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扼口〉帶學生思索醫病關係中的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最近準備上黃信恩醫師寫的〈扼口〉,反覆看了幾遍,總覺得找不到一個深刻切入點來跟學生談,如果只談醫生在看診過程所觀察的現象,以及了解病人面對醫療總是「扼口」的心態,似乎難以讓學生對這篇文章有更深刻的了解。

昨天晚上跟柔儀討論了很久,想到了SARS、新冠肺炎、愛滋病、精神疾病的相關議題等,也想到了廖梅璇前幾年的那篇〈精神病院皮下鉤沉〉,但討論的時候都還是覺得,這些議題太大,也似乎無法扣和著文本的推進以及想要傳達的核心,而且在跟柔儀討論的當下,我似乎還是抓不太到這篇文章我想談的核心是什麼。

就在我昨天開車回家的路上,腦筋突然閃過一個念頭,我想到「如果我是醫生,看診的時候叫病人把嘴巴張開,結果他們竟然『扼口』,我會非常生氣!」

但是,從文章中我發現黃信恩並沒有生氣,反而從這些經驗當中,同理他們扼口的心情,甚至從這當中,開展出對於捍衛生命尊嚴的思索。

於是,我就試著開始從「一位醫生能夠從病人的反應中,同理並理解他們,進而對他們表達關懷與尊重」的角度來讀這篇文章,讀著讀著我就在想,我的學生不見得會是醫生,跟他們討論從醫生的角度看病人,到底最後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

這時,我想到的是「醫病關係」四個字。

然而,就現在普遍對於醫病關係的討論,似乎都會有一些非常政治正確的結論,例如:我們要相信、尊重專業,醫生一定會盡全力把病人救起來的,生命都會有意外,我們要學會接受。

但我實在不希望所有討論最後都回到政令宣導式的結論。再者,回到這篇文章來看,就會發現裡面其實也沒有談到太多醫療糾紛跟醫病關係的主題。

可是我其實還是蠻想跟學生藉由這個機會,談一談對於「醫病關係」跟「醫療糾紛」的思索。

於是我就開始找相關的影片及文章,突然間,我看到了劉宗瑀醫師的TED演講,主題是「醫病關係的最終解」。她是一位外科醫師,整段演講從台灣的外科醫師荒談起,帶到她在外科當醫師的現象觀察,接著,說到自己面對母親驟逝,她從「醫生」變成了「病患家屬」而有身份轉變時,情緒一度失控,似乎平常所「知道」的事,要「做到」竟是如此困難。最後,她再從這樣的經驗帶到一個結論,無論是醫生還是病患,都應該要有「同理心」,劉醫師不只提到這個概念,他還引導聽眾分別站在醫生及病患的立場思索,是因為什麼原因讓這些不同的角色好像都失去了同理心。

看完這個影片素材,我回過頭去看〈扼口〉,我發現〈扼口〉是站在「醫生的角度」對於病人的反應表達關懷,劉醫師的演講,除了告訴大家醫師的處境跟心態,也以自己轉換身分成為病患的經驗為例,帶出醫病關係的思考。

由此,我就決定先帶著學生試著從字裡行間同理「病患」扼口的心態,也試著從作者說著這些故事的過程,內心因為試著同理病患,而產生「 我克制唇舌,收闔情緒,在道德與典章間,也在實情與信賴間。」以及「早自初出嬰幼,老至日暮垂矣,人們扼口,保住一口氣息,留出生命的通道,故事的出口。」等省思。

看完〈扼口〉,接著,再給學生看劉醫師的演講,進而引導他們思考以下問題。

問題一:影片中講者認為要能解決「醫病關係緊張」的關鍵是什麼?

這個問題目的是要引導學生聚焦影片所談的核心重點,以利開啟後面的討論。

問題二:在〈扼口〉一文中,作者(醫生)對於這些「扼口」的病人,表達什麼樣的理解與關懷?

接下來,透過這個問題引導學生聚焦這篇文章所要談核心。

問題三:身為可能是病患(或病患家屬)的你,面對醫療,你認為自己可能會用什麼態度面對?為什麼?【回應不需要非常政治正確,試著把最真實的感受跟想法寫出來。】

這個問題我一直用「可能」來引導,並指示他們不需要寫出政治正確的答案,是希望大家可以藉由這個機會,把最真實因為未知、害怕而產生的感受及反應,如實地寫下來。經過仔細的感受及思考後,會讓自己有了不同狀況的心理準備,慢慢的,才可能會知道,自己面對突發意外時,會有什麼反應。如此,在真正面對事發的那個當下,或許才可能更冷靜的面對,更理性的處理。

我從自己的經驗中發現,人們面對很多突發狀況時,會情緒崩潰失控,以至於失去理智,往往都是因為少了「心理準備」的未知而害怕。

因此,透過這樣的引導,我希望讓學生不要只有藉此得到積極正向的結論,而是能走入自己的體會中。有了自我思索的經驗後,再帶學生回到第四題。

問題四:你認為〈扼口〉及〈醫病關係的最終解(TEDxNCU)〉兩段資料,帶給你對於「醫病關係」的思索及啟示為何?

最後再讓學生回頭去看這兩資料,結合自己的體會,思索是否從中得到一些啟示。

黃信恩是一位醫師,他沒有對病患扼口感到生氣,反而病患身上看見,人們總是用扼口宣示及捍衛自己的生命尊嚴。而可能身為病患(或家屬)的我們,在體會到自己可能會因為沒有心理準備而情緒失控,進而傷害到醫生的情況之後,能不能給予更多的同理心?

或許很難。

跟人有關的問題本來就很難處理,跟自己有關的問題似乎會更難處理,不過我相信,所有事情都是需要練習的,同理心也是。因此,透過〈扼口〉這一課,試著和學生一起練習同理,希望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LH的沙龍
260會員
72內容數
我常在思考,當一位高中國文老師到底要教什麼? 或許,透過文本,陪伴學生一起面對青春成長的焦慮,帶學生看見生命的更多可能,讓學生思索自我與社會的連結,就是教國文最重要的事。 教了幾年發現,我的青春好像都在這裡了,於是,決定慢慢寫下些什麼,聊以紀念。
JLH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3/22
南湖文藝季的第一場,請到平路來談「故事的療癒力」。 今天,跨域寫∞手展演中心湧入100人(學生89人、老師11人),每個人都是自願報名,並期待能有機會跟大師交流。 平路的娓娓道來,深深抓住大家的心,我在後頭看著大家若有所思的歪著頭,靜靜聽著,並思索著台上講師說的字字句句,好像看見當年的自己。
Thumbnail
2022/03/22
南湖文藝季的第一場,請到平路來談「故事的療癒力」。 今天,跨域寫∞手展演中心湧入100人(學生89人、老師11人),每個人都是自願報名,並期待能有機會跟大師交流。 平路的娓娓道來,深深抓住大家的心,我在後頭看著大家若有所思的歪著頭,靜靜聽著,並思索著台上講師說的字字句句,好像看見當年的自己。
Thumbnail
2022/03/13
文本就像一個濾鏡,對已經有戀愛經驗的學生,或許可以對自己曾經的愛情有所反省,對沒有經驗的學生,或許可以開啟更多同理與理解的思索。這個單元為期三周,共六節課,我主要選了三個主要文本來談,分別是易智言導演的電影《藍色大門》、柯裕棻的〈熱包子〉及簡媜的〈我為你灑下月光〉。
Thumbnail
2022/03/13
文本就像一個濾鏡,對已經有戀愛經驗的學生,或許可以對自己曾經的愛情有所反省,對沒有經驗的學生,或許可以開啟更多同理與理解的思索。這個單元為期三周,共六節課,我主要選了三個主要文本來談,分別是易智言導演的電影《藍色大門》、柯裕棻的〈熱包子〉及簡媜的〈我為你灑下月光〉。
Thumbnail
2022/01/22
然而,從這樣的國文考題反思新課綱的教學,要讓學生具備學測考題的答題能力,若從「課本」、「教法」及「教學時數」來看,教材及教法的調整勢在必行,但課本的調整很難改變,對老師而言,教法的調整或許可以比較彈性,能按照教學目標及學生的程度來決定。
Thumbnail
2022/01/22
然而,從這樣的國文考題反思新課綱的教學,要讓學生具備學測考題的答題能力,若從「課本」、「教法」及「教學時數」來看,教材及教法的調整勢在必行,但課本的調整很難改變,對老師而言,教法的調整或許可以比較彈性,能按照教學目標及學生的程度來決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聆聽的力量》書評 沒有回答的回答 想像一下,你是安寧病房裡的工作人員,有一個患者突然問你說:「我是不是已經快不行了?」請問你會怎麼回答? (1)「不要說這種喪氣的話,繼續加油!」(鼓勵患者) (2)「這種事不需要擔心喔!」(回答患者) (3)「為什麼會這樣想?」(反問患者) (4)「痛成這個樣子,
Thumbnail
《聆聽的力量》書評 沒有回答的回答 想像一下,你是安寧病房裡的工作人員,有一個患者突然問你說:「我是不是已經快不行了?」請問你會怎麼回答? (1)「不要說這種喪氣的話,繼續加油!」(鼓勵患者) (2)「這種事不需要擔心喔!」(回答患者) (3)「為什麼會這樣想?」(反問患者) (4)「痛成這個樣子,
Thumbnail
撰寫日期:2022.08.23 作者:FAHAHA|翁順法 在上【邏輯表達課】時,有一個非常經典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別人都聽不懂我說的話?」 我們表達自己的觀點,總是希望能被身邊的人認同、喜歡。 但在那之前,要先讓人聽懂。
Thumbnail
撰寫日期:2022.08.23 作者:FAHAHA|翁順法 在上【邏輯表達課】時,有一個非常經典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別人都聽不懂我說的話?」 我們表達自己的觀點,總是希望能被身邊的人認同、喜歡。 但在那之前,要先讓人聽懂。
Thumbnail
文 / 黃達夫 此次「恩恩事件」,在不同的層次,暴露了許多台灣傳統觀念及官僚制度的問題。第一個是,「道歉」為什麼這麼困難? 記得我出國25年後,於32年前回國,設立全國第一所癌症專科醫院的時候,我才發現,我與台灣醫界,在醫療觀念上的差距,比我想像的還大。 延伸閱讀 建立容許醫師正當賺錢的健保制度
Thumbnail
文 / 黃達夫 此次「恩恩事件」,在不同的層次,暴露了許多台灣傳統觀念及官僚制度的問題。第一個是,「道歉」為什麼這麼困難? 記得我出國25年後,於32年前回國,設立全國第一所癌症專科醫院的時候,我才發現,我與台灣醫界,在醫療觀念上的差距,比我想像的還大。 延伸閱讀 建立容許醫師正當賺錢的健保制度
Thumbnail
給一般人: 了解身為醫生背後可能的心理情結,今天你可能感受不到的同理,很可能是這個環境壓力,或是醫師本身對該科別沒有熱忱或是喜愛,而讓醫師防衛了自己,對自己的遭遇不滿,或許相當程度影響到病患的照護品質。 推薦看:後記 給醫學生: 推薦看的:哪一個醫師、沒有出口、後記 給醫學教育者: 實習前閱讀
Thumbnail
給一般人: 了解身為醫生背後可能的心理情結,今天你可能感受不到的同理,很可能是這個環境壓力,或是醫師本身對該科別沒有熱忱或是喜愛,而讓醫師防衛了自己,對自己的遭遇不滿,或許相當程度影響到病患的照護品質。 推薦看:後記 給醫學生: 推薦看的:哪一個醫師、沒有出口、後記 給醫學教育者: 實習前閱讀
Thumbnail
喜歡閱讀,那是從小培養的習慣! 我從小不能理解,大人或老師們,叫我唸書,而他們很少自己唸書。 我的學校,鼓勵學生👨🏻‍🎓們寫週記的,但老師自己從不寫下自己的週記! 長大後,我愈來愈明白,尤其是當醫者,我必需大量閱讀醫學知識,我才能知道我的新藥物,如何使用在病人身上才安全。 尤其是在重症病房中
Thumbnail
喜歡閱讀,那是從小培養的習慣! 我從小不能理解,大人或老師們,叫我唸書,而他們很少自己唸書。 我的學校,鼓勵學生👨🏻‍🎓們寫週記的,但老師自己從不寫下自己的週記! 長大後,我愈來愈明白,尤其是當醫者,我必需大量閱讀醫學知識,我才能知道我的新藥物,如何使用在病人身上才安全。 尤其是在重症病房中
Thumbnail
傳説中,在每個禮拜四晚上,在高醫十全路那棟大樓最靠近校園的診間走道,不時就會傳來哀嚎求饒聲,在因勞基法而大幅縮減夜診的醫院裡,聽起來格外的淒厲⋯⋯。 難道是流傳在日本的校園七大不可思議事件,在高醫也出現了嗎?還是說有柯南或金田一出沒在高醫裡嗎? 其實都不是啦!那是外傷科的醫師在門診幫病人做清創啦!
Thumbnail
傳説中,在每個禮拜四晚上,在高醫十全路那棟大樓最靠近校園的診間走道,不時就會傳來哀嚎求饒聲,在因勞基法而大幅縮減夜診的醫院裡,聽起來格外的淒厲⋯⋯。 難道是流傳在日本的校園七大不可思議事件,在高醫也出現了嗎?還是說有柯南或金田一出沒在高醫裡嗎? 其實都不是啦!那是外傷科的醫師在門診幫病人做清創啦!
Thumbnail
  每年準備□□醫院的內科醫師講習課程,如果不在用途及內容上費心,兩小時的上課內容,準備起來不困難。如果將目標設定在專業分享,以及難得進入研究場域蒐集醫護的第一手經驗上,從題目到研討問題則都需要花很大的時間設計思考。 溝通要進入醫療場域 這次我回鍋了一個多年前在另一個場合分享的題目「醫病關係的新里程
Thumbnail
  每年準備□□醫院的內科醫師講習課程,如果不在用途及內容上費心,兩小時的上課內容,準備起來不困難。如果將目標設定在專業分享,以及難得進入研究場域蒐集醫護的第一手經驗上,從題目到研討問題則都需要花很大的時間設計思考。 溝通要進入醫療場域 這次我回鍋了一個多年前在另一個場合分享的題目「醫病關係的新里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