椪皮讀書|找回愛與尊重的自尊課:學會慢慢告別低自尊的自己

2021/04/30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找回愛與尊重的自尊課

為什麼要寫這篇心得?

最近,因為胃一直不舒服,去做了各種檢查,胃鏡看起來,胃跟十二指腸都沒有太大的問題,那問題出在哪裡?「壓力」,醫生說。
但我其實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什麼壓力大,心裡第一個出現的念頭也就是,「抗壓性不足」。或許這個世代的年輕人,常常被說「你們就是抗壓性不夠」「你們就是爛草莓」,反而更助長了我們想證明,「不,我們不是。」

甚至在寫這一篇文章的時候,我都猶豫了好幾個禮拜,我覺得很裸露,但是遇見越來越多的朋友都面臨著與我相同的問題,我知道我必須把這篇文章完成。隨著身邊陸續出現一些朋友都有「自律神經失調」跟胸悶、胃痛之類的症狀,這是不是現代年輕人的普遍症狀?我不知道。在這個知識更新如光速的時代,每一項所學的技巧可能下一秒就會不再管用,買一間房子要背上一輩子的房貸的年代,即使股票屢屢站上最高點,那並沒有讓我們年輕人的工作好過一些。

我認識的好多年輕人都非常優秀,大家對於未來有獨特的想法跟洞見,也對於自己的專業有著無比的堅持,但卻總是在心裡卡了關,這就是我想寫這一篇的原因,希望能夠幫助這些心裡卡關的朋友,也幫助我自己。

什麼是低自尊?

<前情提要> 由於我在販售鴨血豆腐,而訂購是採用預購制,在每個月的 5 號以及 20 號才會開放預購,最大的原因就是保存效期很短,無法囤貨。

那天,媽媽跟我說:「我覺得你那個開單的制度有問題,一般消費者會覺得要預購不能馬上拿到很麻煩。」突然,我的情緒升到高點,深感委屈以及憤怒,我大聲的回覆:「你也不懂我的難處,也不知道我這麼設計的原因,為什麼你要質疑我?

理性上,我完全理解媽媽的意思與想表達的意見,但是我卻完全沒有「覺得有幫助」的感覺,卻有很深的自我否定跟質疑。雖然並非對於每一個建議都會產生這種感覺,但是對於比較親的人,反而會心裡有很不舒服的感覺,覺得被質疑跟否定。我的最大的疑惑是:「為什麼會有這麼不舒服的情緒產生?而我要透過什麼方式可以降低或是消化這個感受?」

又或者是,當工作上遇到不順利或是挫折的時候,我會自然地覺得「是因為我能力不夠好」不論有沒有環境的變化、人員的變動,我的第一直覺就是「都是因為我不夠強」。我常常自我反省,更準確來說是反覆責備並且否定自己。但我同時又相信自己可以透過改變來讓生活變得更好,所以持續學習、覺察自己。每天就在這些矛盾的情緒之中來回擺盪。
如果你曾覺得自己有這樣的感受,那可能我們都是「低自尊」的人格。高低自尊在我的理解裡面,並非是很單一的「有自信」或是「沒有自信」這麼簡單的差異,那是很深層的自我,因此從外在上,其實很難以看出低自尊者的心情。我們可能可以透過外在條件、收入高低來建立自信,但是那自尊卻沒有隨著外在條件增加而增加,反而讓我們更深深的淪陷在冒牌者症候群裡。幸好,作者提到,自尊是可以學習的。
書中把低自尊者的困境分為兩個部分探討,一個是工作上,一個是情感上,我將其劃分為三個面相:外部影響、自我追求、自我對話。

1. 外部影響:外部評價=真實的你嗎?

低自尊者由於較為缺乏肯定自己價值的能力,因此常常需要從外部的讚賞或是別人喜歡自己的程度來肯定自己的價值。相反來說,當別人提出和自己觀點不同的意見或甚至是建議的時候,低自尊者傾向把「人」跟「事件」混為一談。

作者提到,可以練習用客觀的角度看待事情,透過將走過的每一個里程碑記錄下來,會發現原來自己做了很多,學習不論是否有人讚賞,都可以讚賞自己,原來走了這麼遠。也可以學習在感到被否定或質疑的時候,問問自己,現在這個人說這句話的目的是為了要打擊我嗎?還是為了想跟我溝通?是想要讓我從此站不起來?還是想要讓我變得更好?慢慢學習,把自己從感性腦拉回理性腦。

2. 自我追求:愛美、愛錢、愛地位、愛完美,為了什麼?

有些低自尊者會很在意自己的外表,有些則是收入,也有些是地位或成就,但不管是什麼,都因為擁有「世俗眼光的成功」會讓低自尊者感到自己是有價值的。因此不斷地追隨,但是,這些追求卻無法讓自己感到更快樂或是踏實。

我對於金錢,有著無限的野心,只是想要擁有更多的資源可以去做我真正想做的事:「幫助別人」。但是,為什麼我這麼想要能夠幫助別人呢?或許,也就是因為在付出的當下,我更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感。在人生當中,不管追求什麼,只要不犯法,我覺得都是自己的選擇。有些人選擇工作,放棄生活,有些人選擇外表,放棄金錢,只是不管這些追求最後是成功或失敗,我們都要能夠理解,那並不代表我們沒有價值。
作者提到,有些人對於自己的角色有根深蒂固的完美想像跟標準,當低自尊者無法達到自己心中的標準的時候,他們會很害怕「我不是個好人」。

例如,老師的印象必須要是「熱情」、「認真」、「親切」,不管是不是已經下班了,只要自己不符合這個人設,低自尊者就會產生自我懷疑與否定。但是,沒有一個人可以永遠都是完美符合某種人設。樂觀的人會有難過的一面,理性的人會有感性的一面。當出現跟自己的人設矛盾的時候,我們需要練習不批評,接受這也是我的一部分,就是因為有這些不同的面相,才能讓我們成為這個獨一無二的自己。

3. 自我對話:過度反省與責備自己

記得之前看另一本心理書籍時,他提到,我們可以回想一下,對自己說過的話,如果今天是我們的朋友,那我們會這樣罵他們或是否定他們嗎?那為什麼我們總是對自己那麼壞呢?多一些對於自己的肯定,如果真的做不到,就列出自己曾經做的努力,讓客觀的事實來肯定自己。

低自尊者也常常拿別人的成就來跟自己的缺憾比較,例如,看到我西班牙文很強的朋友,我會先想到我西文好爛,而不會先想到,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長處跟短處,如果這個技能對我很必須,那我可以去學習,但是人不可能每一項東西都很精通。
了解低自尊人格的症狀之後,作者也告訴我們低自尊人格可能的成因,讓我們有機會翻轉那些扭曲的信念,給自己一個重新理解自己的機會,也能夠相信自己值得創造想要的人生。

為什麼我們擁有低自尊人格?

作者提到,在成長過程中,低自尊者通常沒有被真正的接納。
例如,大人總說:「我們都是因為小孩才忍氣吞聲一直免強到現在。」「因為生了小孩,我只好犧牲自己的職涯或生活。」對大人而言,這是一種偉大、犧牲奉獻的感覺,對於小孩的解讀就會覺得自己是個累贅,「如果沒有我,你們就會過得更好。」

低自尊者也會習慣收下負面或是否定自我的訊息,然後合理化那些訊息。
「如果不是因為我這麼糟,那別人也不會這樣說我。」當低自尊者沒辦法判別訊息的客觀性,就會開始合理化別人的否定。尤其是,在小時候尚未有判斷是非的能力的時候,一旦自己重視的人出現否定自己的想法,那低自尊者會開始根深蒂固的相信自己真的是這麼糟。

在無法理解的情況下被羞辱或是懲罰,也會對自尊產生很大的傷害。
作者提到,我們的自尊發展始於三歲,當在自我的發展階段經過羞辱、嘲笑、謾罵、數落或是被貶抑,小孩可能會形成扭曲的自我觀感。
如果自尊是可以學習的,我們可以怎麼做?

我們怎麼擺脫低自尊?

作者告訴我們幾個擺脫低自尊的練習與思考,

1. 生命價值,不在於能力有多好

做事,是可以增進的,但是能力並不等於你這個人。即使,做錯了事,我們可以透過思考犯錯的原因、如何解決,一次次變成更有能力的人,但這並不會是代表我們就是很糟的人。

2. 守護內在的情緒空間

用心覺察,在現在的生活當中,重新檢視總是看低你、毫不留情就貶抑你的人,試著遠離,不需要為了追求某人的認同及肯定,才是有能力、夠資格的表現。也要常常靜下心來觀察自己,慢慢了解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作者提到,「你要試著了解,不論別人如何評價你,甚至擺出一副比你還了解你自己的姿態時,你都要回到相信自己是誰的立場上。」

3. 了解這個世界是不可控的

追求完美,或是想要把一切都掌控在手裡的低自尊者,可以試著練習,「接受自己的各種反應與感覺,不要一味的希望自己只能接受正面、勝利的感覺。」接受自己是有限制的,接受自己的不足,並且理解,唯一可以控制的就是自己的心。

4. 放下負面標籤,學會肯定自己

別再拿那些負面標籤來佐證,「我就是這麼糟」。而是在一個負面批評出現的時候,先想想,我真的是這樣的人嗎?我是這件事情的哪裡做不好?這等於我這個人就是個不好的人嗎?如果不是,試著用正向的言語來給自己支持,接納自己的情緒,開始對自己有另一個觀點的認識,而不再只用過去所遭受過的批評定義自己。

作者提到,「肯定自己」並不是只說說好話,而是要清楚了解、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求。例如,表達我喜歡...,我不喜歡...,我的感受...,我的想法...,也在每天都可以試著給自己三件肯定的事,來肯定並欣賞自己。
這本書,很多地方都看得我眼匡泛紅,或許,在漸漸更了解自己的過程,我們發現一些缺陷,發現一些過去的內在小孩,也發現一些不願意想起的經歷。但是這些都幫助我們成為現在這個,無可取代的自己。推薦給大家。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我的粉專:椪皮仔
椪皮仔
椪皮仔
我是椪皮仔,喜歡分享跟食品創業、英語學習以及讀書和課程心得的筆記,歡迎一起交流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