二維模型說明何謂自尊,以及建議我們要怎麼改善自我,從容面對外在世界的批評與回應。
Thumbnail
█節錄自《我們為什麼存在》第十三章 驚恐患難全在為私身..... 自卑和自信也並非天生,而是來源於寵辱。如果環境總是激起我陰面情緒,說我這不好那不好,嘲笑我的缺陷或者數落我的缺點,我並沒有因自愛而反抗,反而內心承認了別人的話,自然就會自卑,尤其是來自親人的數落與打擊最具有殺傷力。如果環境總是給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