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助的原則有哪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相信自己的靈體主神,首重信心與誠心
相信自己的靈體主神,首重信心與誠心
人在困境挫折之中,來求神相助,好像是天經地義的事,不論信或不信,當人在走投無路,陷於絕望的時候,都會來求神來相助,神常成為大家在絕望時的最後一線希望。
大家都想能得到神的賜助賜福,但能得到神助的確是較為少數。為什麼神會助他而不助我?相信這是凡人眾生大家都急於想知道的答案。
《人與神》一書有分享神助的有五大原則:
一、信心與誠心
(主)神要助人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凡人對(主)神的信心與誠心。簡單的說,主神要的,不只是人的一顆心。新世紀的人神互動上,神尊並不要求表面與形式,而只要求實質內心的相信與真實的誠意。因此,不必供品供奉,不必立個形體,做著每日朝拜的形式,只要對祂絕對的信心與誠心。
在過去二十世紀以前,信仰著重在表面與形式,為了表示對神尊的虔敬,需有外在具體的表現,供奉越多,禮佛越頻,越能顯示誠敬。但在新世紀裡,主神一再強調的,就是虔誠的一顆心。
因此,在二十一世紀,人對神的信心與誠心,是建立在單一上。先天靈的人,對主神的信心與誠心,一切便可由主神決定。普通靈或動物靈的人也是一樣,選定一位投緣的神尊,專一的信心與誠心,必能得到神尊的眷顧,所謂的「拜師與報到」,便是如此,強調的也是專一的信心與誠意。
二、主神決定一切
過去的人,求神只是偏重「靈驗與不靈驗」,於是今天求這位,明天求那位,後天再換一位。只要聽說那裡的神尊比較靈驗,便往那裡去求。
現在不然。只要相信主神,凡事自有主神定奪。
雖然神尊也有「專長」的不同,例如,觀音擅長送子,關聖帝君擅於開路闢財,藥師佛則專於健康與治病等等,然而,神尊都在同一天界,只要主神願意幫忙,他自會去協調其他有關的神尊,過來提供協助,而不需要信眾個別逐一的去祈求。
在強調靈格的二十一世紀,靈界賦予主神對自己的「靈兒」有著最大的權限與絕對的影響力。當仍不知自己主神是誰之前,一般神尊或家神均可能因當事人的虔誠而提供有限的協助,但是當知道了自己的主神之後,主神便對自己的「靈兒」有了最終的決定權,無論什麼問題,均由自己的主神「總攬」與「張羅」。是否協助?何時協助?助到何等程度...等等,均可只由自己的主神統一決定與處理。因此,相信自己的靈體;相信自己的主神,也就是二十一世紀的另類相信自己!
三、周延的考量
對先天靈的人而言,主神固然有「無遠弗屆」的神力,可以幫助他,但是,神要助人,也都要經過周延的考量。凡人常以為神要助人,輕而易舉,這是錯的,凡間自有凡間的律法規範與風俗習慣,神尊助人,也有助與不助,也有祂的周延考量。諸如:調整命格、改變命格、細密斟酌、對等考量與尋求正道等等,這部分讀者可再進一步細讀《人與神》這本書的內容。
四、天助與自助
許多問事求助的人,喜歡把「神尊慈悲」這句話掛在嘴邊,這句話的背後,暗喻表示:「祢是神,祢慈悲,祢要普渡眾生,祢當然應該幫我。」
許多人認為,神幫人,是理所當然,這是二十世紀的舊思維。新世紀的神助人,直接涉及二個問題:第一,共業的問題,第二值不值得幫助的問題。
五、神助的阻礙
神要助人,就都能順利稱心嗎?不然。即使神尊有意助人,也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順利的讓神幫助。例如:拒絕神助的靈、已預設答案的肉體等等。
好的,我們來總結一下這篇文章的重點:
當你相信自己的靈體;相信自己的主神,也就是二十一世紀的另類相信自己!一切在於自己對主神的信心與誠心。
OK,希望摘錄的文章重點與筆記心得,能讓你的心靈有所共鳴或啟發,我們下一篇文章見嚕!
源:人與神
整理:陳信忠(老臣)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6會員
171內容數
LUYILIFE(綠藝生活),崇尚自然生活,喜歡閱讀書寫,在這裡分享有關情緒的能量,讓靈性平穩成長!從日常去探索生命價值,啟發有緣的你,找回自己的初衷,認識本來的自己...歡迎來聊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UYILIFE Salon 的其他內容
認識瞭解神,讓人神之間可以雙向互動 本書作者: 本書作者是向立綱,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 主要經歷:台灣省議會公關室、秘書室主任13年、台中師範學院、逢甲大學兼任教職15年、立法院法制局研究員8年。 作者自小生長在基督教家庭,父母均是長老會教徒,但在接觸靈界
意識唯有出自靈魂,才能使人生真正轉變 本筆記簡報為你整理書中共鳴的重點,讓你可以更容易覺察自己。 一、為什麼每個人都有宇宙鬧鐘? 二、為什麼振動是每個人訊息的媒介? 三、如何找到回到高我的路?  另外,你也可以在日後延伸閱讀這本書的幾個重要觀點: 1.什麼是靈
靈魂轉化練習,讓你可以回到高我的狀態  要如何在你的人生中體驗到更多的高我(內在靈性智慧)?不是讓你偶而遇到,而是天天都能如此? 要如何創造能幫你重新校準到高我狀態的擴展時刻,就像你在偏離到回歸高我的路一樣? 在《靈覺醒》一書裡,有幾個作者特別編寫的靈魂轉化練
認識瞭解神,讓人神之間可以雙向互動 本書作者: 本書作者是向立綱,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 主要經歷:台灣省議會公關室、秘書室主任13年、台中師範學院、逢甲大學兼任教職15年、立法院法制局研究員8年。 作者自小生長在基督教家庭,父母均是長老會教徒,但在接觸靈界
意識唯有出自靈魂,才能使人生真正轉變 本筆記簡報為你整理書中共鳴的重點,讓你可以更容易覺察自己。 一、為什麼每個人都有宇宙鬧鐘? 二、為什麼振動是每個人訊息的媒介? 三、如何找到回到高我的路?  另外,你也可以在日後延伸閱讀這本書的幾個重要觀點: 1.什麼是靈
靈魂轉化練習,讓你可以回到高我的狀態  要如何在你的人生中體驗到更多的高我(內在靈性智慧)?不是讓你偶而遇到,而是天天都能如此? 要如何創造能幫你重新校準到高我狀態的擴展時刻,就像你在偏離到回歸高我的路一樣? 在《靈覺醒》一書裡,有幾個作者特別編寫的靈魂轉化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生活中,很多人會透過宗教信仰尋求心靈的力量,但往往忽略了自身的行動與選擇的重要性。本文分享了作者的個人經驗,強調「信神,更要信自己」的觀點:神明可以給予慰藉,但要實現目標,還是得靠自己的努力和行動。信仰不是放棄行動的理由,而是讓自己更勇敢去面對挑戰的助力。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今天來談談我認為現代教會交換論歪風與靈恩騙局裡非常嚴重的現象,就是信心的問題。 「信心」跟「信」是不大一樣的東西,要先說清楚,信會有個對象,通常是某種論點、說法、事實、期待或人物、神明之類的東西,但信心多少有點強度計量的內含,例如我有80%的信心這種,但其實也無法絕對量化,總之是一種表示程度的名詞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Thumbnail
我們的確可以像上帝祈求各種需要,但我們沒東西可以跟祂換 上帝之所以是真神,不是那些虛假的偶像,重點不是你隨口說祂是真的假的這樣,而是祂本質上就不一樣,你根本不該妄想跟祂交換任何東西,不然你就只是被彼得譴責的西門之流,只想用錢換變好處而已。 那麼,難道我在病痛的時候不可以求主醫治嗎? 可以,當然
Thumbnail
世間有很多的善神護法會保佑人民,你跟祂求財......現在運勢比較低、經濟比較差,求祂會保佑你、幫你一把,或者賜一點福給你。只要是善神都希望你能夠積極向上,也以幫助別人的愛心、慈悲心,自己如果度過了經濟的低潮、人生的低潮,站穩腳跟以後再去幫助其他眾生。這是人同此心,神也同此心了。
Thumbnail
「信心不足」是基督徒弟兄普遍的現象,禱告未蒙垂聽、未得祝福,很可能就陷入軟弱的境地。為什麼會這樣?甘牧師指出,因為我們是活在自然界,傾向倚賴自己的「感官知識」,而非「神話語的真理」。他又說,真實的信心就是亞伯拉罕式的信心,不是根據感官的證據,而是「神的話語」。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求神助,要先自助! 拜拜完成後,就跟神明881了嗎? 拜好之後應該要將自己與神明的承諾先落實在生活日常,這才是積極的作為。 自己要先有動作,時時的覺察自己的身心靈;人在做,天在看→神明看到你是真心的,才會出手幫你的! 把祈願圖放在你每天最頻繁看到的地方、最常攜帶的工具,幫助自己將祈願強化實現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生活中,很多人會透過宗教信仰尋求心靈的力量,但往往忽略了自身的行動與選擇的重要性。本文分享了作者的個人經驗,強調「信神,更要信自己」的觀點:神明可以給予慰藉,但要實現目標,還是得靠自己的努力和行動。信仰不是放棄行動的理由,而是讓自己更勇敢去面對挑戰的助力。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今天來談談我認為現代教會交換論歪風與靈恩騙局裡非常嚴重的現象,就是信心的問題。 「信心」跟「信」是不大一樣的東西,要先說清楚,信會有個對象,通常是某種論點、說法、事實、期待或人物、神明之類的東西,但信心多少有點強度計量的內含,例如我有80%的信心這種,但其實也無法絕對量化,總之是一種表示程度的名詞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Thumbnail
我們的確可以像上帝祈求各種需要,但我們沒東西可以跟祂換 上帝之所以是真神,不是那些虛假的偶像,重點不是你隨口說祂是真的假的這樣,而是祂本質上就不一樣,你根本不該妄想跟祂交換任何東西,不然你就只是被彼得譴責的西門之流,只想用錢換變好處而已。 那麼,難道我在病痛的時候不可以求主醫治嗎? 可以,當然
Thumbnail
世間有很多的善神護法會保佑人民,你跟祂求財......現在運勢比較低、經濟比較差,求祂會保佑你、幫你一把,或者賜一點福給你。只要是善神都希望你能夠積極向上,也以幫助別人的愛心、慈悲心,自己如果度過了經濟的低潮、人生的低潮,站穩腳跟以後再去幫助其他眾生。這是人同此心,神也同此心了。
Thumbnail
「信心不足」是基督徒弟兄普遍的現象,禱告未蒙垂聽、未得祝福,很可能就陷入軟弱的境地。為什麼會這樣?甘牧師指出,因為我們是活在自然界,傾向倚賴自己的「感官知識」,而非「神話語的真理」。他又說,真實的信心就是亞伯拉罕式的信心,不是根據感官的證據,而是「神的話語」。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求神助,要先自助! 拜拜完成後,就跟神明881了嗎? 拜好之後應該要將自己與神明的承諾先落實在生活日常,這才是積極的作為。 自己要先有動作,時時的覺察自己的身心靈;人在做,天在看→神明看到你是真心的,才會出手幫你的! 把祈願圖放在你每天最頻繁看到的地方、最常攜帶的工具,幫助自己將祈願強化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