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建立個人品牌?
這一兩年,由於社群平台的興起,創作者、網紅藉由作品與社群連結所產生的影響力與實際收益相當可觀,引發一陣「建立個人品牌」的熱潮,除了相關的講師、課程方興未艾,相當多有關「寫作」「經營Instagram」「成為Youtuber」「經營社群」的書籍陸續搶佔書店顯眼的位置。但是,透過學習「創作」就可以成為意見領袖嗎?開了IG帳號、Youtube頻道、部落格就能夠凝聚鐵粉嗎?似乎又不是這麼必然與簡單。
根本的原因在於,如果沒有強大且持續的動機支持,要讓自己持續創作且不斷精進,是單純傳授「技巧」的How-to類書籍或課程無法激發的,所以大部分人在嘗試一段時間之後,難免因為動機無以為繼,或者遭遇過程中的挫折、缺乏成就感,導致不免中途放棄。
為什麼該學習「WOL大聲工作法」
《WOL大聲工作法》不從技巧面出發,而是以「如何重新看待我的工作」開始訴求,告訴讀者「藉由主動公開自己的工作內容、正在做或學習的事,建立人脈圈,並讓相同人脈圈的所有人都能互相分享及回饋,形成正向循環,將會累積信任、建立與他人的關連,可以幫你實現目標、發展技能、探索新議題、或展開職涯的下一步。」
這看似是幫助工作者重新定位自己與工作的過程,但其間的「分享」「回饋」「累積信任」「連結」正是逐步建立起個人影響力(換個角度,也就是個人品牌)的必要基礎。因此,只要開始實行
《WOL大聲工作法》,就自然而然地朝向「個人品牌極大化」的方向前進。
我自己的類似經驗
雖然我也是最近才接觸
《WOL大聲工作法》,但是讀的過程裡我回想自己在工作階段的發展,很有趣的與「WOL大聲工作法」的精神不謀而合。
意外開始與社群連結
我在2005年左右擔任當時Yahoo!奇摩拍賣的社群經理,主要的任務是經營拍賣使用者社群,特別是各類別的賣家,因為賣家與商品是產生交易的源頭,而成為賣家會經歷能力與心理的門檻,必須藉由「引發動機」「提升能力」等方式讓更多使用者跨過那道門檻,因此與各類賣家透過社群連結、辦活動、搞聚會,讓更多人在拍賣上賣東西就是我當時的工作,無形中讓原本內向保守的我,意外的開始與網路社群建立連結與分享。甚至當時認識的賣家,有許多都還是現在在FB上持續保持互動的臉友。
2008年轉任無名小站負責社群經營,除了經營無名小站上的不同主題像是美妝、美食、旅遊、3C、攝影、圖文等社群外,也和其他不同平台的部落客交流,加上持續舉辦像是「一卡皮箱分享小聚」這類的實體聚會,讓我與網路社群的連結更加多元。
透過教學與寫文章展現工作內容
在Yahoo! 奇摩服務時,因為電子商務、社群經營都是當時新興的領域,因此無論是公部門或私人機構都積極希望能學習相關技能。因為Yahoo!奇摩也非常鼓勵公司員工對外分享產業知識與趨勢,因此我有許多機會因為公關部門的安排去各種場合授課或分享,無形中也增加了我的工作能見度。之後許多職涯的會或是人脈,也都是那個階段的累積。
另一個意料之外的收穫則是,當時有一個階段我為自己設下了「每日更新一篇部落格文章」的目標並在社群上公佈,結果因此數位媒體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邀我成為共筆作者,那時寫了一段時間的產業與趨勢觀察的文章,也為我的工作專業形象帶來極大的助益。
以上我這些看似機緣巧合的發展軌跡,正是
《WOL大聲工作法》書中希望帶給讀者的觀念:
主動公開自己的工作內容、建立人脈圈,互相分享及回饋,形成正向循環,累積信任、建立與他人的關連。
WOL工作法的五大要素
WOL大聲工作法是一種由以下五個要素組成的思維方式:
1. 有意義的探索
是一種目標導向的探索,心中先設定一個學習目標,不需要太高遠巨大,只要可以為接下來的進程指引方向;即使不是相當確定這是不是自己真正要的,先設定一個初始目標也無妨,然後一邊學習、一邊持續調整目標。
2. 人脈關係
藉由結識、觀摩、學習與自己目標相關的人,將會幫助你成為那樣的人。透過發展人脈,可以獲得知識、專業與影響力,進而促成更多的機會。
3. 大方分享
只要秉持大方分享的原則與人互動,能獲得的意外回報會愈多。這並不需要靠實質的財富或資源,最寶貴的無形贈禮像是讚賞、真誠地感興趣、談論對方感興趣的話題、傾聽、讓對方覺得自己很重要,都是隨時隨地我們可以給予的。
4. 提高工作能見度
不是為了自我標榜,而是把自己正在進行的事或過程、成果展現在人脈圈或公眾面前。如此可以幫你建立更多的連結,因為獲得回饋改善工作品質,變得更有效率、更喜歡工作。
5. 成長心態
專注如何變得更好,而不是只追求超越其他人。藉由從「小起步」開始嘗試,在過程中獲得意見回饋,修正、繼續嘗試、獲得經驗與信心,是培養任何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實際可行的方法、流程
《WOL大聲工作法》的12週練習以「引導式精熟法」的概念為基礎。「引導式精熟法」是一種幫助學習者提高自我效能的方法,作法是:設計一系列可被完成的步驟,讓學習者藉由實際操作這一系列小步驟的成功,因此他們有動力去嘗試,然後逐步完成更多工作,將原有的畏懼、不安轉變成熟悉。建立內在的自信,被引導至精通。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 遠距離的觀摩
第一步是,先目睹所被設定的行為目標,觀摩對象的實際執行方式與成果。
2. 近距離見證
實際與正在或已經完成目標行為的人交流、互動,藉此進一步了解其方法、感受、經驗等。
3. 開始做點什麼
這個過程中需要學習者實際去採取一些行動。將腦海中的想法轉變為經驗與體驗。不用擔心執行結果的品質,重要的是要實際產生一些行動或作品。
4. 做得更好
過程的最後一步是讓學習者努力使初始創作變得更好。透過分享自己的經驗來實現與他人共同創作、獲得回饋,然後編輯或重新創作。在這個階段,獲得技術上的回饋不如情感上的回饋來得重要。重要的是找到幾個朋友或志同道合者願意提供深入且真實的意見,會讓學習者藉此思考與改進。
四階段、12週的練習
階段一、開始
從制定一個可實現的目標開始,分享自己所知的、正在做的(即工作能見度),與相關社群產生互動,即使自己只有小幅度的進步也是進步。
- 第一週 務實目標及第一份人脈清單
- 第二週 做出第一個貢獻
- 第三週 邁出三小步:投資時間、運用現有圈子、發出訊號
階段二、連結
以同理心及真誠分享來贏得他人關注,找到自己與他人的連結點,並給予關注與真誠的欣賞,即使對方毫無回應,依然保持學習、開放、好奇的成長心態。
- 第四週 熟悉如何接近他人
- 第五週 以貢獻來深化關係
- 第六週 更大的目的:以終為始
階段三、創造
描繪自己所嚮往的生活,持續分享及提高工作能見度,讓WOL成為習慣,將會建立信心、發掘自己的更多貢獻,也更勇敢面對瓶頸或挫折。
- 第七週 啟動美好大事:開始積極分享
- 第八週 嘗試與改進
- 第九週 事與願違時:聽取意見與回饋,藉以改進
- 第十週 養成習慣
階段四、領導
開始思考你與你的人脈網可以一起完成什麼。當你盡量促使他人往共同的目標努力,可能就是影響社會的過程,也可以改變企業文化。
- 第十一週 想像可能性:發起與促成某項目標或任務
- 第十二週 改變群體文化:企業文化或其他
找到人生意義
在書的最後,作者約翰・史德普這麼說:
當你實踐WOL時,你會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也許你會精心設計現在的工作,讓它變得更有成就感。也許你會在人生寫下新的篇章,或領導別人在你的公司或世界上發揮影響力。你會因此更喜歡每一天,創造出任何對你有意義且適合你的事。
以下,是我幫您整理的《WOL大聲工作法》好書簡報
(「好書簡報」檔案下載連結在本文最下方)
以下是完整版簡報內容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