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歲真的是幸福谷底?

更新於 2020/12/2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第一份薪水

1992年我22歲退伍,出社會後第一份薪水是1.4萬元,那時候找的是一家超市的理貨員工作內容就是負責把倉庫的貨品上架到貨架上,白天六點上班,下午四點下班。由於是在外租屋,房租3千元,在拿到第一份薪水之前,我最窮的時候皮包只剩下500元,我買一大條土司,早餐就吃兩片白土司塗美奶滋加菜鬆,可以撐上一週。
出社會第一個月,壓根也沒有什麼幸福感。第一份薪水到手之後,開始進行預算分配,我去文具店買了一本帳本與一包白信封袋,按照我的日常預算,分配我的一個月薪水。每個信封袋裡放著這個科目的預算,而且要求自己預算之間不可以預支與挪用,剩下的錢通通存進郵局帳戶,強迫記帳的習慣一直沿用到現在。
幾個月之後,我跳槽到一家老牌的專利商標事務所當業務,我記得一個月薪水最高可以領到5萬元以上(含獎金),那時候這份薪水一人飽全家飽,單身一人在外這份薪水是很愜意的。領這份薪水一年後,我拋掉高薪,重考進大學,四年後我的薪水意外的折半,只剩2.7萬元,兩年後,我的薪水才恢復至之前的水準。彼時,我開始懷疑文憑的真正價值是什麼?我當初堅持的是「社會階級流動」,沒有文憑,就沒有向上流動的機會。

其實,我們真實的幸福感是隨著年紀增長起起伏伏的

中年之後,變成一位半百大叔,論成就,比二十啷噹時高了不少,成為一個還不能說獨霸一方的臺灣科普經濟學作家(至少我後面還看不到來者,前頭的前輩尚未退休),一個不是流浪只是兼課的大學老師,一個有點資深的經濟評論主筆,一家公司的高管。說名有一點,按薪資分配,我的右邊大概只有10%。
這算是幸福嗎?我倒是覺得一點也不!
半百的大叔要一家老小的家庭要照顧,按照顧壓力,應該是上升的;有工作要努力,雖然爬到的職位不上不下,被動收入還是微薄無法單靠以持家。
照理講,臺灣戰後嬰兒潮下一代約莫就是我這等年紀,不見得達到人生當中最高的幸福指數才對。尚未到退休年紀,薪水的成長已經到了極限,健康開始走下坡,有沈重的家庭照顧壓力,意思是,人生在此是很難看見「亮光」的。
上面這篇文章大抵上符合我的心境,出年紀越大、快樂指數越低的趨勢,半百開始的中年大叔快樂指數,照理是很難樂得起來!
一旦到了50-59歲階段,面臨到身體退化日益明顯、退休、中高年失業、甚或是家庭、人生發展與自我價值的反思、小孩等問題也會一一浮現,因此快樂指數最低。
但整體而言50歲以上者的快樂指數明顯下滑是值得注意的事情,這也可能反映出來自我的價值問題(例如女性的更年期問題或男性中高齡失業問題)、家庭問題(例如老年憂鬱症)、或社會問題(例如失業問題、老人看護),值得更密切的關注。

中年幸福不會谷底?

我發現底下這篇文章,論嚴謹度,當然比上篇的問卷調查來得科學,畢竟,是個跨國的大型研究,而答案,剛剛相反!
David G. Blanchflower發現不論婚姻、學歷等其他影響如何,幸福感在過了20歲之後,都會緩步下滑,直到50歲之前(最新的平均數字是48.3歲)——這個人生平均的最低潮之後,接下來就會反轉上升,至少到他研究擷取到70歲的上限都是如此。(研究中控制因素為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和勞動力狀況)
底下是David G. Blanchflower的研究原文,”Is Happiness U-shaped Everywhere? Ag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132 Countries”他研究過132國家,大致上幸福的趨勢會在50歲之前跌落第二次谷底,第一次的谷底是22歲左右,幸福的高點是退休後的68歲左右。(資料包含臺灣)
根據他的研究,257個國家/地區的平均估算發展中國家的最低年齡為48.2歲,在整個世界發達國家對187個國家的估算得出了的最小值47.2歲,看起來相似度非常高,意思是在只要過了48歲,快樂曲線無處不在
50大叔以後的幸福,該往上?還是往下?

這是一個以通俗經濟角度寫作的垂直自媒體,以臥底的角度探討社會經濟問題與現象,歡迎訂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不管是國外旅行還是出差,對於飯店內提供的迷你吧就是要敬而遠之,正因為是飯店內的迷你吧,索價至少是市價的好幾倍,怎可為了一時嘴饞,拿自己荷包開玩笑呢? 
買書這件事,適用雙11的高折扣嗎? 書籍的高折扣,已經印證的書籍是具備經濟學上「價格彈性」的。
邁可.桑德爾《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這本書想必很多人都看過,每個不同背景的人看了這本書,感覺會不會不一樣?「正義」,這兩個字值多少錢?真是個大哉問。 接下來,我會建議大家看幾本書,接受一下不同想法之間的「火花」!
這一篇,幫大家複習一下經濟學的供需模型。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昨在農田水利署10月1日的掛牌活動上表示,我國這幾年風調雨順,哪一個農產品有產銷失衡?
台鐵班車誤點的其中一項原因,歸因到旅客亂中無序,旅客可被冤枉了,核心問題應該是台鐵的月台作業未標準化所造成的,如果月台上能夠清楚標示車廂位置,至少問題已經解決泰半了,這與物連網又何干呢?
我知道這個標題有點聳動,但當我知道接吻次數與貧富不均有關時,我開始會注意到臺灣街頭的年輕人,要是在公開場合實施「二硫碘化鉀」運動時,我會想去舉牌抗議,嘿!兩位的化學運動,實在助長臺灣貧富不均惡化的情況。
不管是國外旅行還是出差,對於飯店內提供的迷你吧就是要敬而遠之,正因為是飯店內的迷你吧,索價至少是市價的好幾倍,怎可為了一時嘴饞,拿自己荷包開玩笑呢? 
買書這件事,適用雙11的高折扣嗎? 書籍的高折扣,已經印證的書籍是具備經濟學上「價格彈性」的。
邁可.桑德爾《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這本書想必很多人都看過,每個不同背景的人看了這本書,感覺會不會不一樣?「正義」,這兩個字值多少錢?真是個大哉問。 接下來,我會建議大家看幾本書,接受一下不同想法之間的「火花」!
這一篇,幫大家複習一下經濟學的供需模型。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昨在農田水利署10月1日的掛牌活動上表示,我國這幾年風調雨順,哪一個農產品有產銷失衡?
台鐵班車誤點的其中一項原因,歸因到旅客亂中無序,旅客可被冤枉了,核心問題應該是台鐵的月台作業未標準化所造成的,如果月台上能夠清楚標示車廂位置,至少問題已經解決泰半了,這與物連網又何干呢?
我知道這個標題有點聳動,但當我知道接吻次數與貧富不均有關時,我開始會注意到臺灣街頭的年輕人,要是在公開場合實施「二硫碘化鉀」運動時,我會想去舉牌抗議,嘿!兩位的化學運動,實在助長臺灣貧富不均惡化的情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YA!達成在50歲前退休的目標,不用再為錢忍受職場上不合理的各種鳥事。   回想在求學當兵後進入社會,那時無任何人生、理財規劃,沒聽過、看過財務自由、提早退休之類的資訊。當時認為退休就是工作到法定年齡,然後領一筆退休金過退休生活。直到在40歲因厭倦職場環境,覺得人生好難,身心也產生變化,開始思考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低通膨環境將一去不復返的年代,要為退休理財做準備,需要哪些新的思維和方向? 回想我20幾歲才剛入社會當時,也才工作了幾個月的時間,在充滿壓力極想逃脫現實的當下,也曾幻想提早退休過著自在的生活,並立即進行退休金目標的試算。把Excel攤開來計算後,我猶記得當下算出來的數
假如你徹底的掌握了開源與節流,而累積到了退休需要的錢,例如:1500萬,那麼你的退休生活是什麼樣子呢?現在風行的提早退休,是在60歲之前就退休了,那退休生活呢?   一般的上班族想到的,就是旅遊,做自己想做的事,想睡到幾點就睡到幾點,但是這樣的日子能持續多久而不會讓你覺得無聊?所以你必須要找到該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我是工廠基層作業員,目前在任職的公司年資已邁入第十三年,聽到這樣的年資,很多較年輕的同事會發出哇!的一聲,帶著些許真心加半開玩笑的口氣表示對我的佩服,通常我會用無奈加自嘲的口氣說:「沒辦法,沒本事也沒勇氣脫離舒適圈。」若此時與我聊天的對象已婚者,他們通常會回:「你一個人飽全家飽,沒什麼煩惱,有什麼關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照著自己的退休計畫和目標一步步前進後,好不容易達到退休目標,想說總算可以開始享受自己的退休人生,但是現實可能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好,因為退休後的運氣決定你的退休生活,有可能變得更好也有可能變得更壞,你可能會想說我都存到目標的金額了,為什麼運氣會影響退休品質呢?原因就在於退休後報酬的順序
隨著台灣醫療進步,年均壽命逐漸延長,現在每個人幾乎都快變成古代帝王,八、九十歲才壽終正寢,然而現在法定退休年齡是六十五歲,那退休後還有二十年,那該怎麼辦?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
「退休」對我來說還有二十五到三十年才摸到的議題,然而我工作的場所,曾經是一個平均年齡五十五歲(我進公司的那一年),而我又正不巧遇到老廠,裡面的同事等同你父親的年齡,只是受到無限的壓榨而已,你試想你五十五歲遇到二十五歲新進的小毛頭你會如何?好的輪不到你,而且又是全男性的場所,為了「考績」可說是...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YA!達成在50歲前退休的目標,不用再為錢忍受職場上不合理的各種鳥事。   回想在求學當兵後進入社會,那時無任何人生、理財規劃,沒聽過、看過財務自由、提早退休之類的資訊。當時認為退休就是工作到法定年齡,然後領一筆退休金過退休生活。直到在40歲因厭倦職場環境,覺得人生好難,身心也產生變化,開始思考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低通膨環境將一去不復返的年代,要為退休理財做準備,需要哪些新的思維和方向? 回想我20幾歲才剛入社會當時,也才工作了幾個月的時間,在充滿壓力極想逃脫現實的當下,也曾幻想提早退休過著自在的生活,並立即進行退休金目標的試算。把Excel攤開來計算後,我猶記得當下算出來的數
假如你徹底的掌握了開源與節流,而累積到了退休需要的錢,例如:1500萬,那麼你的退休生活是什麼樣子呢?現在風行的提早退休,是在60歲之前就退休了,那退休生活呢?   一般的上班族想到的,就是旅遊,做自己想做的事,想睡到幾點就睡到幾點,但是這樣的日子能持續多久而不會讓你覺得無聊?所以你必須要找到該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我是工廠基層作業員,目前在任職的公司年資已邁入第十三年,聽到這樣的年資,很多較年輕的同事會發出哇!的一聲,帶著些許真心加半開玩笑的口氣表示對我的佩服,通常我會用無奈加自嘲的口氣說:「沒辦法,沒本事也沒勇氣脫離舒適圈。」若此時與我聊天的對象已婚者,他們通常會回:「你一個人飽全家飽,沒什麼煩惱,有什麼關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照著自己的退休計畫和目標一步步前進後,好不容易達到退休目標,想說總算可以開始享受自己的退休人生,但是現實可能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好,因為退休後的運氣決定你的退休生活,有可能變得更好也有可能變得更壞,你可能會想說我都存到目標的金額了,為什麼運氣會影響退休品質呢?原因就在於退休後報酬的順序
隨著台灣醫療進步,年均壽命逐漸延長,現在每個人幾乎都快變成古代帝王,八、九十歲才壽終正寢,然而現在法定退休年齡是六十五歲,那退休後還有二十年,那該怎麼辦?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
「退休」對我來說還有二十五到三十年才摸到的議題,然而我工作的場所,曾經是一個平均年齡五十五歲(我進公司的那一年),而我又正不巧遇到老廠,裡面的同事等同你父親的年齡,只是受到無限的壓榨而已,你試想你五十五歲遇到二十五歲新進的小毛頭你會如何?好的輪不到你,而且又是全男性的場所,為了「考績」可說是...