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厭自我推銷嗎?那試試自我經營法|讀《點子就要秀出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好好經營人脈」大概是我們從小到大,常聽長輩說的箴言之一。但經營人脈這個詞語,總讓人不禁有功利感,好似必須算計什麼。當初在親朋好友慶祝我進到首府大學時,也說:「大學的人脈對你未來很有影響!一定要好好把握!」。當時的我,其實心底很不喜歡這種心念,認為這說法是立基於利用別人為前提的交際。即便我的確認為人脈很重要,很多機會與幫助,常來自身邊的網絡圈給予,但依舊不想把「交朋友」當作一堂商管課來修。
這本書提出了一個觀點:
討厭自我推銷,不會浪費時間打關係,那就利用網絡創造關係。透過大方分享點子與知識,往往能贏得某天會派上用場的觀眾,或許變成夥伴……
點子就要秀出來,說的是我們得先有所創造與學習,並將過程展現出來,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要在意你所秀出來的東西還不是個「成品」,因為重點在「過程」。
有時,人們就想知道過程,而不是成果。例如與其展示一道菜餚與食譜,人們更喜歡觀看烹煮過程。又或者一件藝術品是如何完成。這在youtube出現後,更是讓許多人能輕易秀出各種令人有興趣的「過程」,如美妝,甚至是各種職人的一天日常影片,都成為網上的熱門。這些在過去屬於成功與成果背後,令人無法窺探的內幕,現在都是值得揭露的內容之一。
秀出自己的東西,不需要有深厚的專業,因為我們是基於熱情在展示自己所學,是以分享,而非教導的身分在發表。我們在展現的其實就是一種業餘(amateur法文即指情人)的愛好與熱情。
回來談人脈,為何越是不喜歡自我推銷,就更應該學著秀出自己的所學?這是因為人脈問的是「你認識誰?」,而這個答案的影響因素是「你是誰?」,我們自己是怎樣的人、做什麼事?就是決定人脈的關鍵。
所以,現在我們也常看到許多人或團體、企業,會利用各種媒體來告訴世人「我是誰」、「我在做的事」,好吸引「有需要的對象」與「支持者」。但真正的分享不是一種單向的溝通,秀出自己,某程度是讓「同伴」發現自己,找到自己能親近的團體,並加入合聲之中。這種單一的發聲,漸漸聚合到類似的聲音,在現今的網紅圈也很興盛。絕對不要當一個只拿著大聲公說話自嗨的人,即使這是目前常見的網路自我經營思維。記得要成為社群中的節點!讓自己與同伴間能順暢連結,讓同伴變成自己的最佳人脈。
如果你有以上的認識,就會知道自己需要贏得的是別人的心,不是眼球。
這是我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穫之一。網路自我經營說穿了,就是透過不停歇的分享、秀出自己所喜愛,同時也剛好是某群人有興趣的學習主題,在這條共通的興趣線上,彼此成為各個方向放射出去的節點,最終這些節點就自然地連成一個互通的人際網絡。我們只需要做的事很簡單,就是每天盡可能分享一些「過程進展」,持續不間斷。最終,人們將看到的,不僅有你累積而成的作品,也會看到你這個人。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可以點擊下方拍手讓我知道,我會受到很大的鼓勵,並持續書寫。另外,每篇文章能拍手5次,無需任何支出,但卻可以幫助開放創作的書寫者,將流量回饋給自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4會員
59內容數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夢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也許你也跟我一樣,從小因身為一位高敏感的孩子,而常有疲憊、格格不入,急需獨處的感受。但生活中仍有許多時候,必須要面對過度刺激的環境。高敏感人為了能讓自己處於更平衡、健康的狀態,勢必要學會這之間的調適。所以我想以自己的經驗作為分享...
綜觀當今社會熱議的事件,包括國外me too事件、我國的房思琪,在受害者開始發聲後,總會有人質疑「被害人」為何事隔多年才揭露... 作者以同為亂倫受害者的角色,運用自己心理學的背景專業,去探討為何遭遇背叛的受害者,會在被害時期盲視傷害,甚至噤聲。
我們在早期似乎就默默體會到,自己的生命是場不可控的安排,關於我怎麼來與我怎麼離開人世,都不是我們單憑自己的認知能夠知曉。若放大到整體人類的觀點來看,人類同樣也對於自己何時立足於這世上的切確點不復記憶。我們所能擁有的,是對集體內在經驗所創造的故事,即神話,來填補人類未知卻又極欲知的空白...
即便我們不是孤兒,但某程度來說,我們又似乎都跟女主角雅典娜一樣,覺得自己是被未知創造者丟落人間的棄兒。 雅典娜從小就醉心宗教,虔誠宛如本能,她小時曾跟養父母說,她看到穿著白衣的女子。父母總是擔憂小孩看到非現實的東西,也許是擔心根基還沒穩固在這個世界的孩子,會就此被帶走。
著名的物理學家Michio Kaku提到,現今已有科學家能透過fMRI紀錄跟AI、重現人們的視覺畫面,未來將能用此種技術,紀錄跟重播我們的夢境。
音樂是我做夢常出現的元素之一。有時音樂是夢中的背景配樂,有時則是我或其他主角創作表現音樂。日常生活中,我也是十分熱愛音樂,但稱不上是音樂創作者,甚至可以說是個歌唱音癡。但因為夢裡總是出現許多音樂,我開始在想,如果能把這些音樂創作出來有多好。
也許你也跟我一樣,從小因身為一位高敏感的孩子,而常有疲憊、格格不入,急需獨處的感受。但生活中仍有許多時候,必須要面對過度刺激的環境。高敏感人為了能讓自己處於更平衡、健康的狀態,勢必要學會這之間的調適。所以我想以自己的經驗作為分享...
綜觀當今社會熱議的事件,包括國外me too事件、我國的房思琪,在受害者開始發聲後,總會有人質疑「被害人」為何事隔多年才揭露... 作者以同為亂倫受害者的角色,運用自己心理學的背景專業,去探討為何遭遇背叛的受害者,會在被害時期盲視傷害,甚至噤聲。
我們在早期似乎就默默體會到,自己的生命是場不可控的安排,關於我怎麼來與我怎麼離開人世,都不是我們單憑自己的認知能夠知曉。若放大到整體人類的觀點來看,人類同樣也對於自己何時立足於這世上的切確點不復記憶。我們所能擁有的,是對集體內在經驗所創造的故事,即神話,來填補人類未知卻又極欲知的空白...
即便我們不是孤兒,但某程度來說,我們又似乎都跟女主角雅典娜一樣,覺得自己是被未知創造者丟落人間的棄兒。 雅典娜從小就醉心宗教,虔誠宛如本能,她小時曾跟養父母說,她看到穿著白衣的女子。父母總是擔憂小孩看到非現實的東西,也許是擔心根基還沒穩固在這個世界的孩子,會就此被帶走。
著名的物理學家Michio Kaku提到,現今已有科學家能透過fMRI紀錄跟AI、重現人們的視覺畫面,未來將能用此種技術,紀錄跟重播我們的夢境。
音樂是我做夢常出現的元素之一。有時音樂是夢中的背景配樂,有時則是我或其他主角創作表現音樂。日常生活中,我也是十分熱愛音樂,但稱不上是音樂創作者,甚至可以說是個歌唱音癡。但因為夢裡總是出現許多音樂,我開始在想,如果能把這些音樂創作出來有多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Thumbnail
人際網路在任何時候都很重要,但是有的人誤會了「人脈」的意思,覺得只要每天都有不同的局,跟越多人吃過飯、拍過照,就是擁有了人脈,其實大部分時候只是擁有了「名片」 以前我年輕的時候也會想要突破自己的圈層,想跟厲害的人多相處、多學習 「向上社交」指的不應該只是針對「社經地位」⋯⋯
Thumbnail
這裡說的強項是指,能幫助你在網路上真正賺到錢的強項,強項不會只是外在的技巧,很多時候,善良的內在與單純的熱情,有可能也是關鍵的強項。 我如何開始的? 我學習網路行銷、經營一人事業,加起來已經快要10年的時間。最剛開始的時候,是2015年,我裸辭,然後去找一位老師學習,他推薦我看一本書叫「
Thumbnail
在寫作和網路創業的路途上,我常問自己:「我是不是應該回去上班?」然而,《點子就要秀出來 Show Your Work!》這本書給了我答案。它教導我們如何在不打擾他人的前提下,透過網路分享我們的創作內容並贏得喜愛。這是知識工作者的黃金時代,讓我們勇敢展示自己的創意,並透過每日分享,持續吸引和啟發他人。
Thumbnail
當提到人脈經營時,許多人會質疑這是否有必要以及如何避免陷入刻意經營的窘境。但真的得不要「刻意」嗎?本文綜合了LinkedIn官方講座和PopDaily共同創辦人Kim的分享,針對人脈經營的必要性和3大誤區提出了見解,並提供了相關的人脈經營原則,能夠幫助讀者更有效地管理和發展自己的人脈。
關於社交與人脈。 我不喜歡為了特定的目的認識人。保持連絡的多半都是交心的朋友。 商學院講究人脈,曾經在學時聽朋友嘆說經營的人脈在需要謀職時都沒能幫上忙。大概是這一嘆讓我對人脈心生負觀感。一方面是我可能就是那個沒能幫上忙的人,二方面是我要用這態度去擴展人脈嗎?
Thumbnail
曾是單方面付出的我,透過時間與自我提升,領悟到人脈的核心在於價值交換與平等互惠。我學會了提升自己,從而在人際互動中實現雙向價值提供,建立更健康、持久的關係。這過程不僅豐富了我的人脈質量,也讓我認識到真正有力的人際網絡基於雙方所能提供的價值。
Thumbnail
36歲的時候,我曾經出來創業,因為這個原因,我開始研究起「人脈」這一個議題,畢竟依據人脈的理論:我認識的人越多,越多人知道我在做甚麼,我成功的機會就會越高。 這個道理簡單明白、不複雜,也確實說服了我。因此,在那一年的年末,某一天的深夜,我檢查了自己手機上通訊軟體的好友名單,有將
Thumbnail
重點不在於你,而在於你的人際關係。 1.認識本色 真誠 最好的自己,就是表現真實的本色,而不是努力表演的你。 你想建立、拓展人脈,從展現本色做起, 用真誠與關心,來催化人脈的成長。 形象 首先,喜歡自己,對自己好一點, 與自己溫柔的對話,發現隱藏版的自己。 正向聚焦,負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Thumbnail
人際網路在任何時候都很重要,但是有的人誤會了「人脈」的意思,覺得只要每天都有不同的局,跟越多人吃過飯、拍過照,就是擁有了人脈,其實大部分時候只是擁有了「名片」 以前我年輕的時候也會想要突破自己的圈層,想跟厲害的人多相處、多學習 「向上社交」指的不應該只是針對「社經地位」⋯⋯
Thumbnail
這裡說的強項是指,能幫助你在網路上真正賺到錢的強項,強項不會只是外在的技巧,很多時候,善良的內在與單純的熱情,有可能也是關鍵的強項。 我如何開始的? 我學習網路行銷、經營一人事業,加起來已經快要10年的時間。最剛開始的時候,是2015年,我裸辭,然後去找一位老師學習,他推薦我看一本書叫「
Thumbnail
在寫作和網路創業的路途上,我常問自己:「我是不是應該回去上班?」然而,《點子就要秀出來 Show Your Work!》這本書給了我答案。它教導我們如何在不打擾他人的前提下,透過網路分享我們的創作內容並贏得喜愛。這是知識工作者的黃金時代,讓我們勇敢展示自己的創意,並透過每日分享,持續吸引和啟發他人。
Thumbnail
當提到人脈經營時,許多人會質疑這是否有必要以及如何避免陷入刻意經營的窘境。但真的得不要「刻意」嗎?本文綜合了LinkedIn官方講座和PopDaily共同創辦人Kim的分享,針對人脈經營的必要性和3大誤區提出了見解,並提供了相關的人脈經營原則,能夠幫助讀者更有效地管理和發展自己的人脈。
關於社交與人脈。 我不喜歡為了特定的目的認識人。保持連絡的多半都是交心的朋友。 商學院講究人脈,曾經在學時聽朋友嘆說經營的人脈在需要謀職時都沒能幫上忙。大概是這一嘆讓我對人脈心生負觀感。一方面是我可能就是那個沒能幫上忙的人,二方面是我要用這態度去擴展人脈嗎?
Thumbnail
曾是單方面付出的我,透過時間與自我提升,領悟到人脈的核心在於價值交換與平等互惠。我學會了提升自己,從而在人際互動中實現雙向價值提供,建立更健康、持久的關係。這過程不僅豐富了我的人脈質量,也讓我認識到真正有力的人際網絡基於雙方所能提供的價值。
Thumbnail
36歲的時候,我曾經出來創業,因為這個原因,我開始研究起「人脈」這一個議題,畢竟依據人脈的理論:我認識的人越多,越多人知道我在做甚麼,我成功的機會就會越高。 這個道理簡單明白、不複雜,也確實說服了我。因此,在那一年的年末,某一天的深夜,我檢查了自己手機上通訊軟體的好友名單,有將
Thumbnail
重點不在於你,而在於你的人際關係。 1.認識本色 真誠 最好的自己,就是表現真實的本色,而不是努力表演的你。 你想建立、拓展人脈,從展現本色做起, 用真誠與關心,來催化人脈的成長。 形象 首先,喜歡自己,對自己好一點, 與自己溫柔的對話,發現隱藏版的自己。 正向聚焦,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