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絕不付帳》,表演工作坊,2020/12/19@臺東縣藝文中心表演廳

2020/12/2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改編自義大利劇作家達利歐・弗(Dario Fo)1974年完成的作品,即使換了時間、空間、文化背景之後,卻也無損這齣劇要表達的意涵。
不付帳的除了民生必需品外,也絕不付出身而為人的「尊嚴」
建商、政府、公務員、公民。公民對政府保有信心;政府與建商官商勾結;公務員對政府看衰;公民對建商無能為力。一層層的結構,好似打了一個怎麼解也解不開的死結,壓迫與被壓迫,從來都不只是一個循環。
離開了臺北之後就鮮少看舞台劇,因為南部東部這樣的資源真的稀少,因此臺東藝術節所推出的節目,對我而言彌足珍貴,即便此劇的演員使我一開始懷疑「這些『諧星』真的可以把舞台劇演好嗎」,但或許就像去年的金鐘、今年的金馬典禮上,鍾欣凌跟納豆所說的,「諧星會演戲」,透過諧謔的方式,表達的反而是更為深層的悲劇。
劇中只有一個角色令我感到侷促不安:唐從聖飾演的警察。不知道是否是為了在地化還是凸顯出荒謬,這名警察設定為原住民身份,從口音、動作、話語內容、價值觀,時而扁平時而立體的呈現,再加上觀眾不時的爆笑以及掌聲,使我好像錯置在一個迷惑的空間中,那場將近半小時的戲,我腦中一直想到的是最近才跟學生上過的「歧視言論」:只要會加劇社會弱勢群體更弱勢的言論,就是歧視。頓時,整個演藝廳變成了最大的歧視場域,笑聲化為箭矢,射向在場的原住民們。
但或許,這是促使我思考的另一個點:所謂的喜劇、嘲諷,它的邊界到底該如何界定。《博恩夜夜秀》是我很喜歡的一個節目,我從來都不覺得他有任何問題,他的諷刺正好喚醒了觀看者對於這件事的關注。但網路上的主流評論、周遭朋友們的反應卻與我大相徑庭。我想他們覺得不舒服、被冒犯的感覺,應該就跟今晚的我一樣地侷促不安。
此劇的翻譯、改編、導演丁乃箏於節目冊上說道:
喜劇,就是被誤解的悲劇。
或許這種侷促不安,來自於自己的誤解?我願意相信比起指責他人,檢視自己才能使人更加柔軟地觸碰到核心。
因而除了身而為人的尊嚴,其餘的便可一概付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