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科學實作的哲學

2020/12/06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當前科學哲學的國際會議中,由科學實作哲學學會(The Society for Philosophy of Science in Practice, SPSP)所舉辦的雙年會是每屆參與人數最多,討論也最活躍的會議之一(可惜今年因新冠肺炎影響,原訂由美國密西根大學主辦,延至2021年七月)。SPSP的特色就是把科學哲學的討論定在以「科學實作」為核心的主軸上,如此討論科學哲學的方式與成果就會和傳統的科學哲學有很大的不同。
傳統科學哲學大多討論科學理論的形上學與知識論概念,如「因果」、「真理」、「事實」、「信念」、「確定性」(certainty)、「觀察」、「說明」、「證成」、「證據」等等,鎖定在科學知識的有效性與理性(邏輯)證成。主要探討科學理論和世界之間的關係,不特別去談「科學實作」。另一支談論科學的路線是“STS”(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也就是科學與科技的社會學研究,這種取徑是把科學理論視為人類「創建」(或說「建構」)的結果,而在這樣的定位下,科學理論就很容易被理解為僅是由人類社會建構出來的產物,與真理、真實的關係將變得複雜與曖昧。
這兩種對科學進行研究的不同取徑各有優點,也各有限制。兩種進路似乎在無形中把科學區分成好幾種二元分類,如:自然科學 vs 社會科學(如經濟學)、純理論科學 vs 應用科學(如應用物理)、科學 vs 技術等等。無論哪種分類,都可能影響我們對科學進行較整體或多樣貌的理解。在這種好像只能二選一的情況下,切入實作的面向提供一條新的研究取向,打開一扇新科哲的窗。
從科學哲學的發展歷程來看,科學實作哲學其實不是一條全新的路。二十世紀中期,法蘭克(Philipp Frank)就提說要以「研究科學的方法」來研究科學,也就是所謂的「科學的科學」(science of science)(Frank 1957),類似的想法接續到後來較有名的「自然化的科學哲學」(naturalistic philosophy of science)或「哲學自然論」(philosophical naturalism),其中一位代表人物是吉爾瑞(Ronald Giere)。
吉爾瑞認為,科學哲學作為研究自然的一門哲學,本身應該也是一門科學(Giere 1988, 2008),科學哲學家有必要開始去看科學理論的上游,或產生科學理論過程之種種實際活動(actual activities),包括科學家在實驗行為中,如何「觀察」(experimental observation)、「測量」(measurement)、「探索」(exploration)等,以及科學家如何使用或看待哲學概念(僅管他們可能不知道其中是具有哲學性的),如「致因/原因」(cause)、「機制」(mechanism)、「路徑」(pathway)、
「模型」(model)等。總而言之,就是用科學家研究科學的方式,比如先收集經驗資料、歸納、再予以分析、理論化等方式,來研究科學家的實作。其他像後維根斯坦學派( later Wittgenstein)的哲學家也開始去探討科學家在實作時所秉持的「真理」與「意義」概念為何。無論是哪種進路,都可以看到科學哲學大概近二十年來,探問科學本質的方法已從對科學理論、概念的形上學與知識論轉移到以實作為核心的範圍(Ankeny, Chang, Boumans, and Boon 2011)[1]。
後來的科學哲學家則具體使用分析科學哲學(analytic philosophy of science)的方式來研究科學實際活動,也就是直接去了解科學家實際用的科學方法是怎樣的方法論,其所肯認的合理性(rationality)或可靠性(reliability)何來?直接去看科學家如何在實驗室裡產生實驗結果、形成數據、寫入科學論文?又,科學家本身如何進行科學說明?如何推理?如何建模(modeling)?這些問題以前可能都被哲學家問過,不一樣的是,必須引用具體、真實的實作內容,也許是實驗室田野訪談或研讀科學論文,才有可能針對問題找到答案。這在科學哲學上,是「方法論的轉向」(methodological turn)(Chao, Chen, and Millistein 2013)[2]。到了更近期,科哲家乾脆把明顯以實作為主的研究進路稱為「以實作為基礎」或「以實作為導向」(practice-based or -oriented)的進路,也有人稱「科學實作哲學進路」(”philosophy of science in practice” approach)(Chao and Reiss 2017)[3]。
將作科學哲學的方式轉向實作,其中有個理由是,當我們去看隱藏在科學成品裡面的預設和方法,真正去了解科學家在建構理論或模型的過程,也就是把科學家的實作內容放在科學哲學的視角下,重新思考相關的科哲問題。
如此,科學實作哲學家所要做的工作就不再只是處理理論與世界的關係(靜態對應),而是要把動態的實作拉進來一起檢視,去看科學家到底是如何使用模型或語詞,來產生理論以表徵世界,這變成是介於理論、世界、與實作的三角關係,自然打破思辨與經驗的界線,重新把方法論、知識論,甚至是形上學拉到實作的基礎上進行思考。
英國科哲家杜普瑞(John Dupre)在2011年的SPSP會議裡提到,現在大家都想問:「我們要如何研究實作中的科學?」(“How do we study science in practice?”),他認為我們至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談這個問題,一個是「科學哲學在實作」(Philosophy-of-Science in Practice),另一個是「科學實作的哲學」(Philosophy of Science-in-Practice)(Boumans and Leonelli 2013)[4]。
首先,「科學哲學在實作」(philosophy-of-science in practice)是指,哲學家透過直接和科學家討論哲學問題的方式與科學研究作結合,這樣會涉及的哲學問題將包括科學家實作時的背景假設、形上學或存有學預設 、科學實驗中不預期或不被欲求的測試結果蘊含什麼等問題。也可能是,哲學家和科學家共同產生出新的研究問題,如數學在生物學的地位為何?模擬的可靠性何來?進行資料分析時,會使用到哪些哲學概念等等。在這個進路裡,哲學家(基本)不需要涉及科學的經驗方法,當然還是有可能會在科學家所使用的經驗方法脈絡下進行討論,但那不是重點,重點是由哲學家和科學家一起探問哲學問題,因此,這種通常後來會發展成由哲學家與科學家共同出版論文。
其次,「科學實作的哲學」(philosophy of science-in-practice)是去分析科學生產的哲學,也就是去研究科學家的日常實作,包括他們提問、提出假說的過程,所處研究單位的設立,以及他們如何與其他調查者溝通與互動。在這裡,哲學家不一定會直接和科學家形成合作,但可能是採用歷史或社會科學的經驗方法(如歷史檔案、民族誌或訪談),去研究科學家的實際研究行為,為論述提供證據。
當然,上述這兩種進路只是很初步的區分,在實際科學實作哲學的實作裡,會因為研究者的背景領域以及她/他最終意圖要把研究成果投向哪個領域的期刊而產生變異(variation),比如一個主要是在哲學系工作的研究者,很可能會比較傾向投哲學領域的期刊,那麼她/他很可能就會放較多的重心在「科學實作的哲學」,而一個來自科學領域的作者,可能對科學出版較有興趣,那麼可能就會比較偏好「科學哲學在實作」的進路,甚至隨實作的發展,產生更新的跨界發展。
無論如何,近年來活躍的科學實作哲學之實作進路,都是為了強化科哲影響力,鼓勵科學哲學家走進實驗室觀察科學活動、與科學家談論他們所參與的所有科學細節、甚至與科學家一起合作出版文章,這些都是未來樂見的發展方向。
***
[1] 是安肯尼(R. Ankeny)、張夏碩(Hasok Chang)、包曼斯(M. Boumans)和布恩(M. Boon)於2011年為了兩年前明尼蘇達大學舉辦第二屆SPSP會議出版特輯(special issue)合寫的導論,題目為「科學哲學在實作」("Introduction: philosophy of science in practice"),該特輯收錄當年會議文章,由《歐洲科學哲學期刊》(European journal for philosophy of science)出版。
[2] 由台灣清華大學經濟系趙相科教授、同校哲學系陳思廷教授與美國生物學哲學家彌爾斯坦(Roberta Millistein)合編的《生物學和經濟學的機制與因果 》(Mechanism and causality in biology and economics)論文集(2013),收錄了自科學哲學方法論轉向後,各方新興的哲學論述,其中包括重新思考「因果」與「機制」兩個重要的哲學概念,及其在生物學和經濟學使用此些概念的現況與在哲學上的新舊意涵。
[3] 趙相科與瑞斯(J. Reiss)為《科學哲學實作:南希‧卡特萊特與科學推理的本質 》(Philosophy of science in practice: Nancy Cartwright and the nature of scientific reasoning)論文集所著的導論,文章中介紹科學哲學實作如何漸進成為一條主要的研究進路,以及幾個與卡特萊特相關重要的傳統科學哲學概念或議題,如何隨著實作進路的影響下有了新的發展,如實作中的「證據」、「定律」、「因果」以及「模型」。
[4] 包曼斯與里歐尼莉(S. Leonelli)為第三屆SPSP會議出版特輯撰寫的導論。該屆SPSP年會由英國艾希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 UK)Egenis中心主辦,Egenis中心是生命科學的研究中心,成立宗旨在促進哲學家、社會科學家與生物學家間的合作。杜普瑞是當年的中心主任。會議結束兩年後,由《普通科學哲學期刊》(Journal for General Philosophy of Science)出版當年會議的重要論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